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无处安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8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暴雨迎风
  
  农民这个耳熟能详的字眼曾在我的记忆深处镌刻下不灭的印记,但他的身影却从我的身边已经渐行渐远。
  
  我家世代为农,可我很奇怪打小父母却教导我,今后干啥也别当农民。我从小就是在这父母之令下如拴在牛鼻石上的犍牛拼命挣扎要脱了束缚,跳出农门做个自在的能叱咤风云在刀尖浪口的英雄。英雄没做成,却跟很多很多农民一样,经历了一次次天南地北的大迁徙,最终却无处安身。有时我也在想,他们和我的躁动到底是为了寻找还是突围,千百年来习惯了对土地的固守在今天竟变得薄情寡义,要争先恐后逃之夭夭。
  
  小时我是懵懂的,后来我考学进城,纵是品学兼优,每张口一句乡音蹦出都要惹来哄堂讥笑并被肆意模仿最后连那乡音就成了我的诨名一直背负至今。当我的父母或是乡下亲戚头裹白巾脚穿胶鞋挽着裤腿露出铁锈般黄泥巴脚杆到来,常惹了人围观指点,讥笑就如锥子扎我心脏,如刀割我面肉。贫穷和饥饿更是刻骨铭心的疼,每月七块钱的生活费都是父母从鸡屁股和他们牙缝里掏出的,以至于在记忆里我的童年和中学时代乃至大学时代天天想的就是吃一顿饱饭。每当看到城里人每月收到一百二百的汇款时,真想杀了他们抢劫过来,那可是相当于我的一年的费用啊!于是我发誓要将我脚杆上的黄泥巴彻底洗净的决心就更加坚决。
  
  后来看多了卖西瓜的农民被城管打死、公务员出了车祸让农民工抵罪、满身臭汗的农民在车上被人吐槽掩鼻唾骂赶下车、农民工工伤死亡同命不同价、坐着公车上班的大骂就是那些农民工挤进城塞了交通坏了风气等等一切歧视农民的种种丑恶行径之后,我对父母的教导又更加深了一层体会和感悟。
  
  记得那年五千块钱可以买一个城市户口,父亲毫不犹豫砸锅卖铁将我们五姊妹变成了城里人,当时他脸上的表情可以跟巴拿马当选总统时的表情媲美。后来户口政策放开,动员全民转户不但不花一分钱,还给买养老保险,父母真是后悔不迭。那时五千元可以在镇上买半栋两楼一底的楼房,我说如果当时买户口的钱买房放到现在至少可以增值一百万,可那户口却一文不值,每当提及这笔账,父母心疼得龇牙咧嘴,说连跳河的心都有。可当看到我们都在城里楼里坐着,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聚拢晒着城里的幸福和收获时,他们又觉得那一举措是有眼光的,一切艰辛付出都是值得的。
  
  许是那个时代,农民就开始集体躁动,也许更早,只是没有找到突破的机会罢了,一直在蓄势待发。改革开放,农民梦想寻求的灵魂突围终于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我侥幸成了这次灵魂突围的成功践行者之一。
  
  共产党是靠农民起家的,中国的改革也是几个农民开始搞起来的。因此,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上讲,中国的农民是国之根基绝不会错,它宛若大厦底下的基石,虽不起眼,却稳稳地撑起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伟大国度。
  
  国家要稳固农业、建新农村、农民生活要奔小康,国家连续五年一号文件都强调“三农”。彻底免除农业税,退耕还林,土地改造,乡村道路建设,重兴水利,土地种子化肥直补;低保社保新农合三管齐下,设置耕地红线,实施粮油价格保护,落实环保“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行动,要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大快人心。可是,如父辈们守护土地高举农民这个伟大称号的旗帜却依然是多么淡白飘弱,真正有几个人还在固执地捏着锄头把拼命不放要尽情享受国家的优惠而自在惬意呢?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初见成效时,“打死不当农民”的口号依然震天介响,让人莫名惊心。
  
  年轻如我辈或是后辈,不管户口是农是非,出来了是坚决不回去的,都拼了命要在城里洗尽凡胎披上繁华,哪怕现在至少有两亿农民在城镇里依然无处安身。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伟人鼓动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青年一代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于是成千上万的城里人激情满怀投入到了农村当农民,他们的父亲母亲是读过契科夫的《农民》的,他们说农民意味着贫穷、愚昧、野蛮,可他们觉得青春和激情只有在广阔的大自然大田野才能寻到安放之所,于是义无反顾扑到了农村的山野。终于,当他们发现陶渊明的超然采菊和范成大的田园诗意只不过是书本上的颜如玉时,他们哪有“洗尽铅华也从容”的洒脱,他们立即决绝地在咒骂声里来了个大撤离大回转,同样逃离得义无反顾。许是从那时开始,农民开始了觉醒,开始了追涌进城,又打响了一场从农村包围城市,占领城市的伟大战役。自此,农民在城里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农民工。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两次农民的伟大迁徙,先是从城里到农村,再又从农村到城市。如果说前一次是政治需要,是行政命令,是被迫,那么后一次浩浩荡荡的农民工进城纯属农民的觉醒,是一种自觉,也是一种必然。
  
  农民工在城里做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将一座座城市建成了梦幻一般的海市蜃楼,他们在城里生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虽然再好的名牌也包装不了他们不改的乡音和容颜,但他们从没有放弃对城市的围剿,他们渴望裂变甚至彻底脱变,最后涅槃成为纯粹的城里人。
  
  伟人毕竟是伟人,他说过农村大有作为。当今有的城里人准备“洗尽铅华”了,他们开始悄然进军乡下,搞农业生态园,搞果菜庄园,搞养殖,搞休闲娱乐山庄,发了,大红大紫。
  
  有的农民工似后方阵地被敌人夺了般惊慌失措,毅然回军去固守那早已杂草丛生、荒芜凋敝的土地;而有的农民工却毫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很淡定地把农村种植在了城市,他们在城里的边缘旮旯里、屋顶上、花园里、阳台上、花钵里种上瓜果蔬菜玉米,于是在省城、在沿海、在京都,处处都有农村的新气象,一种原始的新鲜和碧绿,给人予惊喜,给人予诗意,给人予情思;当然,也有的依然把“宁愿在城里讨饭也决不回去当农民”的口号喊得振聋发聩,不管他的灵魂和身躯在城里是否已找到安放之地。
  
  我是打算回去的。在城里,我就像一只刚出土蜕掉了硬壳的蝉,我浑身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我站在离地很近的树上,嘶声竭力地叫嚷着不满,却除了遭来阵阵咒骂之外,我别无奈何。我知道,万物终将是要回归尘土的,回去,可以给灵魂寻找一个清静的安放之所。
  
  我怀想乡下里房前的那条小河。小时候,河水清澈明亮,口渴了跪在河沿将头鞠在水里牛饮水一般咕咚咕咚吸个饱,溪水甘甜止渴,回味无穷;河里鱼肥虾美,涨水时,父亲扛了捕鱼的竹笆子,一搂一个准,我们提了水桶在后面奔抢欢呼;枯水时,我们男孩子一丝不挂,在溪水里摸爬滚打,搅起鱼儿飞跃,惹起阵阵惊叫,姐妹们张开裙兜接鱼儿,别有一番欢乐风景。可听说如今的河水黢黑污浊,臭气连天,河里消失了鱼虾的影子,也消失了孩童的欢笑。我要积极投入环保“五大”行动,让家乡重现碧水蓝天。
  
  我开始畅想乡下做现代农民的美好。他们就像草原上的牛羊,头顶高远碧蓝的天空,沐浴温暖的阳光,自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吃着嫩绿洁净的青草,尽享美妙的如玉甘露。脱离尘世的喧嚣,没有了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可以日出而息日落而作,既有陶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也有范公的“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的田园诗意。
  
  农民,虽然有掘地浇灌的艰辛,但更有收获果实的喜悦。农民,快乐如茶壶,屁股被烧得通红灼热,嘴上却依然吹着欢乐的口哨。这就是幸福,幸福如农民,那是真幸福,与金钱名利美色利益无关。
  
  可我的设想没能践行,依然在做农民的父亲母亲,成了城市人的妻子儿子,当着农民工的哥哥姐姐以及所有的亲戚,他们都拼命反对。他们都说,你枉读那么多书,傻子都知道往城里走,你却要回乡当农民……
  
  哎!许是我想得太多,我在城里有车有房,咋会觉得无处安身呢?
  
  (2985字)


  

  
  


[ 本帖最后由 暴雨迎风 于 2013-8-8 11:0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8-8 11:30 | 只看该作者
随着年龄渐长,人会不自觉地回望,回望来处,回想从前。所谓叶落归根是有道理的。
3#
发表于 2013-8-8 11:56 | 只看该作者
过去人们都想尽千方百计变为城里人、公家人,抱上铁饭碗。如今,城里人又开始羡慕乡下人,想法变为乡下人的好处,房子便宜,可以要两个孩子等等。回望也好,前行也罢,这社会有时令我们真的不知所以,因此也就有了在城里无处安身的恐慌和不踏实的感觉。学习!
4#
发表于 2013-8-8 13:33 | 只看该作者
职业性质的身份歧视现象,只能说明社会总体文化水平的低下,而总体文化水平又跟社会经济平均发展水平有关,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当然,其中也不乏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顽固的恶习,但已都是历史陈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经济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城、乡差别,农、工差别一定会减弱甚至消失。
源于生存的移民是自然现象,无可厚非。当前的城乡互动正好说明人们的生存环境意识正在增强,健康长寿意识正在形成,也是好事,应该理解。
文中提到的“无处安身”的感觉属于文化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个话题很复杂也很深刻,不便在此浅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样的想法具有代表性意义,是现代人关于生存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方面的深入思考,很有哲学意义。物质性生存环境的改变相对较难,但容易做到的事情是精神性生存环境的改变,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患得患失。
文章语言直率,态度明朗。
祝你写作快乐!
5#
发表于 2013-8-8 16:26 | 只看该作者
纵横交错的笔触直率地抒发了对城乡差距的现实感怀和向往宁静安详的生活渴望,一些片段熠熠生辉直击现实而充满文学的指向力度。一些杂文味道的议论和小说叙述的语言加入让文章杂糅出一种新奇阅读观感。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2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8-8 16:26 发表
纵横交错的笔触直率地抒发了对城乡差距的现实感怀和向往宁静安详的生活渴望,一些片段熠熠生辉直击现实而充满文学的指向力度。一些杂文味道的议论和小说叙述的语言加入让文章杂糅出一种新奇阅读观感。
呵呵,有感而发,谢谢你的细心阅读点评,辛苦了!
7#
发表于 2013-8-8 22:09 | 只看该作者
迎风的文字很朴实也很质感,这还是其次,关键是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淳朴天然的原生态韵致而具有了充沛的内涵和镜像感,这点值得圈点值得借鉴。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字诠释和铺垫,我对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只有经过地理上的、肉体上的、生活上的、精神上的颠沛流离的放逐与流浪,才会发现我们的理想和我们的故乡不在远方而在我们出发的地方的意境深信不疑深以为然。欣赏并问好!
8#
发表于 2013-8-9 20:25 | 只看该作者
沉重的话题,切中现实。城乡之间本没有差别,却因了种种待遇谬以千里,令人痛心。生活的难,生活的苦,只有生存在其间的人才会懂得。活着本就是一本书,是一局棋,需要好好领悟,好好探讨。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8-9 20:25 发表
沉重的话题,切中现实。城乡之间本没有差别,却因了种种待遇谬以千里,令人痛心。生活的难,生活的苦,只有生存在其间的人才会懂得。活着本就是一本书,是一局棋,需要好好领悟,好好探讨。
谢谢木门,发篇随感,以是支持!
10#
发表于 2013-8-10 12:40 | 只看该作者
迎风版主的文字充满了责任感,站在悲悯的角度,看待农民及农民工问题,极具现实主义精神。文字叙议结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本的理性厚度,令人深思。拜读,欣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2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8-8 22:09 发表
迎风的文字很朴实也很质感,这还是其次,关键是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淳朴天然的原生态韵致而具有了充沛的内涵和镜像感,这点值得圈点值得借鉴。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字诠释和铺垫,我对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只有经过地理上的、 ...
敬老师是专家,都提意见才是。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8-10 12:40 发表
迎风版主的文字充满了责任感,站在悲悯的角度,看待农民及农民工问题,极具现实主义精神。文字叙议结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本的理性厚度,令人深思。拜读,欣赏!
非常喜欢寒儒的文风,谢谢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6: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8-9 20:25 发表 沉重的话题,切中现实。城乡之间本没有差别,却因了种种待遇谬以千里,令人痛心。生活的难,生活苦,只有生存在其间的人才会懂得。活着本就是一本书,是一局棋,需要好好领悟,好好探讨。
谢谢木门版主鼓励。
14#
发表于 2013-8-14 16:52 | 只看该作者
可我的设想没能践行,依然在做农民的父亲母亲,成了城市人的妻子儿子,当着农民工的哥哥姐姐以及所有的亲戚,他们都拼命反对。他们都说,你枉读那么多书,傻子都知道往城里走,你却要回乡当农民……

梦里故乡常常回......问好,握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3 22:13 , Processed in 0.0613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