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写在《尘缘如梦》前的醉语(代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8 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尘缘如梦》前的醉语(代序)

  郭光明

  前段时间,济宁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的朋友要出本诗集,请我做个序,我恍恍然。

  虽然这几年我有拙文,蒙过大师的眼睛,见了几次报端,但毕竟初涉文学,人微言轻,名字就是个人名,岂敢为他人作序?但朋友诚邀再三,只好未动笔先讨饶:发来诗篇看看,能写则写,不行,早点另请高明,不要耽误时间。

  我的再三婉拒,非妄自菲薄,只是怕一座恢弘的大厦,配上一个茅草屋檐,让人笑话。不曾想,朋友友情相托,十分坚持,让我最终无言,只好不知天高地厚,权当做了一次被迫上架的鸭子!

  想不到的是,我与诗集的作者张增良先生早就认识。三年前,初进《大众网》文学论坛,曾见过“云梦尘缘”的名字,但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记,只是他或“别离伤感的阴影/缘自那场凋零”,或“枯黄凋落的心魂/举着一竿悲情的幡”,让我“依稀往梦似曾见”;他的那首《迎春》,一句“开通春天的频道/播报/冬天逝世的新闻”,至今还让我耳目一新;还有他的那首《杏花》,如行云流水一般,“不涴一点艳丽”,却“心仪雪花的玉洁”,不时唤醒我心中那份春天的记忆。

  有人说,网络是个魔棒,有时让人与人的距离疏远,有时又能把人拉的很近,而我说,网络不仅是一根魔棒,而且还具磁力,能把天南海北的的人,拉到你的跟前。有人说,这就是缘!我想,与增良先生有缘。虽相识多年,仅限于虚拟的网络和虚拟的网名。至于以后,还须看缘。

  说缘,易让人误为风月,而我与增良先生却是一对纯爷们。两个纯爷们在这里说缘,似乎又酸腐的很。但是,我与先生确是有缘。

  当初,我不知道我们有缘。在论坛里,两人不是擦肩而过,就是蒙头撞个满怀。直到几年以后的今天,当他向我征求他的诗集叫《尘缘如梦》好、还是叫《掷地无声》好时,我才知道,我们尘缘未了。我跟他说,既然尘缘未了,还是叫《尘缘如梦》好,因为两个凡夫俗子,一介尘埃,随风起落的多,应潮而生的少,正如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不是吗?富有情感的生命,在滚滚红尘中,不也是聚散离合、离合聚散、演绎着“多情的和弦”和人间的悲苦吗?我想,这也是他这部诗集,还本归真的人生感悟和百味生活的品读所在。

  写到这,似乎又不是两个大老爷们的心往。其实,读增良先生的诗无须拷问性别,正如他在《玉兰》诗里写的那样,无须计较“无聊的传闻与莲亲近”,只须把树扎在泥土里,长成大树,只有那样,“天/越来越近”。我想,先生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否则,就不会有《棱镜门的遐想》,不会有《卢沟桥上的狮子》,发出的“威猛雄健的体魄/才能对觊觎者威慑”的呐喊。

  增良先生的诗作,无论题材还是立意,都具多重风格,这从他吟花咏草、载山辑水、诵物言志的诸多诗章中,可以品出他的万丈豪情,品出他的清丽婉约。而他的《童年的呢喃》:“童年是那朵小泉/在上学的路边/用顽皮和稚嫩/挖开潮湿的沙土/笑着一只清凉的眼……”把一个充满逸趣的故事,活脱脱地展现在我的面前,钩起了的童年记忆:几个顽童,想摔“瓦屋”,找不到泥巴咋办?顽童的办法多的是!至于想出了什么样的办法,我不说,你也知道。这也是增良先生诗作的绝妙之处,审美追求。

  通篇《尘缘如梦》,可谓独出机杼,篇篇珠玑,看似自娱之作,却秉笔直书,不媚时,不媚俗。如他的《蚊子》:“成全你投机钻营的都是隙缝/你眼中盯紧的都是孔洞/你知道自己的卑鄙吸血的时候/你还吱吱嗡嗡/说自己是益虫/叫蜻蜓”,刻画出了一个昼伏夜出、装模作样、“在黑幕的掩盖下完成/吸血的交易”的贪官,这还不算!“铿锵一声/一掌拍下/死刑”,干脆利索,但不是概念化、公式化的口号,未落入俗套。也许,这也是他诗作的又一个特点。

  “用坚硬的钙质/禁锢起生命的故事/用椭圆的轨迹/肇始/说明繁衍的意义……”增良先生的《孵》,只有24行,可在我看来,却将一个诗人的性情、风骨和他的雄心壮志、写作态度,凸现在世人面前。我想,增良先生有了这样的性情,这样的风骨,有了这样的写作态度,再加上他壮志的雄心,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捧出更多的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诗文佳作,馈赠读者,奉献社会,定会迎来他文学创作的春天!

  以上文字,无所谓序,亦无能作序,权当《尘缘如梦》出版前的醉语。
2#
发表于 2014-11-18 20:2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字功底很好。
期待你的首发文章。
3#
发表于 2014-11-18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郭光明


    只看这序,也便窥见《尘缘如梦》的妙处。能得此序之作,定是锦上添花了。拜读,郭老师文字。学习。
4#
发表于 2014-11-19 08:3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你朋友的幸运在于,你不仅仅很好地解读了他的诗歌,更主要的是他结交到了一个知己的人物,问候郭老师!
5#
发表于 2014-11-19 10:4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对诗的赏析很漂亮。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夏冰
谢谢先生鼓励,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刘玉清


    谢谢刘老师的鼓励,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一孔


    人生难得几知已,朋友不用多,有一知已足矣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摇曳风铃


   我也是被动的,没有办法,谢谢你
10#
发表于 2014-11-20 16:25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热情,也有功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22:00 , Processed in 0.2022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