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29|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仁厚之人,仁厚之文――高迎春9篇散文读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7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仁厚之人,仁厚之文
――高迎春9篇散文读记
  
  梁星钧
  
  
  高迎春许多人不陌生。为朝夕相处的生活盟友,文友。他的9篇散文是我要的,很久了,躺在我这里都变冷了,冷的东西也许硬,用时空去淘洗文章也许更见其真纯,我也常这样冷处理自己的作品。倒不是为自己迟误而开脱,而确实我不想“一窝蜂”,赶热潮,有时冷比热更见生动和风采。
  
  我没及时读评捧在手里的高迎春老师文章,也另有两情况。一是我读着读着就模糊了,困惑了,不是迷蒙不清,而是烈酒见性,醇酒见香,甚或见味,假以今天的话说,我或因酒醉,或受感染了,香在酒里,不知味了。
  
  另一原因是我又顺此获得迎春老师的一本新书。随手翻了不少。发现这个人我并不陌生,他虽远在山东,我在四川,没知人见面似还是知心的,这种知心也就是臆测,推断,体验,感鸣,谁让我们走了近似的道呢,谁让我们贪恋了心醉的文学,谁又让我们虽不知却早早就巧遇于若干大赛,若干征文的选本里。同时,我读新书发现,读评他的人不少了,各类层次者都有,各种角度都有,我有点怕自己重复,或“巧合”,更担心自己没读透,没读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见笑大方是小事,损人误已则难以心安了。
  
  无论在哪,不管是书里,QQ里,短消息里,三个以上的论坛里,帖子互动里,我都见证了他这个――一个仁厚的人。
  
  仁厚,简单说就是仁爱宽厚。迎春老师早为爷辈之人,爱孙子是天性,他也爱同辈,爱亲人,爱朋友,爱同事,爱文友。总之所到之处,所历之年,所遇之事,我从未见他和谁吵骂过,“不得了”过,“鱼死网破”过,我只见其诚,见其厚,见其宽,见其容,见其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这个词不错,我琢磨过许多年,悟出了一点点,刚才也没查出详尽的解释,大约说,是君子的一种行为,前面一般连“自强不息”。我想,用在他身上是合适的。
  
  他管理过论坛,始终是宽厚的,友善的,包容的,前瞻的,提携的,给遇者留下了好印象;他也兼当作者,也主要是作者,他一本又一本出书,我不担心其文量,文质,我担心他哪那么多钱,怎么经营运转的。可见他对文字的痴执,热忱,他在发文中,有时也遇委屈,甚至不公,但他的抱怨极微弱,极有限,极克制,流限于一定的场合和范围,体现了他的宽厚仁慈,不管最后问题得没得到解决,结果公与偏,他都一样宽待别人,严律自己,以仁泽之心,海纳之态,与这个世界共呼吸。
  
  我们同有养生的癖好。我偏爱跑步,下棋,怡养。他说自己也是,还可以倒立,我只是没问他可否“二指禅”,“一指禅”。凭他身轻神清,气畅心宽的体态,不俗的表现,不老的精气神,都可见一斑了。也许,解释有许多种,素养有千万项,但我可以肯定,他少了不我说的这个――仁厚之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文。
  
  写人散文《敬仰朱竹先生》最大的特点是层次感强:首先触发点选得不错,由参加一个颁奖会议,近距离接触朱竹先生,自然引入文章;其次交待了昔日相识于论坛的渊源 ,后有幸拜会和亲临先生教诲,得过先生扶掖,先生的诗作也多次引起自己共鸣,促进了自己写作的进展;最后首尾呼应。另一特点是主题体现好:敬仰之情洋溢在先生的人品学品成就及助人的全篇文字里。
  
  写人散文难写。但作者主题限定好,情感贯穿全篇,结构上首尾呼应而显紧凑,组材自然,从而整篇得体,表达自然。
  
  亲情散文《致母亲》采用了书信体。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重点写我对母亲做了什么,“为您改装了封闭式沙发坐便器,您穿开裆裤坐在两层海绵的沙发上,既能方便又可休息,坐卧交替着不生褥疮少受罪。”有别于那些千篇一律的感恩,忆恩,遗恨,痛苦。二是细节描写真挚感人,文中有句给母亲洗脚的描写“为您洗头洗脸搓澡都好办,洗您的残足最费劲,弯曲的足缝手伸不进,只能用大号发卡去除垢,惟恐血液循环不好的您从这儿出闪失”,据我所知,我们家乡多见女儿给老母洗脚,极少或从未见过这样感人的场面。全文为自语式咏叹,情感真挚浓郁。所以本篇融合了大爱与回报,特别对爱应持怎样的态度,怎么减轻亲人痛苦,让亲人安度好晚年,给了我们有益的暗示。
  
  书信体便于表白和直抒心灵,利于文体解放,形成美韵。但母亲类文章难出新,不是内容,而是手法和角度。读文主要读情感,艺术,还有味道,如吃饭喝酒看是要看的,营养也是必需的,而更重吃饭喝酒时的触觉味觉,也主要是品味这个美味的过程(当然充饥是前提)。作者这篇乍看是“诉苦”,诉母亲的艰辛之苦,儿女的相思之苦,当孤身的母亲瘫痪后,晚年更凄惨,贵在儿女尤其是“我”很孝顺,每天都要四次以上把母亲从床上抱上抱下,这点难,也特别辛苦。然而,作为儿子,与母亲一生的博爱与无私比,永远是渺小的,恩情永难尽报。
        
        动物散文《母亲的宠物》先用排除法,几个“不是”,带出了“是”,接着交待小鸭来历,吸引人读。发觉作者善用对比和铺垫,有一步一回头的用笔,把文写得稳实,厚重,步态较稳,有“滚筒式”裹进的效果。写鸭子的种类,来历不凡,母亲的经验,呵护,爱怜,几句话就抓了核。写鸭子的形态、神态、憨人可拘,如小鸭“自己倒翻个大跟斗”,伸长脖子瞅吃苍蝇的情形,纳凉行走与母亲亦步亦趋的乖拙,都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最后母亲虽救活了误伤的小鸭子,终还是丢了,只好又群养了5只鸭。文尾得出思考。若挑下刺,一是铺垫过频,影响行速,二是文尾升华可再简洁。但观全文语言厚实,描绘形象,意趣多多,是一篇好作品。
  
  游记散文《青山秀水出云台》一是语言优美,张扬着一种激越的气势。用典和描述简洁。叙议结合,古韵悠然。二是景观特点把握到位。文章从三个方面写云台,先写红石峡,其瀑布之形有“泻入谷底,溅珠飞虹”,之声有“虎啸龙吟”,之状有“头上悬石嶙峋”,穿插了九龙传说的神奇,最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次写茱萸峰,提到了筑路英雄,各种树木,重写了茱萸峰之真武庙,抒发了自己的羽化而登仙感。最后集中写三景,含小寨沟和老潭沟的云水,青龙峡的世界地质公园特点。三是结构简洁,干净利落,景尽文止。
  
  若从游记探讨角度,提几点供商榷。
  
  一是关于强化立意。当然此指大立意,或立“独意”。游记立意不可胜盖实景,而又想得其思想情感的精核,写出各人心中“独特的风景”,大别于相机的实景,故适当“变形”不仅显得必要,且会成为一种必须,故其中的量度掌握就成了关键。
  
  二是关于表达手法。游览一处一般有多个点,或一次游多处,所以如何抓好重点,就成为疑难。都知以一当十,但如何写好这一点呢?窃认为善取角度特别重要,因“远近高低各不同”;善抓特点必不可少,当然特点有显隐,如何发现和掘出考功力;同时要善于解剖“麻雀”,把重心核揪出来,才会有独到的发现。如此才可写出想要的“真正的风景”,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费力而不讨好,或者只流于一般化。正所谓遍写十指,不如放大一指,哪怕是使用上显微镜。故我向来厌那种集团行,导游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动作的跑马观花式旅游,那样根本就没收获,只能是丧气,如果凑热闹还可以。
  
  三是关于文章效果:应给人给己留下鲜明的印象。那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写法,似鼻子被牵,情趣全无,没主动性,创意无从体现,游记显然没法写了。本篇如果抓住开篇提出的“云”“瀑”“泉”“雄”“秀”“幽”“奇”“绝”中某特点作“放大”处理,如定题为《云台秀》或《云台水》或《云台雾》……这样恐怕易把握,易取得“实惠”。当然这么写好也难。在此固然是高要求。本文已经不错。这么说我自然是讨论如何写出别人不知的,感悟不到的,或熟悉却表达不好的大问题。
  
  
  植物散文《枣荫浓浓》需细读和静读。作者采用了环绕法,片羽式,偌大一圈后又回来,铺垫多,“浓浓”的情意笼罩着全文。但我一直在找“荫”,初读给了我错觉,还以为文章主要是写树。但再读后发现,作者这篇的情意特别浓:“荫”字这里有别解,为“荫护”,因为这棵枣树是爷爷种下的,“爷爷栽下的枣树,荫护惠及了儿孙几代人。虽然爷爷早已渐行渐远的去了,但这浓冠如云的枣树,在我眼里已是爷爷的化身”,所以别小看这个句子,它正好回映了前面的片断,如枣树伴我长大,我特留意它的每个生长变化的环节,这部分写得特细致,后想想也深隐着真情,文章又穿插了观察虫鸟蜜蜂,长叶开花结果,自己的音趣和游玩……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可以通过文尾后面的“这浓冠如云的枣树,在我眼里已是爷爷的化身”来映现,至此,已感人至深了。
  
  植物散文《注目洋槐树》主写洋槐树的个性、姿态及功用,但思绪也浓郁。具体说先写洋槐树是个急性子,长得又粗又壮,可用来蹭痒痒。次写其凛然的个性,生长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韵,但始终都有刺,所以乱摸会被扎。再写其花叶,为蜜蜂青睐,采花酿蜜,花可食用。最后重写树之浓荫与我的关系。文章从各角度写槐树。文题取名为“注目”,注目就是冥思,冥思就是联想包括回望。如有点小建议,这么几个片断,不如特写好一片断,其余的附带,使“注目”的东西永恒。
  
  植物散文《故乡采采珍蔬香》是一篇怀旧文。文章使用了两“衬对”:一是如今蔬菜的丰盛反衬昔日的稀缺,二是由读诗引发了联想。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引线。同时我认为文章题目用“珍”字有着特殊的用意和情采,初读时易忽略。“香”字在文章里也体现得不错,正因为现在丰盈,才想起和更加怀念起过去的贫乏。正因为过去贫乏,才产生了对各类蔬菜的特别关切甚至是口馋。“香”字的体现和渲染基本分布在文章的各段落,各字里间行,不管是小孩子,大人,还是那时,今日,不管是生产队,还是在姥姥家南菜园,或井台上,都很浓香,浓郁,浓烈和浓厚。全文这两字扣得好,但“采采”二字有些不甚明,觉得多少有点女兮兮的(女性化),联想到作者植物散文中不少的七字题,觉得较牵强而稍显别扭。
  
  读书笔记《把书读成山》先写爱读小说的姐姐引我入文学。次写多读苦读和痴读,达到了废寝忘食,忽略了外面的一切,眼睛都近视了。最后写读书效果开始“把书读成故事、读成情节、读成悬念”,后来“把书读成人格、读成信念、读成哲悟”,同时“不但人的知识结构会从平面转化为立体,还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挑剔的“美食家”。最后可达的境界是“有志、有德,有信、有美”,以及“尚智、自谦、求淡、豁达。”同时要力争“立德、存诚、向善、奉献,成熟、理智、超然与博大”等。文章给人以精神愉悦,极具感染力。
  
  读书笔记《散文语言及回归》同样是从贾平凹、刘震云和曹文轩三位作家答记者关于古典语言的提问,最后引出散文语言回归古典的重要性。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观点鲜明。
  
  以上可简括为:1、语言敦厚,语境明澈。2、有自己的行文路数。在角度,选材,表达等方面都见“自我”。3、文风仁厚,人格精神外现,文体和谐。4、详略搭配上,还可以主次更分明,详略更得当,“这一个”更突出。5、表现手法上,还可以更创新。尽可能避免模式化,在用典上还可以更讲究。――当然这也是我们都需要注意的。
  
  读过高迎春老师的作品后深感他跨度大,进步快,与04,05年我们同上的一些选本文章比,他如今明显是厚重多了,底气足了,日渐大气和醇香,其仁厚之风渐成。虽也有不足,但他一直在前进,内修品格,外化文理;何况他一向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尺。故他这种内化外修之功,之风,之识,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在此,我也祝他不断前进,再显新姿!(4500字2011,11,5清江河)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1-11-9 10:5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1-7 10:54 | 只看该作者
评论涉及文章大部分没读过,不好妄言!
不过,这样的评介,对大家有益!
3#
发表于 2011-11-7 10:55 | 只看该作者
读过高迎春老师的作品后深感他跨度大,进步快,与04,05年我们同上的一些选本文章比,他如今明显是厚重多了,底气足了,日渐大气和醇香,其仁厚之风渐成。虽也有不足,但他一直在前进,内修品格,外化文理;何况他一向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尺。故他这种内化外修之功,之风,之识,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在此,我也祝他不断前进,再显新姿!

     坐沙发拜读星钧文朋友,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1-11-7 10:54 发表
评论涉及文章大部分没读过,不好妄言!
不过,这样的评介,对大家有益!


  谢谢。忘了补充一句,选文全在中财论坛的散文版里,请大家及作者对拙评多指点。
5#
发表于 2011-11-7 10:58 | 只看该作者
文如其人,这是我对高老师的深刻印象。
这里梁老师说的厚道,很准确的评价。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0: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11-7 10:55 发表
读过高迎春老师的作品后深感他跨度大,进步快,与04,05年我们同上的一些选本文章比,他如今明显是厚重多了,底气足了,日渐大气和醇香,其仁厚之风渐成。虽也有不足,但他一直在前进,内修品格,外化文理;何况他一 ...


  谢文华老师,你也是最老的见证人,不对拙评指点你跑不脱!
7#
发表于 2011-11-7 11:0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字,记录了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
8#
发表于 2011-11-7 11:05 | 只看该作者
迎春先生的文章大多发在春夜听雨散文版块,基本上每篇都学习拜读,感觉很朴实丰厚,但说不出具体的1、2、3,通过星钧文友本文的学习,加深了文章的总体了解与感受,也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迪……结合文章谈特点,有的放矢,你可以搜索迎春先生的文章再仔细揣摩,自会受益匪浅!
9#
发表于 2011-11-7 12:25 | 只看该作者
抽机会集中学习一下高老师的美文!
10#
发表于 2011-11-7 12:46 | 只看该作者
认真阅读他人文章的人,尊重。
认真赏读他人文章的人,敬重。
问好!
11#
发表于 2011-11-7 13:21 | 只看该作者
两位均是我所敬重的师长,问候!
12#
发表于 2011-11-7 13:34 | 只看该作者
高兄的文字值得学习:)
13#
发表于 2011-11-7 14:15 | 只看该作者
前面写人品,后面写文品,其人与其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文字利落,详略得当。对于迎春老师的宽厚仁慈、长辈学者之风,对于其文字的和谐宽阔、文理醇厚之特色,由此可窥见一斑。
看梁老师对诸位大家的评论文字,很受益。
14#
发表于 2011-11-7 14:46 | 只看该作者
大约半年前,星均想我讨要代表作,我就把各种题材类型文章,搜集了一些给他。如今,他为我写出了相当精到的评论,看到了长处,也指出了不足,我很欣慰。这无疑是强劲的推力,必将会进一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谢谢星均!
15#
发表于 2011-11-7 14:4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交流很好。值得借鉴。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0 04:03 , Processed in 0.05288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