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3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进 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9 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满园 于 2014-7-13 22:29 编辑




                                                       刘满园


      贵嫂在李家庙村是个人物。

      当然了,贵嫂耍人,在李家庙说话有分量,占地方,头一个靠男人李大贵勤劳,吃得了苦,能劳动,把家里弄得吃穿不愁,小日子过得滋润:二一个就是唯一的儿子李小贵有出息。

      李小贵从小书念书念得一般般,可是头脑一点也不笨,一双眼睛滴溜溜直打转,处事为人精明得不得了。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学生没有不喜欢他的。后来没有考上大学,就去部队当了三年义务兵。部队是个大熔炉,李小贵学回来一身勤快。随后李小贵死活不愿再回农村,就在县政府门房找了个当保安的差事,这一来,他的一身的勤快和绝顶的聪明就派上了用场,发挥了作用。

      打这时起,贵嫂在李家庙已经昂起了头。每当提起她家小贵,可不得了了。县政府知道不,啊,那就是过去的衙门,能进县上的衙门当差,那就是小贵有本事,是不?知道真相的人,也不好揭穿,怕扫了贵嫂的兴,回回都附和几句。不知情的听了,就写满一脸羡慕,都感叹小贵有能耐。这时候,贵嫂就更加神气起来,说得唾沫四溅。

      李大贵是个实诚人,也不多说话,听着老伴这样人前人后天天絮絮叨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总是看不惯。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就说,别胡嚼舌头了,你儿子就是给人家看个门,吹那样大的话,人家背地里还不笑掉大牙?贵嫂听了,把锅碗瓢盆摔得叮叮当当响,发泄着不满,还指着李大贵的鼻子骂,你这个棒槌,知道个屁,我还不是为自己长长志气!

      贵嫂家啥事都是贵嫂说了算,典型的女当家,李大贵说话,再有理儿,也是白说。往后,李大贵也就没有接过这个茬儿。不过,他还是觉得,老伴说话这样口无遮拦,这样胡乱给自己长志气添威风,肯定不稳妥,还会讨人嫌。

      果然,不稳妥的事情接着就来了。村里人进城办个事儿,无论大小,就都找到李小贵这儿,要他帮忙。学生转学,进城看病,开车违规的司机叫交警逮着了,娃娃打工要不着工钱了,都奔李小贵这儿。李小贵多大能耐,他自己知道,可是村里人不知道。村里人想,你是衙门里的人,你在城里混着,这点事儿还算事儿?李小贵经常气得直搓手,他也知道,问题就出在母亲那张嘴上。

      不过,李小贵还是给村里人办成了好多事情,也有没有办成的,慢慢地,人们对李小贵就有了褒贬。李小贵回家过年,狠狠地发了一回脾气,还央告母亲往后不要在别人跟前吹牛说大话了。过后,贵嫂就听了儿子的嘱咐,还算管了一年半载。这样,人们对李小贵的褒贬依然,不过很多人也就不再有事一齐投奔来了,李小贵清静了许多,也明白了个道理,一个人有褒有贬并非坏事。

      李小贵毕竟是李小贵,他聪明的天资,绝不会付诸东流,在县政府院子里待几年下来,认识了好多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李小贵充分发挥这个资源优势,很快便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混得人模狗样的,成为全县赫赫有名的建筑老板。李小贵再次回家过年,开着高级汽车,领着漂亮女友,跟村里人打麻将,提着一把一把的整把子钱,有次喝酒,谁带一杯酒,就给谁一百元。看着李小贵如此风光,村里人人眼红,个个羡慕。

      不用说,贵嫂在村里再次昂起了头。不过从此以后,用不着自己吹捧,李小贵已经声名鹊起,一时间,李小贵成了李家庙周围十里八乡共同的话题,年纪轻轻地,那样有本事!就是,同样是肚子,人家贵嫂真把能人生下了。那些孩子不争气的女人们,也受到了某种牵连和伤害。刚开始,贵嫂没有切身体会,还觉得有点心虚,等到不久进了城,住了几个月楼房,跟着儿子进饭店酒馆吃了几次饭,再回到村里,话就多了起来,见人就叨叨叨没完没了,说得别人只有答应的份儿,说不上一句完整的话来。

      正月里走亲戚,贵嫂把自己的儿子如何阔气,如何有钱,说得四乡八村人人皆知。二月里上地,山前山后都是贵嫂高喉咙大嗓子说话的声音,张口闭口小贵长小贵短,人人都听得厌烦。四月里锄地的时候,贵嫂又跟人谝,小贵今年承包到了兰渝铁路上的工程,以后要把他们老两口接进城里去享福。还说,这地有啥种的,一年四季忙得屁颠屁颠地,最大就吃个肚儿圆,一辈子,连间像样的房子都修不起。别人听着这话,就都不言语。

      再往后,好多人路头路尾见了贵嫂,就不多说话了,有些老远看见贵嫂过来,就悄悄躲开了。再往后,那些经常到她家闲谝的人,也好少踏进她家的门槛,就连一些亲戚,也不上她家了。李大贵早就觉着不对劲,可他说话,不如放屁,他也就没有放过。李大贵知道,要是老伴再吹下去,这李家庙,他们就住不下去了。

      转眼就到了六月,到了麦收时节,都忙着夏收了。往年村里人收麦打场,都是亲帮亲,邻帮邻,这活儿,人手少了干不成事。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夏天的粮食,基本要往回抢。正好今年贵嫂家里种的麦子,向阳,成熟早一些。李大贵的意思,就是赶紧找几个人,把麦子收了。可是贵嫂到村里家家户户找遍了,没有一个答应愿意跟他们合伙搞夏收的,往年经常跟他家合伙的李狗儿,李其录,还有四代成,都像变了个人,说话有前句没有后句地,意思都很明显。

      李大贵急了,一想就能闹明白问题出在啥地方,还是老伴那张臭嘴得罪了人,再不上门去争取,今年的麦子就要烂在地里。晚上,李大贵赶紧带着几瓶小贵敬奉自己的好酒,亲自登门找往年那几个老搭档,也多亏李大贵做人实诚,从来都是把别人的活儿当自己的干,谁都信得过他。李大贵遇事这样做小,不拿架子,几家人还是很感激,就都答应继续合伙。

      夏粮就这样收了,可秋天的时候,贵嫂家再次面临着同样的困惑,要怪还是怪贵嫂这张嘴不把风,见话说话。因为夏收过后,儿媳妇在城里坐月子,贵嫂去照看了一段,回来又吹了个天花乱坠。哎呀呀,那日子,天天鸡鸭鱼肉,生门(猛)海鲜,吃的人难受死了,睡梦中都想吃碗家乡的酸菜豆花面,解解馋。嘿,小贵家那客人多得了得,就跟那个啥子超市一样,来来往往,让都让不开呢。收的那东西,随便顶我们十几年土里刨食的收成。面对贵嫂,村里人再次选择了沉默。秋收的时间,那几个搭档当真回绝了李大贵的合作。

      收完洋芋荞麦包谷,还要种植冬小麦,加上中秋节过后,阴雨绵绵,贵嫂家的秋收持续三月左右。李大贵两口子这回夜累得够呛,风里雨里天天坚持,只把地里的庄稼收完,村里人早就歇了下来,人家的冬麦也按时种好了。李大贵已经错过了最好时节,也没有打算再种,他想,照这样子,种上明年收割还是问题。贵嫂倒是无所谓,进了两趟城,她把这种庄稼看得谈了,儿子儿媳念叨过,要叫他进城带孩子去,她正不想种这冬小麦呢。

      不久,李大贵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了。贵嫂一个电话叫回儿子,好歹找来小贵的舅舅看门,全家才进城去看病。其实,这看病只是个借口,李大贵也故意装了一下,因为他不愿再看村里人的脸色。进城不久,马上就到年关了,儿子留父母过完年回去,两口子也没有说啥,只说,要把家里喂的猪杀了,带进城来吃肉。李大贵刚出院,自然不行,就只有贵嫂了。可贵嫂知道,光她回去,找两个帮着杀猪的人,都找不来。看着面有难色的母亲,小贵说,那就给舅舅家算了,我们城里不缺鲜肉。那不行,我一脚一手喂了一年了,咋能说给人就给人呢,不行我得回去。

      贵嫂再次进城,竟然拉来一车的东西,乱七八糟的,啥都有。李小贵一看,眼里充满了疑问,贵嫂说,小贵,你不是早就叫我们进城吗,这回不走了。好好好,您们终于想通了。可是这么多东西,堆哪儿呀?小贵,可别瞒着娘,你不是还有一套房吗?小贵迟疑了一下,那好那好,东西先在车上放着,明天我去收拾。

      过了两天,李大贵老两口才给安排到县城中心的一幢楼房里,虽说房子已经有些陈旧,也还宽敞。李大贵跟儿子儿媳一起呆了一段时间,虽然那房子大,可他总觉着别扭,不自在。这样另外住着,到底舒坦些,两个人还可以说说私房话。

      大楼前面就是莲湖公园,每天在儿子家吃过饭,就到莲湖公园里坐一坐,看看那些闲散的老头们搓麻宣牛九挖坑,老两口日子过得倒还轻松,就是心里空落落地。李大贵一辈子劳动习惯了,这样闲着,就觉着身上痒痒。再加上出门都几个月了,就没有见着村里人,堵得慌。有天,李大贵看着贵嫂也蔫不拉几的,就觉着她也堵得慌,那样话多的人,没有闲谝的对象,咋能好受呢。

      过了正月十五,李大贵高低要回乡下去,啥都不说,但是这样闲散着坐吃山空,他就不习惯。这事他跟老伴商量过几次,贵嫂是坚决不回去的,李大贵还说,我俩住这屋子,都是小贵租来的,一年一万多呢,花这钱还没有事干,不是浪费吗。贵嫂不信,有天饭后问儿媳,果然这样。儿媳说去年小贵的工程上死了几个人,陪了几百万,原来的两套房子,都给人顶了赔款了。贵嫂再给李大贵学舌,李大贵说他早都晓得。贵嫂说,我还是不回去,不好意思见人。李大贵估摸着,年前贵嫂回去那次,又把进城的事夸张得过火了,想回去也没有退路了。

      最后,还是李大贵先回了老家。春风一吹,土地就醒了,种庄稼就要赶节气,一天有一天的事情。李大贵打算,还要把冬天没有种上小麦的地,补种上些柴禾,半夏,当农民的人,咋能叫地荒了呢。


               

[ 本帖最后由 刘满园 于 2010-12-29 11:4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1:4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太忙,没有及时阅读大家的作品,不好意思。
3#
发表于 2010-8-29 15:08 | 只看该作者
小说以进城到出城的情节,反映了当下农民的思想动态,很贴近现实。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进了城。有的以进城为荣,一味追求城市生活,自己却没有在城生活的能力,结果是进退两难,成了“悬空人物”。小说中的贵嫂就是一个例证。有的农民进了城,觉得根在农村,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根本,进了城又返乡操弄土地。小说中的大贵就是一典型。
小说语言叙述还是刘版风格:流畅、明快、干净。
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10-8-29 15:1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10-8-29 15:51 | 只看该作者
根系泥土的命运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
欣赏学习。
6#
发表于 2010-8-29 20:2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贵嫂,大嘴一掀,村子里就波涛汹涌了,人物鲜活,生活贴近实际,读罢如身临其境,却又令人回味深思。佩服刘版主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敏锐观察!
7#
发表于 2010-8-29 21:17 | 只看该作者
像贵嫂这样的女人,爱显摆,喜吹牛,儿子一个小小的保安就被她吹得神乎其神,以至于村里人进城办个事儿,无论大事小情,就都找到李小贵这儿,要他帮忙……小说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人物鲜活生动,令人深思回味。
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野农夫 于 2010-8-29 15:08 发表
小说以进城到出城的情节,反映了当下农民的思想动态,很贴近现实。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进了城。有的以进城为荣,一味追求城市生活,自己却没有在城生活的能力,结果是进退两难,成了“悬空人物”。 ...

谢谢山野版主,谢谢你的点评和鼓励!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邱天 于 2010-8-29 15:15 发表
支持精华。

谢谢邱版阅读支持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混混 于 2010-8-29 15:51 发表
根系泥土的命运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
欣赏学习。

谢谢阅读关注!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暴雨迎风 于 2010-8-29 20:24 发表
一个贵嫂,大嘴一掀,村子里就波涛汹涌了,人物鲜活,生活贴近实际,读罢如身临其境,却又令人回味深思。佩服刘版主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敏锐观察!

谢谢迎风夸奖,谢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田一丁 于 2010-8-29 21:17 发表
像贵嫂这样的女人,爱显摆,喜吹牛,儿子一个小小的保安就被她吹得神乎其神,以至于村里人进城办个事儿,无论大事小情,就都找到李小贵这儿,要他帮忙……小说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人物鲜活生动,令人深思回味。
问好 ...
谢谢一丁来读,来评,谢谢。
13#
发表于 2010-8-30 17:02 | 只看该作者
提。
14#
发表于 2010-8-30 20:46 | 只看该作者
贵嫂好强,爱好显摆,人物性格很突出。情节虽不曲折,但环环相扣,吸引读都读下去,最后品出了小说的内涵。学习了,问好!
15#
发表于 2010-8-30 20: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就像风筝,被风吹得再高,总离不开大地,离不开根。
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意思得很。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2 19:27 , Processed in 0.0517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