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92|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心相撞,撞出一番惊喜——读曹国魂散文《用文字检索我的村庄之六:软玉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6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心相撞,撞出一番惊喜

——读曹国魂散文《用文字检索我的村庄之六:软玉米》


  1.
  
  有那么几天,我无法言说看到曹国魂这篇文字时候的心情。
  
  最初看到它,是2010年12月14日。《用文字检索我的村庄之六:软玉米》这个标题,给人的感知,与众不同。它多少加强了我点开它一读的欲望。及至慢慢读,渐渐进入文本,心里便有本能的喜欢了。“自然朴实,大气醇厚,能够感受到文字的气度。”兴之所至,我以这样的感受跟帖交流。但是,及至再读一遍,感觉单单这一句,无以概括所得。我萌生了为这篇文字写点什么的欲望。但是,一时又无法理清头绪。
  
  我曾经说过,“文字是写给有缘人看的”。对于读者来说,无论纸媒还是网络平台,能够得遇入心的文字,是幸运的事情。而对于作者来说,得遇懂得与识得的人,也是很幸运的事情。文字是有脚的。文字又是有心的。文字走进你心里,那种契合与惬意,是自然的,直觉的。无意中,就相撞了。文字的心与你的心,撞那么一下,就撞出一番惊喜来。
  
  曹国魂散文《用文字检索我的村庄之六:软玉米》就属于这样的情形。
  
  我想,这篇文章,值得我再三,再四,品读。
  
  
  
  2.
  
  首先是文本的语言,让人感触很深。请看其开头:
  
  “在季节的河流里,玉米是最后的一潮巨浪,带着漩涡,像水柔软,一次次把我的村庄卷进苍白的境地。秋后的阳光犹如融化的熔岩,我的骨头软了,肉开始脱离骨骼,血管变得极度脆弱,经不得风吹,更不适合在大地张望玉米跌倒时发出的骨折声。”
  
  这是一种十分富含质感的表达,起句就不凡。是旷达凝练的风格。这种风格奠定了全篇的叙述基调,让人沉浸于一种难得的自然大气状态,全身心都在领略那种无以拒绝的浸染和席卷。面对这些字句,你会情不自禁感受到雄浑悠远的美感和力度,真实的感触源源不竭,奔突而来。由此,你欣喜,你感奋,你心满意足。
  
  “秋后的阳光犹如融化的熔岩,我的骨头软了,肉开始脱离骨骼”,一个“我的骨头软了”,让人生发怎样不同凡响的感觉。面对这种表达,我安静下来。我知道,需要静心。惟其心情平静,才能领略其美其味。质地精良的文字给人的收获就是这样奇特,微妙,不经意,犹如你置身平庸混杂的街头,却一眼瞧见了让心头一亮的东西,那份欣然,自是不容小觑。
  
  其它诸如“玉米以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淌进村庄,……”“看见玉米茂盛的地方,村庄一定也在静谧中品味日子的甜蜜。”“父亲一边走一边喜滋滋的咂舌,……父亲是种玉米的好手,玉米和他一样柔软,适合与土地亲近。”等等,都是撞心的句子,读之亲切,温暖,没有阻隔,但是表达不落俗套,见新意,足可令我们细细咀嚼,品赏,不烦不厌。
  
  
  
  3.
  
  其次是文本体现出来的亲情,令人动容。
  
  玉米上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在玉米上场的时候都要大病一场”。所以“我望着我的亲人被玉米折腾,我试图爬起来看他们走远了没有,是否让房后的牛羊看见他们辛劳的动作,懂得生命因为相互依赖而增值。”“我在高烧昏迷中比划着玉米,父亲抱着我,我在胡言乱语里看见了一片片玉米在秋后仍然疯长,看见母亲丰盈的身子,深绿色的头巾,走动着,母亲笑盈盈的脸上挂着几片玉米的碎叶,我张开双臂,很快闻到了母亲体肤淡淡的香,一种熟玉米的香。”“……屋子里静得如同只有院子里玉米缩水的声响。”
  
  大家看,在作者蕴含深情的笔触里,奇异的情景出现了,病中的“我”出现了幻觉,不仅看到了去世的母亲“丰盈的身子”,“母亲笑盈盈的脸上挂着几片玉米的碎叶”,甚至“闻到了母亲体肤淡淡的香,一种熟玉米的香。”自然本真的文字里,与玉米巧妙关联,母亲巧妙出场,深切地揭示了血脉相连的亲情之浓,之重。“一种熟玉米的香”这样的句子,朴实,隽永,挚诚,没有经历田间地头生活,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无法写出。这样的表达,使得文本具有了某种特别的意味,令人共鸣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像“哥哥有时候半开玩笑,说那次我烧的能把玉米棒子烤熟了。”,不仅与玉米巧妙关联,而且体现了困苦生活中人所固有的乐观幽默精神。看似随意,却令人会心。
  
  
  
  4.
  
  文本最重要的,是呈现出一种十分富有力度的理性意味。
  
  “我望着我的亲人被玉米折腾,我试图爬起来看他们走远了没有,是否让房后的牛羊看见他们辛劳的动作,懂得生命因为相互依赖而增值。”“……它们排列整齐,硕大的叶片有秩有序,与蓝天白云衔接,整个村庄感觉不到土地的空寂。玉米地的绿色放荡不羁,一天天,玉米按照叶片的程序生长,它们不敢怠慢季节的拥护和娇惯,是那样的自由。……”
  
  “……懂得生命因为相互依赖而增值。”高度凝练的概括,揭示生命本真意义。“它们排列整齐,硕大的叶片有秩有序……”“一天天,玉米按照叶片的程序生长,……”一切按部就班,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警示意义和启迪意味鲜明,读之得味。
  
  再三品读,我们能够发现,在作者这些浸透血液、浸透灵魂的文字里,玉米寄托了农人执着的期盼和梦想。玉米与农人,是一种亲密关系,彼此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玉米已经成为一种情结,成为一种精神,支撑着农人及其后代儿孙,栉风沐雨,乐观豁达,勇敢前行。这是别具意义的。尤其是在当今,农田被大量征用,用作它途,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农田,背井离乡,进入城市,成为“不城不乡”的“中间人”,饱受风寒与艰辛。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该做何感想?
  
  “我一次次站在村庄的边缘,看着玉米。大地因为玉米的生长而不再安静,玉米拔节发出的低语,仿佛是父亲擦耳的叮嘱,轻轻地浸润着我的内心。我也禁不住站在玉米地里,蹲下来,我看到玉米匍匐的根系,粗粗细细突兀着,露在土地外面的根系牢牢抓着四周的泥土,像我盘曲在肌肤下的血管,泾渭分明。我俯下身,听见一部分根系在泥土欢愉穿行,从我的脚跟一直爬了上来,很快我就像一株玉米,软软的,希望给父亲一个秋后的惊喜。”
  
  这是文本的结尾。作者以十分新颖的角度着笔,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容量,“玉米拔节发出的低语,仿佛是父亲擦耳的叮嘱,轻轻地浸润着我的内心。”“我看到玉米匍匐的根系,粗粗细细突兀着,露在土地外面的根系牢牢抓着四周的泥土,像我盘曲在肌肤下的血管,泾渭分明。”意蕴深厚,富含启迪。“我俯下身,听见一部分根系在泥土欢愉穿行,从我的脚跟一直爬了上来,很快我就像一株玉米,软软的,希望给父亲一个秋后的惊喜。”尾句不凡,由物及人,寓示希望。欢快,新颖,别致,极富动感,诗意灵动,寓意丰富,叫人浮想联翩。
  
  作者就是这样,动用生花妙笔,将生命的内蕴,生命的质地,亲人之间的关爱,贫困中的相依相守,质朴的情感,作细腻、温馨而不乏理性含蕴的表达,令人动容,感同身受。让人深深思索,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本真在哪里,我们引以为豪的东西在哪里。全篇氤氲着浓浓诗意与真情,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原生原态,朴实大美,颇具质感,值得一读再读。
  
  2010.12.14-2011.1.16
  
  附:《用文字检索我的村庄之六:软玉米》链接地址:
  
  
http://bbs.zhongcai.com/viewthread.php?tid=173272&extra=&highlight=&page=1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1-1-16 15:4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50 | 只看该作者
不揣冒昧,将关于此篇的相关心得、体会、感悟呈上,敬请曹老师和各位文友指正。不尽人意之处,还望曹老师谅解。期待交流。问候!
3#
发表于 2011-1-16 15:5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读与品赏加深、拓展了曹版主文章的意境与品味,十分难得!学习,拜读,问好!
4#
发表于 2011-1-16 1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1-16 15:58 发表
这样的解读与品赏加深、拓展了曹版主文章的意境与品味,十分难得!学习,拜读,问好!


问好!
5#
发表于 2011-1-16 16:55 | 只看该作者
特喜欢曹老师的软玉米,这里的文字被剖析得更加透彻,难得夏冰,继续努力!
6#
发表于 2011-1-16 18:22 | 只看该作者
评论难写,更难得的是作者写得这么好!
7#
发表于 2011-1-16 18:5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是写给有缘人看的,确实如此。诗意的文,诗意的评,解读得很细腻。欣赏、学习这种写法。
8#
发表于 2011-1-16 20: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夏冰朋友,刚刚看到,有些无地自容。计划一直沿着这些乡村的意象为轴线,把自己对家乡的情愫用文字串联起来。写着写着,自己感觉乡土就长在自己心里。那些古老的习俗,熟悉的庄稼和亲人就像吞噬我的骨髓,禁不住打了个寒颤:我得冷静下来,搁置一段时空再回头审视村庄,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至此,就打住了写下去的念头,总感到文字的浅薄和内心的浮躁。
再次谢谢夏冰朋友以及各位网友的支持和帮助!
9#
发表于 2011-1-16 21:58 | 只看该作者
针对一篇文章,抓住自己感触最深之处,写出了文章的特点,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不错,精华鼓励。
10#
发表于 2011-1-16 22:35 | 只看该作者
也读了,支持!
11#
发表于 2011-1-16 23:5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交流,很值得提倡。这篇文字,也很好。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1-1-17 09:08 | 只看该作者
细致的点评,宽深的理解。问好。
13#
发表于 2011-1-17 09:24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学习欣赏了,问好朋友!
14#
发表于 2011-1-17 15: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遇好评,缘也幸也!读好文好评,亦缘亦幸也!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2: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1-16 15:58 发表
这样的解读与品赏加深、拓展了曹版主文章的意境与品味,十分难得!学习,拜读,问好!

谢谢文华理解点评。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05:24 , Processed in 0.0825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