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5-8-11 22:45 编辑
见到任德国老人时,他正在魏桥印染公司供应科的办公室里,时而解答供货商的相关疑问,时而用手机协调工作,看起来他的动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听上去他的语句简短有力,干练利落。如果你是一个不了解他的人,肯定感觉不出他已经是一位六十开外的花甲老人。精力充沛,退而不休的他,是被魏桥创业旗下合资企业——印染公司返聘的干部。对他的采访,只能在这忙里偷闲的交流之中了……
回首过去 感慨良多
任德国参加工作那天,是1970年9月1日,这是镌刻在他生命记忆里的一天,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的身心便完全融入到了魏桥创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聊起自己与魏桥创业一路走来,相依相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他说的最多的两句话,是“真的没想到”、“真的不容易”。从任德国老人的万端感慨中,我不难理解他作为一名老党员、老职工对企业特有的那种感情,还有对咱们企业九曲不悔的深情,以及对于企业明天会更加美好的期盼。
16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和一些岁数大点的职工从提净工做起,再干拉花工、机修工、炼油工等,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深有感触地说,年轻时受的磨难,吃的苦,从事过多个工种,在他的记忆中至今清晰如昨,这些,无疑都成了人生的一笔精神财富。正是有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己才有勇气迎着困难而上;企业也正因为经历了这些磨难,才敢于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岁月的大熔炉当中,锻造出了“拼搏进取,求实创新,快速高效,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他记忆犹深的是, 1973 年左右,自己所在的机修车间职工集思广益,发挥聪明才智,反复试验,在“找米下锅”,开展对外加工的同时,制造出了140发动机机身、变速箱、飞轮,还制造出了打机井用的磨盘钻,以及国家商业部批准生产的马拉喷雾器;即使是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职工们还创造性地将一辆抗美援朝时退下来的废旧“美国造”汽车成功修复,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虽然那时物质条件很差,职工的精神面貌却出奇的好,不畏困难,求实创新,这就是企业精神的最初雏形。
真纯岁月 值得回味
在魏桥创业工作的这四十多年间,任德国先后干过榨油车间主任、毛巾厂厂长、浸出制油厂副厂长、油棉加工科副科长、染整厂厂长、供应处副处长、配件仓库主任等,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不讲条件,他觉得这既是领导对自己的一种信任,也是自己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标准的老党员、老职工,自己不该有任何理由去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因为他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服输和不畏难的劲头,所以,他将每到一个陌生的岗位上工作,都视作一次全新的挑战。四十多年工作的历练,让他在应对各种棘手的问题时,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人上了岁数,喜欢感怀忆旧。他说魏桥创业真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应该是张士平董事长执掌帅印以后的这三十多年,从最初的班组承包责任制、计件工资制、“生产拉练”、满负荷工作法,再到后来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都是以看似“冷酷无情”的规章制度作基础保证。那时候,遵规守纪,脚踏实地干工作,是最起码的原则,不管天气条件多么恶劣,职工根本就没有人敢于迟到,或者旷工,因为乡下道路泥泞不堪,他在农村居住时曾与邻村的几名职工排着队,赤着脚,提着鞋上班,成为沿途村庄村民眼中的一道特殊“风景”。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任德国老人发自肺腑地感慨到,早于或与魏桥创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许多油棉加工企业、加之一些老牌的国有棉纺织企业,包括和我们一起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的许多单位,因为管理不善,都已成昨日黄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我们魏桥创业集团却一枝独秀,一路凯歌,发展到即将冲刺世界二百强企业的重要节点,不容易,不简单。如果没有集团领导班子的高瞻远瞩,如果没有创业人始终如一的坚强信心,简直不可想象。听着他的激情讲述,我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厂史教育。
展望未来 壮心不已
在这四十多年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是全力以赴,倾情付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因此,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我们两人的工作交集是他在魏桥纺织工业园第一支公司担任配件仓库主任期间,面对陈货多、品种杂、库存压力大、配件存放地点分散,及后来的分厂搬迁,纺配、织配仓库合并等多种不利因素,我亲眼见证过其工作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他积极压缩、调剂库存,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劳动中的快乐,工作上的幸福,让他的内心洁净安宁,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充实与丰盈。
任德国老人说,前几天张士平董事长在魏桥工业园与部分退休老同志座谈,谈到了集团公司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及冲刺世界二百强企业的辉煌前景。他和大家除了钦佩董事长的个人魅力以外,更被董事长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信心满满的讲话所感动。他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说可以拿出大把的时间,带着老伴去品“树高枝错,韵疏诗瘦”的自然景色,去赏“千山倚碧,万嶂碍云”的名山大川,但因为工作出色,其所在的魏联印染公司领导,留下不服老的他继续发挥余热。这样,他将成为在魏桥创业连续工作五十年的职工。
耳濡目染,任德国的工作作风、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女儿也是十六岁来魏桥创业参加工作,至今几乎年年被评为“标兵”,女儿女婿都是集团公司的中层干部,老人慈祥,孩子孝顺,在魏桥创业工作和生活的平凡日子里,一家人和乐是福,一家人平安是福。心态年轻的任德国,每天带着一种责任上班,抱着一团温馨回家,享受着一种常人难得的安闲与惬意。我们谈到一些年轻人心神不定,好高骛远时,老人动情地说,赶上了集团大发展、快发展的好时机,给年轻人提供了展示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如果抓不住,真的太可惜了。采访即将结束时,老人特意嘱咐我,让我将他珍藏的一个微信段子,早一点分享给年轻的魏桥创业人:
“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许多人尊重你;你没有才华,但你仍然能够参与社会;你相貌平平,但你的爱人喜欢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儿女崇拜你,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你是依靠什么获得你所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这就是魏桥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