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麻生升来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7 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麻生升来了
  
  除夕晚上熬夜,所以大年初一给相邻亲朋拜完年,就开始躺在床上补觉,睡梦中孩子把我们吵醒:“麻生来了!麻生来了!”以为孩子在说梦话,又听到门外有吵杂声,赶紧起床把房门打开一看:真的是麻生升。将近七八年没有看到他了,他除了有些苍老、头剃光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麻生升与我们全家握手拥抱,特别是看到比他长得还高的儿子,抱着、笑着竟然从眼里淌出泪来,他比划着儿子当年个子还没有到他胸口,脸蛋胖乎乎的,现在却长成大小伙子了!麻生升并没有立即坐在沙发上,而是站在客厅的窗前向北望去,他说记得当年我们居住的楼后有抽石油的井架在日夜不停地运转,还有那条经常去散步的乡间小路……从他的眼神流露出他想念这个地方已经无数次了,当年被全校师生公认的“老顽童”,现在真的成了一位老人。
  
  十年前,作为志愿者的麻生升来到我们小城的一所职业学校担任教师,有大约两年的时间,因为工作关系他与我们家接触比较多,周末他会来我们家吃水饺,他说最喜欢吃中国的水饺,有时会像孩子一样,双手合掌放在脸的一侧做歪头状,笑着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睡觉”,儿子就会为他正音“水饺”;他喜欢抽烟,如果是在户外吸,找不到垃圾筒时,就把烟蒂一直握在手里不会乱丢;见到我们的豆腐,他说原来以为只有日本才有豆腐,后来才知道日本有很多美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便双手合十、低头鞠躬表示感谢。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只有美食吗?日本的文字、服装、建筑等等,从唐朝开始就受到中华的影响,甚至在更远的秦朝,传说中的徐福带领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未归,长留在那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故事流传至今。中日两国的交流真的是源远流长呀!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不应该发生战争。对于民族仇恨,每一个炎黄子孙是无法忘记的,而对于来自大洋彼岸的麻生升,我们小城的人民确实对他很友好。他多次说过是来“谢罪”的,他说那时有很多国家侵略中国,日本是其中之一。或许是因为日本政府直到今天不知悔改的态度和死不认罪的表现,才是亚洲人民憎恨和难以忘怀那段屈辱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连每一个孩子都明白的简单道理,我心里当然也很清楚,但是在我的内心对麻生升多少还是有隔阂的,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他毕竟是日本人,特别是看到有关日本侵华的影视剧时,对小鬼子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不由自主地骂出声,当时五岁的儿子却不这样看,儿子会说:“妈妈,日本有三个好人。”“是谁?”“麻生升和他的爸爸妈妈!”即使后来家中买来《南京大屠杀》那本书,即使儿子读了小学、读了中学,他依旧这样坚持着,至今他痴迷日本的漫画《龙珠》、《柯南》、《海贼王》等,用压岁钱买来都是全套的,不仅临摹书中人物,还去了解它们的作者,即使目前因为钓鱼岛问题国内反日情绪高涨,他与几个喜爱日本漫画的朋友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与同学们辩论:“我们这样做不是不爱国,你们极力反对日本的文化,并不能证明你们真爱国;我们喜欢的是日本人民、日本作家,不是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
  
  后来,因为麻生升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经常不计时间地反复给他打越洋电话,麻生升就回国了。2006年又来过一次,当时只有儿子在家,他与孩子互相偎依着拍了几张照片,孩子那时正在退牙,腼腆又亲密地靠着麻生升笑着。再后来孩子越长越大,麻生升成了他童年记忆中的一份美好,有时孩子会翻看当年的一些照片,有时就会看着世界地图指着日本奈良说:“麻生升就在这个地方!”或许麻生升只是我们人生历程中路过的一位朋友,隔着千山万水或许今生我们不可能再相见了。
  
  癸巳年的第一天,没有想到造访者竟然是大洋彼岸的麻生升,在中日关系的紧张时刻,在风头浪尖上,麻生升又来了。
  
  晚上我们在饭店共进晚餐,有麻生升当年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罗姓学生与麻生升很有缘分,单身无子女的麻生升一直很喜欢他,把他带在身边,并出资让他在日本读了大学,再过一年六十四岁的麻生升就正式退休了,他说要回中国定居),有在泰国工作的一位朋友和妻子,带着刚刚读小学的孩子,还有我们一家。入座后麻生升起身双手捧着那个小男孩的脸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我是日本鬼子!我是好的!”接着就笑起来,那位小朋友抬起右手,拳起三个手指、伸直食指、竖起大拇指,做手枪状,眯起一只眼,瞄向了麻生升,并从口中发出“嗒嗒嗒”的声响,大家都笑了。麻生升说钓鱼岛是两国政府的事,我们是朋友!他站起来双手合掌向我们低头致谢。我们问起因为钓鱼岛问题,华人在日本是不是受到了影响?罗姓同学说:“我居住的那个地方没有,大家相处还是很友好的!”是呀!中日民间一直是十分友好的。
  
  一桌子菜,麻生升很少吃,他喜欢喝酒,我们带去了当地产的名酒,他频频举杯、示意并对全桌的人做碰杯状,然后喝下去;并且多次起身离位,走到儿子桌前与他拥抱,说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儿子也非常大方的用英语与他进行了交流,他拥抱着儿子,头伏在儿子肩上,哈哈地笑着笑着,眼睛湿润了,然后抬起眼瞅着儿子,并用拳头轻轻击打着儿子的胸脯说:“快快长,长大了我们干杯!”他与我家先生紧挨坐着,一再地合掌表示对我们全家地感谢,一再地与先生握手、与我握手。他说我和在泰国工作地那位先生的太太很漂亮,边说边用手比划我们的发型,并用日语对罗姓同学说我俩像清朝人。罗姓同学翻译后我笑了“怎么越活越倒退了?”罗姓同学在日本已经生活了六七年,他说日本电视上放的片,大多是过去的中国影像,那里的年轻人根本就不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对现代的中国也非常陌生。那就难怪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德国那样正视自己的历史、勇于承认并改正过错了。执政党为了自身的利益却殃及了太多太多无辜的老百姓,至今仍不思悔改、并且歪曲事实,真真的可悲呀!
  
  罗姓同学说,这几年麻生升一直在家伺候父母,前两年他八十九岁的父亲去世了,现在他照顾得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他很孝顺。中国的孝道在异域发扬光大,而本土家家户户眼下却对晚辈更看重一些,反而使很多老年人得不到重视,没有能够真正享受到“老有所乐”的幸福,这种缺失不知症结在哪?
  
  麻生升的酒杯又干了,我们示意服务员给他倒上白开水,他年纪大了,怕他酒醉伤身。他坐在座位上,红红的脸、微眯着眼睛,又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一会儿,他又兴奋起来,问起了过去的某个同事,想起了做的某一件事,又不用自主地笑了。他重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看了看我们,哈哈大笑起来,他品出了酒杯里是无味的开水,也理解我们的善意做法。他看到盘子里还有不少菜,就用手边说边把脸比划成一小绺绺,意思是非洲的孩子还在饥饿,中国政府的“光盘”倡议很好。我们也感到汗颜,觉得国人的确是“好了伤疤忘记疼”,三年自然灾害饿死那么多人,而现在又成了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在泰国工作的朋友说:“泰国人的生活也曾经艰难过,但是没有饿死过人。国内的浪费现象主要是政府消费,不割自己的肉所以就不觉得疼,就会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如果真是私人出钱,又有几个舍得?”现在重新提倡祖先说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应念恒物维艰”希望不仅仅是做表面文章,而应该人人踏实践行方对得起我们的衣食父母。麻生升不喝酒了,又开始吸烟,他重复说了一些往事,反复的对我们表示感谢,再三地起身离位与我的儿子拥抱、亲热,与先生、与我握手,对我们全家对他以前的照顾表示感谢。麻生升边说边比划他死后我们要去为他送行,弯腰鞠躬向他告别,他说他的骨灰一半留在日本,一半埋在中国,因为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
  
  不知不觉中已经十点多了,我们也该分手了。有些醉意的麻生升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脚步不稳地前行,他拒绝了我们地搀扶,站在饭店门口,他再次拉住那个小男孩的手,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我是好的日本人!”我们理解麻生升的感情和心情,他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对他的情谊,所以当他离开多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看到卧牛城的标志,在车上就喊了起来:“我到犁城了!”当他拉开宾馆房间的窗帘,泪水接着就淌下来了,他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可见他有多么热爱这片土地。看着载他的车渐行渐远,我也盼望着麻生升早日来这座小城居住,我们真心实意地欢迎他,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颐养天年。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欣欣向荣 于 2013-2-28 16:2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2-27 19:0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欣赏美文!先查查看,题目不一样呢!

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笔底刻画!
3#
发表于 2013-2-27 19:28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民间的淳朴中日友谊,选取的材料典型,麻生升的形象饱满。问好!
4#
发表于 2013-2-27 20:02 | 只看该作者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麻生升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淳朴友情。这在当前日本右翼挑起钓鱼岛纷争,破坏中日关系的情势下,有特殊的意义。
  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13-2-27 20:13 | 只看该作者
描写人物的参照背景很开阔,性格和命运突出。
6#
发表于 2013-2-27 22:0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道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真挚感人。麻生升的形象刻画的很丰满,文字扎实。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13-2-27 22:46 | 只看该作者
民之情谊与国无关,人之爱心与家仇无碍。自然就是本性。人之本性就是以和为贵,以孝当先。不错的人物描写。鼓励一下。
用自动排版工具再排一下,段间空开一行。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2-27 22:47 编辑 ]
8#
发表于 2013-2-27 22:47 | 只看该作者
再定一下你的题目
9#
发表于 2013-2-28 09:59 | 只看该作者
人物勾勒见功力,叙述感性,欣赏并问好!
10#
发表于 2013-2-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国家恩怨总会影响到个人交往,而事实上,老百姓从来无法左右政府的指向。文字细致地刻画出人与人之间的纯粹之情,值得学习!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6: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絮语如歌 于 2013-2-27 19:05 发表
沙发欣赏美文!先查查看,题目不一样呢!

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笔底刻画!


握手并感谢朋友留言鼓励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2-27 19:28 发表
写出了民间的淳朴中日友谊,选取的材料典型,麻生升的形象饱满。问好!


感谢朋友鼓励,多向你学习:handshake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6: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3-2-27 20:02 发表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麻生升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淳朴友情。这在当前日本右翼挑起钓鱼岛纷争,破坏中日关系的情势下,有特殊的意义。
  问好朋友!:handsha ...


感谢袁老师留言鼓励支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2-27 20:13 发表
描写人物的参照背景很开阔,性格和命运突出。


感谢剑鸿斑竹点评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霞 于 2013-2-27 22:01 发表
文章道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真挚感人。麻生升的形象刻画的很丰满,文字扎实。学习问好


感谢朋友留言鼓励支持: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15:32 , Processed in 0.0608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