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需要透水的城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9 1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需要透水的城市

李华新


        现在我们的城市因为过多的硬化了路面,使得我们的城市每每在一下次降水量稍微大一些之后,就会出现城市中的湖,就会水流奔涌,行舟不必到海边去,只要是一场豪雨之后,我们的城市立马成为恣情汪洋的沼泽。

        尽管我们现在遇到的大雨,都是会用又是一场多少年一遇来对自己进行解脱,而实际上为什么一遇大雨,城市就水流成河,这其实是和我们的城市已经没有了透水的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美国一般的居住区,不透水性为25%60%之间。但是,大型购物中心和路面,不透水性可达100%。自然土地上的降水,有40%被蒸发,50%被土壤吸收(其中25%是深层吸收,25%是浅层吸收),只有10%形成地面积水。而在不透水性达到75%100%的都市区,降水只有30%被蒸发,15%被土壤吸收,55%则形成地面积水。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对于湿地的保护、排水设施等等,都有严格的约定。不久前,南洛杉矶耗资2600万美元,历时三年,把一大块停车场彻底改造为湿地公园,首要的考虑就是提高城市的透水性。

       有朋友从日本回来,谈到,其实日本东京的现代建筑地面上的比较陈旧了,可以感到经济的萧条,在地下则是另外的一个世界,而且地下的排水系统,要比我们好得多,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建有比较宽敞的排水系统,而这些设施其实并非是建于现在,早在1819世纪时,欧洲人就在构成自己比较完善的地下体系,而其中的下水道,已经不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的这种地沟式的排水系统。

        我们现在只在重视地上物的建设,把粉都是擦在脸上的,如果是没有大雨,那么我们的城市还是很光鲜的,但是一旦遭遇大雨城市内涝,在城市看海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因此一场豪雨就让北京成为一片泽国,并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而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在北京,在全国其他的地方,因为暴雨豪雨而致使出现的雨灾,似乎已经成为城市的“统灾”。

        这些似乎都和城市的硬化有关。也是因为城市没有涵养、湿透雨水的功能,因此,和当时的没有形成硬化路面相比,那些农田和到处是土地,而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的土地大量开发,即使是城郊土地也难以见到裸露的黄土有关。

        作为城市,现在现代化的城市理念,已经不是那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向往,而是城市的容积率在不断加大,城市已经是寸地寸金了。人们再也不能用那些或是宽敞或是偪窄的四合院,来打发自己的岁月,下雨时的安分轻松和惬意,已经在如注的大雨时节,成为一种负担。不会再有下雨时过过阴天的那般松弛。天一下雨,就会紧张,因为城市的立交桥似乎就是轿车没顶之灾的地方,只要是下雨那里就会是最无法在最短时间里把水排净的地方.........

        城市的道路硬化了,在城郊原本的那些湿地已经在不断的消失。甚至是一些河道,也是仅仅是留下了一些象征性的河道。就算是城中的河道,也是在不断用石板铺设河底或是用石块砌成河堤的方式,用审美的方式,而不是用生态的方式来打理。

       在人们的意识里,关于湿地的蓄水功能说是没有忘记,其实是忘记了,“其实,湿地也不仅仅是大面积的沼泽湖泊,还以袖珍的形态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北京,难得看到暴露出来的土壤,特别是在小区内,角角落落全铺满了水泥、石砖或柏油,停车位见缝插针,乃至行人走路的地方都时常被阻断,更不用说孩子们游乐的空间了。”这是在这篇解读北京不透水城市的见解中,所见到的这份令人痛惜的感觉。在中国的城市比比皆是。

       以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地区来说,在很多年前这里叫做八里洼,可以想见,既然是是一片洼地,那一定是存水的地方,而且是在当时这里的村民还在这里居住的时候,在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们就是大片的土地,而且也是种植庄稼的好地块,而且由这里向南的道路不像现在这般宽阔,下雨之后,马路上很少能够见到形成径流,这偌大的土地面朝天,遇有降雨,那些雨水就直接渗透到地下了。

       而现在城市地面是不如过去了,只要是一有降雨,些雨水就会直接排到马路上,路上很快就会形成径流。过后一切水的痕迹就不存在了,关于涵养水源的唯一的责任,只是属于泉城的水源补给区,那条透水性极好的鹅卵石满布其间的河床,成为渗水的区域,市区的河流只是为排洪准备,不再考虑那些老天赐给的雨水能够收集利用。以及渗透渗透的那些蓄积的功能!

       透水的城市现在已经很难寻找到,人们也不再建造那些能够透水的下渗的城市路面,这些有水就可以欢快流动的路面,雨水储备起来的功能没有,即使是在泉水喷涌的时候,那些泉水也是在顺河而流走了,因此每每在干旱的时候,城市的水是很珍贵的,而在雨季那些降落下来的水,也不会被回收利用。

       透水的城市,远离了我们的城市,因此现在我们亟须改变旧有的理念,把那些豪雨时的水拦蓄一下,储存一下,一是不至于如此之快的形成径流;二是,也可以防备不时之需。因为城市缺水,依然是个干涸的情结。据说北京在考虑修建地下水库的事情了,这对于城市的透水和蓄水将展开一个新的话题。

       也许在那个时候,城市的透水性的意识会得到加强,因为透水的城市可以避免很多不应该有的灾难!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2-8-19 20: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8-19 16:45 | 只看该作者
选题和视角新颖,揭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深层问题。一个“透水性”反映出诸多缺憾,且难以一下子补救。在不断城市化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红火的档口,为何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呢?此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知什么原因,段首空格有的只空一格,有的不空?是否发表前排版完整无误,一发表就成了这样?我也碰到过几次,很无奈。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2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吴墨 于 2012-8-19 16:45 发表
选题和视角新颖,揭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深层问题。一个“透水性”反映出诸多缺憾,且难以一下子补救。在不断城市化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红火的档口,为何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呢?此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知什么原因 ...

的确如此,每次都是这样,还需要手动一次!
4#
发表于 2012-8-22 09:07 | 只看该作者
透水的矿井很多,能排水的城市太少
5#
发表于 2012-8-22 23:38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别具一格,文章论述有深度,有力度,观点鲜明。
6#
发表于 2012-8-23 06: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呼吁一个“透水”的城市——人性化建设,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有长久规划,造福百姓。
7#
发表于 2012-8-23 22:36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北京洪水遭遇就是一个深刻教训,人要透气,城市要透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1:44 , Processed in 0.0522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