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84|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凝结穿透人心的力量------读高艳国散文集《昨夜的灯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凝结穿透人心的力量------读高艳国散文集《昨夜的灯光》        高迎春

  此时,花盆中的腊梅,含香怒放;此时,玻璃上的冰花,层叠晶莹;此刻,水杯中的绿茶,氤氲清香;此刻,春天就在不远处,款款走来。清晨,平心静气,洗却浮躁,我又沉醉在一本散文集中。这本散文集的名称叫《昨夜的灯光》,这本散文集的作者叫高艳国。

  序言,是由高艳国上五年级的女儿高闻写的,意趣盎然。女儿说,爸爸读书,在上下班的车上;女儿说,爸爸写诗,在睡觉的枕头边上。简朴的话语,活画出一位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父亲。女儿说,在买零食、衣服时,爸爸是个小气爸,女儿说,在买书籍、报刊时,爸爸是个大方爹。既定的事实,刻画出一位有取舍,有志趣的父亲。或许,此时的女儿还小,还不晓得父亲更多大方的细节。就是这个爸爸,在闻知诗人任先青出版诗集手头拮据时,慷慨出资一万元;就是这个爸爸,在得知汶川地震时,踊跃捐资两万元;就是这个爸爸,默默的资助了多名贫困大学生;就是这个爸爸,为一百名作家预定了2011全年的《德州晚报》。其中,我也是受益者之一。品读他用心血挥就的篇章,且看有着金子般仁爱之心的高艳国,是怎样端庄落笔,记录生活。

  《昨夜的灯光》,收录了高艳国六十多篇散文作品。时间跨度是二十三年。期间,他出版了诗集:《今夜无眠》、《无人的夏夜》、《青春风铃》;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生命的金字塔》,让人有理由相信,他把更多的精力,给了诗词歌赋,给了纪实文学。但是,他也没有忘记捡拾岁月岸边,这些精美的散文贝壳。开篇之作《老井》,文笔质朴,叙述从容,张弛有度,引人入胜。一口隋代古井,紧挨着窦建德领兵起义的点将台。于是,村里人都相信,这口古井也是窦建德率人挖掘而成。清清洌洌甘甜的井水,惠及村中世代子孙。比起逐水而居,井的出现打破了人类迁徙的局限,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井是一个村庄的风景,井是一个村庄的眼睛,井是一个村庄的灵魂。井与村庄一并古老,于是,井中必然盛满一个村庄或喜或悲的故事。村中的大顺,解放前被裹挟去了台湾,在外漂泊四十年,时局允许,才得以返家。四十年没喝家乡一口水,心中该有怎样的期盼?心中该有怎样的遗憾?八十八岁的老母亲,与众人一起陪伴他来到古井边,抱着母亲颤巍巍打上来的古井水,大顺仰头痛饮,尔后泪流满面。大顺跪下去,对着古井,对着众乡亲,一连磕了三个响头。这诚心的举动,饱含着辛酸,饱含着内疚,老母亲理解了,乡亲们理解了,同情的泪水,晶晶莹莹,一起洒落在古井边。古井枯荣,古井无言。人们饮水思源,祖先待人宽厚之风,溶进了水井中,融进了血脉中,溶进了村风中。思衬高艳国结尾耐人寻味的反问,我似乎读懂了,作者那颗感恩的心,一定也是被这清澈的古井水,洗得这般晶莹透亮。

  在《枣情》中,高艳国写自家院中的枣树,而这棵枣树,是他的爷爷亲手栽下的。奶奶不在以后,爷爷独自闯荡去了关外,常年在沈阳谋生。可是老人的心,却如这棵枣树的根,深深地站在家乡的泥土里。爷爷说,自己最爱吃自家院子中枣树上的枣。那是因为,枣树年轮里,刻录着以往的时光;那是因为,红红的枣子中,储存了太多的记忆。于是,每年枣儿红了,枣儿干了,给远在东北的爷爷邮寄红枣,就成了父母必做的一件事情。爷爷将枣儿在炉火上烤焦,放入茶水中,一口一口的品尝。爷爷就是靠这些枣儿,来减缓对故土的思念,来打发寂寞的日子。人总是落叶归根,生病以后的爷爷,终于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农家小院。望着满树红的透亮枣儿,那一脸深深浅浅的皱纹,就笑成了菊花。人没进屋,先够枣吃,这样的举动,这样的急切,只有久久漂泊在外的人,才做得出来,才让人看了眼发酸。爷爷病重弥留的时候,提出的要求,就是让母亲提前给他蒸个枣糕。临终的遗言,竟然说的是:到了那边,怕是吃不上红枣了。父母明白了爷爷的意思,入殓的时候,给爷爷身上盖了一层红皮干枣,枕边放的是那一坨没能吃下的枣糕。爷爷走了,有了这些浓酽香甜的枣儿陪伴,爷爷一定会含笑九泉。第四界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马平川的散文理念是:从真实抵达真相。而高艳国的散文,便有这样的特质。他用牵情动感的细节,来描写爷爷对故乡的思念,对枣儿的不舍,对生活的眷恋,写出了一位有血有肉的爷爷,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读后,令人唏嘘动容。

 高艳国写民间风俗小吃醉枣,在《家乡的酒枣》里,如素描,淡淡几笔就勾勒出那份细致和生动。以前,用来保鲜的冰箱,还没有走进人们的生活。所以,若想让鲜红的枣儿保鲜,放置到春节食用,我们的祖先便发明了用酒来醉枣。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一树一树的枣儿,便被风儿摇红了脸,玛瑙般挂在枣叶间。这个时候,就到了做醉枣的最佳时节。携了细竹篾篮儿,爬上枣树,选又大又红皮无裂纹的枣子,轻摘轻放。然后洗净,在酒碗里打个滚,用筷子夹入肚大口小的将军罐中,盖上一层蓖麻叶,再用红胶泥封口,放置空闲处,就等着年节到来时开启了。数九春到,雪飘寒窗,鞭炮争鸣,春联迎客,就该吃醉枣了。红艳艳的枣儿,带着醇厚的酒香,带着对客人的敬重,让人吃了心甜,唇齿留香。高艳国用细腻的文笔,将一款民间小吃,介绍得细致入微,介绍得风生水起,富有生活底蕴。当年,此篇佳作荣获全国中学生散文大赛一等奖,就在情理之中了。

  散文集《昨夜的灯光》,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题材范围也广。每一篇,都倾注着他的真情实感;每一篇,都是他采撷的生活之花。冰心老人九十四岁时,曾给高艳国的诗集《今夜无眠》题写书名。当获知九十九岁的冰心老人逝世的消息后,高艳国满怀深情,写出了《擎一盏小桔灯为您送行》,感恩的情怀,激荡在文字中。高艳国读书成瘾,购书成癖,一见了书店,不买几本书,就像丢了魂。一年又一年,书橱里上万册书籍,都是他千挑万选的“宝贝”。《当一回乞丐》,记录的就是他购书后发生的故事。十六岁时,去济南送稿,进书店购买到了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等购票返家时,才发现钱不够了。退回刚刚购买的书,心有不甘。于是,他选择了当乞丐。一位老大爷,怎么看他也不像乞丐,问清实情后,给了他两元钱,让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为了保全一本书,他卑微的伸出求助的手。而显露无余的,却是他一颗热爱读书,若金子一般的童心。值得一提的是,散文集中收录了高艳国两篇采访手记。一篇是采访国际著名华文作家尤今的,一篇是采访著名小品演员黄宏的。从提问的问题,可以看出他思维的睿智与敏捷,可以看出他知识结构的立体,也见证着他对文学艺术的求索与挚爱。

  文品的高度,就是人品的高度。高艳国的散文,之所以凝结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敬畏文字,有大量让生命感动的细节在其中。思维不同凡俗,行为不同凡庸,决定了他散文的不同凡响!如今,身为《鲁北文学》社长、《小拇指诗刊》社长、《第三岸》主编、德州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高艳国,依然在文学之路上勤奋攀登着。相信他会紧随时代的脚步,采撷鲜活的生活之花,为读者捧出更精致的散文作品来。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编: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2-2-9 16: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29 09:18 | 只看该作者
高总的散文集俺也很喜欢,呵呵。
3#
发表于 2012-1-29 09:29 | 只看该作者
如此悉心和用诚的评论之作,是被评者的荣幸,也是评者的自豪。
问好高老师,向您学习。
4#
发表于 2012-1-29 09:35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人物与作品的境界....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2-1-29 09:36 | 只看该作者
曾有一面之缘,开过一次笔会。
6#
发表于 2012-1-29 09:46 | 只看该作者
文品的高度,就是人品的高度。

问候高版主新年快乐!
7#
发表于 2012-1-29 09:49 | 只看该作者
文品的高度,就是人品的高度。高艳国的散文,之所以凝结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敬畏文字,有大量让生命感动的细节在其中。

赞同,问候高老师!
8#
发表于 2012-1-29 10:48 | 只看该作者
在序言评里,就让人看见了一位既小气又慷慨大方的高艳国。然后宏观、微观评价了高的散文创作成就和艺术成就,最好高屋建瓴评归结:“文品的高度,就是人品的高度。”这样的书评,提纲挈领,脉络清晰,分析合理,让人深得要领,好书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可伶可俐 于 2012-1-29 09:18 发表
高总的散文集俺也很喜欢,呵呵。
人品好,散文也好,你们是老乡吧?
10#
发表于 2012-1-29 12:12 | 只看该作者
新年新作,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12-1-29 16:06 | 只看该作者
淡淡的情感,细细的描绘,珠联璧合的背后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学习问好。
12#
发表于 2012-1-29 16:57 | 只看该作者
从高老师的文章中,了解了高艳国老师为人与为文的两种境界,值得敬佩的一名作家!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2-1-30 10:21 编辑 ]
13#
发表于 2012-1-29 23:08 | 只看该作者
  “序言,是由高艳国上五年级的女儿高闻写的,意趣盎然。”实属罕见,但把父亲既小气又慷慨大方,是一位有取舍,有志趣的人刻画得活龙活现。高版的书评高屋建瓴,有概评,有细评。条理清晰,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高艳国老师人物与作品的境界和特点。
  问好迎春老师!
14#
发表于 2012-1-29 23:36 | 只看该作者
随文认识了一位人品文品俱佳的作家,高艳国先生。此篇文评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佳作,让我们对高艳国先生的文章和人品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欣赏并问好高大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1-29 09:29 发表
如此悉心和用诚的评论之作,是被评者的荣幸,也是评者的自豪。
问好高老师,向您学习。
谢谢剑鸿留言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3:35 , Processed in 0.0489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