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读庄(11)之达生有法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yizhuo
时间:
2011-11-6 18:31
标题:
读庄(11)之达生有法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48 编辑
读庄(
11
)之达生有法
《庄子·外篇·达生》讲通晓生命也无非是要养生养心。
文中讲到两个人,一个在山中养心,不挂名利,但七十多岁时,被老虎吃掉了;另一个在家里养身,富贵安乐,四十来岁,就得病死掉了。于是得出,这两人都不算通达。理想的境界,应当是既能养身,又能养心。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才算是得了大道。文中也给出了方法,说不能把自己隐藏在深山,也不能在俗世里显耀。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一根枯木头一样,站在两者中间。(大隐于市,是不是这个意思?)
庄子的文章总是看上去极有道理,说来高妙,无可辩驳,无迹可寻。但也正是如此的高妙无迹。若到实用,往往让人们无从下手,百无一用。
按庄子的说法,“道德修养臻于完善的至人潜行水中却不会感到阻塞,跳入火中却不会感到灼热,行走于万物之上也不会感到恐惧……”这并不是智巧、果敢所能做到的。“这是因为持守住纯和之气……”谈到气功修为又往往是玄虚。大约又是心诚则灵,不灵是因为心不诚。鸡蛋相生相克的又不容易说清楚了。
人,这个物件本就是身心合一的。没了身,心也没有。没了心,身也没用。抛却一些玄妙说法,――方法区别于理论在于可操作性,可复制性。也就是不能仅是一个“说法”,而应是一个“做法”。我个人同意他在文中提到的一段故事: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就是说那个痀偻者(庄子文章里,一些内里道德充沛的人,往往身体残疾。)用一个粘杆捕蝉,熟练精准到像从地上拣一样。――这般情形,很容易让人想到“养生主”里面提到的那位庖丁。我们现在还是主要关注一下,他们是如何达到如此境界的。庖丁的技艺来源好像多得自于观察理解,到了一种目无全牛的境界,再加上自己的小心谨慎。最终得已养生(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如新磨出来的一样);同时也养了心(整个解牛的过程,如跳舞一样就愉快的完成了)。
而在本段中,庄子把痀偻者的修炼方法说得更为具体可信:……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这个方法,我们现在看起来也很亲切。现在的一些技术性的训练也多用这些方法。概括一下,也无非是“循序渐进,熟能生巧”。这样的训练法谈不上多玄妙,但很可信,可操作。能由“熟”能“巧”,也能省了不少的笨气力,能养生。“巧”了妙了,内里有得意得道感,可以养心。
文中又说:……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这就又叫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我认为这一句也是比较实在的。比什么“离形去智”比“坐忘”要实用。坐在那里想“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在记起了。没得记,如何忘?有无也是相生的。先有“志”在,只专注于有的一个,其他的就容易的忘掉。心神也就凝结,也不容易分劳。在庄子看来,万物齐一,只要有个“用志”,通过“凝神”,都可以达道。养生养心也就没什么难处了。
就算拿我们世俗的观点来看,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集中于一点,容易省心得养,只专注于一物一事,往往也就容易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得好了,也便可以养生。这种做法,人们通常叫做“坚守”“执着”。
另,本篇还有几段故事,略作讨论:
文中说,善游泳的人,可以不用学,就可以善撑船。原因在于他对于水势的了解。――所谓大道相通。
又说,“呆若木鸡”才是真正厉害的斗鸡。――这个说法存疑。真正的高手应当能静能动。静为蓄,动为发。只是呆如木,那得看对手是不是有兴趣和你比发呆。
还说,鱼鳖都不敢游泳的急水里,有一汉子可以宛转自如。问他,说不过是从小生在水边,也就自然了。――那你以为鱼从小是在树上长大的?物种有别,不能强求的。就算庄子编故事也得顾及这些吧。
[copyright]
[/copyright][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1-11-11 20:5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48 编辑
养生就是养心,修行就是修心。
你这个解说很有道理,基本吃透了庄子养生的哲理。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1-11-13 17:1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48 编辑
选择一个及养生有养心的地方,这就是庄子思想的精髓!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