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7-7 17:00 编辑
叶梦散文《羞女山》的几个与众不同
梁星钧
叶梦是位年轻的湖南籍作家,她的成名散文就是这篇《羞女山》,后被张秀枫主编选入《中国新时期散文经典》。在我看来,她这篇好就好在它有几个与众不同。
第一个不同:以质疑入笔。
我所读到的许多同类书写,一般都是对自己心底的风景以笃信和赞美之笔入文,这样人们似已习惯,也好理解,但写多了就不免流俗,故对新异入笔就有了期待。叶梦从对山的质疑入写,说自己“固执地不相信那些关于羞女山的传说”,一般人都相信或至少不怎么反对传说,因源之民间,口口相传千年万年甚至亿万年,怎么能轻易不相信呢?至少也不会有多大怀疑。作者这句同时也一下抓住了读者并顺势转入自己的理由陈述。她的疑点是,“那沉睡的卧美人--凝固了几十万年的山石,怎么只会是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呢?”
她进一步引证自己的这个疑点及疑问。说自己看后“大大地失望”,因自己尽管也饱餐了这远近闻名的“羞山面”,痛饮了果真妙不可言的羞水,还登上了羞女山的最高峰,但“只觉得那山确实是一座秀丽、俏美的山,虽有几分女人体态的特征,那多半还是借助人们驰骋的想象”,可她走时“心里老像牵挂着一点什么,仔细一想又找不着”。作者的如此用笔,显然不仅吊起了读者的读兴,申述了自己的疑问疑点,同时也将文章并读者引入了后面的思考。
第二个不同:欲擒故纵之妙用。
欲擒之,故纵之,这不仅宜于军事,也适于写作。作者就是她先说有疑问疑点,既怀疑那些羞女山的传说,见其面后也不觉有什么,给人的印象是羞女山并不怎样,没他们说的那么神奇,但她走时的最后一瞥,却又瞥出了惊异,一下把读者引入了她的书写:
“蓦地,我惊呆了。”是因为侧看时,“对岸的羞女山,什么时候变作了一尊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少女浮雕?车上顿时起了一阵惊呼。同车的本地老乡告诉我们:只有从我们现在这个处所,方能看出羞女的真面目。”
此笔,作者非什么移步换景,边赏边写,而是看完后再写,回头一瞥,却惊呆了:看到了羞女山的真容。作者介绍了这个真容,说那羞女仰面朝天,她的下颌高突,长发飘垂,双臂展开,长腿匀称,两臂弯曲,双脚浸入清清的江流,这是侧面描写羞女山的特征。作者写其细腰,隆起的小腹和高高的乳峰,衬出了一个富有生气的少女形象。
作者抓住了一个别有意思的细节描写。“妈妈,羞女在撒尿哩!”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作者为此而心颤,脸烫,恨不得车上所有的男同胞统统别过脸去……这个细节,印出了羞女的一个“羞”字,作者之极难为情,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爹解的围,这位老爹坦然地说,“这叫'美女晒羞'呢!是我们咯乡里的一方景致”。
第三个不同:大胆的想象。
作者听白发老爹一解说,心情松缓多了。这才镇静地发现,自己原来是攀着羞女的腰际上山的,沿其高耸的酥胸上到她的下颌,最后贴其耳际,顺其长发下的山。这么写,比那些用尽形象词副词都形象简明和生动。故此,作者的情丝就自然来了,“我们曾经投身她那温软的怀抱,感受到了她那母亲一般的柔情。”当然,作者随后听到了一种来自山肚里的空濛而带共鸣音的回声,在此我认为既是一种大自然的声音,也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因她心情平静,心态松缓之至,大自然的一切静谧之声都会响在她的耳鼓,甚还发出神奇的声响。故她对人的叮嘱也特别自然,“你们千万要轻点儿哟!小心惊醒了羞女!”表达了她对这位静女的无限崇敬。此与文首的质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收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艺术效果。
作者极富想象,主要体现在从羞女的四仰八叉之姿,及朝天撒尿之羞,为其财主贪色投江之传说的怀疑,特别是视之为补天的女娲的大胆想象。
文章由山顶的一拱新坟,引出了一个优美的传说。羞女原为一个美丽的村姑,为躲避贪色财主的穷追,纵身跃向江中“轰”地化成了石山,财主成了一块冲向下流的蛤蟆石头。作者不信这样的杜撰传说,认为这座羞女山安闲若态,特别是她的恣肆仰卧,哪像一个投江自尽的村姑?她那拥抱苍天、纵览宇宙的气魄与超凡脱俗的气质表明:她完完全全是一个狂放不羁、乐天知命的强者,而这个强者作者认为就是女娲。
第四个不同:坚定的否定与批判精神。
作者大胆颠覆传统观念,连优美的民间传统也予以否定,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也许就是这篇散文的最大不同处吧。作者之所以以篇出名,正如王春宗老师所言,这篇是对女性于传统社会角色的反思,叶梦正是通过自己游历羞女山的亲身感受,站在女性解放的角度,用一种全新的女性观念,向传统的封建偏见挑战,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对女性美的热爱和赞叹。……如此集中笔墨谱写女人生命季节史的散文作家,叶梦还是第一人。
王老师的这一观点道出了这篇散文的精神本质。作者认为这是女娲,是她在补天之后累了,便倚山冈惬意而睡,她头枕青山,脚踩绿水,伸臂张腿,任那长发飘垂。她睡得香,梦做得酣甜。她对羞女仰天八叉的看法,认为这非什么不成体统,非闺女的不知羞,而是那样一个洪荒太古的年代,天刚刚补好,人都还没(是她创造了人类,她是位博大的母亲),裸身而睡,怎么会想到害羞呢?她进而言之,这是那些她捏出的人群里的一班道学家的居然忌讳,故还明耍花招将“羞山”改为“修山”,难怪羞女山多年“养在深闺无人知”,原来全是这帮道学家捣的鬼!
可见作者的否定精神之坚决,颠覆传统观念气魄之知名度,这胆识和勇气足令人钦佩。她以自己珍爱的希腊断臂维纳斯类比,指出羞女山不仅有维妙维肖的形体,且有豪放、坦荡的气质和神韵,其得天独厚的魅力更在于:她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大地的女儿。她就是造化本身,正是古往今来一切艺术家苦心追求的,然而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露宿苍天之下,饮露餐风,同世纪争寿,与宇宙共存,这才是真正而永恒的艺术!
顺提作者文末的赞誉及诘问也发人深省:啊,羞女山,你不只是女神偶像的山,你是一种温暖,一种信念,一种石化的力量。作者在远离羞女山视线之际,慨道:“你醒来吧,羞女!”我认为这不仅是对羞女也是对人们发出的诘问。本篇在此搁笔,给人一种强大的心灵冲击及其律动。(2015,7,6-7清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