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8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啊罗
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啊罗
密密的寨子紧相连
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
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
傣族地方有了您
......遍地花开朵朵香


荒田栽满了绿苗啊罗
草地变成了牧场啊罗
白白的棉花送内地
那盐巴布匹呀运边疆
平平的坝子里赶牛车
高高的山上那个走马帮
姑娘们穿上了花衣裳
......蝴蝶展开花翅膀

春风传送着山歌啊罗
民兵扛起了刀枪啊罗
到处是我们联防的岗哨
那解放军大哥也守卫着边防
告诉你呀亲爱的毛主席
这儿是一道钢铁的屏障
各族人民永远向着您
......好象百鸟朝凤凰

    ――非: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喜欢唱歌,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收听和演唱,是一种无意。因为喜欢摆弄相关软件和硬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是喜欢寻找自己喜欢的曲目来尝试演唱,让自己从小时候就有的爱好得到满足。小时候还主动分出男声和女声的歌曲,只找对的,不找错的。因此,和许多好听的歌曲擦肩而过。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最早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勐龙沙》里,做为影片的主题曲之后,更是广为流传。小时候居然也和这部电影错过,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不知道它已在别处被人钟情和喜爱。因为知道和熟悉这首歌曲的人们,会因为歌曲带来的记忆感动到流泪不已。

  一首传唱多年的优美歌曲,居然一直不知道。但是无意中听到了这首歌曲,被一些高手和歌唱家演唱的曲目之后,感觉被歌曲吸引。女声演唱的曲目,其实男声也可以演唱,只要是喜欢,谁也挡不住。从哼到唱,因为听过和喜欢同是西南少数民族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发现这种叙事类的民歌不用清亮的民歌嗓,用中音也不难听。

  看到一些演唱的歌者标明原唱为曲比阿乌,感觉是一个错觉,最早的是女声小合唱,1972年版的。那个年代的热情和单纯的演唱风格,和现在的人们演唱,已经有了区别。也许正是因为歌曲的悠扬、轻婉的风格,被更多的人们喜爱和关注。

  唱这首歌,可以感受到原生态的美,绿色生态的带来的巨大的包容感。祥和之态和幸福之感,对于政党和领袖的感激和热爱。龙树、盐巴、孔雀、寨子这些歌曲的关键词,显示着歌曲的显著地方特征。这个喜欢居住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的民族,有着泼水节的浪漫和孔雀舞,有着自己民族兴盛的文化。

  演唱这首歌曲,其实也非常难。女声一般比男声的高,但是低起来的时候,需要高八度才能配上原调。这类歌曲,歌词紧、密,气口也多,需要气口的使用和气息的合理分配,兼顾歌曲表现、声音起伏变化。完整地演唱下来,录制理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身体状态不好的女士录制下来,会感到金星乱冒,肺叉生疼。整体感觉比较甜蜜、柔美,与歌词相符。

  喜欢歌曲,有了切身的体验,可能会比被人有更多的乐趣和辛苦。在网络上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唱者猫姐的歌唱最为我喜欢。在网络上能找到的几位演唱者,曲比阿乌唱的自然无可挑剔,啊啊阿演唱的也有自己的美妙,但是偏爱犹如最好的老师,可以学到最喜欢的部分。猫姐的演唱有着蔡琴的风格,却感觉更加圆润,如饮牛奶,如触丝绸。被众多的人们关注和喜欢,让我知道了好歌手也在民间的真理。

  跟着猫姐的歌声学唱这首歌曲,也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兴趣和幸福感。也在歌声里进一步了解了一个美好的地方,美丽的人们。三段歌词,有着耳闻目睹的亲近,热闹平凡的场面,犹如一幅幅淳朴厚道的傣家地方的风情画。简单的比兴,简单的罗列和对比,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韵。傣族的歌谣都喜欢葫芦丝的加入,悠扬的劲儿仿佛天成。随着猫姐的歌唱,进入一个美丽的地方,进入了以前没有领略的美的境界。

  歌曲里面有一个趁词啊罗,有的歌手可能没有当作回事,随意使用啊替代。而如此处理就少了一个个性和光点的展示。在我听来,啊罗趁词,有着地域的陌生和新奇的点缀,有着那个地方的人们话语的一个习惯。在女声的嘴里唱出来,有一种天然的娇美,失去一点,顿失去不少光彩。龙树就是榕树,傣族的习惯成为龙树,被一些歌手直接唱成榕树,也味道消散不少。盐巴这种说法也有着地方的特征,比食盐和盐,是不是有着不同的地方味道的特征,我直接感受到了民族间和地方形成的微妙区分和关于大西南那个地方带来的联想。这首歌曲保持了原来时代的特征,有一些歌曲开始了改词使用,尽管美妙,但是似乎也缺损了原汁原位带来的正宗和醇厚。

  仿佛误进了一个歌曲的桃花园,我开始不断演唱这首歌曲,把伴奏的升调调到自己喜欢的程度,即使因为升调带来的伴奏失真和变形也在所不惜。唱了多种调子,直到自己的嗓子难以驾驭。歌曲本身的特征和美妙之处,可谓体验得深有体会。走了一条让伴奏适应自己,最后又让自己使用原来伴奏的道理,把这些歌曲全部处理成一首歌曲,变成了一首半个多小时的歌曲来听,很是臭美和快乐。因为演唱了好多版本,想找个瑞丽的论坛去发表,万一遇到能帮助的人,做一个瑞丽的荣誉市民也是非常不错的啊。

  歌曲曲词作者杨非创作这首歌曲的过程也非常有趣。1952年,杨非曾在瑞丽当兵,那时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瑞丽的勐秀山上。勐秀山在瑞丽的西面,山高林密,当年还都是未开垦的原始森林,林间野兽众多,不知名的各种鸟儿更多。但勐秀山是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站在山顶,可以俯瞰瑞丽城全貌。杨非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山顶。瑞丽是个很有些故事的且历史渊源厚重的小城,除了是傣族的发祥之地外,还有个别称:孔雀之乡。时常站在勐秀山顶俯瞰瑞丽城的杨非,经常会为眼前的美景激动得不能自己,于是在一个夜晚,创作出了这支后来传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像《乌苏里船歌》一样,让人们知道了一个人数最少的民族的淳朴和热情。《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成为傣族的符合和象征之一。《乌苏里船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音乐教材而进入各种教程使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词曲作者杨非也因为歌曲,而被一个民族喜爱。在创作这首歌曲的地方竖立了一座石碑,歌曲被瑞丽市选为市歌。傣族村寨的美给了杨非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杨非也回报给这个地方以美的音乐雕塑。做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一生有一首这样的歌,都会为之快慰和幸福。歌曲里的飞上大树为人们带来吉祥的孔雀,让人们想到带来幸福的使者。杨非也像是一只飞到了艺术之树的孔雀,为傣家带来如此温和和吉祥的旋律,也让更多的人们喜欢和迷恋上这个醇美的地方,成为一个地方绝妙的符合。他也因此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最终把自己的墓地也留在了这里。在悠扬美妙的歌曲里行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人们,自然会生生不息,地久天长。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3-4-11 06:5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06:45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4-11 08:25 | 只看该作者
歌者源于爱歌,爱歌源于听歌。不时不听,越听便越爱听。随心情选歌听,累了,听轻松的;苦了,听倾诉的;有喜事,听欢快的,烦闷了,听忧伤的......山水此文,道出了我心扉,沉浸其中......愿美妙的音乐之声永远伴山水左右。去公园锻炼了,随便留下几个字。谢谢山水给文佳带来好心情!
4#
发表于 2013-4-11 09:0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对歌曲描述的矢量性很明晰。作者从纵向上勾勒了歌曲的脉络和走向,无论是美学韵致,背景还是意境的蕴含都有叙述与辨识,让人感受到歌曲的精彩不仅被预见了,而且正在被不断描述。我们与其说电影比小说在描绘世界方面更具优势,不如说是影象和歌曲音乐比文字更具有描述的优势。比如回归自然这个我们十分崇尚和尊敬的情形,它们就很难在文字上面逼真地飘荡起来,但却能够收敛摇摆不定的属性,老老实实把根扎进影视和音乐的土壤里。是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的绿色这么郁郁葱葱,原来它们都是被活灵活现描绘出来的。之外,在横向上,作者通过自己的演唱和体会,质感生动地呈现了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感悟,以至于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对于歌曲而言,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就是一条路,通向我们身体之外的一条路,情形很像攀缘植物的卷须,难怪我读完这篇文章也被歌曲蛊惑了,不由自主就准备着随时掏出自己的灵魂。这样的感觉,在过去的时光里,在乡村,在没有喧嚣的荒野,在没有极端思想切割的一个人独处的日子中,是十分突出的。好文,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佳 于 2013-4-11 08:25 发表
歌者源于爱歌,爱歌源于听歌。不时不听,越听便越爱听。随心情选歌听,累了,听轻松的;苦了,听倾诉的;有喜事,听欢快的,烦闷了,听忧伤的......山水此文,道出了我心扉,沉浸其中......愿美妙的音乐之声永远伴山 ...


每天都能唱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有时候没有时间和环境呢。顺祝大姐越来越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4-11 09:06 发表
这篇文章对歌曲描述的矢量性很明晰。作者从纵向上勾勒了歌曲的脉络和走向,无论是美学韵致,背景还是意境的蕴含都有叙述与辨识,让人感受到歌曲的精彩不仅被预见了,而且正在被不断描述。我们与其说电影比小说在描绘 ...


非常谢谢老师如此用心的指点,好多地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和琢磨。感觉到了老师学养的丰厚与渊博,能够得到如此教诲,很是荣幸。待慢慢消化理解和领会,非常难得和受益的机会,感觉有很多超越写作本身的东西,比如对音乐的理解和体味之处,都可以从中取得感悟。
7#
发表于 2013-4-12 14: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3-4-12 10:34 发表


每天都能唱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有时候没有时间和环境呢。顺祝大姐越来越快乐:)


文佳年长了,别无他想,只想快乐一天是一天。
8#
发表于 2013-4-12 16:1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歌评结合自己切身感受,对一首优美的歌做了全方位解析介绍,令人深受感染,瑞丽原来是这么美丽的一个地方!读完美文,想要去欣赏文中所述的那个美丽的地方的心念油然而生,的确如您所述:“在悠扬美妙的歌曲里行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人们,自然会生生不息,地久天长。”学习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3-4-12 18:56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佩于文章与点评的相契交织作用。阅读下来,受益匪浅。
10#
发表于 2013-4-12 19:52 | 只看该作者
像《乌苏里船歌》一样,让人们知道了一个人数最少的民族的淳朴和热情。《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成为傣族的符合和象征之一。《乌苏里船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音乐教材而进入各种教程使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词曲作者杨非也因为歌曲,而被一个民族喜爱。在创作这首歌曲的地方竖立了一座石碑,歌曲被瑞丽市选为市歌。傣族村寨的美给了杨非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杨非也回报给这个地方以美的音乐雕塑。做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一生有一首这样的歌,都会为之快慰和幸福。歌曲里的飞上大树为人们带来吉祥的孔雀,让人们想到带来幸福的使者。杨非也像是一只飞到了艺术之树的孔雀,为傣家带来如此温和和吉祥的旋律,也让更多的人们喜欢和迷恋上这个醇美的地方,成为一个地方绝妙的符合。他也因此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最终把自己的墓地也留在了这里。在悠扬美妙的歌曲里行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人们,自然会生生不息,地久天长。

欣赏,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3 16:03 , Processed in 0.1757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