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4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性美和英雄情结的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8 2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常感到了灌输的力量。对传统京剧的疏离和隔阂感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尽管在春晚那样的大型演出中,会有着京剧的一些节目,感觉也是强弩之末。而样板戏因为那个年代的集中灌脑洗脑般的强力覆盖和反复刺激,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居然停留在了脑海之中。耳熟能详,挥之不去,已如血脉般难以分离。像现在的年轻人会唱一些流行歌曲一样,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都可以随口唱上几段,在演出中唱京剧选段更是屡见不鲜。在样板戏的经典作品里,个人比较偏爱的应该算是《红灯记》,阿甲编剧,精雕细刻的剧目经历了特殊年代,已然成为中年人心里的经典。

  喜欢《红灯记》,当然会喜欢浩亮,刘长瑜,高玉倩,这些京剧的精英和前辈,在小的时候,家里的收音机,连环画,有线广播喇叭的耳濡目染,有电影版的《自有后来人》,京剧版的《红灯记》,有磁带和
cd钢琴伴奏演唱,早已把他们的演唱和形象,熟悉到骨子里。细细翻捡自己的抽屉里的收藏,感觉与其说是一种满足和愉快,不如说是搜集了岁月的痕迹和回声。

  在上世纪
70年代,我最早接触到的电影,应该是那一批被称作样板戏的京剧。《红灯记》在八大样板戏中,被我偏爱和喜欢,是因为李玉和的唱腔非常牛气。李铁梅的演唱非常甜美好硬朗,李奶奶的行腔也是动人心弦,让一种戏剧成为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磨灭的音乐之旅。一个铁路工人,手里拿着信号灯,穿着铁路服,做为共产党游击队的内线和日本鬼子进行斗争。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我感到了工人中的英雄的化身。小铁梅是那个时代革命后代的集中代表,一个革命的火种。姐姐的同学中就有叫做铁梅的名字,可见有的爸爸妈妈多么看重好喜欢这个名字。

  一个特殊家庭,因为对剧情的了解和熟悉,每每还是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性美和英雄气概拂过心胸。《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刘长愉当年的咬字行腔,干净有力。亲切入心。把革命者之间的心心相印,血肉相连表达得可以穿越时空。在小时候的
记忆里明亮和传递。在一个个演出现场,由专业的,非专业的,由年轻的,年长的,一排铁梅的合唱,都可以随意组合,可以想象得出眼神的明朗和唱词中的亲情流溢。

  京剧的唱白也是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李奶奶对铁梅的痛说革命家史。小时候听到的时候,感觉到特别的感动。话语可以掀起波涛和风暴,一个老奶奶的口齿居然可以如此穿越和硬朗。节奏铿锵,跌宕起伏。感觉刘长愉和高玉倩扮演的李铁梅和李奶奶两个人,就可以演活一出
情感大戏。京剧的魅力,在孩子的聆听里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血液和呼吸。一个工人的母亲,收留了一个牺牲儿子的工友为子,一个工人收留了一个工友的遗孤当作了自己的女儿,三个本不属于一家人的人们,组成了一个革命的家庭,相濡以沫,肝胆相照。因为革命的友情和同志之间的巨大情感。我小的时候,常常在心里默唱其中的选段,你爹爹此去难回还。铁梅呀不要哭,默悲伤,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常常在心底涌动着一种革命的情怀,偶尔还被其中的情感惹出泪花。少先队员,红小兵中队长的荣誉和豪情,让我感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属于那个年代的少年情怀的奔涌。

  我喜欢李玉和的唱腔,几乎都喜欢。提篮小卖,一路上,临行喝妈一碗酒,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义重,都可以随口演唱出来。最喜欢的一曲《雄心壮志冲云天》,感觉就是一首
中国的戏剧咏叹调。每当唱到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一段的时候,内心总是起伏着巨大的情感波澜,仿佛感到了灿烂的阳光,新美如画的新中国如雪如洋,在想象里温暖人心,荡人心魄。一个孩子的想象是有限的,但是后来我看到,说《红灯记》剧组到香港和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演唱这段演唱的时候,也是泪花闪闪,掌声如潮,多少人看到和想象到了新中国的形象和美好崇敬,属于中国的情愫和大爱,在一首曲目重得以呈现和升华。一个革命者的情怀,一个英雄的呼号,一个必将战胜敌寇的祖国,即使经历了伤痕累累,血泊和泥泞,但是必将凤凰盘捏,新美如霞。一首曲目,代表了许多英雄的心声和对于新生中国的无限崇敬和祝福

  小时候的
故事穿越了时光,在一些时间里陷入了淡漠和遗忘。无节制的播出造成的单调也在所难免。但是老被埋没,也是一种极端。许多年后,当我想起小时候听过和激动过的京剧唱腔,也会盼望自己能够再次欣赏,怀旧不一定要到中老年的时候吧?

  我盼望着自己能够幸运。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在录音磁带风行的时候,我搜集到了钢琴伴唱红灯记的磁带,那是在一个临近城市的一家小音像店里,一层灰尘挡不住我惊喜的眼睛的发现。磁带不舍得多听,后来的省城的一家大型音像店里发现了原版
cd,再后来搜集到了vcd电影碟片,我对自己说,终于可以让怀旧的心思纵情在喜欢的影像和唱腔里了。我感到自己会喜欢一辈子的。因为这些曲目,已经融进了自己成长的进程,情感的构筑,以及情怀的蕴育。

  不喜欢那些不是原版的演员们的演唱,即使李维康的演唱也感觉不如刘长瑜高玉倩的演唱来得滋润与过瘾。那些在剧中留给人们无限激情和记忆的演员人也已经都步入年迈。我喜欢看相关的报道,感觉也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只是多了一些
人生的感慨,比如小铁梅曾经还有过出家的经历。

  在那些人性之美的剧情中沉浸,也愿意被英雄气魄的旋律反复感染。一个喜欢京剧的长者,还给我讲述过一段和演唱红灯记有关的记忆,因为出演李玉和,一下子出了名,半夜都有人敲门,愿意做媒人给他介绍个对象,而在此之前,家里老为他找不到媳妇发愁。一段演戏的经历,带给了他意外的收获和人生的喜剧。因为一个喜好,结果让别人把一个演员也给喜欢上了,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由衷的快乐和喜悦。当我打开宝贝收录机,
CDVCd,取来幼时买到的连环画,重温小时候就熟悉的旋律和画面的时候,那些美好的人物,和英雄的人们,就如熟人一样来到了面前,穿过岁月的隧道,依然那么优秀,那么精湛。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1-12-30 14:1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0:52 | 只看该作者


 出品时间:1970年

  摄制:八一电影制片厂
演员表  
角色演员李玉和浩亮李奶奶高玉倩铁梅刘长瑜磨刀人谷春章慧莲夏美珍额大婶杜福珍鸠山袁世海王连举孙洪勋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0:54 | 只看该作者

20085932941.jpg (95.03 KB, 下载次数: 744)

20085932941.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00:55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2-2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感同身受的文!
确实是很值得欣赏的艺术结晶。常常沉醉于这些经典段子,流连不已,是很好的享受。小时候,年龄限制吧,是领略不到这份美好的。
问候万里山水版版。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1-12-29 09:09 编辑 ]
6#
发表于 2011-12-29 11:34 | 只看该作者
呵,没有经过过那样的年代,只是从母亲口中听说。母亲年轻的时候爱唱戏,现在偶尔也爱哼两句京剧唱段或者黄梅戏唱段。被流行音乐洗过耳朵的我,有时候会觉得惊讶。也没有正经地听过京剧或者黄梅戏,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也许不是一代人的事了。这部老电影,和我们隔绝着年代,尘嚣几近将它淹没,它也从来没有在我的记忆中存在。读着老师的文字,竟有想找来一看的欲望。:)
7#
发表于 2011-12-29 16:49 | 只看该作者
京剧《红灯记》确实是样板戏里的经典,以前看过无数次。剧中不同姓的三口人组成一个相互关爱的家庭,确实突现着世间人性的爱的光辉。万版的此篇文章,个性飞扬,有感有悟,点面结合,戏里戏外,内容丰满,比较耐读。不错的文章,精华支持!
8#
发表于 2011-12-30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忙于中财散文集的编辑工作,时间紧,没有及时回复,还望谅解。
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那段特殊的岁月,所以对那段特殊岁月里出现的特殊现象,自然就有感同身受的印象。其实,我更喜欢没有变成样板戏之前的故事性的文字版本。而样板戏这个形象,在那个特殊的岁月,已经将一个故事情节,抽象成了一个高、大、全的典型,脱离了客观。当然,这是那个特殊岁月的结果,我就不想多说了。从评析鉴赏的角度而言,万版的此篇文章,确实如娴版所言那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同意娴版的点评意见。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3: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1-12-29 08:39 发表
感同身受的文!
确实是很值得欣赏的艺术结晶。常常沉醉于这些经典段子,流连不已,是很好的享受。小时候,年龄限制吧,是领略不到这份美好的。
问候万里山水版版。


时光荏苒,一些曲调已经潜入血液。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朵兮 于 2011-12-29 11:34 发表
呵,没有经过过那样的年代,只是从母亲口中听说。母亲年轻的时候爱唱戏,现在偶尔也爱哼两句京剧唱段或者黄梅戏唱段。被流行音乐洗过耳朵的我,有时候会觉得惊讶。也没有正经地听过京剧或者黄梅戏,对于传统文化的缺 ...


经历是一种奇怪的事情,会在心底留下记忆和痕迹。许多人成为票友,许多人成为别人的粉丝。这些京剧之所以留在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的心里,既有没有选择的可能造成的反复视听,又有作品本身存在的精湛和优异。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1-12-29 16:49 发表
京剧《红灯记》确实是样板戏里的经典,以前看过无数次。剧中不同姓的三口人组成一个相互关爱的家庭,确实突现着世间人性的爱的光辉。万版的此篇文章,个性飞扬,有感有悟,点面结合,戏里戏外,内容丰满,比较耐读。 ...


谢谢娴版悉心的感受和精到的点析。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4: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1-12-30 10:14 发表
最近忙于中财散文集的编辑工作,时间紧,没有及时回复,还望谅解。
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那段特殊的岁月,所以对那段特殊岁月里出现的特殊现象,自然就有感同身受的印象。其实,我更喜欢没有变成样板戏之前的故事性的 ...


谢谢老师的阅评。从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方面,戏曲当然不能和故事片相比。想起京剧,更多的是流连于那些曲目带来的感触和喜闻乐见。忙于事务和论坛,盼望老师多些休息,保障健康和更加健康:)
13#
发表于 2011-12-31 09:48 | 只看该作者
再来欣赏。
或许咱们是同龄人吧,有些内心深处的感触更能获得共识。觉得山水版版此文,结合自身,把那个年代特有的样板戏之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表达得很亲切到位。那种深深浸润心灵的点滴,是为宝贵的个体财富,也是可资大家借鉴的财富。问候新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1:58 , Processed in 0.06201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