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对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之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0 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茉莉/文



    世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司马迁就是一位有着比天空还要广阔的胸怀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有着浩然正气,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世人都知道司马迁的《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对他创作的艰辛却常常忽略,其实,司马迁《史记》的创作,的的确确是字字血、声声泪的,司马迁自己也著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具体情况如下:


一、交待写作《史记》的时间、写作缘由


    在汉武帝太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9311月,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在这封信里面他详细地申诉了自己对李陵事件的看法,以及接受宫刑前后的心态。他为什么接受这个刑罚,接受这个刑罚之后,他又是一种什么心态,也是这封信里面他跟他朋友诉说的。而且在这封信里面,最后他郑重的宣布《史记》一百三十篇完成了。


二、“士节”不可辱,立志著书


   《报任安书》从“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接着,司马迁笔锋一转,写出了非常有骨气的话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接下来,司马迁反复说明“士节”不可稍加折辱,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一段立志名言,激励着司马迁效法古人,创作《史记》。使之最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我对《报任安书》作用的另一种看法



    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后,司马迁的《史记》终于完成了,完成之后呢?


    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司马迁的消息,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呢?神秘之死。


    自从司马迁写完《报任安书》之后,人们便再也不知道他的消息,历史的记载在这里留下了一页空白,后人只能从一些零星的,甚至互相有些矛盾的传说当中,一些不完全的资料当中,去揣测司马迁后来的结局。


    我搜集些资料,我认为司马迁可能是自杀身亡。《史记》完稿之后,生命对于司马迁而言,已经无足轻重了,特别是受宫刑之后,人们对他所谓贪生怕死的误解该是洗刷的时候了。司马迁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那么基于这些,他可能自杀,我是从《报任安书》分析出来的。


    也就是说,司马迁有自杀的这种意图,从《报任安书》里面已经可以透露出不少信息了,大家想一想,司马迁当时给任安写信的时候,任安在狱中,不久任安就被处死了。任安写信给司马迁,是在下狱之前,司马迁一直没有时间给任安回信,后来任安在狱中,要被汉武帝杀了的时候,司马迁匆忙写这封信给任安,信写的那么长。为什么写这么长,任安因为受了一个案子的牵连,正在狱中羁押在大牢里,而且随时可能行刑处斩,司马迁为什么要对一个快要死的人,写下如此长篇而又悲愤激昂的书信呢?他又为什么要在信中反复诉说自己忍受不了腐刑之后的这种耻辱呢?他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和对象来宣告《史记》一百三十篇完成呢?他又为什么在信中大谈“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呢?而且在信里面说,“要死之日,然后是非乃定”。


    他说:“一个人生前你不要说我是和非,人生的是非留在身后,一个人等死后的若干年,人们才能给他论定是非。”那就是说我司马迁究竟是个什么人,留待后人评价,现在你们怎么攻击我,怎么瞧不起我都可以,死后你们来看我是个什么人。我这个信把我的心情、我的想法、事实经过,我都讲清楚了,所以《报任安书》也许就是一封遗书。








[ 本帖最后由 茉莉 于 2012-11-11 00: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1-14 11:1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解读很有意思,也有思想。问题是考证也好,推理也罢,要有充分的依据啊,推断并不中肯。
你很有思想,读书善于发现,向你学习!
3#
发表于 2012-11-14 20:20 | 只看该作者
报任安书 却有遗书的味道 欣赏这种思考和分析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7: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2-11-14 11:10 发表
这个解读很有意思,也有思想。问题是考证也好,推理也罢,要有充分的依据啊,推断并不中肯。
你很有思想,读书善于发现,向你学习!


问好版主!谢谢版主!呵呵!接受建议,努力找依据!谢谢您!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11-14 20:20 发表
报任安书 却有遗书的味道 欣赏这种思考和分析


问好剑鸿!谢谢剑鸿!向您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5:15 , Processed in 0.0541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