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5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读聊斋之书痴换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8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读聊斋之书痴换骨
  
  在论坛上读到文友的一篇《读书的悲哀》,其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学子中文系毕业,硕士学位,意欲参加某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其人酷爱读书,在校期间发表不少论文,且获过优秀论文奖。以这样的学识、这样的条件,照理说考中这一职位不成问题。所以在被告知“事欲成,只需孔方兄助力”之时大不以为然,而且认为自己“有才有志,有污名声之事誓不去做。”结果就和人们预料的一样,笔试顺利通过,面试则惨遭淘汰。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人不肯拿出钱来办事是因为没钱,而有的人不肯拿钱办事是因为对自己的才能过于自信。却不知在“潜规则”横行的社会里,学识和才能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尽管有这样的骨气令人敬佩,但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则处处碰壁是必然的。
  
  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读死书、死读书,而不知变通,不懂社会规则,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而中国传统或是深受这一传统毒害的读书人中往往都有这样的悲哀,结果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一般情况下,我们管这种人叫“书呆子”,若换成古文则是“书痴”。
  
  《聊斋志异》里就有一篇《书痴》,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的故事。然而,蒲老先生却并没有在小说中恣意嘲弄这样的书呆子,而且带着他博大的悲悯情怀给后世的读书人以最真诚的忠告:书是不该这么读的,真正懂得读书的人也不该是这个样子。
  
  这个书痴名叫郎玉柱,出身于官宦人家,他的先祖曾经官至太守,而且还是个清官,在位时不知道置办家业,只为他留下了满屋子的书籍。到了郎玉柱这里,家道中落,东西变卖一空,只有书籍却一卷也舍不得卖。这还不算,而且还把他父亲手书的宋真宗的《劝学篇》当成了座右铭,日日讽诵。更为可笑的是,他并不是要以此来激励自己考取功名,而是在他内心深处真真实实地相信“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鬼话,为此他年已三十尚未婚娶,别人劝他时,就拿《劝学篇》来应对:“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
  
  还别说,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真的就读出个“绝代之姝”“颜如玉”来。就在他读《汉书》时,见到一个纱剪美人夹藏其中。于是“日置卷上,反复瞻玩,至忘食寝”。结果那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变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大活人,而且她的名字恰恰就叫颜如玉。她自己的解释由于郎玉柱日垂青盼,脱不一至,恐千载下无复有笃信古人者。”——我这个书仙之所以要降临尘凡就是为了怕别人不信古人,所以才出来证明《劝学篇》里的那几句话是真实不虚的。
  
  可是,叫人不解的是,这个来自书中的书仙却一点儿也没有爱书惜书的样子,她来陪伴郎玉柱的目的似乎就是专门为了阻止他读书的。为此,她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先是“戒勿读”,郎玉柱不听,于是就拿出要离开吓唬他。接着又“使治棋枰、樗蒲之具,日与遨戏。”带着他玩一些常见的风雅甚至是赌博的游戏。直到他“乐而忘读”之后,“又纵之出门,使结客”,出去结交朋友,接触社会。在这一系列的悉心培养之下,认为他“可以出山而试矣”,终于可以出去参加科举考试,为自己的将来搏得一个前程了。
  
  颜如玉和郎玉柱共同生活了两年,并且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便提出告别的事。她要离开的理由是“久恐为君祸,悔之已晚。”郎玉柱自然舍不得,于是拿刚刚出生的孩子来恳求。颜如玉则明确表示:“必欲妾留,当举架上书尽散之。”要他把所有的书全都丢掉。郎玉柱自然不肯,更不能理解,结果这事不了了之。
  
  读到这段时总会叫人觉得很奇怪,读书会读出祸来吗?还是读死书会读出祸来?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证明,古往今来,因为读书读出祸来的确实不在少数,即使他们并没有读出个颜如玉来,但只要读出一段文字,读出一篇文章,甚至读出一部史书、一本字典,就都有可能惹祸上身,甚至不乏有人为此惹出了灭族的惨祸。而我们的郎玉柱终于也惹上了麻烦。那个“少年进士”姓史的县令听说了颜如玉的惊人美貌和神秘身世,也想见见她的样子,于是派人前来捉拿。作为书仙的颜如玉先知先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只捉了郎玉柱来,“斥革衣衿,梏械备加。”先是革了秀才名分,之后又严刑拷打,将他弄得死去活来,非要问出颜如玉的下落不可。郎玉柱宁死不屈,最后还是从家中的奴婢口里了解了个大概。于是亲自到他家里搜查,结果“见书卷盈屋,多不胜搜”,实在找不过来,绝望之余,便一把火将书全都烧掉,直烧得“烟结不散,瞑若阴霾”,那景象,真叫所有读书人、爱书人心疼之至。
  
  严酷的事实终于教育了郎玉柱:只知死读书而不懂得人情事故是没有用的。而且书仙两年的言传身教也没有白费,从此他心明眼亮,算是真正认清了这个世道,他先是托关系恢复了秀才的身份,然后一举考中了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我们不知道这个以前“苦不得售”——连乡试都考不过去的的郎玉柱究竟是怎么考上举人又考上进士的,是否他又动用了人际关系或借助了孔方兄的力量,但从他可以托父亲的门人为自己恢复秀才名份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来,这个曾经的书呆子已经变得事故甚至有些圆滑了。
  
  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学会了借助手中的权力公报私仇。他立了颜如玉的牌位,朝夕祝曰:“卿如有灵,当佑我官于闽。”而福建恰恰就是那个姓史的县令的老家。结果不知是冥冥中自有天数,还是颜如玉的保佑,他终于如愿以偿,“果以直指巡闽,居三月,访史恶款,籍其家。”惩罚了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仇人。而且他还故意违法依仗强权“逼纳爱妾”,并且“即日自劾”——自己弹劾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弃官回家去过平凡人的生活。能把官场黑幕看得如此透彻,把官场规则看得如此清楚,而且可以把此规则玩得如此纯熟,使自己得以了无牵挂、顺利脱身,看来,这个曾经的书呆子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社会人”了。
  
  那么辞官归隐的郎玉柱是否还会继续读书呢?小说中没有交待,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从情理上讲,如此热爱读书的一个人,是不可能将这爱好轻易抛弃的,即便他曾经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了,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实信书中真有金粟”了,更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不求婚朽,冀卷中丽人自至”了,而那个卧拥美女,却“枕席间亲爱倍至,而不知为人”——连起码的夫妻生活都不懂的郎玉柱,也只能成为久远的笑谈。今后他的读书,大概是会像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或是像苏舜钦那样会把书中的精彩章节拿来下酒吧?总之,书已不会再是他无法摆脱的桎梏,而是一双可以带他自由翱翔的翅膀,带他飞向精神上的彻底解脱。而这一切,都是拜书仙所赐。
  
  美哉,颜如玉!善哉,颜如玉!奇哉,颜如玉!若得每个书痴室中都有一个书仙在,千古之下,又怎么会有不幸沦为书呆子的读书人,又怎么会有读书人“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喟叹?(水如空)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1-9-1 19:4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8-28 20:41 | 只看该作者
死读书,读死书,在时下的社会中,可以说无法生存!
3#
发表于 2011-8-29 09:3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从聊斋生发,写出了新意。
至于聊斋一书,我并不十分看好。蒲老夫子于女性,有幻想症;心理是不健康的。
4#
发表于 2011-8-29 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水如空 的帖子

  《聊斋》中的《书痴》的确发人深省,它说明单靠读书是应对不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现今社会也一样,单是会读书,不一定能有好的前程,还必须学会应对社会的各种能力。
  当然,《书痴》中的读书主要是针对八股文而言,因为蒲氏的《聊斋》集中批判的就是八股文取士制度。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uishui 于 2011-8-28 20:41 发表
死读书,读死书,在时下的社会中,可以说无法生存!

好在我们的大学已经不教读书了,而是彻底变成了恋爱试验场。或是社会见习场……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1-8-29 09:35 发表
文章从聊斋生发,写出了新意。
至于聊斋一书,我并不十分看好。蒲老夫子于女性,有幻想症;心理是不健康的。

知道武兄不大看好聊斋,是因为其中的人性不够健康。
不过其中确是大量描写了清朝的社会现实,而其艺术魅力也是无可比拟的。自然地,蒲老夫子有着中国文人普遍的幻想症,不过可以理解,谁让他是穷书生呢?如果他有一份工职,哪怕如我一样在乡村有一份固定的饿不死的工资,也许幻想会少一些,但故事一定不会这么精彩了。
7#
发表于 2011-8-30 20:2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了好多次《聊斋》,但一直写不出文章。水版的文章很有深度,我只能学习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8-29 09:52 发表
  《聊斋》中的《书痴》的确发人深省,它说明单靠读书是应对不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现今社会也一样,单是会读书,不一定能有好的前程,还必须学会应对社会的各种能力。
  当然,《书痴》中的读书主要是针对 ...

书痴中对以最大的悲悯情怀去关怀时代的读书人,真是功德无量。不过,书痴一篇却不是针对八股取士的,因为文中明确写到: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9#
发表于 2011-8-30 21:50 | 只看该作者
书读多了未必是好事,但不读书是更大的坏事,合理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辩证地看待世间万象才是最真的慧眼。
10#
发表于 2011-8-31 01:33 | 只看该作者
读书都是为了考试,现在真正的读书人不多了,读如空兄的文章总是受益,说实话,聊斋我看的不多,现在几乎也忘光了,蟋蟀那篇印象深点,还有画皮嘿嘿。
11#
发表于 2011-8-31 08:39 | 只看该作者
奇哉,聊斋,妙哉,水兄。
读书能如水兄之通透,书之幸也。
12#
发表于 2011-8-31 13:02 | 只看该作者
说聊斋故事。道理在聊斋之外。问好,学习!
13#
发表于 2011-8-31 22:29 | 只看该作者
不死读书我赞同,但说考公务员就需孔方兄助力,我却不敢苟同。你可能不很熟悉公务员考试那套程序,我本人是笔试监考,也是公务员面试考官,还常常当面试主考官,面试的考场、考官的组成等,都是临时抽签决定的,考官事前根本不知道,更不知道面对哪些考生。常常是通知到一个面试地点,把手机一交,就关紧闭了,直到把整场面试搞完才获得自由。
14#
发表于 2011-9-1 08:1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百姓唯一的出人头地的方式就是科举,读书考试就是唯一途径,所以才有“万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聊斋这个故事大概也是植根于此!
15#
发表于 2011-9-1 11:54 | 只看该作者

并非参加公务员考试

“在论坛上读到文友的一篇《读书的悲哀》,其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学子中文系毕业,硕士学位,意欲参加公务员考试。”
并非参加公务员考试,而是参加一有自主用人权的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考试,我以为与高考相似,比较有真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08:24 , Processed in 0.0483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