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浸润里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 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浸润里成长
     文:从容
    “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三个儿子》,教我们做一个体贴妈妈的孩子。昨天体贴妈妈,读了课文给妈妈听,给妈妈干了家务活的举手。”我说着。同学们刷刷的举手说着,一派热闹与开心。“听着你们的说话我都为你们开心,给家里干家务活,体贴妈妈,多有担当,多快乐啊。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孩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来学习这篇课文。”我说着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我说。同学们自由读着课文。一会儿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小了,我说:“我出三个生字考考大家,是不是读准了拼音?”我出示“售”、“品”、“裕”三个生字指名认读,读准之后带读,全班认读。生字认读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最积极也是最高兴的。

    “生字我们会认读了,来学习课文吧。请你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指名读书。一同学站起来认真读着。“听着他读,我们知道了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男孩?可以用书上的话回答。”我说。同学们看着书,一同学举手回答:“是个多么喜欢小汽车的男孩。”“你读读那句话吧。”我说。那同学读着:“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你再来读读这句话。”我又指一同学读着。“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呢?”我问着。一同学举手回答道:“目不转睛。”“你读读那句话。”“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目不转睛,就是眼睛一动不动地认真看着。我们做做目不转睛的样子。”同学们眼睛一动不动认真看着,“目不转睛地盯着跑动的汽车,说明小男孩是多么喜欢汽车啊。全班来读读这半句话吧。”“还有哪个词呢?”“兴奋。”又一同学举手回答着。“你来读读那半句话。”“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兴奋就是什么意思?”“高兴。”“是的,高兴,还不是一般的高兴,就是兴奋,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来读读这半句话吧。”我眼神表演着说。同学们看着我的眼神,也传递给我一个个兴奋地眼神,读得是那样兴奋。“还有哪个词呢?”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找不到词来说了。我引述着说:“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有看到谁买了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是呀,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一起读读这句话。”“只要-------------”我说着板书,示范读着引导学生理解“只要---------”表达出小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的,同学们学着读这句话。我指着板书说:“从这些词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说说别的。水果摊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了火龙果,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水果摊上鲜红的火龙果,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吃火龙果啊!”我引领着学生说话,同学们高兴地跟着我一起说着。“再来读读课文里小男孩吧。”学生又一次读着句子体会这样的表达方法。

    “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谁看见了他呢?”我问。“售货员阿姨。”同学们叫着说。“好,我让你读售货员阿姨的话,你读孩子的话,你读妈妈的话。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一起读。”我指着几个同学分派角色。课堂上分角色朗读开始了,同学们读着读着进入对话营造的故事里。“读得很不错的,尤其是杨雨泰读孩子的话读得最好。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汽车,当售货员阿姨忍不住叫他妈妈给他买辆小汽车时,男孩却说-----”我指名接着读男孩的话。“为什么男孩不要妈妈买呢?”“因为家里爸爸生病了,家里不富裕,孩子心疼妈妈,就不让妈妈买。”陶俊兰回答着。“你读到了妈妈的话知道了为什么,我们一起读读妈妈的话。”我起个头让同学们读着。“明白了吧,你再来读读妈妈的话。”我指名读话。“多懂事的孩子啊,这一组来读读。”一组同学读着。“多体贴妈妈的孩子啊,男同学来读。”男同学读着。“多懂事的孩子啊,女同学来读。”女同学读着。“你们读着读着我的眼圈都红了,我看到你们有些同学的眼圈也红了,多感动啊。售货员阿姨的眼圈也红了,她说------”我指名接着读。那同学站起很感动地读着。“可男孩呢,你来读。”我指名读男孩的话。“男孩是多么喜欢小汽车,阿姨要买辆汽车送给他,他却不要,他真是一个------”我的话还没有说完,陈嘉智接着说:“懂事的孩子。”“这里的懂事表现在哪里?”我问。“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杨雨泰回答着。

   “多懂事的孩子啊,多感动的故事啊。售货员阿姨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女儿,她女儿是怎么做的?”我有点感动地问。一同学举手回答着:“她女儿连忙从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男孩。”“是的,你也会这样做吗?”“我会送一辆玩具汽车给那个男孩。”“很有爱心的孩子。你呢?”我又指着一同学问。“我家里有一辆遥控赛车,我会送给那个男孩。”“你舍得吗?”“我舍得,看见他玩得开心我也很快乐。”“多有爱心的孩子,我都被你说得感动了。”我又指着问一些同学,他们一个个回答着说:“会。”最后教室里嘹亮一个响亮的声音:“会”。

    “多有爱心的一群孩子啊。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我激动地说。同学们认真地读着。“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为什么天天盼着?”我问。“因为男孩没有来过了,就天天盼着。”一同学回答着。“是呀,也不知道最后男孩是不是来了接受了小汽车没有?课文到这就结束了,没有往下写了。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问。教室里同学们认真思考着,没有人举手回答。我引导着说:“这样会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可能------”杨雨泰举手回答说:“可能是他爸爸的病好了,家里不困难了,他妈妈给他买了一辆小汽车。他就不再来看小汽车了。”“多美好的祝福啊。”我说。“也可能是他爸爸到别处治病去了,他们随着搬家了。男孩就没有来玩具店了。”又一同学说着。“是的,这样结尾给了我们许多的想象空间。文章不要写满,留点空间给读者想象,这样的文章就写得非常好。明白吗?”我说。“明白。”同学们齐回答着。“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结尾吧,认真体会想象的空间。”同学们认真地读着,声音轻重有致,优美纯真,一份想象随着声音飘出。




   
2#
发表于 2013-5-2 10:04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拜读文友最新作品,教学相长,即是一种练笔,更是一种态度……
3#
发表于 2013-5-2 10:19 | 只看该作者
很朴实的感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于文华 的帖子

谢谢阅读。问候。
5#
发表于 2013-5-2 13:04 | 只看该作者
心灵探访,自有妙法。
深入自己的工作实际,抓住熟悉的人物和场景尽情挥洒本是好事,但是专业性太强,有碍于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题材单一,学术气息过重,艺术气息淡薄,不利于广泛交流和相互提高。可否尝试拓展题材空间呢?一面之词,仅供参考。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雪后 的帖子

谢谢阅读点评。问候。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李兴文 的帖子

谢谢你的真诚交流。还是想坚持写完这个系列。问候。
8#
发表于 2013-5-2 13:57 | 只看该作者
感慨您的坚持,细致的记录,精准的表达。拜读,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澧水寒儒 的帖子

我老是对自己说,既然说了写完就要做到。其实坚持写这个比较累的,看上去有些雷同,写时要尽力避免,又要突出每课的内容和训练点。试图达到人文与工具性的统一。写时要注意教学与文学的统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8:16 | 只看该作者
开始的文字还好写,写一个文字要一个小时,现在要二个小时了。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是好容易的,不是案例,是突出人的成长一面。还有二个单元八篇就写完了。坚持,再坚持。各位如果实在觉得不好看就哈哈一笑而过。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李兴文 的帖子

李老师,如果你是老师就会理解这个。理解课堂中生命的跳动与心灵的成长。还有那份纯净的美好与快乐。真正的文学是需要这些的。往大处去看,这个是有味道的。
12#
发表于 2013-5-3 08:00 | 只看该作者
能够就一个视觉角度深入持久地挖掘下去,实在是难能可贵。写出自己熟悉事物的表面和内部的蕴含,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当然,也必将获意料之外的惊喜。继续欣赏!
13#
发表于 2013-5-3 08:31 | 只看该作者
课本总在教育孩子们要有爱心,要知礼,要懂得尊重,但是长大的孩子又有几个真正做到了呢?喧嚣的社会更是难以让人琢磨。感喟于从容老师的教学,也感喟于那些课文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敬一兵 的帖子

谢谢敬先生一直的鼓励。问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木门长子 的帖子

所以从小要教育好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还要有分辨的心。你说的那些是关于社会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3:59 , Processed in 0.0509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