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3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束河:艺术的民间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木祥 
    近年来,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在丽江束河举行。除了几届雪山音乐节,去年媒体上宣传得最多的,是李亚鹏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COART”的意思,李亚鹏向记者解释,是联合艺术,活动由一群曾经接触或者从事过艺术工作、到现今仍然对艺术充满了固执理想的人发起的,目标是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难于越逾。“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却是幻想着缩小这种差距。许多人都认为,李亚鹏是找到了一点感觉,他选择了束河,找到了“艺术生活化”的真正场地。其实,束河的艺术,不但生活化,而且具有“民间性”。一直被誉为生活“乌托邦”的束河,古老的房屋,边缘化的村民,都在尽可能完美地展示一个艺术的束河。而这种艺术是以“保留”或者说是保护为基础的,所以,社会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束河古老的四方街,大石桥,河里和街道边上清澈的流水……当然,还有那些其貌不扬的艺术追求者。
    你绝对不会想到,那个咖啡屋设在一所破败不堪的农家院里,通过倒塌的墙壁,你可以看到一块麻布上写着的英文,几张旧桌椅,一张百年前的木柜被当做服务台,引领你走上布满蜘蛛网的楼梯。
  
    束河以西。 一条河,在束河之上。河水从龙泉寺下流来,洗干净一个村庄。站在河上就不想离开,看一些讲普通话的人坐在河边,他们坐在那里有许多的想法却不想说话。河边的旧房里,多少年的墙壁,都保持了原样,只是悠兰的花香才是新鲜的。不少的场院里,又摆了一些古董,老百姓晾玉米的快要腐朽了的木杆,稻草人,发动不起来的摩托、吉普车… …这些多少可以代表束河的“行为艺术”,一种原样表达的欲望。
    让古老的更古老,让崇高的更崇高。
 
    古罗马城里残留下的废墟,布拉格街上的手工作坊,瑞士没有机场的首都… …还有博尔赫斯的眼睛和卡夫卡的思想,等等,都可以在束河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镇进入想像的头脑。当然,也可以引用宗教、圣经、名人典故来阐述、论证、说明今天的束河,来表达茶马古道的繁荣与消失。然而,对于真正到达束河的人来说,这一切又显得有些多余。
   生活是那样的边缘化,随意化。艺术的生活,在束河有了生存的空间。 随意的聊天,都与艺术有关。在丽江束河一家酒吧与朋友聊天,谈到了束河街道上的店名。 
   
     守望者。首先说到了这个店名。 
    我们总觉得,作为艺术的束河,市场经济在这里比较淡化,所以,束河开店经营其实带着一种逃避,一种等待,一种守望。“守望者”,一个店名可见开店的主人早就有了一种艺术的守望。守望者来到束河,首先把一种坦然的生活态度带到了束河。束河给人的是悠然情境,带动不起人们对潮起潮落的世俗生活的渴望,在这里,天和地,山与水,人和事等等的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沉默得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就听到鸟的鸣叫,蜜蜂的低吟……
    店名表达着一种心境,一种经营理念。所以,我们在这个酒吧里谈束河的店名的时候,总是和束河这个艺术的小镇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一样让人兴奋。多年前,龙泉寺下面有了一家叫 “稻草人”的店铺,店里专门摆设着小巧的稻草人,稻草人披着麻衣,戴着斗笠,观之让人产生美感。但后来,这个店铺不知什么原因改成“十合会馆”了,经营的规模比从前还要大了。但现在我还记得“稻草人”这个名字,记得那所给我深刻印象的老房子。 
    束河,艺术的束河。在这样的艺术环境里,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柴达木东路”的藏香,西藏歌曲,尼泊尔油纸伞;“摩梭织女” 的手织围巾;“一层楼”,店里只有一个人,他悠悠地在泥土地上洒了清水,散发出香气……还有“37.2度”,“呆吧”, “星期八客栈”,“5596米客栈”,“一定来玉器”……这些店主人,他们都在经营些什么? 
    店名以外,我对束河的印象是:这里有一大批人在开店,他们中有纯粹的生意人,也有在这里感受艺术的人。在许多人眼里,束河是一种时尚,一种等待,一种守望。
  
    最后再抄一个店名:“鄂渝人家”。
    其实,在众多的店名里,这个店名的意义比较浅。到了束河,你可能不会找得到这个店,也不可能会到这个店里去消费。但是,我总是希望有兴趣的人去看一下店门前的一段“店主告白”:
                                             店主告白 
    几年前游丽江,见白云苍狗,雪山皑皑,青天之上日月同辉,极目处山峦连绵,红叶林青,碧涧流泉,古巷幽幽,四合院内宁静素雅,民风至淳。独游古巷,任自己的脚步演奏原始音符,一种历史感动让心灵振颤,一种怀古幽情让眼睛潮湿。
     

回闹市,拼搏红尘,身心疲乏之极,对丽江经年不减的牵挂,终让我难于忍受刻骨铭心的思念之苦,于是重回丽江。
  
    偶到束河,极感自然的亲切,历史的厚重,纳西文化的神秘,于是租下此店,一为生计,二为追寻那种心与山近,山与天近的通灵之感,三为笑迎五湖四海宾朋,广结善缘,诚送祝福,如此生活岂不自在在,乐陶陶哉。
                                                                                                  禹佑。

  这位自称“禹佑”的中年男子,只身开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食店。
    默默地看卖菜的妇女出门上街,她们端着菜走过清静的巷子,边走边在叫卖。她们的菜,刚才从地里拔来,数量不多,用撮箕端在手腕里。她们卖菜,要一家一家地问,一个店铺一个店铺的介绍自己手里为数不多的产品。
  
    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些纳西妇女一个早晨的白菜能卖多少钱,一个撮箕的菜,我们可以随便帮她们算一下,到底能赚到多少人民币。当然相当少,但她们还是要卖,吃不了的菜,都要端到街上来,成了她们做人的姿态。一个乡村,日子过得很细很小。卖了菜,她们才去送孩子上学,才去四方街上跳舞。非常奇怪,当她们放下了撮箕,站在跳舞的人群里的时候,你会被她们的另一种神情所感动。就这样,我觉得自己无法到达她们的世界里,在她们的世界里,我们是边缘人物。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艺术家选择束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助理馆长尤洋表示,在他们的活动里,将有100余名艺术家尝试在束河古镇的环境中,让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进行自由混搭,营造“乌托邦小镇的艺术生活”。其中包括绘画、手工艺品、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这不奇怪,在束河,还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恋人、失恋者、同学少年、背包客、自由写作者、影视制作人、画家、非洲流浪鼓手、欧洲卖艺乞讨者等等行业的人,都会来束河寻找自己的情感空间。
    正是如此,每年八月,束河会出现一个“情人节”。有人预测,束河的情人节,人们不只是寻找情人,还要寻找一份属于自己孤独。

2#
发表于 2015-8-17 0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文字简洁,底蕴悠长,对束河文化的描写有着个体的认知,同时表达出一种热烈的情感。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文字简洁,底蕴悠长 ...[/quote]
已经重排。还是按老规矩整,没有学自动排版,下次学习一下。谢谢!

4#
发表于 2015-8-17 1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 店主告白
   禹佑。
束河以西。
可是小标题?

5#
发表于 2015-8-17 1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向往丽江。不知洪金老兄怎样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店主告白
   禹佑。
束河以西。
[/quote]
用了下划线,可能明了一些了。谢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0 编辑 <br /><br />向往丽江。不知洪金老兄怎样了[/quote]
陈洪金在丽江市社科联,与我在一幢楼里上班。

8#
发表于 2015-8-17 1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1 编辑 <br /><br />真是向往的地方啊。

9#
发表于 2015-8-17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1 编辑 <br /><br />艺术的民间性,说明了艺术的本源及其特色。
彰显了束河地域的艺术氛围和艺术资源。

10#
发表于 2015-8-17 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1 编辑 <br /><br />丽江束河,本身就是一个生长艺术的的地方。
有机会一定去亲自感受。
问好老师。

11#
发表于 2015-8-17 1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1 编辑 <br /><br />喜欢这种文化底蕴浓厚的文字。

12#
发表于 2015-8-17 17:28 | 只看该作者
容量大,信息密,木祥老师的文章有思想有见解,如果能够放慢速度,用与束河人物一致的节奏来表述,在我想象中,会更臻于完美,让人沉醉。当然,能够跟着你诗人一样的激情跑过一遍束河风物,也是极大的享受。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15-8-17 21:53 | 只看该作者
令人神往艺术的殿堂
14#
发表于 2015-8-18 09:16 | 只看该作者
束河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了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22:16 | 只看该作者

有机会来丽江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2:42 , Processed in 0.1691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