本帖最后由 龙员外 于 2025-1-25 12:50 编辑
李公子的欢乐日常
离着那繁华都城啊,有那么十里地远的地界儿,住着一位姓李的大户人家,那可是方圆几里出了名的土财主。您别说,这位老李头儿,家底儿厚实得跟那城墙砖似的,硬邦邦、沉甸甸。要讲起他的财富啊,嘿,那真是“牛毛多不胜数,海水深不可量”。
老李头儿平日里,穿着那是相当的讲究,绫罗绸缎往身上一裹,走道儿都带风,活脱脱一个“土皇帝”下凡尘。吃的?嘿,山珍海味那是家常便饭,燕窝鱼翅隔三差五就得来一顿,用他的话说:“咱这嘴啊,比那御膳房的师傅还挑!”
可您别以为这老李头儿就光顾着享受了,人家那也是乐善好施的主儿。逢年过节,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那场面,热闹得跟庙会似的,老百姓都夸他是“活菩萨转世”。
不过,话说回来,这老李头儿也有个不大不小的毛病,那就是爱显摆。家里有点儿啥好东西,恨不得全村儿的人都知道。有时候,村里孩子们围着他,想听个新鲜事儿,他就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年轻时如何智斗恶霸,如何白手起家,那故事讲得,比戏文还带劲儿,听得大伙儿是津津有味,直竖大拇指。
总而言之,这位李土财主啊,在当地那可是个人物,提起他,没有不知道的。
这天儿,咱们那位李土财主啊,从城里溜达了一圈回来,整个人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儿了。您猜怎么着?原来啊,人家城里的财主们,聚在一起,那是谈经论典,说的都是自家孩子怎么怎么出息,不是举人老爷高中了,就是县官大人上任了,再不济也是个秀才公,学问那是杠杠的。咱们这位老李头儿一听,心里头那个不是滋味儿啊,跟吃了苍蝇似的。
“瞧瞧人家,再看看咱,腰是粗了点儿,银子是多了点儿,可这脑袋里头装的,嘿,还不如人家家里那账本儿厚实!”老李头儿自个儿在家,那是唉声叹气,转悠来转悠去,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这可咋办呢?咱老李家不能就这么矮人一头啊!得,明儿起,我也得让咱家小子读书识字,考个功名回来,让城里那些个财主们瞧瞧,咱老李头儿也是有文化的!”老李头儿一拍大腿,下了决心。
于是乎,老李头儿那是散尽千金,请来了十里八村最有学问的老先生,给自家小子开起了小灶。每天那是书声琅琅,笔墨飘香,老李头儿自己也跟着凑热闹,时不时还来个“旁听生”的角色,虽然字儿认不全,但那份儿心,比谁都热乎。
“咱老李头儿啊,这回是铁了心,要让知识改变命运,让文化提升档次。到时候,咱也来个‘满腹经纶李老爷’,看谁还敢小瞧咱!”老李头儿逢人便说,那得意劲儿,比得了宝贝还高兴。
您还别说,咱们这位李土财主家的公子,那可是真听话,真认真。自打老李头儿下了决心,要让小子走文化人儿的道儿,这孩子那是整天泡在书房里头,除了吃喝拉撒那点子事儿,那是书不离手,卷不离身,跟那书虫子似的,整天就啃那圣贤书。
“之乎者也”,“子曰诗云”,那是一天到晚挂嘴边,跟念咒似的。老李头儿一看,心里头那个美啊,心想:“嘿,咱这钱没白花,儿子这是要成大气候啊!”
可您知道吗?这事儿啊,也有另一面。时间一长,咱这位小公子,那是越读越迷糊,满口“之乎者也”,说话那是文绉绉的,跟那古代书生似的。老李头儿和他夫人一听,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儿子说的话,除了那老先生能听懂个十成十,他俩也就勉强能听个五成,剩下的全靠猜。
“ 这孩子,咋就读成书呆子了呢?”老李头儿心里头那个急啊,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有时候,想跟儿子聊聊天,拉近拉近父子感情,结果儿子一开口,老李头儿和夫人那是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愣是一句没听懂。
“这文化,咱是追上了,可这亲情,咋就疏远了呢?”老李头儿开始犯嘀咕了。这事儿啊,让他意识到,读书是好事儿,可也得有个度,不能把孩子读成书呆子,连爹妈的话都听不懂了。
于是乎,老李头儿那是又想了个辙,把孩子叫到面前进行交流。
嘿,您还别说,咱们这位李土财主家的公子,那可是真把书读进去了,连说话都一股子书卷气,跟那古代的书生似的。老李头儿一看,心里头那个急啊,心想:“这孩子,读书读成书呆子了,连话都不会好好说了。”
于是乎,老李头儿那是心生一计,跟儿子说:“孩子啊,你这样说话,那是长不大的!你得去街上学学说话,听听人家是怎么交流的。”
小公子一听,那是一脸疑惑,问道:“父亲大人,为何要学方言?此非圣贤所教也。”老李头儿一听,心里头那个哭笑不得啊,心想:“这孩子,还真是被圣贤书给套住了。”
老李头儿耐着性子,跟儿子解释道:“孩子啊,圣贤书是得读,但咱们也得接地气,学点实用的东西。你听听街上的人怎么说话,谁说的好,你就学谁,这样你才能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生活。”
小公子一听,那是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道:“为儿尽孝,可以学也。但当学何等言语?”老李头儿一听,心里头那个欣慰啊,心想:“这孩子,还是听进去了。”
于是,老李头儿便跟儿子说:“你就在街上听,谁说一句话,大家都夸好,就学那句话。这样的话,保证你学了有用。”
小公子一听,那是精神抖擞,立马就出门上街去了。
嘿,您瞧瞧咱们这位李土财主家的公子,那可是真认真,真下功夫。拿着个笔记本,满街溜达,跟那侦探似的,专门搜集“人间智慧”。
这天儿啊,他走到一处老街区,见着一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眼看就要倒塌。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大喊:“房倒了,赶快跑!”大家一听,那是二话不说,撒腿就跑,及时避开了危险。事后啊,大伙儿那是纷纷感谢那位提醒的大哥,说是救了他们一命。
咱这位小公子一看,眼睛那是一亮,心想:“这话,是好话,得记下来!”于是,他赶紧掏出笔记本,刷刷刷,就把那句话给记下来了。记完了,他还不满足,心想:“光记下来不行,得学以致用,得能说出来,还得说得像!”
于是乎,咱这位小公子那是找了个僻静旮旯,开始模仿起那位提醒的大哥来。您还别说,这孩子,那是真有天赋,模仿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连语气、语调都拿捏得死死的,就跟那位大哥亲自到场似的。
您瞧咱这位李土财主家的公子,那求知欲,简直比那夏日里的阳光还热烈。他继续拿着笔记本,满街溜达,跟那寻宝似的,专找那些“人间金句”。
这不,刚记下“房倒了,赶快跑”这句救命话,又遇着一出好戏。一群人围在那儿杀猪,结果那猪一个不留神,撒丫子就跑了。您猜怎么着?那姓李的屠夫,往那儿一站,手叉着腰,那嗓门儿,跟打雷似的,怒喊一声:“俺李屠夫在此,哪里逃!”嘿,您别说,那猪一听,吓得一哆嗦,直接跪在地上,跟那求饶似的,动都不敢动了。周围的人群,那叫一个喝彩,纷纷夸李屠夫威风,说他是“杀猪界的梁山好汉”。
咱这位小公子一看,眼睛又是一亮,心想:“这话,也是好话,得记下来!”于是,他又掏出那宝贝笔记本,刷刷刷,把这话也给记下来了。记完了,他还不忘找个没人的地儿,开始模仿起李屠夫来。您还别说,这孩子,模仿能力那是一绝,连那气势、那神态,都学得那叫一个像,就跟李屠夫本人亲临现场似的。
您瞅瞅咱这位李土财主家的公子,那简直是行走的“金句收集器”,满街溜达,专挑那些能逗乐人心、富有生活气息的“好话”。
这不,刚学完李屠夫的威风话,又遇着一出家庭小喜剧。姐弟俩在家打闹,弟弟明显不是姐姐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情急之下,弟弟大声喊道:“你敢打老哥,老哥不给你买糖了!”您听听,这话一出,姐姐那是立马停手,忍不住笑出了声。周围的邻居们也是一阵哄笑,纷纷夸这男孩可爱,说他是“逗乐小能手”。
咱这位小公子一看,心里头那叫一个乐呵,心想:“这话,也是好话,得记下来!”于是,他又掏出那宝贝笔记本,刷刷刷,把这话也给记下来了。记完了,他还不忘找个没人的角落,开始模仿起那弟弟来。您还别说,这孩子,模仿起来那叫一个活灵活现,连那表情、那语气,都学得那叫一个像,就跟那弟弟本人似的。
嘿,您瞧瞧咱这位李土财主家的公子,学完那三句“金句”,那是又累又饿,脚步轻快地就往家赶。刚迈进家门,就被老李头儿给拦住了。老李头儿笑眯眯地问:“孩子,今儿个出去学了好话没?”
咱这位小公子一听,那是精神一振,心想:“这可是展示成果的好机会!”于是,他清了清嗓子,首先来了一句:“房倒了,赶快跑!”
您听听,这话一出,老李头儿那是一哆嗦,吓得脸色都变了,条件反射地就要往外跑,嘴里还念叨着:“房倒了?哪儿呢?哪儿呢?”小公子一看,赶紧拉住老李头儿,笑得前仰后合,说:“爹,您别紧张,这是我今儿个学的第一句好话。”
老李头儿一听,这才松了口气,心想:“这孩子,真是调皮。”于是,他又问:“那第二句呢?”
小公子也不含糊,张嘴就来:“李屠夫在此,哪里逃!”这话一出,老李头儿吓得坐个屁股蹲。于是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孩子,怎么学起屠夫来了?”他扬起手就要打,嘴里还念叨着:“你这孩子,怎么净学这些没用的?”
小公子一看老李头儿动怒了,也不害怕,反而嬉皮笑脸地说:“爹,您别生气,听我把第三句说完。”说着,他又来了一句:“你敢打老哥,老哥不给你买糖了。”
这话一出,老李头儿那是又好气又好笑,手停在半空,愣是没打下去。他看着小公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心里头那个乐呵,跟吃了蜜似的。心想:“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有趣了,学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不过,这也算是学以致用了,至少能逗乐人心嘛。”
于是乎,老李头儿放下了手,笑眯眯地说:“孩子,你今天学的这些啊,虽然都不是圣贤书上的,但也算是生活中的智慧。不过啊,你得记住,书本知识和生活智慧都得学,得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
咱这位小公子一听,那是连连点头,心里头那叫一个美,心想:“今儿个这趟没白跑,不仅学到了好话,还得到了爹的夸奖。”这事儿啊,也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