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议 “诗外求诗,韵外求韵”的新内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4 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 “诗外求诗,韵外求韵”的新内涵     
  “诗内求诗,韵内求韵”、“以诗为诗”的完整格律体系,即使在唐代也不完全适应社会对格律诗发展的需要。其格律体系在不同境况下的突破变异求新的可能必定存在。     
    1.唐代诗人对格律诗开放性的一面     
    1.1.唐代诗人崔颢就典型地表现出中国传统古典近体格律诗求新的事例。他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就是一首不拘常规法则的探索诗。此诗先放后收,前半部用变格散文笔调,后半部用正格诗调,整伤归正,由变入正,由奇入正,形成鲜明的艺术对比和艺术反差,出神入化,以“古体诗的句法”入律,可以说是“诗内求诗”向“诗外求诗”艺术探索成功的经典诗案,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线形表现手段,开辟了诗歌发展多单元非线性描绘与表现的新天地。            
    1.2.杜甫也是一位有革新创造和变革思想的伟大诗人,他的拗体律诗(或称“吴体”律诗),“律变胜于正”,“能于规矩绳墨中错以古调”,“集汉、魏六朝之达大成,而融为今体”,“以古文法为律”,“真所谓正中有变”,更是“诗外求诗”的主要支持者、推动者、革新者、探索者、实践者。 李白的五言律诗《夜泊牛渚怀古》---拗体律诗,也是“诗外求诗”的探索,还包括李白写的不对仗的律诗等都是具体的史例。   在“韵外求韵”方面,杜甫更是大胆地将古风的换韵表现手法“引入”、“嫁接”、“移植”到“七言八句”---七律体式中,杜甫的《秋雨叹三首》:      
    (一)“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二)“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蚪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直?”      
    (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巢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虽然,其中有的不完全合乎七律正格,但是,可以看出杜甫的创作思路是开放的非线性系统,寻求的是格律诗词音韵重新组合的求变的具体革新路径与方法。         
    1.3.把转韵(换韵)引入格律体式诗歌的诗人,还有王勃、温庭筠、牛峤、黄庭坚、陆游等等。这一种进步和探索,还表现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少年》和《茂陵》首联的对句,由于用了邻用“二冬”和“三肴”韵,他就成了古代汉语时代“韵外求韵”的代表,倡导者和实践者。值得注意的宋诗“以文为诗”就是“诗外求诗”探索的结果。一些仄韵绝句和仄韵律诗,同样也是古代诗人们对“韵外求韵”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探索和尝试。        
   2.现代汉语时代“诗外求诗,韵外求韵”的客观要求      
   根据格律诗开放性的一面 现代汉语时代“诗外求诗,韵外求韵”,无疑应当成为古诗词发展的主导风格和发展方向。     
    2.1.开放性创新系统的科学评价条件  借鉴唐代诗人的开放性先例,我们应当以宽解、包容心里对待诗歌发展观,才能使古诗词的发展成为开放性的创新系统。正如清魏际瑞说的一句:“诗文句句要工,便不在行”可能比较中肯的,也如》《人间词话》四二中所说:“古今此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在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总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因而,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这类思路都欲突破格律体制的的束缚。因而,借鉴唐人对在上述多元的非线性时空的探讨与实践,才能有实行创新的科学总结和评价。  
    2.2.推陈出新的具体含义  
 叶燮说:“所谓‘新诗’,就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时有变而诗因之,诗递变而时随之”的诗歌发展观,即概括总结和阐述了诗歌发展的规律,也对于现代汉语时代中国新传统古典格律诗歌的发展和创造、创新、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以肯定,古典格律诗歌的美学内涵是多元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和固定不变的。  在现代汉语时代,我们应当继承“古汉语时代传统古典格律诗歌‘诗外求诗,韵外求韵’的优良传统”,学习崔颢、李白、杜甫、王勃、温庭筠、牛峤、黄庭坚、陆游等等,有创造性思想诗人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想,勇于“推陈出新”,写出具有时代主导风格特色的新格律体传统诗歌。     
   2.3.‘变体诗’、‘拗体诗’与新音  
 “唐代以来的作者,写近体诗时,绝大多数是按照近体诗的格律安排的。但是格律毕竟是为诗的内容服务的,一首诗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内容。为了不因格律的限制而妨害诗的内容,有的作者在写近体诗时,不时也冲破格律的某些束缚而自由抒写,比如不讲粘对,不计平仄,不用对仗等。......这种不合格律的近体诗称为‘变体诗’,又叫‘拗体诗’,......历来也很少有人对这些突破格律的诗都从格律上来否定它们的(吴丈蜀《读诗常识》)。但这无疑是平仄韵组合的新音,其合理与否值得探讨研究,怎样引导与规范化确实是一个时代性的大问题。一时不能决绝也是事实,但“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是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王力《诗词格律》)”。         
     3.结论      
   “诗外求诗,韵外求韵”,是一种与传统不一样的写法,但是,它仍然是以传统为基础,融合了现代手法。“诗外求诗,韵外求韵”,打破了传统单一、封闭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传统的写作模式,使格律诗学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因而,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王力《诗词格律》)”。“总的来说,填词用韵比作律诗更加自由得多,元代以后的语音慢慢变得接近现代普通话。现代人按现代语音填词,更不需要过于受旧谱的拘束和限制(郑林曦《怎样合辙押韵》”。因而,古典格律诗歌“诗外求诗,韵外求韵”的审美观与非线性构思 ,为我们古典格律诗歌的写作提供了具体的的指导原则与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应该值得文艺与诗词界的深思。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话》 、   2. 王力《诗词格律》
2#
发表于 2013-3-14 20:29 | 只看该作者
爱诗作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文佳 的帖子

谢文佳版主赏读与推荐,祝好!
4#
发表于 2013-3-23 2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欲识黄花 于 2013-3-23 18:16 发表
谢文佳版主赏读与推荐,祝好!

不客气!文佳不懂诗词,希望别的文友能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01:37 , Processed in 0.1278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