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7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 浮光碎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7 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亲曾对我说过:“做文章,开头一定要起得好,方才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收得好,才有回味。”后在李笠翁的《闲情偶寄》中看到同样的话:“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有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之,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苦难遽别,此一法也。”既要惊人、眩人,又要哄人、媚人,写作可真是一件苦差事。

  张爱玲在她的《我的天才梦》中写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我自认不是“天才”,自然无“天才梦”可做,却自小便做着“作家梦”。想当作家便要发表文章,我最早的创作经历大概可上溯到小学三年级。那时我已比同龄人多读了几本书,很受当时语文老师的偏爱。他用红笔细细地帮我修改文章,鼓励我多做读书笔记和摘抄,借我许多他的藏书,教我不少读书之法。一个孩子受到她所尊敬之人的如此器重,怎能不欣喜若狂。高兴之余,我便照老师的教诲一一行之。日子久了,文章果然大有起色。老师便把其中的一些投给报社,自然是了无音讯。我那时没太大感触,老师却是很失望,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他站在办公室门口等待邮差的身影。几年后我终于有一两篇文章变成了报纸上的铅字,老师却不知看到没有,因为那时我已转校了。

  初中至高考前的六年时间,便很难涉及“写作”一词,充其量不过是完成作业而已。抄袭、剽窃充斥我那一时期的文章中,这一恶习至今仍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这六年时间我读了更多的书,即使是高考备战阶段,我仍保持睡前读书的习惯。这缘于古华的一篇《冷水泡茶慢慢浓》,他在文章中说:“我想即使是一个从事乡土文学的人,如果对于当今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件毫无兴趣,一无所知,而只是就事论事地把那点乡村里的人和事写得颇为生动,总难免透出一种文学的‘小家子气’来的。”可见对于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写出的作品才能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那会儿,除了学习、睡觉、吃饭三大事外,我把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和听广播。我努力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结果是在初二我便戴上了眼镜。高中三年是我思想比较苦闷的时期,高考的重压、课业的负担、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期望把我层层缠住,使我艰于呼吸。那是常有写点东西的冲动,但为不影响学业之故我只能竭力压抑自己。

  终于迎来了渴盼已久的大学时光,但大一就这么在眼前溜走了,我仍未写出半点东西。时间不是我偷懒的借口,大一的课时少得让你闲得发疯。这在于我的心境,每天只顾得没心没肺的傻乐,一点思想也没有,哪谈得上写东西?怪不得许多作家都认为“文学是由于生命力压抑而产生的,是苦闷的象征。接触文学,迷恋文学,肯定是和寂寞骚动的灵魂有关。”鲁迅也说过:“创作总根源于爱。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即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所以文学家的生活多是不幸的,这不幸恰恰又是他们事业上的有幸。

  大二时,大学里的丑恶见了不少,为着利益关系同学间也淡漠起来,我的心境又日益苦闷起来。这期间我开始写东西,但“写作”一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正式动笔,我便发现自己的贫瘠,艰难地组织对话,因为这一次,读者不仅仅是自己。其实文字是一个泥沼,像一把坚硬的刀,劈开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我知道这是词汇量不够的缘故,弥补的方法就是继续大量阅读。看的书多了,眼界是开阔了,但每每写东西便自然不自然地带着摹仿的痕迹。而且这痕迹愈来愈重,以至于看到某位作家的精彩片断就想千方百计地套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使得我不免恐慌起来,在我看来,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位独立思想者。进行文学创作,初期的摹仿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痕迹应该越来越少,以至于到最后整部作品都应是你自己的语言、技巧、风格和思想,这才是成功的文学作品。摹仿得再好,终究是人家的东西。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与一台复印机何异?中国是一个没有个性并且不提倡个性的国家,中国作家做到以上一点何其难也?这就是“伪作家”与“作家”之间不可逾越的一条鸿沟。

  开始接触写作,以为自己什么都行。可是写来写去,总是一些无病呻吟的随想杂感,再就是街面上颇为流行的“大学小说”。小孩子时说出大人的话,会引起人家的注意,进而惊叹;待到长大成人再说出同样的话,人家便不以为奇,进而不甚理会了。写作亦是如此。如果说小学时我靠说大人话蒙过几块钱的稿费算是前一种情况的话,大学后几次投稿的石沉大海也就不足为奇了。想成为一个作家,首先就要不怕失败——投稿的失败。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家王蒙可能面临过这种困难,因为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夹杂着个人得失的念头就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你,引诱着你,它只能扰乱你的写作,扰乱你对文学创作的纯洁与刻苦的追求,甚至会影响你的本职工作,影响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乃至影响你的饮食、起居、神经的健康。过分的‘文学狂’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使你像发疟子一样,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得意洋洋,一会儿垂头丧气。”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有段时间我就是这样的“文学狂”,症状比上面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对我生活的影响不算太大。但我并非否认文学创作需要狂热,但此“狂热”非我上述的“文学狂”,这种狂热应是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的状态。

  前面我曾提到文学创作范围狭窄的问题,这显然与我的生活经验有关。一般来说,对于作家,直接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好,这样选择和提炼素材就可以更加得心应手。老舍就说过:“写作需要生活。”而我一直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圈子里,除尚有一点欢乐的乡村童年记忆外,我的生活泛乏可陈。固然阅读和旅行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但是作用也不大,因为生活空气的浸润感染,往往是在有意无意中,不能先有个存心。我觉得作家就如文苑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艰难的事。作家总是愿写发生在身边的事,他写起来顺手,读者读起来也觉得可信。你总不能想象“京味十足”的老舍去写大上海的醉生梦死,“十里洋场”中的张爱玲去写小乡村的恬美幽静。我觉得我的父辈一代是不幸而又有幸的一代,不幸是物质上的,有幸却是精神上的。丰富的生活经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深了他们的思想,激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这一代人中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可见,从事文学创作必须多积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越丰富,写作材料就越充足。

  文学创作决不是朝夕之功,在于长年累月的蕴积。其具体形式即是记观察日记、文学随笔、生活札记等,一定要写得具体,而且要多记自己的体验、感受。茅盾说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地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你要找你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们多谈,记录他们的谈话,记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观察的所得。”这是一件苦差事,但确实对文学创作大有裨益。我曾写过一些稿子,其中不少段落就出自我平时的即兴之笔,远远好过我后来的冥思苦想之作。写作灵感随时而至,同时也转瞬即逝,千万别让它从你身边溜走。

  以上是我对文学创作的一点经历和见解。经历尚有迹可循,见解则显得幼稚可笑,只能搬一些名人之言充数撑腰。我以为文学理论是出在文学作品之后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恐怕还是如此。我未写成过一篇称得上文学作品的东西,自然也无甚理论可讲,只得借着自己的一点写作经历自说自话。其实在我内心里,理论并非高高坐在上头、手执鞭子的御者,它的地位远远低于文学作品本身。

  我是一个曾经做过“作家梦”并为此付出过努力的孩子,父母的支持、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艳羡曾经使我的这个梦越做越大,越做越真。时至今日,提起“作家”二字我仍怀有崇敬之情,尽管现在作家泛滥成灾。既然提到“曾经”二字,就代表我现在已无成为作家的宏图大愿,仅是一名文学爱好者而已。那个绯色的童年梦想何时离我而去?不得而知。只听见耳边“扑”的一声,似被人用针戳了一下,我的梦碎了一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1-27 17:25 | 只看该作者
真诚的述说,真诚的感悟。

感觉新东西少了些。
3#
发表于 2003-11-27 21:29 | 只看该作者
爱写作的人
谁都做过梦
爱写就是爱写
是否梦想成真
其实并不重要

叙述得有条有理
有切身感受在其中
4#
发表于 2003-11-28 09:06 | 只看该作者

结尾最好

前面用名人名言之类来说理,略显硬了些,如果按最后二句的思维来写,文章一定更好
5#
发表于 2003-11-28 09:17 | 只看该作者
学会取舍,是写文章的基本功。
6#
发表于 2003-11-28 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征文] 浮光碎影

最初由 李金英 发表
  父亲曾对我说过:“做文章,开头一定要起得好,方才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收得好,才有回味。”后在李笠翁的《闲情偶寄》中看到同样的话:“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有奇句夺目,...



对文章写作的基本功说得透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15:14 , Processed in 0.2077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