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定西古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1 2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定 西 古 城
      


                     刘居荣


    定西古城,地处陇中,是金城兰州的门户,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定西,东至会宁,南至陇西,西至临洮,北至榆中,东南至通渭,西北至皋兰,西南至渭源,东北至靖远县迭列逊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原为西市城,著名史学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四十四,元祐五年六月辛酉,知熙州范育奏疏:“臣闻访定西一带川原广阔,昔喀木所居西市,夏人置仓以积谷。”《元史·地理三》载;“定西州,本唐渭州西市,宋置定西城。”西夏西市新城及监军司所在地即定西县旧城,该城周围三里三分。西夏时原定西城(西市城)归兰州管辖,因通远军相距定西城路途较兰州近且便利,元丰五年二月由熙河路都大经制司乞奏朝廷同意,自汝遮堡(今安西古城)以西的定西城从兰州辖区分出始隶通远军。明正统间知县杜让接南门筑关城,增扩修本邑六里三分为主城,成凤凰单展翅,后将旧城叫大城,又称凤凰城。


    大城为古定西城的府衙治所。古城楼,建于绍圣三年(1096),是宋人章秶初建,城高三丈,基宽五丈,顶宽二点五尺。内城砌槽42处,镇楼五座,有角楼,城如“亞”字,古称亚字城。明中叶以来定西城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称为小扬州。大城西南为占地五十余亩的文庙,始建于何年何月何日,不得而知,明清两代多次重建、增建,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学宫、戟 门、泮池、灵星门、烹调所、更衣厅、洗心泉、大成坊、崇圣祠、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博文斋、约礼斋,三圣宫、昭忠祠、文昌宫、明宦祠、乡贤祠、节孝祠等,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定西历史上古建筑群最多之处。解放后为定西地委、专署及地区公安处办公处。文革划为敬东厂厂址,1985年将仅存的大成殿拆除。民国31年崇圣祠归大城小学。大城小学北侧巷道为延寿驿,又称延寿巷。旧名马站巷,也就是蒙语驿传“站赤”之汉名,并有官马饮水池称马站池。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此地及通安、西巩、称钩四地以设驿站。明清两代称延寿驿,西接称钩驿,东连西巩驿,南抵通安驿。驿传繁忙,顺治此地有马42匹,夫23名,年拨银1232两9钱2分。清称匾台上。后居民日增,道狭窄弯曲,现为友谊广场家属楼所在地。

    在北关正街就是北大街,因在县城内北端古称北大街,路似S形,明代叫武安街,“在内城南门外”,今大城南门,第三粮站西侧近处,通南门。(见万历《安定县志·街衢第九》)在县城内有石头巷,南通东大街,北连文昌巷。为防雨水冲刷,巷道全用石头铺平。明代以来,全城之水经此再通水门巷宣泄外流。


    在旧城内十字东为东大街,明代又叫丽阳街,“在关城东门内,西抵饯阳街。”(万历《安定县志·街衢第九》1994年前后拆除旧铺面,同时拓宽东大街与西大街,大道两旁高楼林立,百业兴旺。在东大街北侧为文昌巷,东接水门巷,南接石头巷,西口通北大街,呈东西走向。在县城东门外为永定桥,明代称广惠桥。(见万历乙酉《安定县志·桥梁第十四》)取广济惠民之意。民国四年(1915)知县李联庆重修,始称永定桥,并在桥头砖木结构牌坊悬匾“永定桥”三字。但此桥多次修都被洪水冲毁,据郭杰三编的《重修定西县志》记载,从光绪四年(1875)到1949年前的仅80年中,就被洪水冲毁9次。1963年夏到1973年夏又两次被暴雨洪水吹毁。1978年建成高10米,长60米,净跨40米,车道宽10米,人行道两边宽2米,下边有10个小拱的双曲拱桥,至今安然无恙。在东城门西侧约七八十米的地方为水门巷,明正统年间知县杜让增扩县城时,在城墙下挖方形水门洞一个,供城里雨季排水。百余年后的万历时“水门则其宣泄处也,今亦多淤塞”。(《万历新修安定县志》)在县城东大街中段南侧,为百页巷,巷段小而不规则像牛的胃,因此,民国时彭楚城任县长时取名百页巷。在县城东大街南侧,与百页巷毗邻为南台巷。南台又叫御史台,因巷内明中叶出过御史官刘尧而名。县城东门外100多米长的街道,头北翘东,好象是凤凰翅膀上的羽毛,因此叫凤羽街,明清两代到民国,定西城形状象凤凰单展翅,今东方红中学南端都叫凤羽街。


    在县城稍家坑(在今商业一条街,东方红中学与粮食宾馆中间),今有北向巷道与东大街相连。数十年前西端有路可通南大街,就是明代的中和巷。在县城南关南仓巷南侧为崇福巷。巷内原建有一座坐东向西的寺院。此寺为佛教古刹,始建于元代。明正统十二年(1447),本邑巉口籍悟瑁法师赴京请英宗皇帝朱祁镇为寺院敕赐有“崇福寺”金字匾额,取崇佛得福之意。寺中“崇善翊教”象牙篆刻印章及礼部尚书胡滢(江苏武进人,建文进士)撰《崇福寺碑》等珍贵文物,可惜已散失。明正统建有山门、前殿、正殿、天王殿、祖师庙、伽蓝殿、钟鼓楼、廊庑、僧舍等建筑,毁于民国19年。清乾隆初年,定西商业渐趋兴旺,山西、陕西商人为联络乡谊聚会,在寺内建立山陕会馆,乾隆十五年(1750)及乾隆四十一年,在会馆分别铸有铁质醮炉供奉关公香火。民国二十三年(1934),定西县商会曾在山陕会馆巷办公,今会馆遗迹已荡然无存。南大街东西走向,长近200米,在南大街东侧是南仓巷,呈东西走向。国民党第八战区军粮仓库,于民国26年建成,民国28年使用。粮仓共两栋,分别为四挂椽平房,可装粮七八百石。


    在今西关小学东侧为大同巷,呈南北走向,长二百多米。又称回回巷,清同治七年以前为回民聚居地。据光绪丁酉拔贡本邑文昌巷人王辅堂《安定县乡土志》曰:“本城西门外共居回民五十户”。同治年间此巷不通。光绪时南来北往的商旅不进县城,直接由分道口经南门、回回巷去兰州,道路畅通无阻,因名大同。进入西关,就为西关正街,因在县城内西端街道而称,“在关城西南门内,东抵丽阳街”。(万历《安定县志·街衢第九》)在县城西门外为小西街,长二百多米,原来是秦家巷东端路段,解放后因是地方名人郭杰三故里,所以又叫郭家巷。

    定西旧城即今大城。明正统年间由旧城南门外扩筑东西南北四关城,城高三丈,基阔五丈,顶二丈五尺,女墙六尺,关城上建镇楼五座,四角有飞搂,月城重门,城池古色古香,雄伟壮丽。1930年,国民军将城楼尽毁作薪,城墙于解放后建设全部拆除。城关镇解放前称南安镇,以县南一里之主山南安为名。南安山以魏晋至隋唐时定西曾为南安郡之属地而得名。

    定西城有东西河水环绕,东河发源于华家岭西北麓,汇韩家堡、李家堡、马家河、双头岔、唐家堡诸水,在县城与西河交汇,此水味苦。西河发源于西南羊营峡,汇石门、丁家峡、香泉等河水,据雍正《甘肃通志》卷十五《水利》载:“西河味甘,亦曰甘水。二水交流,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间通渠流水以资灌溉,物产繁盛,实为民利”。两河交汇,景色壮观,清朝前期称为定西的八景之一的“双河冲浪”。


    在今气象局西侧,“在城北里许,旧有演武厅,今增置后堂五间。”即为教场,是元明清三代安定县操练官兵十八般武艺的教练场,清时移至今定西药材公司东端。今定西两处教场都无痕迹。


 其实,那时候,定西城的最繁华的街道就数东关——也就是今天的商业一条街了。有“厚治福”“恒泰号”“新兴通”“振兴西”“崇和隆”“盔盛祥”和“马家车店”等几家大商行,还有上店里的饭馆“芳春园”和北关的“万盛堂”药铺。出了东城门,靠左是场背后,一个深巷子里居住着十几户回民。东城门外向东,过了永定桥,经过许公街,就到了西兰公路边的汽车站。凡上兰州、去西安的客车人马都要在这里停留休息吃饭。城西北经过衙门左转弯就到了大城里,街上只有几家卖香表和小百货的店铺。全城最大的建筑物就是城隍庙。每年五月十八隍爷圣诞和每逢三六九逢集,大城里和东河滩就有了前来进行交易的摊贩和买主,也便红火热闹了起来。


   斗转星移,日新月异。定西古城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有西边的西岩寺还在,东山的三颗墩(今岳家山电视转播塔山梁往南不远处,各相距约百米,为明代万历年间所筑,为护一方风水,见《万历新修安定县志·山川第四》,不是烽火台。)因岁月的老去,只剩下两颗墩了,南山还在,驿使远去,延寿驿不存,英雄的扩廓和元军将士留下悲壮和遗憾,至今还让人回味无穷,那至今存在的福台墩仍在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个故事,那“整兵夺沟,殊死战”的沟不就是大涧沟吗,如果不是大涧沟,在巉口一带的川里,那么峪做山谷怎样讲,沈儿藏语当魔怪又怎么说,大涧沟一带森林茂密,狼虫虎豹经常出没,好似妖魔鬼怪,再者,再清楚不过了,诸军人人争先,“大破扩廓兵”,攻破元军在沈儿峪的第一道防线,将士们奋力拼杀,“才大败扩廓于川北的乱冢间”,川北是不是指沈儿峪口的川里呢,不言而喻,沈儿峪的地理位置也就很清楚了。西边岳家山上的烽火台仍在,但征战陇中的滚滚狼烟已随时间的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那被埋在地下的无数孤魂冤鬼,每当电闪雷鸣,乌云滚滚,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之时,他们的灵魂仍在狂吼呼喊,让山惊兽骇,大地为之震颤,山川为之动容,那是多么庄严的时刻,让人听后,一个个惊得魂飞魄散,喟叹不已。


    古城不在,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风萧萧兮苦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古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定西,那石坪山上向定西发射的两枚炮弹,划过定西的长空,顿时,由杨得志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组成的右路军,势如破竹,从东西南三门进入了定西城,解放了定西,人民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庆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又一次见证了这一无比美好的时刻,定西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共甘肃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定西城隍庙召开,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2年10月,抗美援朝,定西人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同年,定西第一座水泥浇灌的解放桥建成,打通了东城墙,修出了解放路,新辟了新市区。1995年解放桥又拓宽改建。1958年6月引洮工程上马,定西人民老人送儿子,女人送丈夫,组成浩浩荡荡的引洮大军,英勇参战,写下了可歌可泣极其悲壮让人回味无穷的引洮之歌。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古定西已经历了九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曾经颦鼓与号角齐鸣、金戈与铁马撞击、狼烟滚滚、战旗猎猎,那是过去。。。。。


    今日当你走上定西市区,只见街道纵横交织,高楼林立,从大十字往北过中华桥,一直北去一会儿向东走就是汽车北站和火车站,每天从这儿迎来送往南来北往的客人,当太阳收尽最后一抹余晖,定西街区的街灯次第亮了,整个小城成为灯的路,灯的大街,灯的高楼,灯的海洋,城市成了一道道灿烂的地上银河,夜使路很窄,窄使人相挨得很近很紧,拥抱也就成自然的了。恋人常常停下来紧紧拥抱,熟悉的人常常搭伴而行,亲人常常互相搀扶牵拉前行。但拥抱只是人与人的拥抱,夜来香是抱不住的,星星的光亮是抱不住的,只有爱人可以久久拥抱,但抱久了还得分开。拥抱常使自己似乎失去自我,温暖的体温会使两两感情交融在一起,但拥抱就的停下来走路,走路拥抱是很吃力的事,同时谁也不能抱起对方走同一条路,于是抱住的不一定是人。抱住想,抱着意志,抱有真情,人们便多了起来。民主路、西环路、中华路、凤安路、公园路、解放路,民主大桥、中华桥(1965年建成,2007年加宽)、西岩桥(199551日)、解放桥、气象桥(198010月)、永定桥,将市区连在了一起。人流和车辆、楼房和街道,在夜空和大海般宁静的天幕下,互为衬托,而且那样和谐,那样亲密。


    我的耳边那有关凤凰城的古老传说,至今挥之不去,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它是高贵吉祥的象征,在九州方圆以凤凰为名的山川不知有多少,这时我如梦方醒,这故事在这里已经流传了九百多年,今天才真正变成了现实。


    那逶迤而去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一起向南北不断延伸的楼群,不也正是凤凰日渐丰满的翅膀,那从市中心向东西不断延伸的楼群,不正是凤凰的头颅和凤尾,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这是一座浸透过多少梦魂的城市,这是一座驼铃和风尘摇响过的丝绸古城,飘过汉唐的风与宋的旌旗,今天才真正焕发了勃勃生机,以中国西部陇中城市的名义支撑起座座高楼大厦,开辟出条条大道通衢,定西城你不也是凤凰在涅槃,在辉煌与创造中交织着梦想吗。


    我在这个夏天的许多日子,在充满着过去无数动人心魄的辛酸故事的城市里,用一眼眼陇中水窖储存的记忆,在这个血火和泪水交织的城市里寻找,历史是一面现实的镜子,我们永远不忘过去,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凤凰涅槃是为了在烈火中永生,许多人来,许多人走,城市是人的眼睛,人是城市的动人风景,在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条街道的一个角落,因为同是生灵,所以感同身受,我低头看见树下自己的影子,历史就在瞬间恍惚起来,走进定西,走进陇中,仿佛再一次从历史深处听到:“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

        特别申明:此文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何种形式转载和发表,特此告知!



通联:定西市安定区解放路37
电话:13993298296  15349321176

[ 本帖最后由 刘居荣 于 2010-7-21 22:4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7-21 22:31 发表
沙发。

文章介绍了定西古城的前世今生,好!

(友情提醒:没有加原创版权声时啊?)


呵呵.......
3#
发表于 2010-7-21 23: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朋友:如交流文字,请在篇尾标明“交流文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7-21 23:35 发表
提示朋友:如交流文字,请在篇尾标明“交流文章”。


属于原创作品,我已经注明!谢谢! 都是作文的,没有必要一直重申喽!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3:41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强人所难啊!牵强附会是要不得的!
6#
发表于 2010-7-22 08:09 | 只看该作者
风情风物,写出了内在本质。熟悉了一个地方,长了见识
7#
发表于 2010-7-22 08:48 | 只看该作者
定西古城 :定西古城,强烈的人文精神铺展,厚重的历史色彩,构思有度。请作者不要情绪化,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以对写作失望。版权声明还是标注上吧。大家在一起相处,尽量愉快着相处为好。
8#
发表于 2010-7-22 09:02 | 只看该作者
每一座城市,都有个人赋予的灵魂!
9#
发表于 2010-7-22 09:04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文章,大致了解了定西。不知让读者了解定西,是不是作者的初愿。呵呵
定西什么都好,“兵家必争之地”不好。我有一次在徐州玩,当地的朋友介绍徐州时,也拿这个自夸,我也这样说了。他们说是啊,以后,把这句从介绍徐州的文字中删了。
兵家必争,是个好地方吗?真正的好地方是适合隐者居住之地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9:17 | 只看该作者
不敢苟同啊,战争之祸让定西人的环境严重恶化,以至定西饱受沉痛的灾难和痛苦,忘记自己的历史就意味背叛,人是不能忘记遭受的创伤和战争祸害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比较深刻的历史渊源,人们怎么随便改变自己地方的历史呢?!那是民族的败类之行为了!人总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30 14:17 , Processed in 0.04933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