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8-5 16:28 编辑
多姿多彩的本周文学评论 梁星钧 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萧条与沉寂,中财评论区的本周文学评论迎来了一次数量及人气的较大回升。这自然是论坛计酬提标后的创作推动,也是论坛三个版面相继征文以及各版人员之间的互动效果。这既让我们看到了论坛的兴盛,也看到了文学评论创作的广阔前景。
本周的评论若以一词来概之,那就是多姿多彩。从题材,除戏剧之外涉及了所有的文学门类,从作者,既有版主也有会员,既有常客也有初来乍到的新人,从内容,既有参加两项征文,也有一些好诗文包括名著经典的评论。 思维的跳荡活跃性。黑龙江小龙女的《雨兰:把每天都过成内心的节日》是篇线珠式结构的诗评。之“线”,在于她以一个人的创作的流线型发展脉络来观察,这种谈文又谈人的好处,可以综合立体地考量一个人的作品得失,但是我们一般的作者有的对其人熟悉而对其作品不熟悉,有的则相反,艰难达到两者的统一,何况文如其一也未必就在每个人的身上。本篇之“珠”就在几篇的诗例分析,这样摆事实讲道理较服人,也显作者作品构思及其运行的思维跳荡性。 分析的深刻厚重性。王克楠的《令人尊重的面对民间的写作者》是篇磅礴而厚重的评论。他是通过对苏伟散文及其观点的长期观察与思考积累,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四点结论(底层与民间叙事、故乡情结、俄罗斯文学元素生鲁迅精神诠释)。他开篇即说苏伟散文具有“战斗性”,他是一个散文的研究者及创作的执着者(多以审视的眼光来写散文),他有着自己独特而影响深远的散文观。该评即从苏伟散文及其观点的表现与根源上展开,立足于文学理论的对应与艺术精神特别是作家个性特征上作厚重描述。该评纵横开掘,思辨性强,气势磅礴,足见作者储备扎实,也特别用心并为此耗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故才有这样的令人惊佩并值人反复思品的良好效果。摇曳风铃的小说评论《“道德”之天问 ——小说<地球之眼>几个人物刻划的现实意义》是篇花了不少力气的评作。总体感觉是作者吃透了原著,故才有了如此娴熟的语言驾驭及作品人物分析,也才有了这种自己真正理解之后的人物故事复述,也才有此三个人物分析之上的社会形象意义概述。夏冰的小说短评《【我读提酬稿件】“守候”的意义》紧抓语言(贴近人物、鲜活、富有表现力)、误会、对比、起伏等特点而举例评述。该评叙述老道,内容饱满,较为服人。高迎春的散文短评《【我读<石上柏>】之<1968:献给一个疯女人的红色石榴>》抓住了对象的“解密式悬念”及“卒章露底”特点,进行细析展述,既抓文的亮点也指出不足,给人简明流畅的感觉以及思考的力量和方向。刘彦林的散文集评《献给故园的深情恋歌》先总后分,分辑评述,对所举作品以一一概述,这种一句话的点评功夫,最能检验和体现评者的评论功力。
角度的开拓创新性。行文贵在出新。评论角度的巧妙选用也同样重要。万里江山的《【我读提酬稿件】诗歌不厌改与删:读<故乡的春天>》是篇以改带评的创新式评论。我们平常都习惯于就某篇发表评议和生发出一些别的东西,却少有像这样以删带改性评议。当然作者的出发点也许只是想回顾一下删改诗句之中的某些原由,却不料在这样的无意中玉成了一篇渗透了文学修养及创作品评元素的特殊评论,同时我们也希望和倡导论坛今后多见这样的创新型文学评论。 本周的几篇评论我们完全可视为评论大厦的几个门窗,透过每个门窗都能看到里面的风景,且能触及甚至延伸至我们文学评论的广阔天地。糖葫芦的散文单篇评论《读文章<挖花生>》虽是一篇论坛别来的散文评论,读起来很轻松,面似不经意,实则有内涵。她是立足于写该文之收尾、语言、描述与段落方面的优势,再间入了一些远景透视,这就把具体的对象置放于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而显示了大义。作者声明过自己的作品只发灌水版(本篇也是由灌水版转来),故此读来不乏一些轻松调侃的口味,但又内含一些独到的赏评能力及大气。此外她的一些观点诸如“朴实厚重就会让位于技巧”,如果“过多使用技巧只会显得油滑”等极有意义,最后她指出文学的滑坡从根本上说是在于一些人的功利实用性,此观点不可谓不深刻尖锐。该文虽短却像蜜蜂一蜇的刺痛。此篇角度轻巧,语言朴实轻巧有力,观点清晰明锐出奇,不乏为一篇好评。追逐梦想的《【我读提酬稿件】<故乡的春天>有感》也抓住了对象特点,逐次解读,总体揽括不错(当然也还可进而揭示要义)。吴成刚的《在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可爱的人们》虽非首发,但其选点不错,其语言的表述及观点也新颖独到。就本次及以往的一些情况我提三点建议与评友们共勉。一是要抓住对象的重点核心性。我们不仅要抓对象的特点更还要抓重点,力争在全面出击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这有如军事上的主攻与侧翼配合之战术,我们要尽量在面面俱到的“全”而“多”的基础上做到有重点指向的“专”“深”。二是论述的强化及其服人性。我们有些人抓纲抓点都不错,却缺乏必要的具有说服力的事实论证,使其见骨骼不见血肉,而少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立体呈现。三是增强总体的客观辩证及其文学引领性。对于作品的得失利弊我们要能作出相应的判断及其回应,总不能一味说好到底或差到底,更不能因为功利有罪而隐瞒心底的真实,否则就有失客观公允而难以服众。再说我们不仅要善于总结概括品析甚或深入解读,还须对对象作必要的提纲挈领性引领,要知这才是我们评论的重要目的,故此我们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和精于分析问题,最终还要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虽说这是一种较高的要求,却是我们必备的创作训练基础,这也是我们阅评训练必须抵达的方向。(2015,8,4-5 清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