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火塘•耿肯央顶•腊勐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6 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火塘•耿肯央顶•腊勐混
  
  李有旺
  
  做人,不要总是抱怨时运不济或社会不公,就连上苍有时候都无法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这句话,出自一个曾经在佛寺里当过长老,据说傣文水平相当于高中毕业,还俗后被同胞们推举为民俗文化尊者的“安长”之口。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说的话意味深长,话中有话,大有品头。他想表达的意思我大致明白:上苍特别垂青栖居永德的佤族“本人”,使他们拥有了别具特色且仅限于“本人”之间完好沟通交流的“本话”,却有失公允地让他们的民族文字胎死腹中。老人没有指责上苍的意思,老人不敢,作为本民族文化养育成就的“安长”,上苍和佛祖一样具有极其崇高的份量。老人的语气和神情里,更多是流露出对上苍的感恩。老人感恩上苍,不仅赐予世世代代的“本人”勤劳和勇敢,还赐予他们聪明和智慧。在老人看来,“本人”当中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就是聪明和智慧的体现,其中生生不息的“传说”就如此。
  
  民间传说,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用以记载历史的民族,尤其是对于有永德“土著”之称的“本人”来说,不啻为一道窥视其繁衍发展的窗口。这对于渴望了解其历史渊源却无法在文字中释疑解惑的人来说,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一束光亮。尽管如此,地方土著加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永德“本人”迁徙和发展历史在民间传说中就显得颇有些镜中花水中月的意味了。沿着民间传说中闪现出的几道光束,作为探密者,我最终只能在“大火塘”、“耿肯央顶”、“腊勐混”几个关键词中流连和徘徊。
  
  大火塘。安长说,一开始有两个,不是你说的那种在堂屋里烧的火塘。我们的老人的老人讲给我们的老人,我们的老人又讲给我们。现在德党镇的茂梧村和松林村,这两个地方,最先是我们本人在那里居住。相当于两个部落,距离不远,互相往来,相互照应。每个部落有一个大火塘,火种在,本人就在。火是我们本人的希望,火也是庇佑我们本人的神灵。两个大火塘,其中一个火塘熄灭了还情有可原。毕竟熄灭了火的大火塘,安排人去另一个火塘取火就行了。两个火塘的火都熄灭了,就意味着我们本人也没有希望了。所以,两个大火塘的火在原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一直没有熄灭过。我们本人也越来越多,居住地也开始向周围辐射。后来,慢慢就有了佛寺。佛寺里就有了贡品,粮食啊,糖果啊,肉蛋啊,蔬菜啊,很多很多。一开始的佛寺,因为沾大火塘的光,最大的佛寺就推茂梧村和松林村的佛寺;佛寺里的僧人,也因为沾大火塘的光,以茂梧村和松林村佛寺里的僧人为尊。四方八面的本人,一开始就要先到茂梧村和松林村的佛寺供奉。所有的供品啊,还是要经过茂梧村和松林村佛寺的僧人分配后,其他的佛寺才能沾光呢。
  
  安长给我讲大火塘的典故之后,我曾到茂梧村和松林村的本人居住地采访。茂梧村于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本地寨”的地名,村文书告诉我,据老人们讲,“本地寨”得名于本人最先居住的寨子。对于松林村,我印象最深当数佛寺近旁那一株七八个人都围不过来粗的大榕树,这也是我在本人居住区见到过的最高最粗最茂盛的榕树。寨中的本人深情地看着那株又大又高又绿的大榕树,对我说,这棵大佛树年纪有多大没有人认得了。一个寨名和一株榕树,让大火塘的典故在我的头脑中鲜活,我却无法生搬硬套地让它们建立起联系来。
  
  还有一个传说。安长说,这个传说与我们本人的刘姓先祖达顶和达罕两兄弟有关系。他们最先是在今天德党镇的户乃村一带居住,以狩猎为生。达顶和达罕两兄弟,不仅精通武艺,也精通医术。凭着精湛的武艺、医术和高尚的武德、医德,他们的名头响亮、威望很高。时任土司家的公主,得了疑难病症,久治不愈,土司经人介绍,请达顶和达罕两兄弟上门为公主治病。在两兄弟的医治下,公主可谓是药到病除。土司就将我们本人称为“央顶”,也就是你们汉人说的“大寨”的今天的勐汞村一带,赏赐给达顶和达罕两兄弟。达顶和达罕两兄弟就带着家族,到勐汞一带狩猎、耕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一些其他姓氏的本人,也慕名前来,愿意和刘姓一家共同在土司的封地里生活。于是,从达顶和达罕开始,刘姓的本人就成为了勐汞的头人。在达顶和达罕的管理和带领下,定居勐汞的本人越来越多。后来,勐汞就成为了“耿肯央顶”,也就是汉人说的“镇康大寨”。
  
  安长说的“镇康”,并非今天的镇康县。今天的镇康县和永德县,在一九六四年一月分县前,合二为一,为镇康赕、城、路、府、州、县所在。大寨,被永德少数民族视为建寨历史最早的“母寨”,而其余的村寨,一般都被认为是从“大寨”分离出去的“子寨”。耿肯央顶的传说,其实是一曲对“头人”的颂歌。
  
  我们民间的传说很多,你要问关于我们本人由来的传说,相对来说就很少很少了。安长想了很大一会儿,恍然大悟般地说,哦!还有一个,腊勐混!腊勐混!安长喝了一口浓茶,开始继续讲述:一些老人讲过,我们本人由于战乱从澜沧江那边分期分批迁徙过来,大家相约着在据说是缅甸境内一个叫做茉毛山的地方碰面。过了澜沧江以后,后面的一批人沿着前面的人留下的记号,来到了老镇康境内的今天的勐汞和茂梧村的本人居住地,准备填饱肚皮后再去追赶前面的人。他们到河里捉到了虾米做菜,那些虾米的颜色本来就是淡红色的,煮了很长时间,虾米的颜色同样是淡红色的,就被大家误认为还没有煮熟透,结果把开饭时间推迟了。当他们继续追赶了一段时间,看到被砍断的野芭蕉长出了嫩芽,就认为不可能追上前面的人了。想到他们开饭的勐汞和茂梧村一带土地平整,河里多鱼虾,林中多鸟兽,气候又温和,领头的本人就说服大家,决定在老镇康境内定居生活。后来,居于老镇康境内的本人,跟随马帮到缅甸一带,见到了久违的亲人,看到那些亲人的生活也没有比他们好到哪里去,最终也没有产生过搬离老镇康去和他们生活的想法。而那些在茉毛山生活的本人,就把定居在老镇康的本人称为“腊勐混”,意思就是“走在后面的本人”。
  
  安长讲完了这几个传说故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说,你要了解的有关这方面的传说,我就只知道这几个了。在我们本人里面,要讲得出来这几个传说故事的,应该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小一辈很少有人会讲了。老人顿了顿,又悠悠地说,最主要就是我们没有文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1-9-16 17:46 | 只看该作者
挖掘民族文化传说,释义部族”典故“,以利于中华民族根脉传承,功在千秋。
3#
发表于 2011-9-16 19:35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一处地域风情。
4#
发表于 2011-9-16 19:45 | 只看该作者
这年近古稀的老人的话,就是最好的文字,这些传说,就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珍贵的资料。有旺的文字记录了这些珍贵的传说也是很有意义的。问好有旺。
5#
发表于 2011-9-17 06: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9-16 17:46 发表
挖掘民族文化传说,释义部族”典故“,以利于中华民族根脉传承,功在千秋。


确实如此,问好本家。
6#
发表于 2011-9-17 23:14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传承,如果有了文字,确实能够如虎添翼,而我们的很多民族,可能在历史的延续中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文字,导致一些文化面临濒危的境地,就如我们永胜他留人的铎系文化,也已经走到了极度濒危的边缘。好久没来论坛了,看到有旺兄依然在为民族民间文化奔走,顺致敬意。问好有旺兄!
7#
发表于 2011-9-18 16:34 | 只看该作者
在历史的行进里,多少鲜活成传说。
作为晚辈的我们,已无缘能见。
文字的记录,是鲜活的再现。意义非凡。
8#
发表于 2011-9-18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冷晰子 的帖子

的确如此,历史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9#
发表于 2011-9-19 08:59 | 只看该作者
久不见,问候、祝福。
10#
发表于 2011-9-19 13:22 | 只看该作者
实在细致的文笔,生活与景象的还原与发现,洞悉曾经的人文历史。也透漏出民族文化传承,这一重要意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9-16 17:46 发表
挖掘民族文化传说,释义部族”典故“,以利于中华民族根脉传承,功在千秋。

感谢老哥第一时间亲自斧正!问老哥好:handshake
12#
发表于 2011-9-19 19:2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式
13#
发表于 2011-9-19 21:17 | 只看该作者
领略了一番边地的风土人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4: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贵妃醋 于 2011-9-16 19:35 发表
了解了一处地域风情。

谢谢朋友.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0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1-9-16 19:45 发表
这年近古稀的老人的话,就是最好的文字,这些传说,就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珍贵的资料。有旺的文字记录了这些珍贵的传说也是很有意义的。问好有旺。

谢谢朋友鼓励,问好: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19:30 , Processed in 0.0601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