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7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对于内心的雕刻和咏叹:章烨诗作《这些年》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1 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些年,我还一条道跑到黑
  用一粒微尘的轻或低
  藏匿内心的风雷和芝麻开花的梦

  这些年,我依然从众,随俗
  混迹于众人的道貌
  以此规避异己的讨伐和伤害

  这些年,我还树一样伫立在原地
  任世事掏空先前的背景
  从脚下感知水土的流失和陷落

  这些年,我愈是进入生活
  愈是变得敏感,多疑,失语
  愈是不相信眼泪

  这些年,我把对亲人的亏欠
  都过早透支给了断魂的汉字
  是他们用爱,放纵我奢侈的热爱

  这些年,我只侍弄最温良的词根
  生怕放虎的利爪伤及他人
  背离生活的原点与朴素的本意

  这些年,我有过绕不开的泥泞
  有挥之不去的隐忧
  有推搡不开的心疾和追打的鞭影

  这些年,我也有如芒在背的落差
  有世情薄凉的羞辱和激愤
  有瞬间的犹疑、倦怠、脆弱和出逃

  这些年,我庆幸自己还爱着万物
  花鸟虫鱼,草木,走兽和人类
  连同这世界的残缺和世风日下的浊

  这些年,我庆幸自己还活着
  用自我、随性的方式
  活得既不低俗卑贱,亦不丰功伟烈

  这些年,我缝补着人性的裂隙
  怀里揣着包容和感恩
  却还残留着本性难移的一点坏脾气

  这些年,我不说聚散、得失、悲喜
  不说冰刀霜剑,花月春风
  不说吞咽的苦和收获的欣悦

  只有流水的时间,让我耿耿于怀
  它无法停下,并终将带走一切
  此刻,我用一首诗抗议它无情的埋葬

          ――――章烨:《这些年》


  初读章晔诗作《这些年》的时候,我写下了以下感触:表白与剖析,层层铺垫和递进,在犀利和冷静的笔触里,构建出自我的精神世界和凡俗痕迹。对于生命的感触,对于爱恨的体验,穿越和超越了自我和众俗的框架,一个岁月未曾俘获和磨损的灵魂,如此硬朗和鲜明着我们的感受,冲击着业已灰暗的内心背景,共鸣起应该保留的骨质和坚守。----感觉还可以细细欣赏,把感受细化和归类,好作品值得反复研读。

  13个方阵,49行,文本具有相当的规模,令人瞩目。喜欢有内涵的文本,包括外观的气势。短小的文本,倘若内容单薄,难免营养不良和苍白虚弱。而面对丰富内涵的表达,则血肉丰满,神采照人。章烨作品有文采飞扬气息流动之作,也有阳刚硬朗的表达。这一首诗歌,有平民的气质,也有平民中少有的英雄气概、品质和底气。犹如剑手在民间,犹如虎豹混迹犬牛之间,令人振奋和期待。

  文字排列在那里,是寻找喜欢的心灵的呼应的。它袒露,呈现,有着叙述的纹路和纹理,可以远观,可以注目,可以忽略,可以视而不见,但是文字有骨,硬朗如风。也盼望遭遇喜欢的心灵,闪出火花。《这些年》有着对自己的敏感,对于世界变化的对应。对生活本相的认识,显然已经脱离了浅显和浅薄,成为一种深邃和真切的体验。

  人生需要一些回望和归纳。这些年的12个重奏,是对于自己的交待,是对于自己的审视。一条道跑到黑,按照我喜欢的一个话语方式就是,黑天过后是黎明的黑,心有目标的人才会一直忠实于内心,忠实于自己的既定目标。一粒微尘,可谓毫不起眼,微不足道,却也不是一粒可以忽视的所在,在其内部,有着卓尔不群的心绪和状态:恣肆天空的风雷,芝麻开花的民间俗语中不断积极向上的愿望,语言内部的强度,矿藏,能量,显而易见不是平常稀疏的语言所能担负。微尘的轻与低,是一种谦虚姿态,低调的风格,而骨子里的强硬质地,有着金属的光亮和质地。

  一个叙述的基调,如此打开了叙述通道。从众,混迹,规避,貌似随大流的身影,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状态,从经验到习惯,不愿意受到攻击,就给人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还是因为独立的个性和认知的存在,这种认知和个性,不为众人所接受和认可,所以就会被打击和陷害,伤害有肉体的,心灵的,总之,有思想的人就会有痛苦。越是深刻,伤害就越会尖锐。但是显而易见,叙述者并没有同化,而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和技巧。这尤为可贵,如一个地工,终于没有遗失掉自己的立场。

  第三节是对于第二节的形象化的强调。人群之中,难免孤独,没有交流和共鸣,难免会像一棵独立的树。这种孤独不是简单的个体的形态,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处境的恶劣。自身的危机,是缓慢而真实的存在,实在的感受变成意象化的景物,强调出了内心的忧虑和窘迫的情景。

  叙述变成了一个手术台,心灵的解剖进入有条不紊的条分缕析的过程之中.面对生活现场的杂乱,谎言,虚妄,圈套和无耻,作者的多疑和无语,对于虚假的愤怒和不满,仿佛成为一种自然的情形,只是一种对于生活假相的清醒面对,思想者不可或缺的心理定势,没有了自我的判断力,流失于鱼龙混杂的思潮漩涡里,变成市侩和要愚昧的渣孽,则是完全可能的趋势和现实。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收获就会有代价。断魂的文字,有几种解释。我觉得还是有牵人魂魄的巨大魅力来理解可能更准确一些,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别的解释。亲人的爱,放纵了自我的爱,几种爱的错位和合力,表达出作者对于汉字的热爱的代价的沉重和炽烈。亏欠、透支,放纵,把情感和情形表达得失衡以及到达极端。自私与歉疚隐含其中,投入和代价赋予其中,情感的合力隐含其中,浓烈的情感,在短小的语句组合里,奔腾汹涌,饱满且浩荡。

  作者继续使用比拟的手法,精妙且精准地表述着自己的内心状态。强烈情感和蓄积之中的人,可以是善良和温和的。有剧烈情感的能量,偏有一副温和的心肠,不伤害别人,遵守生活的规则和本意,像一个无害的庄稼人,像满怀善意的长者,像一个勤勉且质朴的守园人。对别人温和且没有提防心的人,往往会有自我的伤害和催压,因为自我的限制,以及高贵本身具有的警醒,会有缠绕其中的责任和担当,甚而留下沉重的隐喻,被自己认领和担负。

  坚强的人,其实也可以是非常繁杂和富有变化的状态。作者用一个小节的篇幅,把这种感受表达到点到为止。泥泞的境域,忧患的浸润,犹如心病的灌注和鞭策一样的催赶,无论是主动和被动,都是一种承受,可以轻松面对,可以负重前行,这个和继续深化和展开的心绪的表达呼应,勇敢者不是一味的勇敢,而是有所动摇,有所摇晃,而最终的坚持更显得心思的真实和坚守。

  无论如何的不潇洒不轻松,爱依然存续在作者的心中,没有麻木,没有舍弃,爱着这个满目疮夷的世界,一个活跃的有着缺陷的世界。爱能让心灵舒展和活泛,不至于在冷硬的禁锢里变成行尸走肉,爱也是一种拯救,让人们不对世界绝望。活着,不是肉体的活动与否,而是精神的呼吸和思想的警醒状态。以中庸的姿态,以思想者的独立,运转而前行。缝补,包容,随性,沉默,作者使用最放松的方式,反复注入内心的细节,内心的纹路,可谓笔触着力,没有一点省力和偷懒之嫌。

  作者最后的一节,是对于一泻如注的叙述语势的一个了结和转折。想起了歌德老人的一句诗歌,时间啊,请你停下来。那种突兀却自然的情感流露。而作者是青春豪气集于一身的心态,有着辛弃疾一般夜半挑灯看剑的忧患和激情。对于时间这一永恒的事物的对抗,谁不能违抗,但是可以用内心的挣扎来迎接挑战,结局一定的对抗,总会有一种力量,对人的心灵,产生一些回响。

  诗人臧棣说过的:“不能把个人经验作为隐喻来运用的诗人,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书写者,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才能。表达和修辞都存在某种直接性,而诗歌的最本质的经验却不是直接的。”作者在如此篇幅和容量中进行的文本构筑,有着传统写作的朴素和厚实,却也非常充分地完成了对于内容的淋漓表达。生活需要停下来调整一下的,回望更为不可缺少。现实是不道德是,时光是无情的。

  从《这些年》的叙述中一路走来,可以感觉到一个思想者内心的丰富,凸凹有致的痕迹,作者为阅读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心灵,一座心灵的雕刻可谓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可感可触。在写作技巧上,使用铺垫、叠加,不厌其多,有着足够的耐心和自信,用一个抗议托起整个叙述的沉重。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思想者的形象,一个思想斗士的塑像如此丰满和棱角分明,延续着优秀作品的精气和神采。在中气丰盈的叙述中,我们听到了歌者的咏叹,回声四起,起得自然,收得无声却胜有声。倾吐是最好的良药,可以医治内心的暗疾。沉默已久,所以爆发的时候会具有超越一般的力量。而如此爆发,可以看到作者蕴蓄的精神和情感的储备量。一首诗作,可以感受到的东西可能会很多,从《这些年》中,可以捕捉到写作内外的诸多信息和信号,因而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写作能量和走向的猜测,当然有着足够的乐观和信赖,从文本内外,正弥散开来。

    

[ 本帖最后由 章烨zhangye 于 2013-12-12 09: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12 08:33 | 只看该作者
美诗美评,抢个沙发慢慢学习欣赏,问好二位斑斑 :handshake
3#
发表于 2013-12-12 08:59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读,有时间细细阅读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13-12-12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本真的诗歌,深入骨里的剖析,细细阅读,对我上了诗歌的很好一课。学习。问好二位。
5#
发表于 2013-12-12 15:17 | 只看该作者
诗歌难写,诗歌评论更难写,万里老师对章版的诗歌把握到位,冷静地评析,兰草很受益
6#
发表于 2013-12-12 17: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13-12-12 09:15 发表
自我感觉,《这些年》,是我近期写的令自己比较满意的习作。在《这些年》里,我老老实实地回到了诗歌,摒弃了许多花里胡哨的所谓技巧,本分地说了真心话。

万版的评析,有审视的高度和思想包容的宽展,精准,犀利 ...



两位斑斑的力作一起品读,感受到其中凝聚、澎湃着的激越心灵的力量,正所谓美文洗心,欣赏之下,深深为这样的文字和思想折服。细细体会学习,问好两位老师!
7#
发表于 2013-12-12 18:37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12-13 10:26 | 只看该作者
细致、深入的解读,学习,受益。
9#
发表于 2013-12-13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纳兰容若 的帖子

有救啊。人家是互救。哈哈。没救的是诗歌。
不过,这首诗我没读,感觉不错吧。我是来读纳兰的评的。
10#
发表于 2013-12-13 15:34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值得学习。

朴实的话语胜过华丽的词藻,这些年从内心出发,自省的意味浓烈而深刻,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次精神的检阅。问好两位。
11#
发表于 2013-12-13 16:40 | 只看该作者
真挚细腻的诗,真知灼见的赏析。敬佩!学习!
12#
发表于 2013-12-13 19:06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写的很实在,出自内心深处对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所见,这些年自己每一脚印深浅的深切肌肤感悟的文字抖落,评论的有理有据,有形有体,合二为一的文字,把整首诗歌以及诗人剖析的完美无缺。欣赏学习。问好二位!
13#
发表于 2013-12-16 13:51 | 只看该作者
高山流水,琴韵琤琮,世间得-知己足矣!
14#
发表于 2013-12-16 16:23 | 只看该作者
脚踏实地,回归本真,比那些华丽的句子更有可读性。好诗当评。问好两们版主。
15#
发表于 2013-12-16 16:28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歌其实也写出了我心中所想。
山水兄的评论也令我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13:16 , Processed in 0.0582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