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人与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8 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废名读陶渊明《闲情赋》,读出了陶公对树的情感,可谓别具只眼。《闲情赋》中有云:“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东西,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废名说:“设身处地的想,他大概对树荫凉儿很有好感,自己又孤独惯了,一旦走到大树荫下,遇凉风暂至,不觉景与罔两俱无,惟有树景在地。”“所以文章虽然那么做,悲高树之多荫,实及爱树荫之心理。”我觉得这个分析很新鲜,也很有道理。果然到了后面,废名就又举出更多的陶渊明爱树的例子,至于说到“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几乎并陶公的行止出处写得都很生动了。
  
  其实,陶渊明爱树,本是题中之义,只是让废名一提,豁然开朗罢了。其《五柳先生传》以“宅旁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固已可见人树之契;“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与树结邻比与人结邻更合陶公情趣,甚至连“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之时,对于道旁草木,也是觉得好的。盖陶公性情,颇近于树,而爱树的陶公,就更加可爱了。
  
  忽然想起别的喜欢树的文人来了。
  
  东坡是一个可爱的人物,我觉得他写哪类文章都能写到顶好,尤其喜欢他的书简和题跋,更愿意知道他的行事。我在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读到过苏东坡种树的事,甚是喜欢。《苏轼诗集》卷三十五诗题云:“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苏轼文集》第七十三卷《种松法》云:“十月以后,冬至以前,松实结熟而未落,折取,并萼收之竹器中。至春初,取实入荒茅地中,得春雨自生。松性至坚悍,始生至脆弱,多畏日及牛羊,故须荒茅地,以茅荫障日,须护以棘。五年后,乃可洗其下枝。七年后,乃可去其细密者。”
  
  从叙述之曲折详细看,东坡应该是确实干过的了,他也确是一个有心人,做了的事,能够讲得出来。又《诗集》卷二十《戏作种松》云:“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三年出艾莲,满山散牛羊。”
  
  其方法与《种松法》所说同。东坡在故乡眉山东北的一片山坡上种下三万棵松,后来离开眉山,再也没有回去,所以诗中常有对松树的怀想:“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夜风波浪碎,朝露珠玑香。”在《诗集》卷六《送安惇秀才失解归西》中写道:“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东坡已经将所树之松当朋友一般牵挂了。
  
  东坡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像一般的书生,除了读书,其余一概不闻不问。他热爱生活,兴趣很是广泛,比如他自己制墨,自己酿酒。其于海南作墨,“墨灶发火,几焚屋”;自己闭户酿酒,“曲既不佳,手诀亦疏谬,不甜而败,则苦硬不可向口。”虽然自慰说:“然甜酸甘苦,忽然过口,何足追记,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造酒之事毕竟不算十分美满。唯有种树,东坡是一个成功者,所种三万棵,已经堪为梁柱了,真是闻之令人神旺的事。
  
  去年有幸到了一趟俄罗斯,看见俄罗斯的树林,漫山遍野都是;今年读托尔斯泰娅所著《托尔斯泰生平》,知道托翁也是一个喜欢种树的人。
  
  据说,托尔斯泰植树造林,光秃秃的山冈上,逐渐栽满了云杉,桦树和松树。青年时代所种的树,有许多至今郁郁葱葱。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他对于在自己的领地里种树并不感到满足,他想绿化图拉全省。他拟定了一个造林计划,带到彼得堡,去谒见国家财务大臣穆拉维约夫,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以便使造林计划得到落实。可惜的是,彼得堡对于托尔斯泰的计划并不感兴趣。
  
  托尔斯泰对于树是非常尊重的。他有一篇小说叫做《三种死》,其中写到树的死:“树死得平静,正直,壮丽。死得壮丽,——因为它不撒谎,不折腰,无所贪求,无所畏惧。”托翁还以他特有的生动笔触,细致描述了树的死亡:“斧子在根部发出越来越沉闷的响声,湿润的白色碎片飞落到带露水的草上,随着斧子砍伐开始听到轻微的拆裂声。大树颤抖了一下,弯了弯身子,随即挺直,惊恐地连根摇晃着。刹那间万籁俱静,可是树身又歪斜了,树干发出拆裂声,枝桠断落,大树轰地一声倒在潮湿的地上。”读着这段文字,几乎可以感受到托翁的痛苦心情。
  
  上面说到的三个文人,我都是很尊敬而且喜欢。我知道他们喜欢树以后,就更觉得亲切了。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5-28 09:5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5-28 08:32 | 只看该作者
角度选取的好,文人爱树,现在的人已经很难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树了,反觉古人比今人富有,欣赏好文。
3#
发表于 2014-5-28 09:57 | 只看该作者
因树寓人,由浅入深,从而诱发多维的思绪,呈现出一种古文化之美。
4#
发表于 2014-5-28 10:51 | 只看该作者
古今中外,树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依托,写树、画树的很多,欣赏学习!
5#
发表于 2014-5-28 12:26 | 只看该作者
大凡树木,形神兼具,故常于人有所补益。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5: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4-5-28 08:32 发表
角度选取的好,文人爱树,现在的人已经很难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树了,反觉古人比今人富有,欣赏好文。

感谢运涛涛先生赐教。

谢谢。
7#
发表于 2014-5-28 15:4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篇文字我也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也是个爱树的女子。曾经与老公讨论过这个问题,树木在被砍的时候会不会疼痛。结果却没有答案。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2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5-28 09:57 发表
因树寓人,由浅入深,从而诱发多维的思绪,呈现出一种古文化之美。

感谢版主赐教,感谢版主鼓励。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0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4-5-28 12:26 发表
大凡树木,形神兼具,故常于人有所补益。

感谢版主垂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菲 于 2014-5-28 15:47 发表
读了这篇文字我也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也是个爱树的女子。曾经与老公讨论过这个问题,树木在被砍的时候会不会疼痛。结果却没有答案。

感谢芳菲君垂赏。

谢谢。
11#
发表于 2014-6-14 10:01 | 只看该作者
能在此欣赏谭老师的文章真是一幸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2 13:34 , Processed in 0.04992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