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佛缘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2 14:47
标题: 佛缘中国

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伴孩子们入眠和歌谣
小尼姑的头在鲁迅的文章里被谁乱摸
少林和尚拳脚厉害 主持大人却被火烧
恶人当前 是否开戒 观者的内心都忍不住呼号

印度的和尚在西方吸引西游的东方玄奘
穿越丝绸之路 越过黄河西面的走廊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从古代经卷到现代的足球
从高原的藏教一直到俗家角落里的香火缭绕

一个皇帝入迷干脆下山当了和尚让下属着急
一个圣上讨厌下令解散庙宇让众多的僧尼开荒种地
佛缘中国是一个巨大的题目和课程
低头念白是一种背诵 阿弥托佛是一种外语

跟随着济公还是唐僧一去玩耍和虔诚
几个小女孩拜在送子观音面前 祈求下一代
属于一次跨越似的的朝拜
一步一叩头的仪式 可否列入新型的户外运动

骑着山地车的人们去拉萨完成一次次骑行
看一个小孩子成为了活佛接受人们的三叩六拜
下班的和尚开着轿车打着手机接女朋友逛街
一个小尼姑在一部电影里自拍香艳的乳房和腰肢

许多人不是虔诚而是贪婪与表演
佛教流入大唐躯体成为混血难以分开
西藏是一种暴风的起点 漫天的五彩风马旗
吹开的是人们各自的想象和好多山头媲美

一个青衣少年在山林里操习武功和经书
一群和尚在闹市上对人们实施拳脚
释迦牟尼和教主们忙碌着探讨,分不清
哪一座造像最大最牛躲在哪一座新开发区里助兴着旅游

与人为善和佛有何关联 信佛做善事和心地纯真
有和牵扯 教义高深需要甄别和感悟
佛缘中国 是麻醉是挑战还是福祉
需要双手合十 两手抱拳 抑或接受安抚的浩荡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1-12-12 14:56 编辑 ]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1-12-12 15:33
人为善和佛有何关联 信佛做善事和心地纯真
有和牵扯 教义高深需要甄别和感悟
佛缘中国 是麻醉是挑战还是福祉
需要双手合十 两手抱拳 抑或接受安抚的浩荡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1-12-12 16:05
和万里兄交流一下,我总觉得过于叙述往往进入不了深刻,冲淡诗意。你和一批人一直在叙述,我感觉在理解上有一些困惑,请你谈几句。没有别的意思,也算是学习吧。

        中国诗歌的特质是抒情。诗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句式,不是韵脚,而是节奏,而是情感,就像我说的诗歌绝不是几个句子,几个分行排列的文字。

       我说的远一些,中国最早的诗歌是二言的。二言诗就是每句诗由两个音节组成。《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载黄帝时《弹歌》一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编成虽在东汉时代,有传说的成分。二言诗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语言和人们思维的发展以及生活内容的丰富,慢慢向四言过渡。《孟子•滕文公上》引尧时的一段格言:“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这是由二言向四言过渡。《诗经》基本上为四言诗,但其中有些诗句,也反映出由二言到四言转变的痕迹。如《诗•大雅•生民》。由这些看来,我国上古诗歌最早为二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四言,然后才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及杂言句出现。由此可见,劳动产生了对外物的感知,生活产生了宣泄感情的诗歌。

    我觉得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诗歌理论文献《庄子•齐物论》上理解,《齐物论》写道:“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偶)。”庄子借人因遭遇、身体感受、心情、情感等原因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不体现对人的情感和精神的自由、自然的表达的重视。所以本乎天籁,出于性情,此也为诗歌创作的根本,由此可见,诗歌本质上抒情的,不要说两大源头《诗经》和《离骚》了,浓郁的诗情和飞扬的辞藻了。
作者: 张世平    时间: 2011-12-12 16:23
学习探讨诚为可贵!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1-12-12 17:35
诗歌是有多种形式的,有突破、创新,才是最可贵。我倒认为万版可以往散文诗过渡,因为能有更多的内含,和表达更多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最好。欣赏,问好万版!
作者: 临洮雪菊    时间: 2011-12-12 17:36
气韵流动,学习
作者: 古月灵秋    时间: 2011-12-12 21:00
丰富,气势,博远的佛缘。体会学习。
作者: 快乐的燕子    时间: 2011-12-12 21:08
在诗歌中慢慢体会呼唤信仰的心声!问好学习了!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14
原帖由 朱竹 于 2011-12-12 15:33 发表
人为善和佛有何关联 信佛做善事和心地纯真
有和牵扯 教义高深需要甄别和感悟
佛缘中国 是麻醉是挑战还是福祉
需要双手合十 两手抱拳 抑或接受安抚的浩荡

谢谢先生来读:)
作者: 鸽子杨军    时间: 2011-12-13 14:20
意识流的诗意飞扬洒脱,深深的叩问与疑惑打动读者心。善哉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22
原帖由 王茂慭 于 2011-12-12 16:05 发表
和万里兄交流一下,我总觉得过于叙述往往进入不了深刻,冲淡诗意。你和一批人一直在叙述,我感觉在理解上有一些困惑,请你谈几句。没有别的意思,也算是学习吧。

        中国诗歌的特质是抒情。诗在形式上最重要 ...


趣味和见解可以有些不同之处的吧。谢谢来读:)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23
原帖由 张世平 于 2011-12-12 16:23 发表
学习探讨诚为可贵!


谢谢朋友的感受,问好:)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1-12-13 14:26
诗歌的抒情是一方面。
诗歌是要呈现,而不是解决问题的。
当然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
回到这首诗歌,气息流畅丰满,内容丰富,似乎说理性,调侃都在表达一个很深刻的现象。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如用杂文表现更有力度。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30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1-12-12 17:35 发表
诗歌是有多种形式的,有突破、创新,才是最可贵。我倒认为万版可以往散文诗过渡,因为能有更多的内含,和表达更多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最好。欣赏,问好万版!


谢谢娴版的感受。对散文诗不是太感兴趣,尽管对好的作品也比较欣赏。评论一首诗歌,联想到散文诗应该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感受。谈一首诗歌散文化,我感觉不是对于诗歌的认同和肯定性褒奖。因为还是比较注重其中的叙述以及节奏等方面的构筑和表现的。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31
原帖由 临洮雪菊 于 2011-12-12 17:36 发表
气韵流动,学习


谢谢雪菊朋友的感受,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33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1-12-12 21:00 发表
丰富,气势,博远的佛缘。体会学习。

一种审视和梳理,想做到你说的境界呢。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4:34
原帖由 快乐的燕子 于 2011-12-12 21:08 发表
在诗歌中慢慢体会呼唤信仰的心声!问好学习了!


谢谢燕子朋友的感受,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6:13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1-12-13 14:20 发表
意识流的诗意飞扬洒脱,深深的叩问与疑惑打动读者心。善哉

问好杨军,谢谢你的体会:)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3 16:16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12-13 14:26 发表
诗歌的抒情是一方面。
诗歌是要呈现,而不是解决问题的。
当然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
回到这首诗歌,气息流畅丰满,内容丰富,似乎说理性,调侃都在表达一个很深刻的现象。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如用杂文表现 ...


嗯。同意如此感受。诗歌的触角和表现,应该还可以更宽泛一些的。谢谢龙版的阅评:)
作者: 秋风向晚    时间: 2011-12-13 18:24
涵盖面广,能够自由收放,已经很不错了,或许是我们暂时没有接受这样的一种形式。诗歌需要突破,但个人感觉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总体感觉这一首还是给我内心很大的冲击。问好万版:))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4 10:15
原帖由 秋风向晚 于 2011-12-13 18:24 发表
涵盖面广,能够自由收放,已经很不错了,或许是我们暂时没有接受这样的一种形式。诗歌需要突破,但个人感觉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总体感觉这一首还是给我内心很大的冲击。问好万版:))


能让别人的内心有所冲击,说明了文字的某些小的成功之处。继续努力,谢谢并问好向晚朋友:)
作者: 顾金良    时间: 2011-12-14 10:32
一种新探索,但窃以为写的有些满了。个见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4 10:43
原帖由 顾金良 于 2011-12-14 10:32 发表
一种新探索,但窃以为写的有些满了。个见


谢谢金良的感受。佛教高深,常人能知道的大约也就是皮毛。所以感觉满与不满,似乎都难免属于个见。问好:)
作者: 川上子    时间: 2011-12-14 10:59
《佛缘中国》这个题目很大,32行。万里密集地收拢了与佛有关的“事象”,庞杂有气势。是一首矿脉丰富的诗歌。问好!
作者: 张世平    时间: 2011-12-14 12:47
大题目难写,能有如此古今对照讽喻鞭挞的抒写已是不易.问好万里山水!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1-12-15 08:06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1-12-13 16:16 发表


嗯。同意如此感受。诗歌的触角和表现,应该还可以更宽泛一些的。谢谢龙版的阅评:)


兄长,或许我本人的狭隘,一种尝试在读者的接受,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但我觉得任何一种书写,只要能表达内心之感,就值得坚持,形式是不重要的。
问好冬安。
作者: 夜鱼儿    时间: 2011-12-15 08:18
铺成了很多现象,但语言的诗歌性稍微欠缺了点,过实了,可以适当的变形和提炼,这种批评现实的作品最好别写得太实,那样接近于杂文了

个见,个见,阿弥托福,原谅原谅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5 09:31
原帖由 川上子 于 2011-12-14 10:59 发表
《佛缘中国》这个题目很大,32行。万里密集地收拢了与佛有关的“事象”,庞杂有气势。是一首矿脉丰富的诗歌。问好!


对于佛教是面对中国文化不能躲避的话题。困惑和理解混居其中,感怀一番,表现一下自我的观感,难免庞杂。感觉其实这也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问题,如何的冷静面对一场来到了就没有分开的意识形态,是我试图表达的内容。谢谢温暖的评读,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5 09:33
原帖由 张世平 于 2011-12-14 12:47 发表
大题目难写,能有如此古今对照讽喻鞭挞的抒写已是不易.问好万里山水!


确实命题太大,委实有些吃力。谢谢并问好世平文友:)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5 09:34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12-15 08:06 发表


兄长,或许我本人的狭隘,一种尝试在读者的接受,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但我觉得任何一种书写,只要能表达内心之感,就值得坚持,形式是不重要的。
问好冬安。


谢谢龙版的再读和温暖的话语。细想与琢磨中,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15 09:37
原帖由 夜鱼儿 于 2011-12-15 08:18 发表
铺成了很多现象,但语言的诗歌性稍微欠缺了点,过实了,可以适当的变形和提炼,这种批评现实的作品最好别写得太实,那样接近于杂文了

个见,个见,阿弥托福,原谅原谅


呵呵,善良的感受当然不会怪罪。谢谢夜鱼的感受和建议:)
作者: 黄觉非    时间: 2011-12-21 17:34
向河西刀客的探讨精神表示敬意,这是该论坛很缺东西。虽然其意见我未必赞同,但这无关紧要,仁者见仁。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1-12-22 11:40
和万里兄交流一下,我总觉得过于叙述往往进入不了深刻,冲淡诗意。你和一批人一直在叙述,我感觉在理解上有一些困惑,请你谈几句。没有别的意思,也算是学习吧。

        中国诗歌的特质是抒情。诗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句式,不是韵脚,而是节奏,而是情感,就像我说的诗歌绝不是几个句子,几个分行排列的文字。

       我说的远一些,中国最早的诗歌是二言的。二言诗就是每句诗由两个音节组成。《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载黄帝时《弹歌》一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编成虽在东汉时代,有传说的成分。二言诗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语言和人们思维的发展以及生活内容的丰富,慢慢向四言过渡。《孟子•滕文公上》引尧时的一段格言:“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这是由二言向四言过渡。《诗经》基本上为四言诗,但其中有些诗句,也反映出由二言到四言转变的痕迹。如《诗•大雅•生民》。由这些看来,我国上古诗歌最早为二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四言,然后才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及杂言句出现。由此可见,劳动产生了对外物的感知,生活产生了宣泄感情的诗歌。

    我觉得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诗歌理论文献《庄子•齐物论》上理解,《齐物论》写道:“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偶)。”庄子借人因遭遇、身体感受、心情、情感等原因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不体现对人的情感和精神的自由、自然的表达的重视。所以本乎天籁,出于性情,此也为诗歌创作的根本,由此可见,诗歌本质上抒情的,不要说两大源头《诗经》和《离骚》了,浓郁的诗情和飞扬的辞藻了。
作者: 川上子    时间: 2011-12-22 13:46
标题: 也与王茂慭先生说几句
1、不要把“叙述”和“抒情”断然分开,没有无黑的白,也没有无白的黑。就像液体中的“H离子”“OH离子”一样。
2、你说“诗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句式,不是韵脚,而是节奏,而是情感”,这话逻辑和语意上均不通。一般意义上,诗歌的形式指的就是诗歌的节奏,而诗歌的节奏靠什么来体现呢?就是句式,字数,分行,韵律。不论是抒情还是叙事,都讲究诗歌的音乐性,否则就是非诗。情感就是情感,可以说是一首诗的气息和温度,但情感不是形式。
3、诗歌的本质是抒情。不分中外。但是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在叙述里读不出抒情,问题不在于诗人本身。

就此打住,吃饭去了~!
作者: 川上子    时间: 2011-12-22 22:56
早上看见万里的一个回复,怎么不见了?在我的回复之前。
作者: 川上子    时间: 2011-12-23 10:34
王茂慭先生说“我总觉得过于叙述往往进入不了深刻,冲淡诗意。你和一批人一直在叙述,我感觉在理解上有一些困惑,请你谈几句。”

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阅读训练之故吧。你可以读读下面著名作家雷平阳的诗歌,就会明白叙述能不能进入深刻。


《杀狗的过程》/雷平阳


这应该杀狗的

唯一方式。今天早上10点25分

在金鼎山农贸市场3单元

靠南的最后一个铺面前的空地上

一条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

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

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

主人也用手抚摸着它的头

仿佛为远行的孩子整顺衣领

可是,这温暖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主人将它的头揽进怀里

一张长长的刀叶就送进了

它的脖子。它叫着,脖子上

像系了一条红领巾,迅速地

蹿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继续依偎在主人的脚边,身体

有些抖。主人又摸了摸它的头

仿佛为受伤的孩子,清洗疤痕

主人的刀,再一次戳进了它的脖子

刀道的位置,与前次毫无区别

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

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地

蹿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回来

——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

爬向主人的路上。它的血迹

让它体味到了消亡的魔力

11点20分,主人开始叫卖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1-12-23 11:42
谢谢川上朋友热情的回帖。感觉不说可以省些力气,留给觉悟和新的写作,无论是谁。谢谢你的所有文字,几乎都是我的感受:)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