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4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余香绵绵透肺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1 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至今,我还记得我们二十六年前初次相识的那年冬天,我第一次读到张明武老师的精短美文时,就被他晶莹剔透、清新明快的笔调所折服。时光荏苒,日月穿梭,之后的若干个四季的轮回里,其优美文笔,其言谈笑语,依然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多年来,他学殖丰厚,殚见恰闻,因为其作品,我开始懂得善良亲和;因为其作品,我学会了包容知过,我喜欢其作品始终散发着庄稼的芬芳,和时时溢出了乡土大地的淳朴气息。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张明武老师出生在邹平县九户镇一个小村庄,这片深受古齐东文化浸染的土地,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崇礼尚学,书香飘逸。他的父亲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淳朴儒雅,性如灵兰,天资聪颖的张明武老师,耳濡目染中,过早地在接受到了家学的熏陶。他既在房前屋后、村舍相望的乡野里,享受到了童年的无尽乐趣;也在清水潺潺、击波嬉戏的欢笑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甘醇与美好;花草树木,芳香迷人的童年时光,像一幅流芳溢翠、园蔬吐香的绝美画卷,都定格在了他心中那张笔墨酣畅的宣纸上,或眼观、或耳闻、或亲历,每一次心灵的感动与历程都成了创作的元素及源头,然后用倾注了缱绻情思和丰沛思想的画笔泼洒出了超凡脱俗之作。记得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张明武老师正是视生活为文学最肥沃的土壤,他才能远离社会上的各种浮躁,净心回味记忆里故乡的河流田野,一草一木,只有脑海里浮现着乡亲们的音容笑貌,他的笔端方能流露出干净利索的文字。“偏得万物精华露,始酿甘醇润泽中”,他发表的纯散文作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我却真切地成为他文学作品的热情追捧者。就我个人的感觉和评介,其作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眷恋乡情,永葆记忆中的那份朴素与醇厚。张明武老师从十八岁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工作在县城,先是在中小学任教多年,后来转行长期从事新闻和行政管理工作。他虽然身处尘嚣热闹却又有些浮躁的县城,却不忘乡土,所以其散文作品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童年记忆的影像,进行了仔细的爬罗梳理,如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不经意的斧凿飞扬中,各种人物形态纹理毕现。他先后创作了几十篇乡土人物散文,他在《十五子》一文中将“十五爷爷”这种人的高傲、自负、狡黠、落魄等特点,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应了那句“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的老话。再如《吕大华》中“檐子爷爷是见过大世面的,吃过‘四四到底’的大席”,幼年丧母的大华叔虽然心灵手巧,“左邻右舍有个啥事,一叫就到,不管自家忙闲”,但家境贫寒的大华叔,最后还是被迫“饥寒起盗心”,为了成就自己的婚姻大事,他因为偷盗公家而琅铛入狱。监狱后的大华叔,从来不吃“窝边草”,村里的东西,一点也不祸害。这些平凡至极的乡村人物,之所以活灵活现,就是因他下笔之前总是构思灵巧新颖、不落俗套,所以遣词造句时,呈现出来的是飘逸隽永,纤尘不染的鲜明特点,这应该是他多年来痴迷文字,注重观察生活的结果。

    珍重友情,永葆交往中的那份尊重与包容。既是因为写人物通讯较多的缘故,也是其本身观察人物比较细致的缘故,张明武老师善于从琐碎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采写闪光的思想与感悟。他在《邹平籍当代艺术学家——张道一》中,对张先生在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艺术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概括,令人从他的文字中系统地了解了张道一先生的学识、学风和人格魅力,也令我们晚辈充满感受到了珍惜岁月,刻苦躬行的紧迫感。翰墨情未了》中将自己的同事、古书画收藏家张平先生历经千辛万苦,多年痴迷收藏而不改初衷的事迹,最终归结为张平先生“有一颗最真的灵魂。”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张明武老师对于琴棋书画等各种艺术门类,触类旁通,样样都能拾得起、放得下。写起散文作品来自然是驾轻就熟、左右逢源,他在《那人,那山,那狗》一文中,将画家李卫先生的寄情山水、率性而为,写得实在轻松而又幽默至极:“他喜欢三五个人的小酌,最好是村野小店,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之属,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兴致高处,也乘着酒兴,引吭高歌。”该篇散文主题表达淡定自然,风趣鲜活,所以我们阅读该文时,感觉非常轻松俏皮。他的文字,从不故作高深,却是于山峦沟壑、人情冷暖,都驾轻就熟,我以为这种境界没有长久的历练是难以做到的。

    传递美好,永葆人性中的那份平实与透明。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说:“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歌可以破空而来,或者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燕子,燕子》写的是小时候与女同学燕子同台演出后,被同学们“恶搞”成“小俩口”的故事,他将少年时期的纯真往事写得晶莹剔透,清清亮亮,“在一拨一拨的来看我女朋友的人群中,我看到了燕子,她大方地与我女朋友谈笑着,我送她出门时,燕子说:‘你这个对象真好’。”周身不见一星半点的歪想与邪念,通体没有一丝半毫的低俗与作贱,我们从这些细微的少年往事里品味、感悟到的是淡淡的惆怅与美好。大凡正直的文人在文学创作的追求上,都离不开道德的教化与布施,如其《梦牵安袁河》从“河水碧绿清澈,河里的水草、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到后来的“别说鱼虾,就连苲草也不生长了。”采访过治污工程的他,对读者的承诺曾是“指日可待”,但每次回家经过安袁河时都失望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形中加重了为文者的心理纠结,其实这丝毫不妨碍作者将心中的真情与爱表达出来。

    语言特点,永葆生活中的那份诙谐与幽默。岁月,就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语言犹如文章中的调味品;岁月的纹路越笑越深,岁月的花朵就越笑越甜,所以说,只有用精准恰当的生活语言,才能做出汤鲜味美的精品文章来。《十五子》中写道:谁家要是人手少,向十五爷爷求个援,他就显出不很耐烦的样子:“不容过!”看到这里,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发自内心地微笑起来,如果用一句“没有空”,绝对没有这样令人喷饭的阅读效果。诸如此类的,还有十五子的父亲打牌赌博,“把房子地产输了个屌蛋净光”;姓吕的人家,总算将孩子成家立业大事,“孑孑就就”地把任务都完成了;还有文中那句“在我的老家古齐东一带,人们对乳名有一种近乎病态的依恋:不管你年龄有多大,辈份有多高,一律将乳名冠于前面,如土子哥哥、鱼子叔、槐子姑夫等等。”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化语言,圣洁的气息里带来的是一种幽思中的惦念和期待,读来格外自然、亲切,虽说是音尘小字,却字字如弦,像一曲满含乡愁的萨克斯独奏《回家》,在远离故乡和母亲的路上轻轻响起。读其《棋通大道》、《海伦高一家》、《紫气东来》、《寄女儿》、《池畔偶得》,还有那篇《晓窗溶寒月,方寸见精神》等,更是雅洁隽永,涉笔成趣,洗练中蕴藏雅趣,通透里含着寓意,流淌着一种自然之美。

    很多当年的文学青年,变成了今天的物质中年,也有当年的愤青诗人,变成了如今的成功商人。但张明武老师的不老情思仍然离不开故乡的土地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离不开他永远用精神守望的家园。品味他用生命酿造出来的真情文字,我们犹如在绿色的田野上聆听小溪流水时动听的音乐,更似在高山峰岫间欣赏泉水叮咚时的琴弦弹拨;每逢读其作品,细细品味时,俨然感觉饮了一杯醇酒,芬芳的纯香顷刻间沁透肺腑,绵长的余香千回百转,令人回味无穷!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1-9-22 13: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9-21 15:09 | 只看该作者
款款的叙述中夹杂着对老师的赞美,语言精美,人物刻画到位,读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尽在眼前,更体会到文者那份尊重和敬仰。问好!
3#
发表于 2011-9-21 15:13 | 只看该作者
久不见,问候一下,再读文去。
4#
发表于 2011-9-21 15:15 | 只看该作者
悉数归纳,精心点评,让人全面了解了一位热爱文字的邹平籍作家张明武。
5#
发表于 2011-9-21 17:18 | 只看该作者
一位让人起敬的作家,收获颇丰,翔实介绍,给人以启迪!
6#
发表于 2011-9-21 17:51 | 只看该作者
好笔力。写的那么娴熟自然。成功介绍出一个值得人敬重的作家。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水 于 2011-9-21 15:09 发表
款款的叙述中夹杂着对老师的赞美,语言精美,人物刻画到位,读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尽在眼前,更体会到文者那份尊重和敬仰。问好!

谢谢您的阅读。近来事多,还未来得及读您文章呢!
8#
发表于 2011-9-21 20:21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以文识人,人品文风皆流露出自然之美,品味中,余香绵绵的过程。久违,问好廷伟!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11-9-21 15:13 发表
久不见,问候一下,再读文去。

问好宋老师。好久不见,已读您的新作!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2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9-21 15:15 发表
悉数归纳,精心点评,让人全面了解了一位热爱文字的邹平籍作家张明武。

谢谢高老师,那晚与您作陪的就是张老师呀!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1: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1-9-21 17:18 发表
一位让人起敬的作家,收获颇丰,翔实介绍,给人以启迪!

谢谢季老师。:handshake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2: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1-9-21 17:51 发表
好笔力。写的那么娴熟自然。成功介绍出一个值得人敬重的作家。

谢谢郭老师。早有写这篇文章的想法,现在总算出炉了!
13#
发表于 2011-9-22 13:02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笔力深厚。问好!
14#
发表于 2011-9-22 14:0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用娴熟的文笔,以人物的成长经历与其艺术特色相交映,写出了一位不老情思仍然离不开故乡的土地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离不开他永远用精神守望的家园的张明武老师。
  特别欣赏作者词汇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victory:
  问好朋友!
15#
发表于 2011-9-22 1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11-9-22 09:02 发表
清雅灵秀的文字,把张明武先生心路历程的成长与艺术特色的形成交映着来写,给人厚重、明晰的感受力。学习,向范老师问好


借朋友的评一用,文笔扎实,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21:43 , Processed in 0.0492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