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36|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评之四十三:从写意的《父亲的背》谈诗歌语言的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4 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诗歌的张力是从物理学上借用过来的,其区别在于物理学上的张力是表面的,而诗歌的张力是内在的。打个形象的比喻,一根弹簧放在桌上,你用手掌去压它,就会感到有一种力量作用于你的手掌,这种力量就是张力。而在读一首诗歌的时候,却有一种力量作用于你的心里,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诗歌的感染力,它带给你的首先是感官的冲击力,然后才是情感的辐射力。感官的冲击力来源于诗歌的外延,情感的辐射力来源于诗歌的内涵,如果说感官的冲击力能够让人震撼的话,那么情感的辐射力就能让人顿悟,而这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便形成了诗歌的张力。

  既然张力是从物理学上引进的概念,那么我们从物理学上的定义就不难理解诗歌张力的概念了,物理学上的力一般都是通过摩擦产生的,诗歌的张力一定是通过冲突才能形成,首先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上的冲突,其次才是整体骨架与局部肌理,然后是语言的外延与内涵,以及韵律与句法等等对立因素之间的抵触与摩擦,而最终通过这种抵触与摩擦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擦出心灵的火花,这时的张力便由一种静止的状态达到一种动态,甚至产生碰撞。于是诗人张执浩便提出了撞身取暖的概念,也就是说一首好的诗歌,是可能通过诗歌内在的张力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撞身取暖的效果的。

  诗歌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本,首先在于它的语言是具像的,具有一种质感的美,其次在于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质感的语言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它是静止的,是可触可感的,而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便让你的诗歌寓动于静之中了,就如一张张满的弓,却蕴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也就是说,意象是诗歌构成诗意的基本元素之一,而意象之外的意象才是诗歌的内核,才能将诗意的弓拉满,从而营造出更广阔和空间,产生更大的张力。

  最近读了写意的不少诗歌,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能够通过语言的跳跃、概念的含混、诗意的抽象、结构的对立和空间上的留白等等技巧和表现形式,让他的诗歌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辐射力。从而感染着读者,让人欲罢不能。其主要特点是精致,纯净,语言朴实,意象生动,他总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挖掘出诗意,然后通过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营造出极大的空间,让人在细细品读之后,总能够感受到意象之外的意象,体会到更丰富的内涵。在他的笔下,语言已经不是障碍,而成了他营造空间的材料,意象已经不是粉饰,而成了他构成弹性的足够的弹力,修饰已经不是累赘,都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读了他的诗后,即使你不一定能产生顿悟,但他一定能带给你回味,让你在回味中沉浸和感怀。而这些,便我我们所说的诗歌的感染力,也就是诗歌的张力。

  用诗歌写亲情往往会落入细节的俗套,或直抒胸臆的常规,要么情感饱满,要么真挚动人,而写意的这首父亲的背却打破了常规,用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父亲的背这一点诗意,将全部的情感倾注到父亲的背上,然后用鲜活的意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加以呈现,于是父亲这个形象,便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体的形象了,而成了一个群体的象征。如果说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是散文中的经典的话,那么写意的这首父亲的背,便是诗歌中的佼佼者,他让我们在一种陌生的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感和诗歌的魅力。

  本文开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引出主题,但作者在用比喻的时候,也抛弃了比如,像之类的连接词,而一个读出就把父亲的背与这些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了,仿佛父亲的背原本就在这些事物之内,或者就是这些事物的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命运与稻穗,与潮河,甚至与一根马尾草是分不开的,于是我们便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父亲的背并不是那么挺拔,也不一定会有多么高大。这两句既是铺垫,也是一种象征和暗示,父亲的背是普通的,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这两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却也有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带给了我们一个悬念,既然父亲的背是这么平常,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写这首诗呢,让你带着这个悬念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下读,这也是这首诗的灵巧之处。这两句的功能在于轻轻启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这个空间。

  接下来,一个鲜活的意象就把父亲的背这个主题的神韵展示出来了,意象之内是一尾鱼的线条,始终在不停地摆动,意象之外便成了一根弯曲的脊梁,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命运的抗争。鱼在水里只有靠不停地摆动才能前进,父亲在生活的激流中,又怎么可能稍有懈怠,这样的意象,简直是绝了,没有一颗灵动的诗心是不可能想到的。仅仅冲着这个意象,我们就不禁拍案叫绝,这样的比喻,不仅仅是把A比喻成B这样浅显的线条描述上,而是从AB组成比喻的过程中,意外地产生了第三物X,而这个X是多么新奇,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奇迹性”的新东西,而正是这种奇迹性的新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张力。于是在这里,比喻便又转化成了象征,一是象,二是征,在这象和征这种立体化的表现手法,自然而然便有了空间感,在这个空间里,有形的变成了无形,有限的变成了无限,从而引导读者通过外在的物象世界探寻一个深邃的精神世界,领悟多层次的情感、哲理内容。

  再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表现得更为形象,更加深入生活的肌理,刻画得也更加细致入微。通过上面的比喻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背,显然“比一块石头有弹性,压一下,缩一下/再压,再缩。总会/反弹回来,卸下一大堆稻谷或棒子”,这压力是生活带给父亲的,但父亲的背又是具有很好的弹性的,每次反弹回来都会带来新的收获。也就是说生活给了父亲沉重的压力,而父亲在不停地抗争和反弹中实实在在地收获中,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当然这样的表达是含混的,它能够带给读者从字面意义上引出更为复杂的暗示意义,正是在这些复杂的意义中,产生了诗歌的多层结构。诗歌表现的是感性的内容,正因为有了这些复杂的意义,所以其内涵便更加丰富,其意蕴也就更加深刻,这时,多层次的张力就显现出来了,诗歌也因此有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从这几句中,我们感觉到比一块石头更有弹性的,不仅仅是父亲的背,还有诗歌语言的张力,我们从父亲的背上,收获的是一大堆稻谷或棒子,而我们从诗歌的张力上,收获的是全新的诗意和深刻的思想。

  “最后一次反弹,把我卸下来/家也卸下来”,这一句的象征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一种巧合,把诗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个巧合并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诗意的巧合,诗意的巧合是在比喻和象征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深入的挖掘,是凝聚了作者全部灵气的突然爆发,从而带给读者的,不仅有震撼,也有顿悟。而这些,当然是打破了语法规范的,所谓语理不通而情理通,便给了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真实感受,它既增加语言的伸缩性、灵活性、跳跃性,也是加强诗歌语言张力的有效途径。

  诗歌本身就负有提高语言的使命,通过这首诗歌的展示,让我们更为直观地感觉到诗歌通过张力的呈现,无不将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附原作:《父亲的背》

/写意

从稻穗,潮河,甚至一根马尾草
都能读出父亲的背——
一尾鱼的线条儿
弯曲,流动,摇摆
总是比静止多一些
比一块石头有弹性,压一下,缩一下
再压,再缩。总会
反弹回来,卸下一大堆稻谷或棒子

最后一次反弹,把我卸下来
家也卸下来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1-5-5 13: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5-5 06:16 | 只看该作者
高版对诗歌的理解越来越透彻、精准了。这样的评论,会对当下的诗歌带来清新的气息。但愿写诗的人们都能多看看评论,而不是一味的去写。
3#
发表于 2011-5-5 08:31 | 只看该作者
写意的诗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版的评论让我了解更深!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1-5-5 08: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匪浅!
5#
发表于 2011-5-5 09:2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只有一个字的回复:赞
6#
发表于 2011-5-5 09:42 | 只看该作者
好评好诗!

诗短,有力。洁净。
7#
发表于 2011-5-5 09:5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好诗 好评 赞
8#
发表于 2011-5-5 10:09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妙评。高山斑斑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钦佩。
9#
发表于 2011-5-5 12:59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晚上来读。问好高版,辛苦了!
10#
发表于 2011-5-5 13:22 | 只看该作者
有了这精致的评论,诗歌解读起来就能达到更深的层次!也为写诗的人指明了一条路,佩服!!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华明 于 2011-5-5 06:16 发表
高版对诗歌的理解越来越透彻、精准了。这样的评论,会对当下的诗歌带来清新的气息。但愿写诗的人们都能多看看评论,而不是一味的去写。


华明过奖了,汗颜哦。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任随平 于 2011-5-5 08:05 发表
哎呀,此诗真有痛感,学习了!


谢谢随平的认可。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立青 于 2011-5-5 08:31 发表
写意的诗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版的评论让我了解更深!欣赏问好!


谢谢立青斑斑。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1-5-5 08:55 发表
学习,受益匪浅!


谢谢彦林。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5: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美丽的水妖 于 2011-5-5 09:27 发表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只有一个字的回复:赞


水妖谬赞了,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2:33 , Processed in 0.0524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