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05|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格律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格律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看了半辈子唐诗宋词,但我却一直不懂得诗词的格律。后来在一位老师的拉拢下加入了一个诗词学会,觉得不能不懂了,于是就去学习,就去钻研。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诗词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

  要作诗填词,首先得知道《诗韵》、《词韵》,还有《平水韵》、《切韵》、《唐韵》、《集韵》、《广韵》、《佩文诗韵等声韵方面的书。光知道不行,还得熟知,还得使用。不学习这些就不算入门,就永远是门外汉。

  于是,我虔诚地学习诗词的“政策规定”。我身上装着一本声韵书,一有空就去背诵它。我写诗填词很认真,每个字都不放心,必须查证个水落石出才踏实。我的不少作品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但自己觉得太吃力,这不是写诗抒情,而象是生孩子,生完孩子脑瓜子就痛得厉害。于是我怀疑:有这样抒情的吗?

  不只是我,所有初学格律诗的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那些诗词韵律都是古声韵,与现在的很不相同。写诗填词,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了,查这些字在古代究竟是属平声字还是仄声字。

  象现在常用的《平水韵》,就是将几万个汉字分为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三十韵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写诗就得将它们记熟,应用得当,用错了就惹人笑话。

  比如说,这个思想的“思”字,现在读一声,平声,但在平水韵中,作动词用作平声,作名词用时则是仄声。鸡鸭的“鸭”和乌鸦的“鸦”,现在都读一声,平声,但过去一个字是仄声字,一个字是平声字。这在写诗时得查证落实,不能马虎。

  这个“了”字,现在是平声字,作实词用时则是仄声字。平水韵中则是仄声字。我写了首七绝,大家都认可,但其中有个“了”字出律,好心的人就指了出来,说用的不是地方。我虽然不去管它,但觉得象人脸上的一个疤一样,总是个缺陷。

  现在看来是同韵的字在古声韵中却不是同韵,而现在看来不是同韵的字在古声韵中却是同韵。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确实让初学者头痛不已。

  可是,写格律诗,你必须按照古声韵来写,不那样写就不合格。也许正因为这样,好多人写的诗词都不“合格”,搞文字和文学的大教授写出的诗词都有许多毛病。

  我虽然严格地按照古声韵去写诗填词,但在写作过程中也狐疑:现代人写诗填词一定要按照古声韵来写吗?就不能越雷池一步吗?

  据说,按古声韵写诗填词是为了朗诵起来流畅顺口,歌唱起来悠扬婉转,观看起来字面整齐,除此再没有什么作用。

  那么,古代格律诗究竟是怎样一种吟诵法呢?据说全国只有四五个人知道。全国著名诗人林从龙先生就是其中会吟诵的人之一。前年,林先生受我们诗词学会的邀请来讲课,他在酒席上吟诵了几首唐诗。他声情并茂,但我们听得莫名其妙,不觉得怎么地好;但碍于面子,我们只得连声叫好,下来后却进行非议:现实中没有人象林先生那样按照古声韵去吟诵唐诗宋词的,老古董有什么好呢?林先生吟诵的那几首诗,就是字眼稍微改变一下无伤大雅,为什么非要那么一板一眼呢?

  唱法又如何呢?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古曲,象《阳关三叠》,就是唱王维的那首《渭城曲》的。现在听到的,是在原四句上的改编,而且加了不少段落与字句,完全不是原诗的样子了。另外,大家都知道,歌词是不讲究平仄的,有时甚至连韵都不押,唱起来照样顺口好听。比如“文革”时期,《毛主席语录》都被谱了曲,照样唱红了中国。

  看起来整齐,四句是四句,八句是八句又怎样呢?诗词是看意思的,又不是美女,只看脸面。

  更让人困惑的是写诗填词都得倒退回去,用文言文的意思与句式进行写作,典故也得用历史上的。中华诗词网站就很严格,必须按照老规矩办事,不能相差分毫。《中财论坛》的《古韵清风》版也是一个很刻板的格律诗词版块,连古风、曲子都不能加精计酬。字面稍微出格就有人指出来,那严肃的面孔真让人嗫嚅不安。刚学诗时,我面对着老师们写了首五言诗:“杨柳当先绿,桃李次第红。苔花如米小,不敢见东风”,表示自己的诚慌诚恐与虚心请教的心情。我贴在古韵版,当即被人指出这个“李”字出律,要我改,不改不行。我想了好久,将“桃李”改成“李桃”,拗口,不好;后改为“樱桃”。顺口倒顺口,但诗意顿减。“桃李”含有“学生”的意思,现在却只是几个“红樱桃”。很无奈,只得如此。

  还有一次,写了首七律,因其中有“我”、“你”字,版主先生专门挑出,说直白了。我没明说,但心里直嘀咕:难道“我”改成“吾”,“你”改成“汝”就不直白吗?《诗经》和唐诗宋词里都有大量的“我”、“你”,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些字却直白了,真让人哭笑不得。

  现在,我还在认真地写诗,业余还编着一本诗词杂志,但我自己都觉得那些平水韵、词韵、钦定的《佩文诗韵等韵书确实是写诗填词的枷锁;格律诗真的应该改革,应该与时俱进了。

  有人说,如果不按照古诗词韵律写诗就会出现打油诗,就会直白、通俗。人人都看得懂就会失去诗词的书卷性、书生气。

  我认为,只要有意思,打油诗未必不好。人人都看得懂更应该是诗歌的追求。记得,七六年“天安门反革命事件”中出现了很多诗歌,其中很多诗是不合乎格律的打油诗,但却吸引了大批读者,最后结集成冊,流传全国。现在报刊上不按格律要求写作的诗词比比皆是。报刊上发表了,肯定有人看,大多数读者只看意思而不管格律。再象我们这个诗词学会,大概有二百多名会员,可对古声韵真正娴熟的恐怕不到四分之一。加入学会就要写诗填词,他们的诗词虽然受到一些人的鄙夷,但却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这事情真值得寻味,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必要与市场。

  张打油的打油诗并不是它本身形式不好,不是它通俗了,而是诗意太平了,太油滑而已。如果将它写得既通俗又有诗意有什么不好呢?

  中国古代大多数时候写诗是没有什么严格的格律的。象《诗经》、《楚辞》、《乐府》、汉魏古诗都是如此,都可算是自由诗。句子也不限,二字、三字、四字、五字、七字甚至九字、十字都行,很自由。它们大致押韵,押得也并不是很准确。象现在我们读《诗经》、《楚辞》,已经感觉不到它在押韵了。南北朝时,出了个沈约,讲起了诗歌的“四声八病”;经过后来一些人的努力发展,诗歌被律化了。格律诗一定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定要讲平仄、对仗,一定要“起承转合”。诗人们自己给自己戴上了枷锁,他们觉得戴着枷锁跳舞的姿态是很美的。正如美人被缠了足,三寸金莲,一拐一拐地走路的姿势很好看一样。

  中国格律诗正式形成与发展是在唐代。有些人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定”办事,如杜甫,格律严谨的程度令人佩服。当然,他也有不太严格的时候。千古独步的大诗人李白好象不那么严谨。李白的律诗绝句写得很好,说明他是深谙格律三昧的。但是,他更多的是古风。古风限制较小,写起来自由。

  李白的好多诗就很直白。如《襄阳歌》中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江夏赠韦南陵冰》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等,简直是纯粹的口语。李白好象鄙视格律,格律诗写得少,而且写出后故意出格。如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头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人”字就出格了,不能用平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如换成个“友”等仄声字全诗就“合格”了,但李白就是不换,我行我素,让人说去吧!他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大多诗集中都标着是“五绝”,但它根本不符合五绝的格律。你说它是打油诗吧?它流传千古,妇孺皆知。这让人怎么解释呢?

  现在,普通话普及,写格律诗按照普通话的声韵写作,这本来是合乎天理人愿的事情,但事情却不那么简单。新声新韵一直遭到一些人的抵制。一直拖到前年,中华诗词协会才公布了新声新韵,让大家按其写诗填词。即使这样,写作的要求还是很严的,作品必须标明是“新声新韵”,不能与古声韵混同使用,有些诗刊根本不去理它。

  我总认为,中国诗歌现在走上了两条极端的道路:新诗太自由了,太宽泛了,可以不押韵,可以不受字数限制,可以不用标点符号,可以任意变换格式,可以意思朦胧得让读者看不懂,可以象大诗人北岛的名篇《生活》一样,全诗只有一个“网”字。但写格律诗却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保守得油盐不入,说这样才是“原汁原味”,要求比唐宋时还要严格。

  对此,我心里很不爽,很想放开手脚来写诗填词。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主张格律诗这种形式彻底消亡。有人喜欢古声韵就让他按照古声韵去写作,有人喜欢新声新韵就让他按照新声新韵去写作,有人什么也不管就让他自由地写作吧。一些报刊与网站也不要那么死板了。任何文学形式都能写出好作品来,重要的是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如果能创造出一种新格律形式来不是更好吗?

  也就是说,“三寸金莲”是过去的现象,现在应该解开裹脚布,让美人恢复到自然状态为好。当然,有人想裹自己脚,那也是他的自由。象我,有时也想裹一下才觉得舒服……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11-1-26 10:4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25 13:26 | 只看该作者
本来这久我也想附庸风雅学着写点仿古诗词玩玩,看了407先生这篇文章,才知道那东西太讲究,我等连韵部都不懂的人还是半边凉快去吧。 不过太依规矩办事那也太死板了,我就不信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了!
3#
发表于 2011-1-25 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陀螺 的帖子

陀螺说的太搞笑了,不懂可以学吗?人呢?那有生而知之,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次也;生而不学,下也!”不过格律诗讲究平仄和韵律,我也很外行,当年学《古汉语语法》时没太认真。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25 13:54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1-1-25 13:26 发表
本来这久我也想附庸风雅学着写点仿古诗词玩玩,看了407先生这篇文章,才知道那东西太讲究,我等连韵部都不懂的人还是半边凉快去吧。 不过太依规矩办事那也太死板了,我就不信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了!


格律诗真不容易写。有工夫还是钻研其它的文学吧!
问候陀螺!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25 13:41 发表
陀螺说的太搞笑了,不懂可以学吗?人呢?那有生而知之,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次也;生而不学,下也!”不过格律诗讲究平仄和韵律,我也很外行,当年学《古汉语语法》时没太认真。呵呵


先生评价文章的认真态度真让人感动。江天的兴旺指日可待。
6#
发表于 2011-1-25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lqm407 的帖子

在你这样的老师面前评您的文章不如意的地方尽管指教,实在对格律诗不怎么爱好,不知如何评起,惭愧!先生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本文知识性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阐述了学习格律诗的窍门,语言有理有据,值得肯定,支持精华
7#
发表于 2011-1-25 18: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新韵:五四运动后,一些音韵家已在努力研究和编制新韵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邀同上海文史馆编制出初案报请北京,组织专家审查。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修订,一九八一年再次修订,这就是最具权威性的新韵十八部《诗韵新编》。《中华新韵(简表》则是二00五年中华诗词学会颁布的新韵十四部。新韵的推行是本着“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双轨制原则的,至于为什么要标注新声韵,决不存在排斥与歧视问题,只是利于分辩与品评,但在个别网站报刊或诗词竞赛组织确有只受理平水韵的泥古现象。这个问题在中财的古韵清风版块不存在,采用新韵的诗友大约占三分之一,也有不少新韵精华作品。我是新旧韵都有所用,只是偏重于采用古韵。
关于放开手脚写诗词:这些年来,一些名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丁芒的自度曲、刘章的新体诗、伍锡学填词的小说笔法、新田园诗等等都有好评,但都是有韵律的,都是明显有别于古体诗和新的自由诗的。
祝李老师过个好年!
8#
发表于 2011-1-25 18:35 | 只看该作者
也有这样的感觉,所以现在基本不敢写旧体诗词了。也赞同用新韵,但不反对用旧韵。新学者应该用新韵,因为花费大量时间去学旧韵毫无意义,人学知识总该学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用那些时间学韵,还不如用同样的时间去读读《四书》,去读读《史记》。有些东西是注定被历史遗弃的,比如格律诗。实际上唐人写诗出律的情况非常多,可是到宋朝,内容贫乏了,形式却严格起来了,除了苏东坡、陆游外,其他大家都绝不出律。后世更不例外。现代人还泥古,是一种悲哀。但自由体诗的隐晦和无律也叫人反感——谁都读不懂的东西怎么会有读者群呢?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又怎么能称为“诗”呢?读一些现代诗,就是把散文句子分行了,这样的“诗”,这样的“诗人”,“饿死”也罢。(作家谈歌曾引某诗人诗句:“饿死你,狗日的诗人”。)
9#
发表于 2011-1-25 21:03 | 只看该作者
李兄把诗词格律这个问题思考得比较透,阐发得极好!
10#
发表于 2011-1-25 21:23 | 只看该作者
放心不下
  出门的时候 ,别忘记带钥匙;下雪了,一定要把那条白色围巾披上;风沙来临,请一定提前闭上眼睛;还有过马路要左右看、要慢 。对我们的儿女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她打碎了水杯,一定要柔声细语地安慰。我就是这样放心不下。世界这么大,我就是喜欢唠叨不停。直到我们都已经老了,感觉楼梯太陡太滑,那就让我们已经长大的孩子牵着你。院子中那棵桃树那时已经老了,每年春天绽开两三朵小花,朵朵都是我对你的叮咛与关爱 。
——这是《诗刊》中的一首诗, 加上标点,感觉还不如一篇短的散文呢。
11#
发表于 2011-1-26 0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1-25 21:23 发表
放心不下
  出门的时候 ,别忘记带钥匙;下雪了,一定要把那条白色围巾披上;风沙来临,请一定提前闭上眼睛;还有过马路要左右看、要慢 。对我们的儿女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她打碎了水杯,一定要柔声细语地安慰。我 ...

呵呵,我曾在一位朋友的博客上善意地把他的诗像如空这样加上标点。当然是匿名的。一天后他看看见,删去了。诗人们说有什么内在节奏。我不十分懂。
自然,新诗也不是没有好的,只是不好的太多。
12#
发表于 2011-1-26 0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1-25 21:23 发表
放心不下
  出门的时候 ,别忘记带钥匙;下雪了,一定要把那条白色围巾披上;风沙来临,请一定提前闭上眼睛;还有过马路要左右看、要慢 。对我们的儿女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她打碎了水杯,一定要柔声细语地安慰。我 ...

看了八楼师父这番认真的评语我就想笑了,后来又看到师父给新诗加上标点,真是不笑都难了。师父这么做让写新诗的人看了,不气得半死才怪。他们准会说:“你小老儿不懂诗歌也就罢了,干嘛糟践我们的新诗啊?”认识师父以来,第一次看到师父也有如此好玩的时候。
13#
发表于 2011-1-26 09:56 | 只看该作者
嘿嘿,自从被碧天教训了一通后,鄙人只能作打油诗了。不过,反响还不错,强烈建议开个新格律体版块,让大伙自由发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25 16:52 发表
在你这样的老师面前评您的文章不如意的地方尽管指教,实在对格律诗不怎么爱好,不知如何评起,惭愧!先生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本文知识性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阐述了学习格律诗的窍门,语言有理有据,值得肯定, ...


张先生太谦虚。你的文章与你的评论都是挺好的。还有认真与谦逊的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羽v公 于 2011-1-25 18:09 发表
关于新韵:五四运动后,一些音韵家已在努力研究和编制新韵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邀同上海文史馆编制出初案报请北京,组织专家审查。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修 ...


  谢谢翁公的阅读与评论。关于格律诗的问题,好像很久前就提说过。毛泽东好像说诗歌要走与民歌结合的道路,并不提倡青年人写格律诗。具体怎样结合?一直弄得不好。
  我隐约记得,新声新韵是前年由中华诗词协会公布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28 , Processed in 0.0537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