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34|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邯郸方言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1 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邯郸方言考
                                                  王克楠
  
  邯郸这个地方很有意思的,自古至今一个地方的名称不变、位置不变的,有专家说唯有邯郸。我在邯郸生长了几十年,说到邯郸的文化有多厚重,真说不上来,能让我刻骨铭心有所体会的是邯郸口音(包括方言)。邯郸口音很倔,既不同于河南话,也不同于河北话,河南话以郑州话为代表,有点甜美,河北话以石家庄和保定为代表,通畅而悠长,独有邯郸话是四不像。其实四不像也挺好的,像自己。自己是什么味道呢?正宗的邯郸土话生硬,声音往里沉,入声字居多,对话中很多尾字有后缀“e”,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古代民间语言的活化石。
  
  我是读了古诗词后开始喜欢邯郸方言的,用邯郸方言读古诗词,尤其读李白的诗歌,能读出酒气来。燕赵人的慷慨,从邯郸方言里可以找出注脚。现代人寻找古文化传统,喜欢挖开地面找,从坟墓里找,坟墓里的东西,除了升官发财的,就是歌功颂德的。很少人从方言里找,而且政府又大肆号召学习普通话,方言的前程未可乐观。我的女儿不会说方言,外孙女更不会说方言,一律是普通话。邯郸城以东100里是有名的大名府,是宋代的陪都,大名口音接近开封口音,在宋代是普通话。那个时代,会说大名话的人令人刮目相看。
  
  邯郸方言的特点是字少,意深,比如说“来吧”,这两个字,既可以表达热情,又可以埋怨对方啰嗦;既可以表达豪爽,又可以表达毫无畏惧的士气......总之,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会产生让人会心一笑的妙处。考究字少的原因,有的字因为是连读,比如读“姐夫”,邯郸方言把“姐”和“夫”为连读了,出现了“酒”的读音。邯郸方言有些字是有来由的,比如读“衣服”为“布衫”。有些字是没有来由的,如“不行”,邯郸方言为“不照”,就没有来由。邯郸方言表达亲切的时候,加前缀的不是一个发言,而是一个词“俺”,俺孩儿,俺亲亲等,当然用“俺”代表“我”也是常有的。邯郸在哪里?天下面,地上面。邯郸人称呼被子叫做——盖地,叫褥子——铺地,这是很有趣的,是一种气魄。明明用被子盖着一个人身躯,非要说成盖住了大地,有几分诗意,还有几分哲理,人和大地在一起才有根。邯郸方言也不是一味省略,有的时候会增加几个字,如你初带此地向邯郸人问路,除了向左拐、向右拐之外,还有向前走,邯郸方言表达为——“一展超前不打盹”,简直是一句七言诗。
  
  邯郸方言把红白喜事称作“过事”,结婚为红事,送丧为白事。白事要比红事办得更红火。邯郸以东的馆陶县(名相魏征故里),过白事时兴九步三十六叩,叩一次,孝子就要嚎一阵子,灵棚里张罗得比戏台还热闹。邯郸人在明代出过张国彦这样的二品官,清末科举出过王琴堂这样的地方文化名人,我的母亲说王老先生说的也是邯郸方言。据考证,诗人李白是到过邯郸的,骑着小毛驴,从邯郸以北的广府古城来到邯郸城,登上了古丛台饮酒怀古。陪伴在他身边的官员一定用的是邯郸方言,而李白大底说的是长安官话,语言之间的砥砺影响了李白的诗情发挥,虽然在邯郸写了七八首诗歌,但毕竟不如《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来得痛快淋漓。
  
  我所生活了四十余年的河坡老街,是我精神生活的一个发源地,在那里居住的居民,除了老邯郸人,就是大名人。大名人说大名方言,邯郸人说邯郸方言,大名发言是有调子的,悠长的,邯郸方言是短平快的,声音往下沉,短促有力。两种方言差异很大,倒也和谐相处,彼此无争。方言虽然无争,但邻里之间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体而产生摩擦。邻里之间,并没有杀妻之仇,亦没有夺夫之恨,产生的矛盾也大多是鸡毛蒜皮的事,因此就出现了方言的表演——骂街。骂街构成了我生活的那个街道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
  
  方言已经融化到血液里,骂者骂起来就得心应手,顺口成章。骂街的级别也分为轻骂、重骂、超级骂,一般为轻骂,街筒子里的住户或男或女,走到自己的院门口,朝着街筒子骂几声就算结束,有人听到,就算听到了;没有听到,就算没有听到。轻骂往往没有既定的目标,骂几声也就是向人表示自己的尊严不可侵犯。“重骂”和“超级骂”就不同了,是有既定目标的,骂街者一定要拐弯抹角让听众知道自己是朝着谁骂的。骂词是比较严重,但是没有抵达超级骂的程度。“超级骂”就上档次了,是骂街者走到被骂者的门口骂,具备一定的挑衅性。“重骂”和“超级骂”的承担者一般由已婚妇女(俗称老娘们)作主角。
  
  街筒子里的老娘们除了有限的几位性格内秀以外,大多数是骂街高手。这些老娘们在平时也并不是凶相外露,天知道,她们一旦进入骂街的状态,就象战士冲进了战场,完完全全换了一个人,彻头彻尾母夜叉一个。使人无法想象她们平时的彬彬有礼。使得你不得不相信人是具有两面性的,骂街骂得那样流畅自如,使得你有点怀疑她们是参加过“骂街学校”培训的。她们好像平时心里悄悄积攒着骂街的词汇,一旦找到骂街的机会,就喷薄而出,秋风吹落叶,海水淹沙,无遮无拦。骂街的话自然不是好话,挖苦的,讽刺的,诅咒的,尤其是骂词涉及到性器官的时候,更是自如的很。所以,一旦街筒子里有了骂街的声音,大人是不让孩子们听的,担心“性启蒙”太早,会学坏。
  
  骂街的词汇,我就不在散文里展览了,但是骂街者的气势可以说说。骂街一般采取站式,因为站着发音通畅,气贯长虹。亦有坐势,坐在小板凳或者苇墩上,慢条斯理地去骂,充分展示自己的耐力。也有比较潇洒的走骂,一边走,一边骂,从后街走到前街,再从前街走到后街,边走边骂,边骂边走,也自成一种风格。最为激烈的,类似音乐中的重音符号的,就是跳骂,跳骂的身段展示一般发生在对骂和群骂之中,当双方有一方在语言中处于下风之时,往往用动作来加强气势,遂产生跳骂,即跳起来骂。跳骂的动作最抢镜头,有着附加的动作,就是手脚并用,通常是左手掌拍坐左大腿,右掌拍右大腿,并且在跳得最高处拍腿,以显示气势,在脚落到地面一刹那,必须将拍大腿的手指造型为剑指,指向对方,好像自己的手就是高射机枪或者是榴弹炮。骂街完毕,双腿火辣辣的,回家褪掉裤子,看看大腿,血红血红的,不是别人打的,是无意识中自己打了自己。
  
  骂街的临阵状态,我私下里把骂街分为三类,即是单骂、对骂和群骂。单骂最最幽默,有的时候因为骂街者骂得太随意了,会发现自己骂上自己了,或者随口拈来的词把自己都逗笑了,于是怨气消散,鸣金收兵。对骂就不同了,即使你在自家门口叫骂,因为隔墙有耳,就有人从中听出了门道,立即站出来对骂,这样就容易产生激烈的比赛和竞争,就能比个高低上下,当然了,一是比嗓门,二是比语速快慢,三是比骂的内容以及花样。一般地说,听到街筒子里的某一位突然进行骂街开练了,邻里们就当是唱戏的吊嗓子,绝不会有人站出来劝解,你凭生站了出来,别人还以为你心虚呢。既使有人站出来劝解,也是走走形式,蜻蜓点水应付一下,应付中还有煽风点火的意思。如果出现对骂就不然,总会有邻里站出来进行劝解,问题在于对骂的双方都不会听劝解,不仅不听,越是解围,越是来劲,所以,善于劝解的人也只是做做样子。如果二人对骂,总有弱者,弱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从自己家冒出来一个助战者,二骂一,从人数上占个上风头。骂街的高手总是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能够从容地做到一骂二,一骂三,甚至一骂四,这样的骂街“天才”简直是街筒子里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是需要从自己家搬援兵的,这样就容易出现群骂的激烈场面。


       如果出现群骂的场面,一切的一切就乱了套,不管是骂街的,还是围观的,谁也听不清骂的内容了,嗡嗡嗡,好象是无数架飞机在飞,嗡嗡嗡,好象是上万上亿只蚊子在打架,嗡嗡嗡,你只能看见人张嘴,就是不见人说话——人确实还在说话,壮怀激烈地说,顿足排胸地说,就是大家偏偏听不清,这就像是在战场上,当你看见不同的兵器一起开火,就已经无法听辩兵器的类别了。

       考察方言,考察到了骂街,总有对故乡的不敬之处,但是,一种方言,一个语种,学习到了深处,一定要观摩一下持这样的方言或者语种的人是怎样骂街的,从骂街中不仅可以听到语言的妙处,还可以读出一个地域人们的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新散文作家马叙说过“粗俗、生动的骂娘和调侃的语言,也因发音独特而具有了语音发音学的深刻意义。”河坡老街的骂街,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北方人的性格,即不记仇。骂过了,甚至打过了,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和好。其实两口子过日子也是这样的嘛,再模范的夫妻也会磨嘴,再平和的生活也会有矛盾,亲着,爱着,打着,骂着,生活就这样一天天的有滋有味地过去了。至于我本人,当然不会骂街,但是我喜欢看骂街,去年去了无锡、苏州,满街筒子听不到一声骂街声,倒是不习惯了,觉得生活不真了。
  
  生活是永恒的,骂街只是小插曲。骂街骂过了,以后怎样呢?经过我观察,骂街这件事情是街坊们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骂街以后,一两个月内,磕头碰脸,谁也不好意思先说话,都觉得脸上挂不住,但是,双方又都有和解的意思,冤家宜解不宜结嘛,何况远亲不如紧邻呢。因此,遇到过年,只要有别的街坊一撺掇,就有一方先到有老人(或者是老人的辈分高)的对方家里拜拜年,一切矛盾就自然迎刃而解了,谁也不会计较在双方对骂时气头上说的那些刻薄话,大家都在气头上,谁的嘴边还能挂上尺子呢。
  
  我去过宁波,听过两个妇人骂街,因为不懂方言,一句也没有听懂。在我的故里河坡老街,如今说方言的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了,年轻人都不说发言,以为掉价。方言的产生和一个地方的山水地理环境以及几千年的生活习惯有关,可是方言最终被普通话代替是早晚的事。没有了方言,生活会失去很多色彩。当下的生活里,官员和普通人焦虑的事情很多,不会有人会焦虑方言消失以后怎样?天塌不下来,地也陷不下去,只是令人怅然失去一些生活的本真味道,可是,不会有很多人去细心地体味生活的味道了,既然如此,打住,不写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3-8-31 07:4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8-31 08:11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阅读。问好。
3#
发表于 2013-8-31 20:41 | 只看该作者
读王老师的字方知“骂”倒是邯郸人的一大特色了,想方言这种文化它的起源大概真的少不了民俗、世俗,家长里短,各方支应,都需要底蕴深厚的方言支持,外地人去了可能真得会“邯郸学步”吧。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8-31 22:40 编辑 ]
4#
发表于 2013-9-1 08:40 | 只看该作者
语言中的人文风情和地域习俗确实值得发掘和考究。欣赏地脉文脉都丰腴的文章,问好!
5#
发表于 2013-9-1 09:25 | 只看该作者
 在克楠老师的文夲里接受邯郸地域文化与风情同时,也感受到邯郸方言与四川方言有类似的味道与痛快淋漓,俏皮幽默的一面。赞同你的观点,如果一个没有了方言的地域会缺少个性与情趣。敬佩老师对邯郸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6#
发表于 2013-9-1 09:43 | 只看该作者
幽默讽刺。
“方言的产生和一个地方的山水地理环境以及几千年的生活习惯有关,可是方言最终被普通话代替是早晚的事。没有了方言,生活会失去很多色彩。当下的生活里,官员和普通人焦虑的事情很多,不会有人会焦虑方言消失以后怎样?天塌不下来,地也陷不下去,只是令人怅然失去一些生活的本真味道,可是,不会有很多人去细心地体味生活的味道了”赞同!
7#
发表于 2013-9-1 13:45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的应变性致使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也是势在必然的事情。
欣赏新作,问候王先生!
8#
发表于 2013-9-1 17:04 | 只看该作者
我才在近期《散文》上学习了你的大作,你又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再学习了。
9#
发表于 2013-9-1 17:41 | 只看该作者
有着浓郁地域风情的方言在老师的笔下生动浮现,有着生活真味的文章,细细阅读,学习欣赏,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8-31 08:11 发表
坐沙发阅读。问好。


  谢谢从容来坐沙发:)
11#
发表于 2013-9-2 21: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地域文化色彩,是您在根上写作的理论的践行,亲切,自然,令人回味和启示。文本一方面考究了方言的特点,同时另一方面,也有主观上的思考即方言的去留问题,是很有责任感的文字。拜读,欣赏!问好您!
12#
发表于 2013-9-2 23:19 | 只看该作者
留心处处皆学问呀,从方言里解读了深厚的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学习了。
问好王老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9-2 21:04 发表
关注地域文化色彩,是您在根上写作的理论的践行,亲切,自然,令人回味和启示。文本一方面考究了方言的特点,同时另一方面,也有主观上的思考即方言的去留问题,是很有责任感的文字。拜读,欣赏!问好您!

    一个地区的方言,是应该保留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8-31 08:11 发表
坐沙发阅读。问好。


兄弟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8-31 20:41 发表
读王老师的字方知“骂”倒是邯郸人的一大特色了,想方言这种文化它的起源大概真的少不了民俗、世俗,家长里短,各方支应,都需要底蕴深厚的方言支持,外地人去了可能真得会“邯郸学步”吧。


  谢过木木的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0 12:38 , Processed in 0.0513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