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弟子规》
□ 林文华
你没发现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呈现的是一种倒金字塔结构。
我们对小学生说:“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对中学生说:“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到了大学生,只要求他们不要在外开房,吃过饭后把餐具收拾一下,就这他们都做不到。到了政府官员,我们只能低声下气地求他们:“你们少贪点,不要把公家的东西拿回自己家去。”
天啊,没想到对官员的要求这么低,低到古人对蒙童的要求:“物虽小,勿私藏。”
这里不得不说说《弟子规》,要学好做人最起码的规矩,不可不读《弟子规》。它是古代版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却远比后者规定得更细致,可操作性更强,具有更深远的文化内涵。勤学之,谨行之,我们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落实为一种日常教养,一种生活中的文明意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它的总序只有24个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全文以此为中心展开,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处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要义,很多都是现行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曾涉及到的。
“出必告,反必面”这一则,体现了为人子女者处处为父母着想的要求。如果现在的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做父母的要少操多少心啊!当然,“孝”也不是处处顺着父母的意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一则告诉我们,当父母犯了错误的时候,做子女的是要劝谏的。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在财物上斤斤计较。同时也告诉我们,言语是福祸之门,说话若能忍让包容,怨恨从何而生?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一则,对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他如“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等,莫不如是。
“事非宜,勿轻诺”这一则告诉我们,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否则就会失信于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一则告诉我们,不要当面揭穿别人的缺点,更不要到处张扬宣传别人的隐私。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是是非非。
《弟子规》里像以上这样的金玉良言比比皆是,我建议这本好书完全可以编入小学教材,把它当成一门修身课,从低年级学生开始教,一定可以大有成效。孩子们读到它可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大人们现在读也不晚,它可以重建我们的信仰,调整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说到信仰,实在惭愧。由于历史、文化、现实等原因,如今绝大部分中国人不信宗教,没有信仰。也不能说没有信仰,他们信仰“钱、权”二字。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造就的是一大批只有知识没思想,只会做题不会做人的怪物。再不读读《弟子规》,不加强做人常识的教育,那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它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部囊括其中。敦伦教化,修身齐家,真可谓谆谆教诲,苦口婆心。官员要是早点读到它,何至于道德水平那么低,连小学生都不及!(123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1-10-28 10:2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