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6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邢老师二三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31 0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5-5-31 21:17 编辑

  
  2015年10月,适值定襄县文化名人邢仁让先生辞世20周年纪念。意识到此,就有些话想说。事实上,邢老师走了的这些年里,我对他的怀念根本没有时间地域限制。倒也不是怎样郑重其事,摆在面上,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他的音容笑貌便会在眼前浮现,围绕他的一些琐碎点滴事情,也会一再在大脑里闪回……默默中的怀念最真实!这里撷取一二,以示纪念。

  知道邢仁让老师,是1985年,那时候我进定襄色织厂一年多,还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说起来也是缘分,算是老天惠顾吧,我们八个一同分配进厂食堂的青年恰巧都是文学爱好者,平日里,围绕文学,我们常常讨论,交流,甚至争执得面红耳赤。当年,全国文学社团以及社会各团体自办的文学刊物犹如雨后春笋一样,遍地皆是。受这种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几个人萌发了也办一个刊物的念头,于是经我们所在的行政科和厂领导批准,于1985年4月底办起一个小荷文学社,并于5月4日创刊了油印文学刊物《小荷》(关于《小荷》,将专文再述,这里不赘)。正是这个《小荷》,让我们与定襄县赫赫有名的大文化人邢仁让老师得以近距离接触。

  这年的11月份,我和文学社几个同仁再次到文化馆大院,想找邢仁让老师为《小荷》封面的刊名题字。前几次去找他,他再三说,《小荷》的创办是件大好事,他一定支持!可是恰好赶上他很忙,不是即将开会就是准备要外出,只好一次次推后。这次还算巧,邢老师在,而且有空。得知这一情况,我们悬着的心才落肚。

  那还是在原先文化馆西边那个小院,我们走进正屋邢老师简朴洁净的办公室,只见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木头大方桌上,纸墨笔砚摆放整齐,几摞书报置放于桌子一角,几把木椅子环列于桌子周围。没想到文化局局长的办公室就是这样简单而普通。不过说简单普通吧,又有些不一样,那股特有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浓郁而亲切。跟我们说话的邢老师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拘束。这是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长辈跟前才能感受到的。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

  我们跟邢老师说了要求,他便铺开纸张,挥毫蘸墨,手腕一抖,“小荷”两个隽秀飘逸的字就活灵活现出现在我们眼前。两个字一大一小,比例恰当,尤其是那个“荷”字,线条流畅,建构合理,就像是蜻蜓展翅欲飞一样,动感十足,朝气蓬勃。你看着它,一种赏心悦目即刻生起。我们如获至宝。邢老师的这幅题字,我们在总第6、7、8期,连续用了三期,社会反映挺好。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县文联组织的各种文学讲学活动如火如荼。一次县文联在原来的县招待所举行文学创作座谈会,时任县文化局局长的邢仁让老师在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提及了民间文学文化的功用。他说:“可别小看民间的东西,民间有好多很精华的东西,也是需要咱们好好学习的,就比如这一句——‘你长上外吃酸枣眉数,还想娶nia(定襄方言,人家的意思)外红花骨朵儿闺女咧……’”
一言方出,满座称奇道是。邢老师接着说,“……吃酸枣眉数是什么眉数?红花骨朵儿闺女又是咋样水灵灵的闺女?你好好去想吧!你看看它的表现力厉害不厉害!你还敢小看它不敢?……”当时邢老师还讲了什么,说实话记不清了,但及至现在,事情过去将近三十年了,每每听到有人贬低民间民俗的东西时,我就会想起邢老师这句“吃酸枣眉数”和“红花骨朵儿”的巧妙譬喻,细思之下,觉得是那样亲切,形象,传神!绝非其他语言能够代替。不得不说,邢老师对民间民俗文化之精髓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是名副其实的民间艺术家。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了。有感于此,我在自己的一些习作中有意识地借鉴吸收运用了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民俗味道鲜明的语言,效果不错,获益匪浅,得到同好喜欢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山西晚报》辟出一个栏目,每周刊发老西儿方言俗语故事,是大力倡导民间民俗文化的有效手段。我陆续整理撰写了一些幽默谐趣的稿件投去,长短不一,大都见报。2008年,《山西晚报》联合三晋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山西文化丛书,其中一本便是《老西儿物语》,书的前半部分选了刊发在报纸栏目上的老西儿方言俗语故事,我有《牛吃了赶车的》、《鼻子比脸大》、《“吃酸枣眉数”与“红花骨朵儿”》等6则入选。看着这份收获,我情不自禁就想起了邢老师针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谆谆教诲。
  
       
           20年,在人世上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老实说,一个人能给人留下印象,离开这个世界20年后还能让人想起来,并满怀崇仰地说道说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邢老师的人品抑或文品,都是值得你竖起大拇指的。这并非夸张。

  谨以以上文字,作为我对先生最真诚的怀念。

  2015-5-28

  






推荐
发表于 2015-5-31 1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虞城传奇 于 2015-5-31 14:22 编辑

德艺双馨的前辈当然能够令人敬仰与怀念。与夏版同怀邢老师!
看看先人们,有人喜欢留财,有人喜欢留传,有人变着法儿要给自己立碑,有人一门心思要去追逐长生。到头来呢?其实真正能在这时间长河中留下痕迹的,却是那人品与艺品,它们活在人们的心里,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长生啊!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推荐
发表于 2015-6-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坏人都会让人记着,只是在心中的地位不一样~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5-5-31 11:10 编辑

我们的《小荷》封面使用的邢仁让先生题字

小荷.jpg (1.64 MB, 下载次数: 571)

小荷.jpg
3#
发表于 2015-5-31 10:01 | 只看该作者
先生之语犹在耳边,也是我一直对打刊物的反感,像贵妇人。还是民间刊物有活力!顺便问一下冰版,小荷还好么?
4#
发表于 2015-5-31 11:10 | 只看该作者
占个座先。
5#
发表于 2015-5-31 12:16 | 只看该作者
你长上外吃酸枣眉数,还想娶nia外红花骨朵儿闺女咧……
这样的形容,在我们这里就糙了些:你吃着碗里,还要扒着锅里咧……
7#
发表于 2015-5-31 18:57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5-31 14:21
德艺双馨的前辈当然能够令人敬仰与怀念。与夏版同怀邢老师!
看看先人们,有人喜欢留财,有人喜欢留传,有 ...

谢安版鼓励!
8#
发表于 2015-5-31 19:25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年后,仍有人怀念,邢老师活得值。
吾辈若得如此,亦无憾矣!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9:55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5-31 10:01
先生之语犹在耳边,也是我一直对打刊物的反感,像贵妇人。还是民间刊物有活力!顺便问一下冰版,小荷还好么 ...

说起刊物,当然是大刊物民间刊物各具千秋,不过瞧不起民间刊物者倒也大有人在。
我们的刊物办了两年多,到八八年出了第九期就无奈停刊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9:57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5-31 12:16
你长上外吃酸枣眉数,还想娶nia外红花骨朵儿闺女咧……
这样的形容,在我们这里就糙了些:你吃着碗里,还 ...

嗯,肯定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乡俗民情语言,挖掘起来,也是很有味道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9:58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5-31 14:21
德艺双馨的前辈当然能够令人敬仰与怀念。与夏版同怀邢老师!
看看先人们,有人喜欢留财,有人喜欢留传,有 ...

给力的评!
谢谢传奇老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9:59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5-31 19:25
二十年后,仍有人怀念,邢老师活得值。
吾辈若得如此,亦无憾矣!

做人本分,做事踏实。足矣。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1:25 | 只看该作者
做了补充。
一并问候大家!
14#
发表于 2015-6-1 08:10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5-31 19:58
给力的评!
谢谢传奇老师。

谢夏版鼓励!
一个评论居然得了120分,我这算不算刷分?
15#
发表于 2015-6-1 08:35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5-31 19:55
说起刊物,当然是大刊物民间刊物各具千秋,不过瞧不起民间刊物者倒也大有人在。
我们的刊物办了两年多, ...

哎。可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15:59 , Processed in 0.20351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