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暑”青岛行
山里的孩子小时候常听到这样的话,山那边的海上住着神仙。这次到青岛才发现,那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早晚有凉意,中午气温高。说它高其实也高不到哪儿去,它的年平均气温是十二度。我们到青岛是盛夏季节,当我们长时间坐在空调车里,闷得心烦意乱时,一开车门,一股凉风拂面而来,风中带有咸咸的味,我知道我离海不远了。
海滨城市我从未到过,与海贴得如此之近,只在电视片中看到。当年校长培训时,正值本地受灾,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出省考察。在开学典礼上我代表学员发言,假公济私地提议到沿海地区好取些经验,总觉得到了海外是镀金,被海风吹过起码也镀了银。更重要是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胸膛。”天空阔天天见,胸膛阔说不清,大海阔没有切身感受。
到了普陀,越过几座小山,就到了海边,浑黄的海水与先前“蔚蓝色”感觉有些不一样,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我兴奋之情。我不顾一切地将鞋袜像天女撒花一样丢在沙滩上,直接奔向大海。
其实到青岛就是环海游。先到了栈桥。说是栈桥,原先不过是延伸到海上的一段旧码头,桥的顶端是“回澜阁”。栈桥始建于1892年,经过多次重建,现在的栈桥长440米,宽约10米,在长长的身躯下显得瘦窄,上面的人来往穿梭,摩肩接踵的。我溜到桥下,脱下鞋袜,走向滩涂礁石,看海水搏击,浪花盛开之景象。小孩拿到小提桶和网兜,在退潮时留下的水窟凼里捞些小鱼小虾;大人们忙着找好的背景拍照。要想拍出近景的海浪,又要拍出远景的高楼,着实不好把握。人来来往往,你刚选好镜头,只见镜头一黑,一游客从这一礁石跳到那一礁石,硬将他的身子塞进你的相片之中。
我选远一点的礁石坐了下来,将脚浸在水里,正为远处的大厦陷在云雾中惊叹不已时,一个浪潮扑来,将我彻底地沐浴了一下。
听涛应在僻静处,一人独坐可静心。我还是挤上栈桥,到了栈桥末端“回澜阁”。回澜阁其实就是一个两层八角亭,红柱金瓦,雕梁画栋,与海水的蓝色交相辉映。阁的背后是一堵墙,据说可以抗五十年一遇的大浪潮。我选好一处,趴在墙头,水墙相搏,涛声轰鸣,浪头打来,水花四溅,如暴雨倾盆。海浪退去,沿坡而下,若珍珠滑落。不由让人想到,浪花总开在礁石、乱岸上,没有它们,海水不过是一匹没有绣花的绸缎。
到五四广场时,正是正午,晴天朗日,水泥路面也晒得冒青烟。但看到碧蓝的海水,心里还是冷静不少。海岸边驾驶水上摩托艇的招揽着游客,我不顾还价,就与妻子坐了上去。当船艇将海面犁出一路水花时,五四广场的巨型雕塑,奥帆体育中心的高耸火炬,以及周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我的眼前飞速地流过。此时的我像广场上空飘着的风筝,悠哉闲哉,羽化如仙。
我之所以到青岛,就是来看海的。而看海的感爱莫过于与海水的亲密接触了。到海底世界时,我选择了最短路线,与其看鱼儿在玻璃装着的海水中遨游,倒不如节省时间,到海滨浴场去亲身感受。海滨浴场人山人海,各色人等和各色泳衣将浴场妆扮得五彩缤纷。将自己肥硕的身子塞进泳衣时,海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踩着柔软的海滩,就像儿时踩在泥田里一样,深一脚,浅一脚的。我用脚试着海水,一股凉意“嗖”的窜了上来,我捞点海水拍拍胸脯,让全身适应了,就扑向海滨深处。
我原以为在家乡小河里学的狗刨式能派上用场,可是在海浪中这几招根本没用。海水打着身不由己的我,让我第一次尝到了海水的咸味。浪潮是一波又一波的,有研究说潮汐与月亮有关。相隔如此之遥,关系如此亲密。让我深知自然万物物物相依之道理。
与旅行团一行游玩是难以尽兴的,用钱换了一堆的清规戒律。我溜到海滨浴场本来有违规定,迟到是万万不可以的。我与海浪搏击了一下,自知无法胜出,我只好疲软地走上了海滩,像离群的孤雁又归到雁阵之中。
天色将晚,海风和面,海滩一片清凉。身在暑季,竟不觉暑之存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县三中(247200)
[ 本帖最后由 张铭 于 2010-8-6 08: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