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20 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胸无大志 于 2025-1-20 16:13 编辑

   我们陇南、天水这边,把赠与亲戚的礼物叫人情,也叫情,最具代表性的“人情,”就是过年时候的礼物。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农民们拜年的礼品,质量较高的就是四坨手掌片大小,中间挖开着两个小孔的干油饼。今天拿过去,明或后、大后天,对方还回来。原则上,绝不容许把这边拿去的东西,原封不动的退回去。如果这样,就叫“打回。”“打回”一次礼品,就给两家的亲戚关系,拉开了一道裂痕,也就是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即使偶尔的失误,对方也绝不会原谅。

  六零年前的几年,是农民生活极其困难;还是自己憨小不记事的原因?亲戚之间,过年没有礼物往来,就是说几乎停止了拜年。

  后来大家的日子推的稍有起色,拜年及庆祝新春佳节的活动,就又拉开了序幕。当时普遍拜年的礼品,除了上面说的干油饼之外,还有什么麻花,酥饼,再后来的苹果,梨子之类。不过,这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生产队当年收成的变化而变化。像雨水充沛,庄稼长势喜人的一年,队长就喊着每家每户去四五公里外的榨油坊里分油。人口最多的,也不可能超过十斤,不过,像礼尚往来的油饼,就比其他歉收的年景,肥厚,油分含量要高。

  我们家拜年的礼物,大多数年景是四坨油饼,但食用油极缺的一年,就会烙制特大象棋子般的酥饼。

  酥饼和油饼的差别是,煎三四十张油饼要“浪费”近乎多半斤植物油。酥饼只是将一半两食用油倾倒在碟子或饭碗之中备用。案板上把面团擀成圆形薄片后,手指上蘸了碟子里的食用油,平着在面片上涂抹一层,二次卷成圆柱体,拿菜刀切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指头厚的饼子后,放锅底上烙烤。

  三天年里,给去世了老人的亲戚“送纸”期间——一般都要在封包纸和三张烧纸及一对香蜡之中,组合像油饼之类的礼品。可是,我们家穷的叮当响,只能拿一份封包纸送给亲戚。在掏东西的时候,我的脸蛋又臊又红,以为对方嫌弃没有礼品,就会和我们家断绝亲戚关系。但过了几天,他们仍然拿着礼物,给我们过来拜年。让人感慨不已的是,这种链接穷亲戚之间的纽带,并不因为穷和富有。

  譬如,一家人有二十户亲戚,就不可能恰到好处的准备二十份礼物。这之中,最多有五份,老人说的,就能打过转身。所谓打过转身,就是大年初一先从上古亲舅爷,娘舅家开始;初二到有老人去世或关系密切的亲戚家;初三再去姑姑,姨妈,义父家等。反之,别的亲戚之中辈分较低,关系亲密的侄儿,外甥,义子等,也要在初一、二过来给自己家拜年。这样,从初三开始,就可以拿着其他人送来的礼物,相互兑换着走亲戚。不过,负责收集礼品的家庭主妇,必须牢记谁家拿来的礼品,这一点,万不敢马虎大意,出了错那可关系到亲戚之间和睦相处的大事。

  直到亲戚走完,才统计剩余礼品的数目。最好的东西一般留给孩子和大人们品尝。像堂姑的丈夫在外地当工人。他家拿来的礼物,是把一盒饼干拆开来,用硬皮纸上下铺垫着包裹为——呈长方体样,两两、四垛的八块。我们家六口人中,除了最小的三弟和祖母各两块之外,父母和我及弟妹只有一人一块。让人回味无穷的是,其甜美和酥脆,至今似乎没有一种能超越它的口感。

  八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就是拜年的礼品也跟着有所进步。开始从自家制作走向了市场化。先是比砖块略小,一盒二三角钱的盒装饼干或面包;慢慢又递进为七八毛钱一瓶的,葡萄汁饮料。迫于对方礼品的基准,就感觉往日的人情有点寒碜和羞手。这样,不得不随波逐流般紧跟他人的脚步。

  以前几十块钱能欢度春节,而后一举逾越为,几百甚至几千才能勉强过一个捉襟见肘的年关。

  历史上,由于消息闭塞,导致距离较远的亲戚之间,一年里很少往来,于是,在比较闲适的农闲期间,专门去探听,查看对方这一年日子过得是否平安,身体健康与否;由于社会生产,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说严重点,也有打探他(她)死亡,还是活着诸多方面的原因。而礼品也只是随便的信物传递,它的薄厚并不代表物质和经济等方面的接济与馈赠。更没有所谓攀比和扯平这么一说!

  事实上,日子要看自己的实力,一年里诸事顺利,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给命运之神烧了“高香”。

  看着目前,比较过去,当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仔细分析发现,像富的流油的企业家,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某些事业小有所成的尖端技术人才,其中也有不少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云亦云者。如果想赶上他们的脚步,一来没有超乎常规的经济实力,二来根本没有去巴结、高攀他们的必要。


  所谓水涨船高,只要不涵盖其他意图,礼物的轻重,并不影响亲戚之间的和睦相处。如果想跟风听雨,希望达到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那就是痴人说梦罢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1-20 14:40 | 只看该作者
人情各地有差异,主要是人情难还哟!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3#
发表于 2025-1-20 19:21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文章,感觉各地的人情都是如此。我小的时候家里亲戚还走动,就因走动分前后,导致20多年没有再走动了。
今天也看了一个视频,说是今年开始走亲戚越来越少,尤其是00后,更不会走亲戚了。
4#
发表于 2025-2-1 15:26 | 只看该作者
陇南、天水地区传统拜年礼物的变迁,反映了亲戚间礼尚往来的情感纽带,强调礼物的轻重并不影响亲戚关系的和谐,主张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应盲目攀比。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5 14:52 , Processed in 0.15599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