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背影》中的背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 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ngyizhuo 于 2015-1-12 16:07 编辑

《背影》中的背景

  前不久,好似有一种传言,打算把朱自清的《背影》从中学课本里“拿出去”,所执理由也很“别致”,引起人们的一些争议。我们这里只是说,本篇历来是中学课本的保留篇目,很长时间内被奉为经典,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呢?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背影》为例,让学生理解“从生活细节,发现亲情”。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呢?也无非是父亲为儿子买了几个橘子。这就值当的大写特写,泪眼矇眬中突出父爱之伟大?

  有一种说法,据说是教学参考上的意见:在当时,橘子价格不菲,所以也就父爱沉重。这个说法,我觉得有些开玩笑了。第一,父爱也根本不能用橘子价格称量,做为当时已经成年的作者,也不可能为着几个橘子就要泪流满面。第二,文中也并没有突显橘子多少钱一斤。而只是重点在于写父亲买橘子时,爬上爬下的辛苦。可见,作者本身也并没有在意橘子价钱。

  那么,朱自清为之动容的根本点在哪里呢?

  我认为是时代背景使然。

  我们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慈母严父”的模式。人在对别人称呼自己父亲的时候,往往就是“家严”如何如何。受中国古代森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往往不似亲情,而更像上下级。父亲对儿子往往是教训,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儿子对于父亲也往往就是顺从。如若不能顺从,那就是大逆不道的“不肖之子”。

  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里面也重点提到旧式家庭中父子兄弟之间的等级森严。这于我们今天人们通常认识的家庭亲情许多不同。

  同时代的梁实秋,提到自己小时候“不知道麻将为何物”,就想问问父亲。而父亲绷着脸,说“想打麻将吗?去八大胡同!”这一句,也就把梁实秋吓的噤若寒蝉,仿佛犯了多大的罪过一样。因为在当时的八大胡同是个极混乱肮脏的地方,梁说自己从小对麻将也就产生了很大的误会,觉得那也是什么罪过不洁的东西。但他也始终不敢再问。

  鲁迅也在那个时代,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父亲也往往是敬畏有加,甚至有些怨恨。譬如他写“五猖会”,里面的父亲就很是蛮霸又不通情理。这也引发了他对于新式教育,新式家庭的思考。在他接触了许多新的思想,成为一代思想领袖,他也有了儿子之后,就力图改变这个状况。他曾有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这首诗写了鲁迅自己的怜子真情,也从侧面写出旧式家庭里,一般的“丈夫、豪杰”大都无情。

  朱自清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中。他的父亲也“早年做过许多大事”,也属于这一类的“丈夫豪杰”,若再细究朱家的家境人情,又有许多于我们现代人不同之处。不过,我们可以推定是的,朱父,也应当是此类的“无情”父亲。而在当时,家庭变故,亲人去世,老境颓唐,亲子分离,这样的一个情形下。这位无情的父亲,突然一改“家严”的作风,一步步蹒跚奔波,给儿子买橘子;一次次叮嘱茶房,苦口婆心;又写信中放下自己英雄豪杰的架子,哀叹去日不远矣。这些,对于已经习惯了父亲高高在上,威严冷峻的作者,又怎会不惊心动魄呢?

  我们的传统文学中,对于母爱赞颂俯拾皆是。对于父亲也往往是敬畏的多,真正“谈情说爱”的极少。所以,朱自清的这一篇《背影》在当时,可以算是开了先河。但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来看,算不得“取材新颖”。莫说,父亲给孩子买几个橘子,就是买套房子,怕是知情流泪的也不算多。甚至有人认为“啃老”属于有理,拼爹才是正道。



2#
发表于 2015-1-12 09:13 | 只看该作者
时代不同,父爱的方式自然也不会相同,但是不管是什么方式,真心真性都是最能动人的,比如背影,比如迅翁。
3#
发表于 2015-1-12 15:11 | 只看该作者
倒数第二段末句错一个关键字?
4#
发表于 2015-1-12 15:1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理解一个作者,一篇作品,必须结合其生存背景,写作背景,否则,将会引起歧意,甚至曲解。
5#
发表于 2015-1-12 15:16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好东西不在某些专家嘴里,而是在老百姓心里。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6: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夏班。改过了。真是毫厘千里!再谢!
7#
发表于 2015-1-13 10:27 |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的《背影》章节,作者曾在文字是描述当时父亲好生交待服务生关照,而作者还在心里取笑父亲而自以为自己聪明的心理描写,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人的叛逆心理却并不容易被记忆触动的愧疚。
8#
发表于 2015-1-13 17:27 | 只看该作者
从大背景中去分析小背影,值得学习。
9#
发表于 2015-1-14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朱自清的背影成功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把父亲从神坛上请下来了。他的父亲风光不再,脚步蹒跚,已然老迈,就像我们大多的父亲,所以共鸣者众。
林海音那篇《父亲的花儿落了,我已经长大了》上面也是一个这样的父亲。
吴念真《多桑》也是这样的父亲。
唯独,我们的潜意识里习惯地把父亲刻画的高大上,实际上那可能不是真实的。
因为我们自己是父亲,所以我们更清楚,父亲其实只是一个父亲。
我一直想写个父亲,一直没有写,只是觉得时常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比写什么都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9:36 , Processed in 0.0508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