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父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8 2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父亲》演唱:崔京浩
  仿佛只是转眼间,忽然发现父母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寂然老去。而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永远年轻,永远美丽,却不可能,却无力回天。因为孩子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轰然苍老。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呀!
  
  大年三十那天,从遥远的瑞士给妈妈打越洋电话,通完话后,心里便开始着急。爸的腿受伤后,开始的时候,妈任爸一个人去处理。爸中过三次风,行动不灵活,弯腰也不方便,再说男人也没有女人细心不是。直到父亲伤势日渐严重,三个月后母亲陪着父亲终于去了趟医院。医生说,伤口太深,不能心急,要慢慢静养。
  
  给弟挂了个电话,请他带父亲去中医院,不仅治标,更要治本。弟弟说妈妈问过一个邻居,也是腿伤在中医院看,去了就是挂水而已。我说挂水总有好处,消炎嘛。我生气。我生妈妈的气,她为什么一开始不管爸爸呢。我生弟弟的气,他为什么不重视父亲的病情呢?我生自己的气,距离这么遥远,谁会把我的话当回事儿呢?谁又拿爸当回事呢?他从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先当兵,后转业到北大荒,跟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将大部分的部队津贴、工资邮寄回家帮助爷爷奶奶养家糊口。叔叔们是否记得这些往事呢?与妈妈结婚后,他待三岁的小姨有如己出,直到小姨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姨夫本人就是中医,他们是否给父亲什么建议了呢?我们这些孩子自小听着妈妈对爸爸的训斥声长大,妈妈聪明要强,总说爸笨,以至孩子们对爸没有特别关注呢?
  
  春节期间,我跟父亲数次通话,每次时间都很长很长。随着我们的对话,我感觉,前尘旧事穿过时间的雾霭,逐渐清晰地重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从少爷到军人
  
  爸爸出生的时候,星辰木匠坊正处于鼎盛时期。家里雇佣了60多名工人。祖爷爷带领三个儿子在作坊里和工人一起劳作。三个儿媳妇轮流做饭。那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锅每天都热乎乎的。
  
  祖爷爷为人慷慨,不少远近的亲戚前来投靠。他将这些亲戚连同家眷一同收下。于是,用爸爸的话说,家里面多了很多姨娘。爸爸自小在大观园似的环境里长大,如贾宝玉一般受到万般宠爱,奶奶的长子生下不久就死了,爸爸是第二个出生的儿子。爷爷奶奶把爸爸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手里怕摔了。家里的姨娘们宠爱着他,给他做衣服,给他好吃的。他的长袍总是干干净净,而且三天两头换新的。
  
  爸爸7岁被家人送入私人学堂,就是私塾。爸的眼睛大,总是滴溜溜地望着老师,老老实实的听课,从来不惹事。老师特别喜欢他。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一起踢鸡毛毽子,爬门口的牌坊。牌坊最下一层被孩子们蹭得亮光光的。而爸爸独自留在教室里刻苦学习。
  
  课余时间,穿着长袍的父亲喜欢在爷爷的厂里转,工人们恭敬地喊他少爷。还有一次,他晃悠到附近的一个兵营,士兵看到他英俊可爱,也开玩笑地喊他少爷,并给他糖果吃。爸爸说,小时候他可不喜欢人家喊他少爷,他有名有姓,为什么要被人喊成少爷呐。
  
  父亲10岁那年,家里面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生日宴。祖爷爷请来了远近的亲友,东台、江阴、建湖甚至包括南京的都来了。小寿星那天身穿崭新的长袍,头戴阿福帽,都是暗金色。客人们拱手致意,全体宾客落座后,祖爷爷举杯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前来参加少爷的生日宴。客人们一一祝小寿星将来成龙。这一年,是分家后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家族最后一次盛大的家宴。
  
  分家后,爷爷不小心染上了鸦片瘾,祖上的作坊渐渐走向没落,工人一个一个地离开,爷爷开始卖家里的贵重物品,之后惦记上了奶奶的嫁妆。奶奶劝爷爷,可是哪里劝得了呢。看到奶奶哭泣,父亲下决心好好读书,将来出人投地。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拿着成绩单给奶奶,看奶奶脸上绽开的久违的笑颜。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父亲刚拿到初中毕业证书,正巧空军部队进城招收有文化的男青年当航空兵。父亲和奶奶商量,当兵后即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能接济家里的生活。奶奶抚摸着父亲的头,含着泪同意了。
  
  那年父亲19岁,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上海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其少爷生涯宣告彻底结束。
  
  被帆布箱决定的命运
  
  许多年后,我依然记得上大学时使用过的帆布箱。就是那个有两根皮带的军绿色厚帆布箱,很硬实。妈还用同样颜色的布料做了个外套。就是那个帆布箱,决定了爸爸一生的命运。
  
  那是1954年初。父亲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父亲的军人素质深入骨髓。绝对服从部队命令。一年后,父亲和另一名同乡战友马贤被调往北京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司令部下属四个单位为防化连、指挥连、通讯连、警卫连。父亲被分配到指挥连的标图班担任六班的班长。
  
  空军标图班的任务是随时将雷达测到的飞机方位标到地图上。整个值班室内根据地区设有值班台,华东区、华北区、华南区、华西区等。值班人员分六个班,值班室内24小时灯火通明,值班人员实行三班倒。部队组织纪律性强。不值班的战士白天上军事课,体育课。体育课的主要项目是跑步、单双杠及俯卧撑。
  
  部队从周一到周五对战士进行早检查、晚点名。早检查后,战士们集体跑步。然后洗脸刷牙。晚点名后,值班班长负责吹号熄灯。冬日的北京寒冷刺骨,战士们就着室外的一排自来水龙头洗漱。司令部有个澡堂,两毛钱一张票,战士们可买票进去洗澡。
  
  值班室与卫生间之间隔着休息室。将军们的外套通常挂在休息室里。年轻人好奇。一个晚上,父亲和另外两名战友从值班室出来上卫生间。穿过休息室的时候,其中一个战友起意,咱们穿回将军服过把瘾怎么样。几个战友各自取了个将军服套到身上。父亲拿了件带三个金星的上将服。只穿了两分钟,便赶紧脱下来挂了回去。穿了次将军服,几个人脸上那个得意,笑容怎么也抹不去。
  
  父亲得意地说,我还坐过一次中将的车哩。有一次,父亲连续几日高烧不退。4班长送父亲去部队医院。医生说,得赶紧送军区总院。结果那天是个周末,没有车。正好中将的车在那里。经过请示,最后由中将司机开车送父亲去了总院。在那里住了两个礼拜。父亲说,发烧的感觉早忘记了,可坐了回中将的车,也是因祸得福呢。这辈子不简单啊!
  
  1957年底,父亲患了慢性支气管炎。司令部开了封介绍信到北京协和医院。父亲拿着介绍信,乘坐公共汽车来到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专治疑难杂症。医院成立于1921年,属北京的老牌正规医院,需预约挂号。父亲周二到达医院,预约了周五的号。经医生检查,决定住院做扁桃腺摘除手术。住了一个星期的院,吃喝住都不用管,回到部队,将住院证明交到司令部医院便结束。
  
  父亲说,部队的生活还蛮开心的。星期天放假。三年的时光,父亲和战友们逛遍了北京的王府井大街、颐和园、故宫、金山、什刹海、颐和园。每年春节晚会搞会餐,看文艺节目。回想起来,挺怀念那个年轻的军人时光。
  
  父亲19岁当兵,正值青春年华。20岁生日拍了张照片邮寄回家。我7岁的时候第一次随同父母探亲,到三个叔叔家里做客,发现每个叔叔家最显眼的地方都挂着一张父亲的20岁生日照。照片是黑白的。父亲身穿军服,浓眉大眼,英俊潇洒,洋溢着青春。
  
  按照那个时代的说法,父亲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总往家里寄钱。当时的部队津贴是执初中毕业证的普通士兵11元,班长14元。父亲每个月拿到津贴后,只留下一小部分机动钱,将剩余的钱积攒起来,到了一定数目,一并到邮局汇给奶奶,不识字的奶奶收到后,口述请人代笔回信给父亲。那个时候,父亲最小的弟弟四岁,老三上小学。老二进布厂当学徒。都在长身体的年龄,能吃能消耗。善良的父亲胸中充满了责任感。
  
  1958年春,部队掀起一股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的热潮。因肝病住院的战友彭天德,坚决要求奔赴北大荒,医生没有批准。在后来与父亲的通信中,父亲了解到,转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东郊电子管厂工作。部队首长找父亲谈话,说父亲是城里人,可以申请到南京民航工作。然而,在这股北上的大潮中,父亲有些不知所措,他说回去考虑考虑。回到宿舍,同乡战友马之贤与另外三名战友从王府井大街回来,迫不及待地告诉父亲:我们垫钱给你买好了帆布箱,跟我们一起去吧!父亲一激动答应了,跟着他们一起报了名。
  
  十万转业官兵在北京前门楼老火车站前集合,听王震将军致欢送辞。军人们振臂欢呼,气概豪迈,满腔热血。父亲跟随大部队登上了北上的火车。他哪里知道,这一走,就是一辈子,青春、热血、健康,直至退休。奶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伤心至极。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春节,奶奶便准备一包香肠、麻糕、花生等点心,让叔叔邮寄到北大荒连队,让父亲过年的时候打打牙祭。结婚生子后,春节蒸又香又甜的香肠成了孩子们过年的期盼。
  
  有一次,父亲笑着对我说,你马叔叔凑钱给爸爸买好帆布箱,我们就那样被一股子风浪卷去了北大荒。可以说在当时的人生岔路口,一个帆布箱决定了爸爸的命运。哎,爸爸这辈子。
  
  我说,爸别叹气。每条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你走上这条路后,不是遇见了我妈,然后又遇见了我们这些儿女吗?对吧?爸爸愣了一下,然后醒悟过来,一连答了三个对对对!
  
  父亲是个京剧迷
  
  父亲10岁左右,来自高港的陈姓商人来送油漆,看到浓眉大眼的父亲站在一边,就问父亲想不想去看戏?父亲点点头。那一次,父亲第一次听到了京剧。他感觉京剧的唱腔柔软优美,唱词充满诗意,仙乐般动听,尤其是拖长的啊声。陈先生见父亲喜欢京剧,自然很高兴,因为他本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京剧票友。古泰州当时有两家京剧院,一个在高桥口的巷子里,一个在四人医附近的京城大酒店。这一老一少经常进出这两家京剧院,看多了,父亲耳熟能详,没事就自己哼着唱。
  
  父亲参军后,同连队的上士也是京剧迷。星期天部队给军人放假,规定必须在晚10点前回营房。两个人去北京京剧院花1元钱买张票进去过把瘾。看得入了迷,时间不知不觉溜了过去。深夜11点散戏,两个人紧赶慢赶回到部队时已是凌晨12点了。被首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以后看京剧不敢再赶晚场,总是看着时间及时归队。
  
  进入北大荒后,一去就是几十年。生活艰苦,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京剧更不可能有。来自中央的宣传队演唱革命样板戏。这些样板戏演多了,父亲顺口就能唱出来。直到退休后回到老家泰州,父亲才偶尔有机会在电视里看京剧节目。妈妈喜欢看电视连续剧,每逢播放京剧节目,一向随和的父亲坚决不让妈妈,看他们斗嘴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笑。
  
  父亲70岁那年,来自北京的京剧团到泰州演出。演出一周,白天晚上连续演。正值夏天,父亲起床早,吃过早饭便骑上车去看京剧,中午、晚上回来吃个饭,骑上车去继续看,一看一整天。晚上很晚才回来。妈妈说,你爸迷上了,店也不管了。演出一周,他场场不拉。演出结束后,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端起一碗面,还没吃到口,啪,掉地上摔碎了。为了京剧,父亲第二次中风。好在经过中医调理,除了走路缓慢外,一切恢复良好。
  
  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京剧。在瑞士期间,一次老公开车,从卢塞恩回来的路上,父亲乘兴唱起了革命样板戏,从李玉和,到杨子荣,专唱革命者的形象。现在,父母两个住进了新家,守着一台大电视看,每当电视里出现京剧节目,他仍然大声地跟着唱。妈妈笑他,好了伤疤忘了疼。
  
  父亲的绰号“秀才”
  
  在东北,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人们就自己找乐子。给别人起绰号便是乐子之一。连队里似乎每个人都有个绰号,父亲的绰号叫“秀才”。说起父亲的外号,那历史可悠久啦。
  
  过去连队生活单调,家里地里两点一线。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就开会。大会小会天天晚上开。小会上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父亲是老初中生,说话喜欢咬文嚼字,顺带一串串关联不关联的成语。冬天讨论气温下降,父亲张口即来数九寒冬、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春天讨论化冻的事宜,父亲便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草木萌发;夏天讨论农作物的管理,父亲发言中带着成语。他说,春生夏长、烈日当空,汗流浃背、汗如雨下;说起秋天的时候,词儿就更多了,秋高气爽、秋色宜人、秋风萧瑟、春种秋收......。
  
  记得一次我跟着父亲上了他的康拜因收割机。小小的我站在高高的康拜因上,前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父亲站在我旁边说,乖乖,麦浪滚滚。我说康拜因像一条大船,父亲说咱们乘风破浪。康拜因前进的时候麦子被驯服地收入机器,我学电影台词,缴枪不杀!父亲来个瓮中捉鳖。父女俩一唱一和,好不热闹。
  
  连队不大,才60户人家,都是熟人,熟人称名带姓的就嫌生分,所以大家都喊他秀才。我喜欢这个绰号,因为我觉得爸是个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才称得上这个绰号。
  
  这个绰号跟父亲是很相配的。作为老初中毕业生,爸爸能熟背很多古文。我喜欢听故事,平时在家,都是比我大九岁的小姨和幼师毕业的妈妈给我讲。有一段时间,我生病躺在炕上,总缠着大人讲故事。听故事的时候,我就哪儿都不难受了。一天晚上,妈妈和小姨出去串门儿,留下爸爸陪我。我闹着让爸爸讲故事听。爸爸从来没给我讲过故事,他有些犯难,闷头想了想说,我给你讲个古文故事吧。我不懂古文现代文,只要是故事就行。就安安静静地听爸爸讲。
  
  话说从前,有两个孩子下学后踢球玩。踢着踢着,一条狗儿跑来,小孩子一让,球飞远了,飞到了一个大树洞里。一个孩子过去拿胳膊够,棍子捅,却因为洞太深,没办法将球取出来。另一个孩子跑到老师家,提来一桶水,将水灌进洞里,球很快浮上来了。听到这里,我浮着的心也落了下来。爸爸说,这个孩子聪明啊,他会想办法,而不是蛮干。爸爸讲的故事没有妈妈和小姨那样生动,可以说是平铺直叙,我却听得专注。后来我在初中课本中读到这篇古文,感觉格外亲切。
  
  连队定期评好人好事,写汇报材料的任务自然落到秀才父亲身上。他平时照常上班,翻地、打铁、开康拜因收割;只有晚上或周末才能抽时间写材料。他坐在油灯、蜡烛及后来的电灯下,一字一字地写,认真极了。虽说是资本家出身,父亲对共产党却满怀信仰,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请入党。因为出身问题,一拖再拖,他坚持不懈每星期写一份思想汇报,直到临退休才被批准。七一党的生日,他一大早喊醒我,说,帮爸爸烧个火,爸爸要写首诗。我烧火,他边看着早饭锅,边就着火光写歌颂党的长诗。我记得题目似乎是“党啊,我的母亲”。每年年底,父亲写工作总结,顺带展望未来。父亲的家信总是工工整整,好几页纸。爸爸的文学细胞被用到那些材料、思想汇报、工作总结、诗歌还有家信的写作中,它们如同许多带着那个时代印记的文学作品一样,不知消失在何处。妈妈说,你爸傻,我说,傻就傻吧,傻人有傻福,只要他活得开心。
  
  退休后返回老家,父母亲开了一家杂货店,父亲兼老板、伙计并掌柜的。他们的店允许赊账,父亲把个账本记得千奇百怪。这其中的原因是大部分用的是绰号。比如酒瓶,就是成天拎着个酒瓶的三轮车师傅;还有饭桶、木头、大个子、炮筒等等。在父亲这里,赊账容易,而且从来不催帐。父亲的账本上记着欠账原因,如果原因特殊,他就一笔勾销了,用他的话说,东西不值钱。故而,即使母亲就站在柜台前,老顾客来了张口就喊秀才在不在。每天早晨父亲到了商店,先放些条凳在外面,接着一帮老朋友陆陆续续的到店门口集合。父亲站在柜台内,老朋友们坐着柜台外两侧,他们论古聊今,谈天说地,父亲仍然时不时冒出一串串成语,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经常听到父亲发出的爽朗笑声。如同一道风景,一个记忆中的画面,清晰地印在我的头脑里。
  
  退休后的父亲很开心。他每天清晨骑自行车去听各种针对老年人的讲座,在瑞士的一个月,每天晚上回到家,吃完晚饭,爸爸便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日记,他用得是繁体字,后来我帮他一一输入了电脑。他写的日记言简意赅,具有古文风范。
  
  如今父亲已经八十大寿,除了腿伤,身体健康,头脑灵活。这秀才的绰号,真是名符其实,伴随着他的一生。
  
  父亲的小跟班
  
  父亲的小跟班就是我。可笑吧。小时候,父亲走到哪里,我就喜欢跟到哪里。那时,北大荒是名副其实的荒原。生长着大片的灌木林。与灌木林一起生长的,还有狐狸狼熊瞎子等动物。本来嘛,在父辈还没有进军北大荒之前,那里就是它们的天下。
  
  条子是灌木的俗称。秋末冬初,条子干枯了,很适合烧火。是我们过冬用的主要烧饭燃料。我们需要割很多很多的条子才会够用。于是,每个星期天,秋收过后,父亲总是带上我,到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割条子。出发前,妈妈烙上一些糖饼,用口袋装好,爸爸用他的军用水壶灌满开水,我们带着糖饼和开水便出发了。我喜欢这个差事。因为有糖饼吃。那个年代,不要说零食,只要不挨饿,就是好事了。
  
  北大荒人烟稀少。一望无际的荒野。候鸟在这个季节成群结队飞往南方。高高大大的父亲带着我这个小小的女儿,走在路上。我很开心。我喜欢原野,喜欢大自然中的一切。我感觉所有的自然都是美好的。凋零的落叶就很美,很值得收藏,我时不时弯下腰捡拾落叶,放在我的口袋里。我的外套是奶奶亲手缝制的,口袋特别大,里面可以装好多东西。邮包刚到的时候,我穿上,手伸到口袋里,发现了一把花生。这口袋最适合给我装落叶了。
  
  爸爸说,看,狐狸。一只黄色的狐狸一闪不见了。这里的狐狸经常半夜偷鸡。也是,这里这么荒凉,动物很难找到食物。狐狸狡猾,当然知道偷鸡的后果,会让人恨之入骨。所以,狐狸见了人溜得特别快。我们不怕狐狸,怕的是狼和熊瞎子。据说野地里经常有人与它们相遇。
  
  爸爸说着话,我们已经走了好几里路。前方是一大片条子林。父亲在前,我在后,我们走进林子的深处。然后,父亲挥镰割出一片空地,架起一堆条子,点燃篝火。父亲对我说,乖乖坐在这里看着火不要乱跑啊,爸爸就在这里割条子。父亲开始割条子了。他把一溜条子割下来,捆扎好,再接着割另外一溜。我坐在火边,时而看火,时而看天,时而看看辽阔的条子林,看父亲有力的挥镰。不一会,父亲热了,将外套脱下来扔到一堆条子上,继续干活。我尽心尽力照顾篝火,不断往里面加条子。我知道,有了篝火,豺狼虎豹就不敢接近我们了。
  
  中午时分,爸爸来到我身边,给篝火加了条子,从口袋里取出糖饼,烤烤热我们开始吃中饭。就着开水,吃甜甜的糖饼,听爸爸讲故事,我那时候觉得好开心。如今回忆起来,我觉得,对父亲而言,我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陪伴。在这个数十里荒无人烟的所在,寂寞才是最可怕的。
  
  爸爸老了
  
  很多事情很多话渐渐消逝在时光深处。然而很多年前爸爸说的一句话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他说,“爸爸老了”。那年,爸爸48岁,而我17岁,正上高三。
  
  我在离家很远的黑龙江云山农场场部中学上高三。是爸爸的老战友联系的。那所中学很有名气,吸引了远近的不少学生。到那里上学,需先到离家最近的9队,乘每天一班的公共汽车到达场部。周末,逢爸爸有空,就用自行车驮着我,骑行30分钟到达公交站。
  
  那个年代生活艰苦。父母亲似乎总是有着干不完的活儿。一大早上班,忙了一天,下班继续忙,忙四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忙家里的鸡鸭鹅猪兔狗。周末只有一天,还要忙,忙家里大大小小的琐事。总是在忙碌的父母很少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
  
  小时候,我总觉得父亲是万能的,他会划玻璃,做木头板凳,拖土坯,砌房子,苫屋顶,还炒一手好菜,江淮口味,带点甜。与整天这疼那疼的母亲相比,我觉得父亲的身体棒极了,简直是铁打的,一口气能吃两大海碗米饭。直到那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父亲骑上他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送我去公交站。那天的路似乎很长,父亲跟我聊了很多很多。
  
  爸爸是个善良到底的人。他宁愿一个人吃尽千辛万苦。作为家里的大哥。从17岁挣钱开始,他便把所有的余钱邮寄回家,帮助奶奶养活三个弟弟。如今,弟弟们都长大成人,身体都棒棒的,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你也是家中的老大,爸爸说,弟弟妹妹都看着你的样呢。我说,爸,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天自行车不给力,爸爸吃力地蹬着,一边蹬一边说,爸爸老了。我听了心里一阵疼痛。爸爸渐渐地老了。从那天开始,我忽然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我把全部的时间用在复习备考上。我想,没有人能够安排我的未来,除了我自己。我要帮助爸爸实现他的梦想,重新回到他的江苏老家生活。
  
  是的,这个梦想实现了。那年高考,我顺利考入某大学英语专业。如今,父亲不仅得以回到自己的江苏老家安度晚年,而且得以周游欧洲。在欧洲的日子里,父亲一下子年轻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芳菲 于 2014-3-2 04:2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3-1 08:07 | 只看该作者
故事脉络清晰,文字组织精致,问候曾经的黑龙江人!
3#
发表于 2014-3-1 10:15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细细地品读芳菲这篇亲情美文,忽然就特别特别感动、感怀、感慨,娓娓道来中,一如她的慈父就在眼前,一个帆布箱决定了一个秀才的人生命运,其中的酸辣苦甜自不必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身上始终不渝的质朴美德。敬重这样的老人,祝福他,也欣赏芳菲本人,她的孝,并没停留于嘴上,而是切切实实地付诸于行动,将老爸疼到了骨子里,大赞一个!
4#
发表于 2014-3-1 10:16 | 只看该作者
几个片段立体勾勒出父亲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很耐读。
5#
发表于 2014-3-1 15:5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精彩而简洁的人物传记。文意通畅,情绪饱满,亲情之爱深含言辞之间!
6#
发表于 2014-3-1 16:0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结构好读。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运涛涛 的帖子

感谢运涛涛鼓励。那一代黑龙江人真是不容易。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秋实 的帖子

感谢秋实的懂得。父亲一辈子只求付出,从不索取;对自己苛刻,对家人却宽松。80岁的人了,还保有一颗纯善的心。我的愿望,就是让父亲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0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何足道哉 的帖子

感谢何足道哉先生的品读。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0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李兴文 的帖子

李老师,有关父亲的话题很多很多。这里截取了几个片段。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冉令香 的帖子

谢冉令香阅读。问好!
12#
发表于 2014-3-2 12:04 | 只看该作者
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父亲,也展示了父亲劳碌与丰盈的一生,同时也展示出一个女儿的关心和牵挂。文章首尾相顾,浓情似水,让人刮目。动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问好芳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0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木门长子

感谢木门的详细阅读与鼓励。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走得这么远,大有不孝之嫌。然而人生有很多的无奈。我就尽力做些能做的事情。我希望年长的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
14#
发表于 2014-3-3 10:40 | 只看该作者
爸爸是个善良到底的人。他宁愿一个人吃尽千辛万苦。作为家里的大哥。从17岁挣钱开始,他便把所有的余钱邮寄回家,帮助奶奶养活三个弟弟。如今,弟弟们都长大成人,身体都棒棒的,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你也是家中的老大,爸爸说,弟弟妹妹都看着你的样呢。我说,爸,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15#
发表于 2014-3-3 10:42 | 只看该作者
佳作欣赏。感受你亲情浓郁的精彩华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0:34 , Processed in 0.0858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