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志强
上午,在雨声里昏昏地睡了一觉,醒来,雨停了,天色也亮了。手里拿着一本杂志,翻过一页,看了几行,忽然想起我们村里的一些女孩,说“我们的村里”是因为那是我们的村里,我们在那儿出生、长大,呼吸着那儿的空气,喝着那儿的水,在那儿的风里、雨里、泥土里成长。
想起那些女孩,还因为当时在村里我是作为一个男孩,与她们经常在一起,见面或玩耍,一起经历了那些孩提时光。这些女孩子后来一个个都长大了,把自己嫁出去,嫁到了另外一个我知晓或者不知晓的村子,嫁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并在那里做人妻,做人母,在那里度过她们的生命,以后也会老死在那里。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
这事有点残酷,就是离开自己出生的地方,离开自己生长并已熟悉的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以后不再回来,或很少回来。这是作为一个村里的女孩比男孩的人生中残酷的一面吗?这思想是有点旧,虽然故土难离,但现在村里出去打工的男孩女孩多了。他们会面对别样的人生,更精彩或者无奈的人生。
我自己不也离开村子了吗?把家安在外面,把自己的余生“嫁接”到了外地。以后也很少再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子。这同样对我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吗?
我现在不这样看了,村子就是一棵村口的老树,而我们是落在它上面的鸟儿,等鸟儿长大了,翅膀硬了,自然就要飞出去的,外面的世界毕竟够大,也够吸引我们。现在我已经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回去反倒是不适应的。也就感受不到这样一份残酷在,所谓的残酷只是我的多情,是我在多思多虑。经历了外面的风雨,我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并且熟悉了另一个地方的生活。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出生到成长,看似我们在选择了,其实只是我们在努力的结果。这样一个结果,无论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当然,村子里也有一些男孩和女孩(女孩嫁到本村)没能离开,最终扎根在村里,还将老死在自己出生的那个村子。他们就比我们幸福吗?
我们是村子散播的种子,我们走向四方,身上带着浓浓的乡音和乡情。我们热爱那个地方也只能在梦里。我们生命的根连系着村子,村子对于远方的游子永远都是一份心中的痛。那是思念的痛,牵挂的痛,难以忘却的痛。
所以也就能理解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10-29 22:2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