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8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概括、提升与拓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0 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10-12 12:29 编辑

概括、提升与拓展

--上周(2014年9月11至17日)中财论坛评论综述

梁星钧




  上周我负责中财论坛评论版务打理,读罢所有评论颇有些感慨,但我很快又冷下来,为使自己不至“盲动”,以过分“即兴”而陷入“乏”“滥”而遭人垢病。但我之后心里却有“余戚”,一直为这事耿耿于怀,我甚至几番对身边的亲人说,我还有事,一会即去写个评述,否则久之我心里过意不去,想好的事轻易放弃也不是我一向的为人风格。

  我执意不放此写是因本周的寥寥几篇实在是打动了我。

  我从事文学评论有几年了,拙评出过1本,也正准备在寄单时赠报论坛1册留念。我也一直希望论坛有个专门的文学评论发表及大家可供研探的地方,我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实现,使我们每周都有专门的各类评论以集中展示,让我们相融、互通、交流和共进在一起,这实在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情,于此,我们也得到了各类不同文学评论的艺术享受。

  我说概括,是指这是大家常用的文学评述技法之一。不少人善于总结、归纳,以提练出对象的艺术特点及其规律。我认为这是基础,也是评论的基本功之一。我们论坛经常出现的,也不乏这样的评论好手或称高手。刘彦林是位散文界的热脸人物,因我读之不如见名多故不好妄下什么直观的评论,但我读过他近期的一些文学评论,发现他很认真、细致、敬业甚至较专业。他至少真把这个当一回事了。我说这个有些人不要误会,我是发觉有些还是常写评者脱离不了自己的惯性思维及运笔,给人太多的似同相识和熟识,一篇评论有没有下一番深功夫死功夫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我说刘彦林如此是因为他写得很工整、很漂亮、很合大体。上周他的《 让时光开口说话——王旭红作品集<十年之远>读后》,首提后结中分述,一看便像一些名家大腕的评风。我最有感和惊叹这篇的,是他的概括能力,所以我说概括是一个人写好评论的基础甚至关键,你必须把对象的东西读进再跳出,然而你怎么进而出,又考验你的识见及心胸,否则你引申发挥得再好,脱离了原作内容也算是空穴来风,与客观的存在脱节就难服众,或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这种概总能力,在这篇评论里表现得很突出,其用语很精警。“精警”这词我以前用过,主指精练和警醒,既见血点穴,又促人猛醒甚至振聋发聩。下面我随举一些例子。

  他这篇是对王旭红诗歌、散文、小说的分述。

  他对前者用“心灵之歌”这小标题,认为《春来了》的一些诗句(限篇幅省举例)是深入灵魂的思乡之情;《残月》的一些诗句是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灵魂阵痛;《面具》表现了人与之间关系的审慎;《守候》有一种深挚的真情告白;《我们共有一个名字》表达了灾难发生之后的祈祷和祝福。显然,这些都跟心灵有关,也是心灵通过一些意象表达出的呼唤与歌唱,这也极好地回应了文题。

  中间用“精神家园”,诠释人生的美好为题,也极恰当。我们知道,散文是写心灵的,写精神的,散文的素质,说穿也就是看你心灵展示的层次及其深厚程度。他通过此题对对象30篇散文来了个通述。他概之为,写景类,如何,写物者,又如何,写人写事的,又分别怎样,这样分门别类,以一句精练之语概括,有一语惊人和定乾坤的功效。也许有些人会小看类似的这一两句概括,认为分量轻,不厚重,但我们常见一些名家大家也如此,虽说他们确有分野,在于,这一言之概,考验着你的“进出”、认知及语言表述能力,非俗眼的小覤所能论之,这一句,因为少,就检测着你的取舍化合能力,总之体现的是你的一种综合。这部分,虽他谈得都是些印象性的心中定性,并没过多的具体展析,但都抓了各自特点,特别是留给自己印象最深,最触人心灵的部分。所以我说,本篇作为概评,在近期本坛所遇来说,不失为一篇这类的代表性佳作。

  后者他用“虚拟世界”为题,这就一语道破了小说写作玄机,是虚拟。在虚拟这个大前提下,论及作者王旭红小说11篇都写爱。随后的各自及重点举例,我认为都有推介、揭示及高度的概括,这里同样展现的是认识及语言表达的人生智慧。我读这些在想,假若我读此,会不会有此认知及表述,是出其右者,还是左者?或者根本就是在虚拟的迷雾里出不来,看不到文本的指向。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揭示及表述,本身就是一种引我们借鉴、思考的艺术参照或蓝本。但愿此说并不过分,至少,合我真实的心迹。我把自己这点“秘密”心思倾出,是为与同仁共享共赏,以引发一些必要连锁回应,从而在触发中我们一道前进。因我认为,我们如只埋头不看天地埋头写作,根本不顾别人,以互补和共融我们的境界视野,那如何又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从而根本搞好我们的文艺评论创作,这可不是泛泛说说就能了事的事情。

  至于提升,我想这同样是每个评者都知且常用的基本技能之一。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只对对象照本宣科地归纳揭示展述就行呢,还是当有所提升?这个问题答案应当是清楚的,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已涉及且能不同程度的运用,但回答却可能迥然。评论者的职责,我想并非仅仅是发现文著中的一些光辉亮点及不足,也有匡补纠正包括提引之职责,何况我们还当以动态之眼光,对一些所涉及隐喻以适时放大和点破揭穿,为使遮涩者不再羞涩,而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别因顾及太多而频频回头以磨损或全然丧掉自己的艺术灵光,所以评论者这时的作用就特别强大。我说这话,是建立于一个成熟的评者而言,因具备了万花丛中独显一点红的优秀内质,所以这里其阅读发现就是独具慧眼的发现,其指正就是你正缺需而自己无论怎么也无以解决的东西。当然大多数提升是有别于对象的所及问题及其文本的基本层次,概括说就该是一种点穴功夫,即巧妙而有效地导引也是同一意思。

  上周的阅读我发现康乔华等的评论初具这样的特色。

  康乔华老师最近发评很踊跃,为论坛人气的增加起了重要的领推作用。他的评论我每期都读过,虽说对诗评我较陌生,但我还是能从文友们的相关评论中领悟到一些艺术的真味,同时也让我对这一古老而又绵延的艺种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也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康老师近期所发的诗评即兴性强,从点介入,直指对象风格特性,从个别到一般,抽离出一些相关艺术理论。所以读他的很亲切,也享受了引领的快感,虽说他这组基本是类同的评论模式有可能因篇幅或手法相近而读时会有倦感,但只要认真潜读细比还是可见其不少的细微变化。上周他发的《诗歌是岁月冷暖的烟火——麦聃的诗歌赏读》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写法,直端出诗句(之前略有小引),展述析读,再层层深入,揭出其诗本质,最后概出相关的艺术理论,我认为,后两者,都有提升的意思。其实,在许多时候,我们的读者及受评对象,主要就关心并留意这个,就这样的关键性的画龙点晴的几句。下面还是举一下例子。

   春天,再一次地醒来“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象样的风声,荡在水涡轻扬了漂亮的绿我从三月走到四月月亮来了,脚下的竹子,凤尾躲在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我浮在水面发现月亮的眼睛,第一次这么明亮——《醒》 在这里,“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这句还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而这种情感又是非常深切的,宛如风声荡在水涡。此时,春天里的物象是诗人寄托于自己的人生观念。或者这么说,在诗人的心中,只要有理想有追求,这个尘世就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由此,在诗人眼中,春天里的一切都是澄澈、明亮的,充满了诱惑。还有她的另一个向往:《哥哥,我是你原本的春天》“哥哥,是春天了/给你,一个爱的季节吧/圆圆满满的一大桌:香草、花语、呢喃/还有,甜甜的微醉,十分/混合固体的、液体的痴/软绵了,美丽//玫瑰的门,从这里,我交出残缺/空吵破,痛的手指/流出,爱的丝语/溅在春光的身上,我轻吻着蓝”。诗人在春天里的爱是浪漫又甜蜜的。那些爱的丝语像春光闪熠,酥了又软了彼此的内心,爱由此变得异常炽热,充满了牵挂和眷念。而这种情怀与境界,虽然炽热却又是有节制的情感渲泄,是诗人细腻而又感人的内心诉说。

   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但并不是任何语言都可以入诗的。诗歌不能象日常生活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使其区别于日常的表达方式。诗人麦聃在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处理上,就很注重诗歌意境的处理,让意象的语言为诗歌的内容服务,让情为诗歌的起伏跌宕营造更好的氛围。在这首《醒》的诗歌里,麦聃很好地把握着诗意的精神背景,并将这种背景融入自己的生活触感当中,让一个春天的“律动”轻扬起来,在这些律动里,又透晰出生活节奏的“明亮”与“明快”,仿佛“我浮在水面,发现月亮的眼睛,第一次那么明亮”。由此使诗之意境开阔、自然,诗中所要寄寓或延伸的深广内涵,已经超出了春天的物象本身。于是,诗歌《醒》让春天在眨眼间变得鲜活律动,诗人的情感也在这里得以强化融通,表现出自身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验和思索。

  由此可见,作者行文的上述特征。我几番说他很具从个别到一般的功夫,同样有从一般到个别的心埋指导,因这两词从来都有互相交合的作用。我当时心里一直省略的,是觉得他有点像老师讲解,先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再循序渐进地分析问题,最后提练出要发达的结论,也就是引领提升,当然这期中也没多少灌输说教之类,故他的评易读易解,给人的影响和冲击力不小。

  上周我自己的也发了一篇评陈华清散文集的《袖珍之书不袖珍》,本不当在此自我言说。但我们评论版版主少,在开版之初又订了不能版主相互加精的规定,故始想回避的方法是要么版主自己当周不发评论,要么就多去别处发帖,但不管怎么做都不太完美,最后还是计高一筹的迎春老师破解了这一难题。当时我还纳闷:呃,你怎么自己给自己加精?他平静地笑答,说,这有什么?当年毛主席都给自己投了一票呢!嗯嗯,这话对,我们纳之。意思是,与其版主间相互加精,还不如自己权衡取舍,实事求是地自我作主,该怎样就怎样,这也是让我们自觉接受管理、读者及时间历史监督和检验的手段,但我们又同时补充和强化了一条:即评论版加精和推荐需放缓评审定性的时间节奏(指加精推荐),决事前需认真参照各种意见,经版主会商后方出结果。

  我说此的意思,指我虽不当自己评述自己的文章及评论,但我还是可以说说自己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本期我评陈华清,这位我熟识的友人,其实我有很多话说,君不知,对此书寄之初之中之后,我三写其感言,当为一种对其文路及个性的熟悉,最后我还是认真读了作品,时间拉了两月,以慢慢体会其渐“变”,同时也度量下市场畅销书的走向,并一同考证她类似书是何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走向非自费的市场书的。所以我读得多,想的也多,写了不少,后形成的文篇,当为各种权衡取舍和过滤之下的结果。其实我不敢说对她书稿内容艺术的提升之我见有多少,但我还是在竭力发现她的一些隐性潜质,比如她这个人很好,几乎人见人称之好,在写法上脱俗,在见识上时新,在交往上广缘,在尝试上大胆,在成效上速成,这几点,都是常人所不及,会引起文界的特别关注。当然她在总结推敲畅销书原委的路上,虽不乏一些仿效非已实愿的痕迹流露,但也实为前路上正常有的小盲点小缺限,相信她很快能力克而冲向前路。

  如果说“提升”这词略显中性而不够份量,那么“拓展”就是一种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本期我最欣赏和动心的,是读了高山松和黄叶斌两位老师的拓展性评论。

  前者,我们已读到了他的几篇诗评。上周,高山松《用诗歌与心灵对话——肖许福先生诗歌印象》,题目是印象,其实这更利于他有效发挥。读山松老师的诗评,我的感受他是放大了的,非无限夸张,而是深具二维创作的气色,我认为这是评论或阅读的较高层次。为了好读好解也衔接自然,作者本篇我觉得他是在一种有效的自然谈吐中深刻透析,但关键点还不在此,而在于他的发现及其有效引导,把所指对象的内涵外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放大延伸,这就为对象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至少也是一种肯定性鼓励和鼓舞。我读过一句话,说“你能行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此言之上,是一个彝家小孩,被一个高大健硕的背背篓男人牵引攀登,这画多形象生动!它也有力地隐喻了我们从事的艺术行业也莫不如此!我更觉得,山松老师的诗评,不仅体现出他本身为诗人的对比性鉴别,也显露出他的艺术欣赏之独特眼光。如果说对象需概括提升为关注重点,那么拓展我想就非只是作者评者读者之事了,当为牵涉到我们的评论方向及其质量高低的大问题。本篇评题就切合甚至引人震撼。其实,文学及至艺术都跟心灵有关,那么,谁与心灵贴得最近?当属散文、诗歌尤其是诗歌。所以许多人视诗特别是准诗人是“异人”“狂人”,实际正确的理解当为真人,胆大之人和敢于敞露心灵灵魂之人。话说回来,我们许多人也并非不知,知之甚少,却不像这些诗人一样“狂放”直言真言--哪怕是艺术地,我认为还是胆识、技艺一句话是本事的问题。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围绕“心灵”一词说了多少和哪些。

  只举一些相关的关键词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疼感的艺术”。作者用“疼”而没有用“痛”,疼与痛是有区别的,前者多指心理情绪上的,后者大大多指代皮肉的感觉。显然,此用词准确,跟心灵有关。之后的分析就自然了,有疼即有喊,写和喊同意,手法殊异而已,言为心声嘛。且看他的指证,“是用诗歌的疼来治愈疼痛,显而易见,他是想借用诗歌这把无形的手术刀来解剖当下的病垢,因为他深知隐藏在每一个个体背后的是整个群体的病垢,甚至有些是人性的弱点。”据此,我们已明其用词的对应程度了。随后的理析与喻性实证,就更显说服力,指出,"肖许福先生用诗歌与心灵对话便是实现这种救赎的一条捷径",但因该捷径,“但也充满了荆棘”,所以肖许福先生又选择了“漂泊”。常会遇到“沙漠的风/扬起无情的鞭子/抽打我的每一寸肌肤”《与心灵对话》,由此可见诗歌自我救赎的过程是多么艰辛。这样的抽打,既是对身心的考验,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叩问,但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其中,只要坚持就会看到希望。“漫长的冬眠被春天一脚踹醒/泪  滴在头盖骨的夹缝中发芽/声音很轻 很轻/田野跳跃着绿色的火焰《与心灵对话》”,可见,评者就是这样逐层深入,深揪诗心之魂,这是一种极高价值的艺术探求,表现出评者的理解、探究及其拓展的深功。

  最能能体现这一个特色功夫的,是文后一段,“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一切都在颠倒然后重组,包括价值观的倾覆,包括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互相逃离,包括虚无与现实的相互标榜,包括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角色互换等等,”请注意这个关键词--“重组”,什么叫重组?评者有自己的解释。我认为,重组就是艺术的重构,就是以自己的新视角、新境界而在原作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最新识见与发现。这个词,我今天用“开辟”及“拓展”也是同一意思。该评最后又归于根的问题。“根”是什么?当是灵魂之故乡,当是清醒与镇静,回归与安然。我觉得,评者随对象之诗歌书写描述对象,绕了一个艺术探索的生命轮回,这就是,回到题目所指的结论,与心灵对话,表达自我救赎。

  当然,笼统说高山松老师本篇主要是拓展也不确切,主要还是结合了前面他的诗评指向及其相关点评中的艺术见解所综推的初步结论,如果更加确切点说,他是通过把握到位的艺术探索及其分析的揭示,而为对象的心灵探索之路理清或称从乱石丛中摸出了一条明析的路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艺术展示及其评述的高层方向。

  至于上周的黄叶斌老师的关于姜戎长篇小说《狼图腾》的评论《破译民族性格密码的文学叙事》,就更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艺术评论。黄叶斌老师许多人都熟悉,就职于某高等职业学院,有人称之“草根派评”,我曾称之“学院派评”,也有人称之在两者之者,其实是什么派类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评说了什么,因这才是目的,其余皆为手段。《狼图腾》这本书相信很多人读过或看过书后的长评,至少也知其声名和影响。它是通过写狼来展示人狼共处的环保问题题材,来深刻隐喻人类及民族之海洋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所分别代表的狼性与羊性)的生存及冲突,因此该书具有的人性及其民族性的研探价值,故被学术界及读者所一直重视,引来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叶斌先生又是通过怎样的阅读及自己的认识视角来评价这本书的呢?

  评者首先从国民性入笔,概出该书的内容特色:一、狼图腾与民族精神的揭示; 二、狼图腾与培育战斗精神。在第一部分,评者揭示了狼图腾的基本精神内涵,之一,宁死不屈桀骜难训的本性兽性;之二,灵活机动克敌制胜的聪明才智;之三,团结协作组织严密的团队意识;之四,勇于开拓善于进取的战斗意志。为了好记,我把它简述为,一野性,二灵性,三群性,四韧性。当然由于我没读完全书只断续读了书后评论,不知这些精神是叶斌老师自己的概述还是参引别人观点或认识上的殊途同归,但我认为有这些提取的精神要点本身就是由表及里的非凡见地,可见世上最聪明者还是我们人类,总能由此及彼地类比联想象出我们人类所需的一切,以为我们人类所用。

  第二部分,评者着重从人性、民族性、历史性方面挖掘和例举狼性与羊性的结合出现的盛世与两者分离出现的颓败。其实我读到此处自然想到了《亮剑》里展示的狼性精神,我甚至觉得,儒家温情的以柔克刚固为一种制胜法定,但对当年不可一世的日寇之粗野残暴,还是李云龙所代表的那种狼性精神更加有效,他更令人振奋和激起民族精神,也更是令人解气和痛快的坚强与艺术之战。因对待丧失人性的敌人,如一味用以柔克刚,而丧失了坚强的手腕及凶猛的的毁灭性打击手段,那是万万不能的,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有效地克敌制胜而振奋民族精神。我认为这有可能是我们民族中不少人认识中的一个盲点,所以才百年屡遭侵凌,为我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叶斌老师文本的揭示及自己认识上的拓展,我认为极有参照的借取意义。总之他这篇,我认为是上周评论的一个上好的句号。

  当然我这么分别论述,非什么层次上的区分,只是形式及手段的不同,因每人的评论也是综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只是给人感受侧重不同而已。我们知道,创作及评论是一门开发不尽的文学艺术。我们只能在前有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和大胆拓新,才能提取我们有益的文学养分,以丰润我们的艺术天地。(2014,9,20)
2#
发表于 2014-9-20 1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9-21 09:59 编辑

这样的梳理观照,无疑很见指导性和实践性。
身体原因,近期没介入评论文章写作交流。谨此问候评论版诸位!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09:5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梳理观照,无疑很见指导性和实践性。
身体原因,近期没介入评论文章写作交流。谨此问候评论版诸位!
夏冰 发表于 2014-9-20 19:20



    谢谢关注支持,祝早康复,以回评论中我们一同交融。
4#
发表于 2014-9-22 15:46 | 只看该作者
对近期评论版的评论文章,作了详细的梳理与评价,作了高度概括与总结。这样的评中评,既见功夫又见功力,也有很强的指引意义!
5#
发表于 2014-9-22 17:02 | 只看该作者
在下的一篇短评,却得到梁版主这样的鼓励,除了感激之余,更多的是感动于梁版主的认真和仔细。今后,写评得更用心了。通过阅读这篇综述,见证了梁版主对待评论版块的一颗真心和负责精神,的确值得我和其他版块的版主借鉴和学习。有了梁版主和高版主如此的担当,评论版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这里,我也会时刻关注的,并力争多写出质量较高的评论。
再一次感谢,也祝愿两位版主秋天安好!远握!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4:30 | 只看该作者
对近期评论版的评论文章,作了详细的梳理与评价,作了高度概括与总结。这样的评中评,既见功夫又见功力,也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9-22 15:46



    有感而发,真性情表露。我们的评论版还不够热闹繁荣,但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前面的开路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4:41 | 只看该作者
在下的一篇短评,却得到梁版主这样的鼓励,除了感激之余,更多的是感动于梁版主的认真和仔细。今后,写评得 ...
刘彦林 发表于 2014-9-22 17:02



    谢刘老师鼓励。你写文很细致负责和认真,从你的文可体现。我们做一下这些确实很应该,实际也是希望引发一些新的和更加行之有效的交流形式。
8#
发表于 2014-9-23 14:5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评论不敢妄言,但实在是在评论中有所感悟和取得进步的。初学写作时,几乎不接触评论,后来在中财试着发文,在诸位文友的点评中,不仅读出了不足也恍然明白了写作时不曾意识到的东西。感谢评论给作者的解析和警示。当然更多是鼓励
9#
发表于 2014-9-23 22:22 | 只看该作者
敬业的梁老师啊,精神可嘉,让我感动。总结的这么详细,大力赞一个,向您学习。问好!
10#
发表于 2014-9-26 14: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感概很深,收获不少。
11#
发表于 2014-10-12 11:55 | 只看该作者
国庆节前后,因为母亲病情住院,无暇顾及一些网站。
今日阅读梁兄的评论之评,感觉你的写作套路向着新的高地进发。在大量细致的阅读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评述,实在是一种呕心沥血似的奉献。对于本人拙作的评论,点评中肯实在。那几个观点的提炼,是个人的一种总结认知而已,同时,又被你以更加理性精炼的语言确认了。非常感谢您的劳作!
12#
发表于 2014-11-5 00:36 | 只看该作者
对近期评论版文字详细的梳理与评价,高度概括与总结。梁老师的精神令人敬佩。中财评论版有您这样的首版是有福的。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0:26 , Processed in 0.05934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