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孙悟空为何打唐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0 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悟空为何打唐僧




  西天路上,孙悟空似乎是专门打妖怪的,他是逢妖必问、逢妖必打,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降妖故事。那么,还有孙悟空打唐僧的事吗?当然有的,而且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打唐僧,是在孙悟空五行山刚刚脱困之后。由于他打死“六贼”,被唐僧教训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到东海。这时,观音显化为一个老母,传授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以及“紧箍咒”。悟空回来之后,果然上当。当他发现是唐僧在咒他,于是“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这是一打唐僧,还是多亏唐僧口快,急忙把紧箍咒“又念了两三遍”,咒得孙悟空“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结果自然是没有打成,否则等不了唐僧走出大唐,等不了到达西天,就要先上阎王老子那里去报道了。
  
  第二次打唐僧,是在乌鸡国时,唐僧师徒救了乌鸡国王,悟空大战狮子精,狮子精不是对手,于是变做唐僧模样“并挽手,立在阶前”。孙悟空难辨真假,便想出一个主意,偷偷捻诀念咒,叫空中暗地保护的那些神仙们悄悄告诉唐僧,请他上殿,留下妖怪好下手。谁料这次唐僧的反应慢了点儿,还没等他弄明白怎么回事,那妖精早就听见了,于是急忙跳上金殿,悟空以为留下的才是妖精,于是“举起棒望唐僧就打……”这其实是唐僧西行路上最危险的一次。因为唐僧每次被妖精捉去时,也总要暂时捆绑关押,或要选个吉日,或要请个亲朋,或要等抓了那三个徒弟免除了后顾之忧……总之没有马上就要吃掉的。可是这一次,如果不是那几位神仙在暗中驾住铁棒,大概取经的故事也要改写了。
  
  第三次打唐僧,按照《西游记》文本,严格上来说并不是孙悟空,而是那个假悟空——六耳猕猴。不过六耳猕猴即是悟空,他们本是二位一体,这是已被诸多学者证明并被普遍认可了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二人相貌相同、本领相同、武器相同,这本身就是绝不可能的事。更何况他们又都会被紧箍咒咒得头疼,甚至连天上的照妖镜里显示的也是两个悟空,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而那个假悟空一不要吃唐僧肉,二不要偷袈裟或钉钯等宝贝,这也是不符合妖精身份的。他之所以要打伤唐僧,只不过是因为唐僧不喝他端来的水,不要他加入取经队伍;而他也并不是要致唐僧于死地,他抢走包袱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去取经——可见,这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只不过是悟空“二心”变化的结果,所以第五十八回的回目即有“二心搅乱大乾坤”字样,而如来对雷音寺里听讲的大众说的也是“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与前面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孙悟空,或者说是六耳猕猴的棒是实实在在打在了唐僧身上了的。书中写道“行者抢铁棒……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不论是“打”也好,是“砑”也罢,我们要知道,那根铁棒可是一万三千五百斤重的,一般的神仙鬼怪都受不了,更何况唐僧的血肉之躯。而他居然只伤不死,除了孙悟空的棒下留情,实在找不出别的解释。
  
  对比三次打唐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孙悟空的“初心”是不同的。刚开始时,他取经之心尚不坚定,所以唐僧说了他几句,他就一个跟头去了东海;因为唐僧咒疼了他,所以“一心”要致唐僧于死地。第二次打唐僧却是“无心”的,或者说,他本来是“一心”要打妖怪的,可是却由于不辨真伪,险些要了唐僧的命。第三次最有意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师徒“离心”、唐僧对悟空“负心”、最终致悟空“二心”分化,使他恶的一面爆发的缘故。
  
  可以说,自从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的那一刻起,他要打唐僧的“恶(è)心”就从来没有真正的消失过。就如某些单位的下属们,对于他们的上司在内心深处往往都怀着恨不得将其暴揍一顿的心理,究其原因,既有自己内在的暴力倾向在做怪,更是由于领导的无知无能、胡乱裁夺、乱用权威的缘故。而一般情况下悟空之所以不能将这种潜在的心理付诸实施,便是由于唐僧手中掌握的王牌——紧箍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权虽然可以让下属无条件服从,同时也会在下属心中埋下了暴力反抗的种子。当然,从孙悟空的角度来说,即使唐僧有“紧箍咒”,毕竟不可能时刻保持警惕,更不能不吃不睡,除非一口气将他咒死,否则以悟空的本事,终究是可以找到机会将其除之而后快的。而他之所以没有这样做,除了自身“善”的因素在起作用外,更是因为他很清楚,唐僧之所以能够拥有紧箍咒这个“尚方宝剑”,是因为他的背后有观音和如来给他撑腰的缘故。由于唐僧是如来授权、观音指定的取经人,打死他后果有多严重,悟空自然心里有数,更何况自己的前途命运还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呢!
  
  所以,在孙悟空第一次挥棒、冲动之下“一心”想打死唐僧之后,就再也没有过这种盲目的举动,转而“一心”保护唐僧西行,以为自己求得一个光明的前途。然而实际上,他要打唐僧的“二心”(隐性心理)却根本没有彻底消失,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付诸行动。
  
  可以说,第二次打唐僧,实际上却是悟空离开西天取经正道这个“一心”的缘故。因为他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唐僧取经,而乌鸡国的妖精既没有要抓唐僧、吃唐僧,也没有干涉取经,甚至没有客观对取经造成影响(如火焰山),无论如何,说到底都与孙悟空没有一点儿关系,而他非要以惩恶扬善的英雄自居,非要除之而后快,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取经的“一心”,或者说是“一心二用”或“三心二意”,自然地,就难免会引发险些打死唐僧的危险了。说到底,这一“难”也是他们自招的。
  
  而在“真假猴王”的故事中,孙悟空之所以会将要打唐僧的“二心”(隐性心理)付诸实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唐僧“负了心”的缘故。由于悟空打死了强盗,引得唐僧大念紧箍咒,“一心”要赶孙悟空走,结果闹得悟空“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可以想象,自他出世以来,哪曾遇到过这种憋气窝火而又求告无门的时候?实际上,自从他皈依以来,所有的宝就都押在唐僧身上,这时候已经行程过半,眼看成功在望,在这个时候,唐僧却执意要赶他走,让他取经的“一心”无处安放,使他所有的希望都化为泡影,又怎么可能不生“二心”呢?而这“二心”分化的结果便是连身体也一分为二:一个向普陀山去找菩萨诉苦,另一个回到西天路上找唐僧施暴。原来,正是唐僧自己的“负心”,才为悟空的“二心”分化创造了条件,才为自己招来了这场伤身之难。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这个由“二心”分化出来的六耳猕猴,他要取经的“一心”也还是不变的,他之所以要打唐僧,是因为唐僧不接受他化来的水(亦即不承认他的徒弟身份),是因为唐僧说出了“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这样的狠话(亦即不让他参加取经队伍),所以他才会打伤唐僧、抢去包袱,并且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取经队伍,“一心一意”要去取经——此心之坚,远胜八戒千万倍,绝对堪与唐僧媲美,所以在如来收复“二心”之后才会给他最终成佛的许诺:“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而八戒、沙僧却只能得到菩萨的果位。对于这个“一心”只要成功业、奔前程的孙悟空而言,有了“大老板”的亲口许诺,还有谁不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呢?而做为取经队伍“一把手”的唐僧,也被菩萨教训了一顿:“……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生嗔怪!”试看,这位“顶头上司”已经给了明确指示,关联词“必得……才……”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离开悟空就一定到不了灵山,自然也就见不到佛祖、取不到真经。话说到这个份上,唐僧也就只能俯首遵命了。至此,取经队伍内部的矛盾彻底得到了解决,以后的路上就只有齐心合力去应付各种外来的磨难了(当然,在《西游记》中,外魔一般仍是由心魔引发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是都有“二心”的,但只要“一心”坚定,不横生枝节,不“三心二意”,不“负心”、不“离心”,就会消除魔障,并最终走向成功(修成正果)。“真假猴王”故事的结局则更有意思:如果把假悟空组建的“山寨版”取经队伍分别看做唐僧四人的“二心”,那么,由悟空的“二心”显化的六耳猕猴,是被他的“一心”孙悟空消灭的;而八戒和沙僧的“二心”——那变成他们模样的两个猴精,也是分别被他们自己打死的;只有唐僧没有能力、也不可能亲自动手消灭自己的“二心”,是借猪八戒之手除去的。可是我们想一下,他屡次三番念动“紧箍咒”、屡次三番驱赶孙悟空,难道不正是猪八戒挑拨离间的结果吗?所以,唐僧的之所以会产生“二心”,虽有他自身的原因,但猪八戒毕竟也逃脱不了干系,所以假他之手除去唐僧的“二心”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正是:我心何劳他心净,解铃还问系铃人。(水如空)

  
2#
发表于 2011-2-20 20:25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欣赏了。

我觉得  唐  所代表的是一种 小男人,孙 代表大男人,大男人是不喜欢小男人的。婆婆妈妈。没有主见。可气的就是 管理阶层给予了 唐 太多的权利,孙 又可以算作是对一种权利的反抗。

个见,问好 水斑竹。
3#
发表于 2011-2-20 20:57 | 只看该作者
又读水版主西游相关精品,感慨良多。感觉你已经达到了把薄书读厚的境界了,我多想说您已经到了至高境界呀。可惜,我读着还有点儿理解不上去。所以
不好意思啊!
再说文章,每次学习都觉得对西游有了新认识。
此次学到专心致志的重要。
版主在西游上有如此成绩,想来也是专心而得来的。
拜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11-2-20 20:25 发表
坐沙发欣赏了。

我觉得  唐  所代表的是一种 小男人,孙 代表大男人,大男人是不喜欢小男人的。婆婆妈妈。没有主见。可气的就是 管理阶层给予了 唐 太多的权利,孙 又可以算作是对一种权利的反抗。

个见,问好 ...

感谢一晨院长!
我的感觉与兄不同:在我看来,唐僧更像是一个封建官僚,而孙悟空则是如展昭般的鹰犬。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易水东 于 2011-2-20 20:57 发表
又读水版主西游相关精品,感慨良多。感觉你已经达到了把薄书读厚的境界了,我多想说您已经到了至高境界呀。可惜,我读着还有点儿理解不上去。所以
不好意思啊!
再说文章,每次学习都觉得对西游有了新 ...

多谢支持!
至高境界可不敢说,每个人读西游都有每个人的感悟,我只是从禅理上来理解。
读西游记的感觉是,这部书并不是一部很严密的著作,其中有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而且结构上也不够完美。但这同样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收获很多。
6#
发表于 2011-2-23 11:32 | 只看该作者
如空这篇文章读西游读出了新意,悟空从一开始对师傅的反抗和后来的循规蹈矩,也说明了他身上的猴性退化,为人性【奴性】取而代之。

所以, 西游记前半部中的悟空是可爱的,后面的就渐渐训话,少了有趣可爱之处了.
7#
发表于 2011-2-23 15:42 | 只看该作者
悟空最精彩的就是大闹天宫
每个人心中都有颠覆的欲望
8#
发表于 2011-2-23 20:39 | 只看该作者
新颖,问好老师
9#
发表于 2011-2-23 21:22 | 只看该作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权虽然可以让下属无条件服从,同时也会在下属心中埋下了暴力反抗的种子。
在日常工作中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一些握有大权的人总爱发号施令,动辄很批评一顿的领导,从不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总是权力欲在作祟
10#
发表于 2011-2-23 22:52 | 只看该作者
言之有据,佩服了
11#
发表于 2011-2-24 09:58 | 只看该作者
哦,很羡慕水版,能把“西游”读到这份儿上!
读书得思考,但不是想思就能思,就是思了就有果的,这得有一定的功底啊。
也看了“西游”,但看的只是热闹而已呀。
被喂了一口,可我想自己吃呢。唉!
问好!远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0:0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诸位朋友!
对于《西游记》,从小就喜欢,在江天也曾发过“孙悟空的成功之路”系列,最近重读时又有许多感慨。
其实,西游记一书是很不完美的,写作水平相关许多,所以有人认为是多人合作的结果。但并不影响其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看孙悟空的变化十分明显,其实也很有意思,比如遇到白骨精,他是抡棒就打的,可是以后就再也没有过这种情况,即使他发现了,只要唐僧不承认,他就不打,而且还要应唐僧要求背着妖怪。
在前面,他是很有些“不讲理”的地方,但是遇到老鼠精时,他竟然要写了状纸找玉帝去告李天王,孙悟空居然会写状纸——如此讲究司法程序,实在搞笑。
西游记和聊斋一样,在奇诡变幻的背后,写的不过只是社会现实。
13#
发表于 2011-2-24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水如空 的帖子

我也很喜欢《西游记》,但是很少评论,还要向老弟学习一下
14#
发表于 2011-2-24 23:04 | 只看该作者
新奇的理解,活读西游,笔下生辉。欣赏并学习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1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2-24 20:51 发表
我也很喜欢《西游记》,但是很少评论,还要向老弟学习一下

奇兄过谦了,西游记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有人还在研究其中的“励志学”和“成功学”的东西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4 09:28 , Processed in 0.0543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