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43|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雷雨(外一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7 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雨》

一个惊雷,是从章华台上滚落下来的
滚了两千多年了
落到江汉油田
砸出的一口口深井里
让历史的秘密
纷纷外泄

一场大雨,是从东周楚王的行宫开始下的
下了两千多年了
在它润泽的大地上
我们依稀可以看到
楚文化滋润出来的
一垄一垄翠绿

我是潜江人,短短的五个字
让雷声更响了
让雨点更大了
东荆河汹涌的浪花啊
是一位百岁老人
澎湃了一个世纪的乡愁

如今,这一场雷雨呀
冲走了章华台的尘埃
把借粮湖与返湾湖的传说
又抬高了一层
把楚文化的底蕴
又加厚了一层

站在章华台上,我分明看见了
雷雨后的彩虹,一头
落在水杉公园,另外的一头
扎根在森林公园
像一座桥,像一扇窗
更像是一扇
回家的门

《水杉》

你是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潜江
是你的第二故乡
潜江只有两座公园
你以挺拔的雄姿
守卫在水杉公园
我们杰出的艺术家曹禺先生
就可以在故乡的森林公园里
安睡了

叶落,终会归根
你赤条条的身躯
多像一杆标尺
站在两座公园,你就可以测出
你和曹禺先生
乡愁的浓度
立在章华台边,你还可以测出
楚文化的深度

先生睡着了
潜到了楚文化的深处
而你标尺上刻度
却在不断飙升
先生的《日出》
正是你标尺的指针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0-7-17 17: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7 18: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0-7-17 20:16 | 只看该作者
倾听和深入历史,测量和标明高度。
4#
发表于 2010-7-18 08:16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对潜江对曹禺对雷雨都有很深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丰富的文字。永远学习。
5#
发表于 2010-7-18 12:10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洒脱恣意,书写大气厚重!
6#
发表于 2010-7-18 12:27 | 只看该作者
像一座桥,像一扇窗
更像是一扇
回家的门

含蓄凝练的诗歌,厚重的感情,大气磅礴。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10-7-17 18:34 发表
学习,欣赏,问好。


谢谢诗友问候。
8#
发表于 2010-7-18 20:58 | 只看该作者
叶落,终会归根
你赤条条的身躯
多像一杆标尺
站在两座公园,你就可以测出
你和曹禺先生
乡愁的浓度
立在章华台边,你还可以测出
楚文化的深度


娴熟的语言,诗意的升华。学习了,欣赏并问好~
9#
发表于 2010-7-19 10:09 | 只看该作者
雷雨写得妙极。开篇即从主题入手,将“雷”这个瞬息之物落笔于油田,蕴于历史中,不仅赋予了它深刻的内涵,更托出一个“诗象”,将读者立时引入诗意的氛围里。二段的雨与第一段相辅相成,将雨蕴于楚文化里,给雨注入了更加浓厚的寓意,“雨”所带来的一垄垄翠绿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楚文化的灿烂呈现,并将以此恩泽后世。三段是全诗的高潮,不仅是诗人情绪的喷薄而出,也将读者感染到顶点,很有畅快淋漓的感觉,这段我最喜欢,有情有意才可称之为好诗。这段既集合了前两段的意蕴,又升华了前两段的表现方式,可谓声情并茂,大气、舒爽又凝重。后面两段则是前三段的鲜明对比。四段承上启下,将三段的高潮渐渐引回,保持诗意的浑然一体,使全诗不至于跳脱,像大河在奔腾中入海而止,终要归于宁静。五段则是以一个沉静的画面收起,将上面四段的声、色、情、意尽收于眼下静止的画面里,通过雨后的彩虹将诗的意象发挥到极处,雷雨之后望彩虹,彩虹又是家的形象比喻,家才是心里最美好最向往的地方,是人的最终归宿。这段静而不枯,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全诗五段,段段诗意盎然,激赏并学习!

[ 本帖最后由 问月 于 2010-7-19 10:47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0-7-19 10:43 | 只看该作者
简洁,厚实之作。
11#
发表于 2010-7-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叶落,终会归根
你赤条条的身躯
多像一杆标尺
站在两座公园,你就可以测出
你和曹禺先生
乡愁的浓度
立在章华台边,你还可以测出
楚文化的深度

喜欢!
12#
发表于 2010-7-19 11:18 | 只看该作者
意像驰骋千年,欣赏开阔的气势。
13#
发表于 2010-7-19 1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7-19 11:18 发表
意像驰骋千年,欣赏开阔的气势。

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10-7-19 20:38 | 只看该作者
气势张扬,漂亮。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0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7-17 20:16 发表
倾听和深入历史,测量和标明高度。


谢谢山水斑斑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5:58 , Processed in 0.1603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