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再去大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7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年前,因出版《安徽辛亥革命》一书之需,我和同事来到沿江城市找寻和拍摄相关资料。原本是奔着拉开辛亥革命序幕的大通起义旧址而去的。

    1900年8月9日,在此爆发的自立军起义,是以清末政治活动家唐才常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鄂、湘、赣、皖等地组织的反清武装斗争的组成部分,是一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起义。大通自立军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得要推翻封建统治走西方道路的民主革命党人觉醒,也使那些想继续搞变法改良的改良派分化,对此后的武昌起义有着特殊的影响。大通也因此次起义,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纪念地。初次因故踏上这片土地,已是盛夏的傍晚。满怀敬意,却问讯不到确切旧址和可拍摄到我们想要的资料。只能悻悻地在镇上闲逛。

    这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这里怎么还能幸存下那么多勾起人记忆的东西:一块块标有序号的窄窄木板门面完好集中呈现;各式应景标语和实用招牌在不经意间让你驻足唏嘘,不管你有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总有时代的烙印吸引你眼球。时值晚市蔬菜大规模集中批发交易时间,故从隔岸而来的荷叶洲这个蔬菜基地的菜农们,手提肩挑,满篮满筐满担的,甚至拉着板车过轮渡的皆有之,忍不住在心底惊呼:霎那间哪来这么多的人和菜品?各类蔬菜应有尽有,还有腌制的多种咸菜也成桶成桶地加盟其间。除了赶轮渡匆忙出售蔬菜,再赶紧返回,末班轮渡可不等人。他们的步履在那一刻极快,我们在一旁观看也不知不觉替他们紧张。偶抓拍他们卸掉担子,一边数钱一边让空箩筐在肩头晃悠时,被他们发觉,有断然喝道:“谁叫你拍的?”吓得我们只好解释:“没拍您啊。”

    和菜农相比,街头各类门面的店主们要悠闲得多。街上行人很少,游客也不多见,店面多半较为破旧,所卖物品皆为日用品和箩筐、渔具等农用工具,随意摆放,不眩目。生意清冷,女店主们多半在聊天、织毛衣,男士多半在摘菜或打盹,随时准备关门。有一家洗发店老板在旧式门面、旧式的椅子上为客人专心致志地刮胡子。我抓拍他,他居然不知道。见我们一边指指点点,一边拍个不停,有女店主对邻里说:“又是来拍电视的。”我们窃笑。偶遇奇怪的日用品:一个细管空心大圆圈圈着一个无盖的大壶,问其用途,店主和蔼解答曰是砌于土灶上使用的“锅炉”,饭菜好了,炉水也热了。


    天色已完,我们在岸边拍几张对岸荷叶洲的日暮图而归。在其主街澜溪老街入口处,见有巨型标语拟规划和重新打造大通昔日辉煌之句,为之振奋,更为之捏一把汗。但愿不要毁坏掉原有的,又在其旧址上来新造假的。

    回来后,一直念念不忘大通,担心它随时随地毁于一旦。偶遇他人所记大通点滴,总勾起自己美好的回忆,翻看我曾拍摄的图片,百方查找大通相关资料。这一看又是一大跳,这个大通可是了不得。

    大通镇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千年古镇,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为大通鼎盛期,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有“小上海”之美誉。1876年,古镇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一起,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商开放暂泊口岸。在辛亥革命时期的1912年,它更是安徽临时省政府所在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距九华山风景区83公里、黄山和太平湖154公里,为“两山一湖”的“后花园”。


    大通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有:青通河、长江、鹊江、祠堂湖、白浪湖、潜洲沙滩湿地、江心洲田园风光、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3A景区)。人文旅游资源曾有和现有: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和悦老街、澜溪老街、清代的天主教堂、明清古井、古渡口、盐务招商局、三家日报社(清末民初时期的《大通日报》、《鹊江日报》、《新大通报》)。

    近年,大通相继荣获“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奖”和全国“文明镇”等荣誉称号。2005年,大通镇参加首届CCTV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并在全国2万多小城镇中脱颖而出,荣获第24名,其美誉度得到较大提升。

    再返大通,并看看那个动听美名的荷叶洲便成了我的夙愿。借助春日出差沿江城市之机,于午后高悬的阳光下再次悄然而至,激动不似前次的误打误撞。见老街依旧,悬着的心总算宽慰下来。依旧行走在清冷的街道上,总想找寻点什么。果然,有些墙体上的标语是上次匆忙之中不曾发现的,赶紧补拍。忙碌的,仍然是那些进进出出隔岸荷叶洲上的菜农们。他们和他们的数个满箩筐蔬菜、电动车、一二辆板车将不大的轮船装满。现在铜陵市政府实行惠民政策,洲上往来的行人不收费,此举极大方便了菜农和在洲上上下学的小学生们。


    夹杂在众多菜农间来到洲上,天啦,我又要惊呼了。幽郁是临江湿地边的高深嫩草丛,绿是豆田和油菜地,浓荫是堤上的杨树林。见我在弯腰拍摄已结子的油菜,一大娘笑说:“来迟了,花败落了。”她的老伴却满脸困惑:“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冲着它好听的名字啊。”我脱口而出。他们闻之大笑。大面积的菜地没见到,他们下轮渡后大批涌向似乎是顺堤而去的围堤之处,那里随之圈起的是淡水豚养殖基地。我们目送菜农们蜂拥而归,远远观望偶在洲中宽阔的水域中独个嬉戏的白暨豚。待一阵嘈杂过后,静,是这近黄昏时的田景。“但你听,草虫们的飞动!”获此惬意,继续我们的随意走动,感受和找寻此地昔日的繁华,在追忆抑或想象着它的辉煌。问及正在自家门前忙碌的精干老太,她热情地告知,她是洲上土生土长的,曾亲眼目睹水运鼎盛时代给荷叶洲带来意想不到的繁荣。在此中转至本省沿江城市的,外省至南京、上海等地的大量客流,在此食宿,贸易等,这里共有三条街、十六巷。尚存完好的三条泛暗红色窄窄石条街道,就是当时10万人拥聚于此的佐证。我们选择了行走当时最壮观的一街街心。果然名不虚传,午后阳光下,断壁残垣陪伴的旧街,在树荫的斑驳里,显得格外破落和寂寥。只走了一街的北街,却是走了很久也没走到头。途中偶见有老人的身影在屋前屋后无声地闪动。见一老人坐立自家宅前开起的一爿小杂货店中,几乎置身于废墟中,忍不住问及生意如何?答曰:“仅能糊口。年纪大了,不习惯外面嘈杂的生活。孩子们耐不住寂寞都出去了,老两口守在这里就是图个清净,更是舍不得。”老人朴实的话语,一如慢慢西下的夕阳,温暖而无奈。怀揣着这份温暖和无奈,低头看褪色却完好无损的无数个石条:厚薄不一,最厚者不盈一尺。色泽相同,长度一致,皆近一米。心底不禁纳闷,哪来这成千上万块差异不大的石条?这么想着,一抬头依旧是绵绵无尽被废墟包裹的街心,脚步在隔世的追思和困惑里不肯停留。倒是偶尔突奔而出的老母鸡下蛋后的炫耀声,狗狗听到陌生脚步给出的吓唬声,将我从旧梦中唤醒。

    哦,此消彼长,物是人非!当水运不再是惟一的选择时,“物竞天择”,竟也应证在人类交通日渐高速发达的时代。缅怀与感念也许是对此正确和不得已的抉择。



1.编号的门面板


2.小而简易的农具店


3、历史见证的理发店


4.夏家老字号秤店


5.挂在树上的渔具招揽顾客


6.蔬菜交易中



7.大通钟楼


8,掩映在翠绿中的荷叶洲


9.归来图


10.洲上一处旧址


11.洲上一家简朴的农家饭馆


12.昔日主街--一街北街街景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春风湿绿岸 于 2013-4-17 23:27 编辑 ]

渔具店.jpg (389.62 KB, 下载次数: 624)

渔具店.jpg

编号的门面木板.jpg (114.72 KB, 下载次数: 652)

编号的门面木板.jpg

小小简易农具店.jpg (134.67 KB, 下载次数: 670)

小小简易农具店.jpg

渔具店.jpg (389.62 KB, 下载次数: 565)

渔具店.jpg

理发店.jpg (244.21 KB, 下载次数: 593)

理发店.jpg

老字号夏家秤店.jpg (123.24 KB, 下载次数: 687)

老字号夏家秤店.jpg

蔬菜交易中.jpg (299.31 KB, 下载次数: 583)

蔬菜交易中.jpg

大通钟楼.jpg (181.79 KB, 下载次数: 635)

大通钟楼.jpg

掩映在翠绿中的江心洲--荷叶洲.jpg (73.15 KB, 下载次数: 768)

掩映在翠绿中的江心洲--荷叶洲.jpg

归来图.jpg (221.69 KB, 下载次数: 579)

归来图.jpg

洲上旧址一处.jpg (143.46 KB, 下载次数: 680)

洲上旧址一处.jpg

洲上人家寂寥的酒店.jpg (157.03 KB, 下载次数: 654)

洲上人家寂寥的酒店.jpg

洲上一街一角.jpg (329.27 KB, 下载次数: 613)

洲上一街一角.jpg
2#
发表于 2013-4-17 23:00 | 只看该作者
老辣的笔触,历史的呼吸中勾勒出时代的脉搏!
3#
发表于 2013-4-18 08:17 | 只看该作者
叙述质感缜密,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3-4-18 10:59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抒写平实厚重,很耐读。
有笔误,请回头再过一下,如“天色已完”。
5#
发表于 2013-4-18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多处古迹并无古意和古趣,有人所见多为仿古建筑,或者复原物,真实的保留极少,虽然有些东西极难保留,但可以以“非物质文化”的形式留存,亦无;即便有所保留,也少保护,残缺者甚多;肤浅的游人只顾看热闹,知之不详,是为另一种欺骗;旅游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那么,文化,历史,依然为附庸者。
6#
发表于 2013-4-18 13:26 | 只看该作者
一次拍摄经历,构成了对一个地域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与认识,过去与当下交融,文笔翔实、全面,有一种深入的人文视角。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木门长子 的帖子

多谢木门长子版主的点评!祝好!

向敬一兵版主致谢并问好!:)

感谢财智天下版主鼓励。已改。再致谢啦!

谢谢并十分敬佩李兴文老师对文化所处尴尬境地的深层思考。远握!

感谢并真诚祝福房子元老春日快乐!

[ 本帖最后由 春风湿绿岸 于 2013-4-18 20:4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7:52 , Processed in 0.07881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