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康县人大党委会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精神,教育局机关领导包乡联校人员及时对康县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采取听取学校负责人汇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及家长等形式,对全县各学校落实《康县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教育系统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
一、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县校舍建筑总面积扩大到292694平方米,就灾后重建建筑总面积达到173277.4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小学达到6.59平方米、中学达到11.26平方米,由过去的“一无两有”达到“一无八有”甚至“十有”。
二、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教育系统就灾后重建项目共涉及82所学校,总投资32979万元,中心小学及中学都建起了较高标准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食堂、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生化实验室、厕所,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县上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就2011年间,补助公用经费共500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59万元,享受生活补助学生为7601人(其中初中5921人,小学1680人);共争取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资金500万元,支助困难学生1000人;为孤残留守儿童捐款6万多元,发放国家助学金79.425万元,补助学生1059 人。
三、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康县的教师队伍已由解放初期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全县教育系统人数已达到1826人(不含代课,校聘教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不只是简单的做传道、授业、解惑性等基础工作,对知识性的要求更为全面。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现代的教学渠道不单单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穿插这些各种多媒体、电视、网络进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活动。全县多所小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合格率,采取单科复教方式,以学生活动促进教学,根据山区特点改用小课时教学等方法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五、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去年以来,教育系统在全县中小学师生中开展了“读书月”活动。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活动,开展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对先进集体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邀请康县籍的名人在一中举办“感恩教育”活动等。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家长们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家长为学生请课外辅导老师,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送孩子到四川、兰州、勉县等外地名校就读,这大约有好几百名学生,说明他们为了孩子的成材,愿意给予更大的教育投资。
但是由于教育滩子大,人员多,涉及的方面量大面宽,通过调研,康县的教育还存在着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进行教育,可是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把学生往好的方面引导教育,而社会上的坏风气,则是把学生往坏的方面引导,学生抽烟、喝酒、上网、耍赌、恋爱、骗人等不良行为,都是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
2、社会上一切以钱为主的现象很普遍,社会风气差,再加之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教育不重视,导致学生厌学,老师教学积极性也不高。
3、校园周边环境得不到彻底彻底治理,对教学影响特别大,老师无法讲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街道上的大大小小红白喜事和各种庆典的烟花鞭炮声此起彼伏,也把学生的心思全部都被分散到教室外面去了,正常的上课秩序逼迫中断,等鞭炮声结束了,也就到了该放学的时候。对此种现象,无论是县城或者是村镇,都无人过问和制止。另外,商家的喇叭声、叫卖声等等,都成天到晚干扰着学校的工作。学校周围的网吧,对学生影响更大。
4、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不准留级,给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无论考好考差都能升级,造成学生基础太差,影响教学质量。
5、各种中专扩招,到处找学生,而又不完全重视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认为“我学习不好,照样能上学,照样有学上”。困此,导致学生在校对学习不专心、不刻苦。
6、现在的有一部分社会现状是:上了学的找不到工作,不上学的照样能挣钱,没有能力的人照样能被安排在好单位工作,我们身边有钱人大多数都是没有文化或者文化低下的粗人,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7、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他们平时无人照顾,生活很艰辛,缺少家庭关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8、县城以外的乡村没有书店,学生买不到课外书籍和复习资料。
二、政府方面的原因:
1、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但是在招考老师时没有严格把关,教师入口存在问题,应该在教师入口方面严格把关,对新招来的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考核,不能光是领导说了算数,学校教师也应该有发言权。
2、校长终身制问题应该得到改革,应该对校长进行异地交流,校长应该能上能下,对校长应该有监督和制约机制,不能让他把学校金费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乱花费。
3、我县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许多地方、许多情况下,都是外行在抓教育,在管教育,把学校里该抓的却没有抓,把不该抓的却时常在抓。例如:一味地向学生要成绩,就严重的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只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高分数,很不合理,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德、智、体、美各方面考虑,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只以成绩为主。
4、学校布局很不合理,一中二中离得太近,而康北、康南却没有一所完全中学,学生上学成了大问题。有些学校(村学)也不应该撤并,撤并后,造成学生入学难,学生离家太远,生活条件艰苦,有些则导致家长陪读或失学。
5、代课教师报酬太少,每月仅有80元,生活无着落,教学积极性不高。
6、安全问题对学校、教师的压力太大,弄得老师们焦头烂额,一旦出了事故,一切责任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这不公平,学校的春游、体育等活动都不敢开展,这不利于学校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河边挖沙给学生造成了安全隐患,政府应该出面制止,出了问题不能光找学校。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1、康县教师地低太低,工资太少,与市内别的县相比少三、四百元,与邻近的四川,陕西相比更是悬数极大,提高教师待遇没有落到实处,社会上整天都在喊要提高教师待遇,但往往是只打雷,不下雨,老师们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严重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康县教师的绩效工资没有落实,也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2、老师们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都住在板房里,潮湿、闷热、财产也不安全,有些学校的老师还在校外租房住,生活条件艰苦,影响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因为老师收入太低,无钱去外面考察学习,眼界不开阔,思想狭隘,死板。
3、边远乡村的老师生活条件很艰苦,应该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应该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安心在偏僻地方教书。
4、现在教师压力太大,除了正常的教学而外,每天中午,晚上都睡不好,都要去看看河里有没有洗澡的学生,去检查学生在不在宿舍,是吵闹还是在睡觉,成天到晚一根弦都绷得紧紧的,大家都感到身心疲惫。老师的收入和付出不能成正比,应该给老师减负才对。
5、上级对教师要求太多,关心太少,没有很好的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社会导向也存在问题,认为“学生是个宝,老师是根草”,教育导向没有把对老师的关爱、关心重视起来。
6、老师在评定职称,评优选先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与校长关系好的就能评上职称,就是先进,而别的教师则只能望“职”兴叹,望“优”兴叹了。另外,职称和先进上面给的名额也太少,千人在过独木桥。
7、教师培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的培训只是在做样子,走过场,没有把外面先进教学经验正真带入康县。
8、老师队伍不纯浄,专业不专,鱼龙混杂,连商人、建筑工等五花八门的人都在教师队伍之中,误人之弟。
9、有很多教师敬业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理念不新,文化素养不高,业务差。
四、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在评优选先方面应该照顾到有一技之长的老师,不能光注重人情,只把先进名额给了和领导关系好的教师,或者只会巴结领导的教师。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应该重奖,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分数了,学生特长得不到发挥和显现,成绩以外的综合能力无法在校园展现。各学校领导管理模式太陈旧,培养的仅仅只是考试机器,学生德智体美没有全面发展。
3、有些学校校长权力太大,有专门整老师的现象,为工作上一个争吵,就会把老师调到乡村学校,或者对老师耿耿于怀,记恨在心。
4、学校和老师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校长和中层领导往往有凌驾于老师之上的现象,没有和老师打成一片,没有切实关心每一个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激发调动全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5、各学校缺乏具体的管理措施,没有对学生、老师奖励机制和管理措施。
五、学生方面的原因:
1、上级领导和学校对学生关心不够,对学生的生活重视或重视不够。应该对学生有关心,爱心和责任心,应该和学生相互交流,学生才会热爱学习。
2、学生正在发育期,应该有心理疏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教育,解除他们心中的不健康因素,使其正常学习,健康发育和成长,杜绝他们的抽烟,喝酒、谈情说爱、上网等不良现象。
3、上级一味地追求质量,向学生要成绩,叫学生考高分,学生压力太大,负担太重(特别是小学生),学生缺少快乐学习的环境和气氛。
4、感恩教育太差,一切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对学生太惯养,学生生活太舒适,导致学生不好好学习,吃苦精神差,吃苦能力不够。
5、学生之间互相攀比,互相上网聊天,听音乐现象严重,学习上没有竞争意识。
6、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读的课外书太少,学习没有动力,主动性差,上课不听讲,下课不问作业现象严重。
7、老师们为了成绩,学校为了急功进利,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忽视了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
8、优生外流现象严重,好学生都转到外地上学去了,有关部门应该想办法制止。
六、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宣传不够,家长只顾抓钱,把精力全都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了,对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不做作业也不管。
2、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扔在家里,对学生的学生影响极大。
3、家长不和老师沟通配合,不支持学校工作,有些家长还经常老师找事,找麻烦,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
4、家长不注重文化,在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文化氛围,家里无书香气息,导致孩子对学习认识不够,因而就不热爱学习。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和效果优劣的评价。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我县的教育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通过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一是进一步完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内竞争上岗,搬到“铁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各中小学校校长要从曾取得过优异成绩,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学人员中选拔,充分体现民主原则。二是推动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有章可循,罚有理有据。三是开展民主评教活动,县教育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评议学校和教师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教师提拔、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创新、扩大奖励资金面额,彻底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局面,使我县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二、解决代课教师遗留问题。代课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殊过程中产生的,他们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坚守在基层学校教学第一线,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报酬低,未能转正,请求将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予以转正或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三、解决教师周转房问题。全县各学校实施了义教工程项目、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校舍安全工程项目等,使学校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校舍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但教师工作时间的住宿问题未能解决,虽然完成了《康县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但项目建设至今未落实,请求尽快解决教师周转房问题。 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问题解决了,但学生宿舍取暖问题未得到解决,管理学生宿舍的人员没有编制;部分学校学生大灶建起来了,但做饭的厨师未解决,饭菜成本居高不下。请求予以解决。 五、在全县学校布局调整时部分教学点被撤并,学生要在较远的地方去上学,部分学生需家长陪读,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部分学生留失。请求上级在学校撤并时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撤并学校。
六、以师能建设为重点,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效地实施“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城乡学校结对”工作。尤其要对新招进来的非师范类的教师进行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
七、注重“人本管理”。切实提高老师待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要多深入教学第一线,解决老师实际困难,在职称评定上要统一标准,注重教齡年限。制定措施,积极推行绩效工资制。在提倡教育公平的同时,起码在全陇南范围内对同时参加工作的教师待遇要相对公平。
八、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网络。在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解决留守儿童的具体问题。
九、加强政府执法力度创建和谐校园。各有关只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学教周边环境整治的责任,定期集中开展整治活动,要坚决制止学校周边环境骚扰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打击黑色网吧,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质量”是整个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从康县的实际出发,立足县情,着眼未来,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努力工作,我县的教育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定会上水平,上台阶。为此,教育局做出一下今后的工作打算:今后康县教育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夯实基础、创新思路、优化资源、提升内涵为重点,大力实施“12345”教育提升工程。“一”是“一个核心”,即: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二”是“两个突破口”,即:以加快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作为推动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以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突破口;“三”是“三项建设”,即:着力抓好高效课堂建设、信息化教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四项措施”,即:规范学校管理、强化督导评估、加强教研教改和加大校际帮扶。“五”是“五项活动”即创先争优、示范学校创建、和谐校园创建、教师技能比赛和学科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推动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