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中华合符坛感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1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买了黄帝城文化旅游区的门票,有五个景点,都冠以中华第一的名头,最后一项是中华第一坛-中华合符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下雨的缘故,除了三祖庙有人外,其他四个景点都是既无游客也无管理人员,更谈不上检票了。我撑着伞走进无人看守的合符坛的电动伸缩门。进大门的台阶上有七个大字,在数百米外就能看得到:千古文明开涿鹿。

  虽然景点自己说这是“广为流传的名言”,但其实并未得到验证,恐怕更未广为流传。此话出自很少有人读过的《中国上古史演义》一书,作者陈樨常也不为很多人所知。

  登上台阶,是一块竖立的巨大的半风化观赏石,有牌子说它重四十二吨,其石上部一米处有仕女面东侧身像,下部发白处为丝帛状,又因所面之处远眺为官厅湖,正面所对为三祖堂,即与黄帝相望,故名之嫘祖浣纱。嫘祖是母仪天下的黄帝之妻。

  路的两侧有华表,通高十八米,直径两米,比天安门前的华表高出近两倍,并粗了两倍多,古代华表为威严和权利的象征,在这里更多彰显的是涿鹿地方政府领导人的“魄力”,有了黄帝的祖宗招牌,涿鹿人不独说话口气惟恐不语出惊人地大,建造的东西也惟恐不惟我独尊地大。其实,华表出现于黄帝后的尧舜时期,与涿鹿无直接关系,或许无此物无以强调黄帝的“五帝”身份罢。

  中间三座石桥命名为三祖桥,建设者的理念是踏着先祖开创文明的足迹和先租留给我们无限的精神财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不过,总觉得此话很空洞,就象眼前占地五百多亩的“涿鹿之野”一样,漫无边际,一切只能凭游客的历史观自己去想象,一个祖宗一个桥,都是一样的桥,谁的祖宗是黄帝、谁的祖宗是炎帝、谁的祖宗是蚩尤呢?究竟谁该走哪座桥,如何走呢?先古可没有集体领导之说。中华民族虽然是经过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两次大战,大战的战场就在眼前,但战争中最终融合在一起的是部落的人民,而不是首领,首领之间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两个以上帝王平起平座的和平景象,将“三祖”供奉一堂的做法本身就缺乏文化底蕴,三祖桥同样无主无次,容易让人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

  《史记》中记述的“涿鹿之战”情形是:“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意思是说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代表天帝的神农氏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天帝代表神农氏的地位,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部落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蚩尤部落是以泰山为中心的,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战争,从性质上,是在原始的天帝信仰衰落之时,争夺世俗领导权的第一场战争。胜利者黄帝被尊为天帝之子,可以使用天帝的名义统一所有部落。各部落统一的主要标志就是“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建立了国家的雏形,以土石在涿鹿之丘堆积一座城市为行政中心,不是依靠险峻的华山或泰山为屏障,是为了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都能比较容易接受的缘故。黄帝去蚩尤部落的神坛泰山去封禅,祭祀对方的神祗,是宣告取得了蚩尤部落的领导权并安抚被征服者,《五经通义》中说:“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所谓合符,即统一符契、共同结盟。吸纳了所有部落图腾的各一部分组成新的图腾,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命名为龙,做为以黄帝为首的各结盟部落统一图腾,从此,就有了一个被称为龙的传人的伟大民族,这个民族就是今天的中华民族。符又称符节、符信,多以竹、木、兽皮、玉、骨等为材料,制成后一分为二,供持有者双方相互印证,也就是合符。那以后中华民族就以符节表明身份和权利,统一起来,有了外敌,共同抵御,有了灾难,共同克服,有了好事,共同分享。

  建设中的天地统一广场是合符坛的中心景点,根据天圆地方和智圆德方的思想理念建设,其方形坛基高六米,坛面为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平方米,中间的圆坛为两层,第一层分别开门,四面、八方之意,顶层为坛心,象征天地之间,四面八方来朝,同心归向一统。

  坛面上最庞大的是五十六个民族图腾柱,每根柱子通高九米九,重八十多吨,由基座、柱身和徽帜三部分组成。采用阳刻技术,中间部分叫民族大观园,绘有各民族的生活表现形式,柱顶的徽帜都各有特征,表现各民族的民族信仰。

  “合符釜山”是无比严肃和无比神圣的事情,真正代表着各部落各民族的意志,而眼前的合符坛,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县为了开发旅游资源为了经济唱戏搭建的一个附会历史的景点,所代表的只是一个县的经济利益而已,历史的意义几乎没有,五十六个民族图腾柱并不是真的民族象征,因为在早就已经大一统的国家里,所谓五十六个民族更多是血缘和生活习俗的区别,所有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既然各民族的意志都统一为中华民族的意志,所以合符坛上五十六个民族图腾柱便是毫无意义的摆设,此合符坛与“合符釜山”可谓风牛马不相及。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
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2#
发表于 2010-11-1 08:04 | 只看该作者
有景点有考据有观点,不错的文章。
3#
发表于 2010-11-1 08:3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文末点题,好!
4#
发表于 2010-11-1 09:21 | 只看该作者
以游记入手,写中华悠久文化,人文游记,值得一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11-1 08:04 发表
有景点有考据有观点,不错的文章。

感谢支持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辛文 于 2010-11-1 08:35 发表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文末点题,好!

欢迎观赏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1-1 09:21 发表
以游记入手,写中华悠久文化,人文游记,值得一读。

欢迎品评
8#
发表于 2010-11-2 11:07 | 只看该作者
跟随涛涛游览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1: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11-2 11:07 发表
跟随涛涛游览

主要是谈感想
10#
发表于 2010-11-2 21:2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11#
发表于 2010-11-2 21:5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很多的所谓旅游开发都有点粗制滥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1-2 21:23 发表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谢谢赏读
13#
发表于 2010-11-3 10:24 | 只看该作者
上古史演义一书,是五册本还是四册本,还是通版呢,对这个很好奇。问兄长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暖春轻笑 于 2010-11-3 10:24 发表
上古史演义一书,是五册本还是四册本,还是通版呢,对这个很好奇。问兄长好

1955年出版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6: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鲁小鱼 于 2010-11-2 21:57 发表
一个历史性的旅游景点,不能还原历史真实,而是以今天的观点强加于古人,以一己的私心代替天下的公道,这样的开发可能比不开发更为有害。


很多的所谓旅游开发都有点粗制滥造!

是的,感觉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8 05:02 , Processed in 0.0541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