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09 编辑
司马迁与《史记》中的人物命运
司马迁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大脑里就烙下了以写史为荣的印记。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读古文书传,并受当时名师的指点。二十岁的时候他游遍淮河流域以及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民俗,采集传说,深受汉武帝器重。后来司马迁如愿以偿,继其父接任了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以及皇家书籍。于是司马迁更有博览群书的机会了。司马迁是当时的大学者了吧。
大学者,大文化人,他们与那些搞政治的人相比缺少的是政治的灵敏度。他们在处理各种关系各种矛盾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据理而辨,据理而争。他们所持的态度往往是宁折不弯,即便背负了“迂腐”的恶名上不知悔改。
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因为李陵的事而获罪的。武帝听信谗言降罪与李陵,司马迁不做阿谀奉承落井下石的事为自己升官发财寻找机会,他是刚直不阿的汉子。看看我们可敬的司马先生如何为李陵辩解的: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看看司马迁对李陵的评价足以感动武帝了吧?他说李陵被俘的原因是因为:步卒不满五千,身践戎马之地,垂饵虎口,横挑强胡,连战十余日------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死伤如积!司马迁言外之意就是:这样品格高尚作战勇敢的良将即便被俘也不是他的过错啊!武帝要做个明君!汉武帝恼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应该进大牢反省!第二年,李陵全家被处死,司马迁被处腐刑。
在没有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之前,我仅仅把腐刑理解为如同断肢挖眼之类的酷刑,还为司马迁庆幸:不就是做不成男人了么,远比肢体的残疾幸运多了!殊不知腐刑是仅次于杀头的酷刑。这种对人性摧残的酷刑不仅是肉体的,其精神的痛苦远远大于肉体的痛苦。受了腐刑的人不但要遭受乡亲的耻笑,而且辱没先人的声誉。故而司马迁感叹“亦何面目上父母之坟丘乎?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司马迁在狱中完全丧失了做人的权利与本能“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围墙之中,见狱吏头抢地,视徒隶心惕息。”司马迁的精神与肉体接受了最大极限的考验。他几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每每想起自己尚未完成的《史记》,自杀的火苗才渐渐熄灭。如果司马迁家里有钱,他完全可以被买出去免受酷刑,然而他太清廉了,以至于家中没有贿赂上司的钱。我常常闭上眼睛想,想那个被当作猪狗一样虐待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心中便积存了一份沉甸甸的疼痛。司马迁之痛痛于历史,痛于《史记》。就因为司马迁遭受了这样非人的的煎熬,他的《史记》中的人物才有着同一个命运。
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阵;彭越,张敖,系狱具罪------这些都是威名赫赫王侯将相,其命运都和司马迁一样身处囹圄之中。司马迁与冥冥之中与他们对话,于是他不再孤寂,他要活下来,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 --------《史记》。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思想感情,那么《史记》中人物的命运也就注定了要和司马迁一样悲壮的命运了。所以,书中的人物无论被歌颂的,还是被作者讨厌的,都统统打上了一个符号:悲。
商鞅是妇孺皆知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推动了秦国及其整个社会的进步。然而,先秦时的他却是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因为他的变法损害了当时国内外贵族的利益,贵族们群起而攻之,最终定了个叛国罪遭到了车裂的酷刑。
屈原乃治国之仁臣。品德高尚才华横溢。但是屈原却被冷落被陷害,不为楚平王所用。而那些没有治国之才,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却能把贤人踩在脚下作为攀登名利的基石,小人处处受宠。刚直不阿受到排挤的屈大夫眼看自己空有抱负,却报国无门 ,于是万念俱灰,怀着一颗悲悯的爱国之心投汨罗江而去,上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司马迁感叹“屈平文章昭日月”这样的人才被逼自杀,楚国能不灭亡么?
力拔山兮的楚霸王,应该说是盖世的英雄了吧,他的军队一举推翻了残暴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史记》中司马迁也揭露了项羽残暴的一面:他一声令下,秦朝20万降军一夜之间全被活埋。项羽命运如何呢?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楚霸王的命运也就画上了一个悲愤的感叹号!
韩信之死,以及活埋赵国40万军队的军事家白起之死,都渲染了一个悲字。
司马迁还刻画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庞涓。庞涓机关算尽最终在马陵道被乱箭射死,就庞涓自身而言不也是一个没想到的悲剧结局么?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有极高的史学价值,造就了如屈原,商鞅,韩信等一系列有证可考的历史人物,而且它作为一种位学体裁一直影响着我国小说散文的形成与发展,司马迁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永远闪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