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些远去的香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9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食物的讲究,看似在不断地发展和推陈出新着,我们的胃口却没有因此得到更大的实惠。如今的现代人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精美包装的食品,分泌不出一点的唾液。是味觉开始退化?还是我们变得挑剔?

  我家的祖宅是在含山县的首镇,虽然小得容易被学地理的人忽视,但绝对不会被在那里长大的人遗忘。在本地人眼里这里是个小南京 小上海 更是个不打折扣的大世界。

  一大早,卖五香蚕——豆啊……的叫卖声与那香味一起把早晨唤醒了,扎着头巾围着花布围裙的大嫂把凌晨赶早做的煮得软软香香的蚕豆放在木桶里上面盖着棉絮,等着从哪家门口跑出一个拿碗的小孩,就把担子停下来,用勺子舀给他。那头团子的叫卖也开始热气腾腾了,团子是宣米锤碎后做的,里面的馅有豆腐干香菜,肉丝雪菜,有虾仁等不同口味,外面再贴上一层糯米,放在炉子里蒸,熟透后那米粒亮精精的,着实可爱诱人。

  阿四家做方糕用的模子是木头的,上面已经刻好了许多的花纹和图案都是与福禄寿有关。将揉好的米面放好各种馅,只需用模子一夹,就一个个方方正正地出来了,上锅一蒸,便成了。不能不提的当然还有运漕粑粑,外面是面粉里面的馅是稗子面和的心,油锅里一炸,成黄澄澄的,外脆里软。

  大前门那边的茶楼里除了长柄的茶壶沏出来的滋味,七星灶台里节约能源的腾腾热气,还有各种早点,炒面皮就是一大特色,那面皮就是用米碾出来的,用刀切成菱形,与肉丝大蒜叶一起炒 白得白绿得绿。想着也香也谗。

  沙记炒货店里那个小伙计的手拽糖,动作优美有力,把洋糖熬成浆,然后一层层地拉,由黄到白,越拉越韧越拉越白,最后拉成空心的手指粗细,就摆放在案子上趁热撒上芝麻,用刀斩成一截一截的,冷了就成了空心酥糖。那散发的味道让围观的孩子,不知道咕嘟咕嘟地咽了多少口吐沫。担子混沌水饺和元宵,也是挨家挨户地叫卖的,一头是炉子 一头是做好的原料,有人买就地停下来 一边为你加柴禾现烧,一边与你闹嗑。洋糖白粽子是提着木桶卖的,一分钱一个,用一根蔑签帮你戳住,把粽叶保留下来,用一个刷子蘸点白糖,递给你。

  烤白果的师傅有专门的工具,一个有着长把子的铁丝网,上下个一半,合起来就成一个圆,将白果(也就是银杏果)装在里面伸进火炉 来回翻滚,白果在里面噼里啪啦地爆开,但都出不来,香气飘出来 就差不多熟了,一分钱三五颗,一个个数给你,在当时这属于高档食物了,一般孩子只有闻香得份。或者跟在有钱孩子的后面,赖着皮讨半颗。

  家里自制的食物也很讲究,每年菱角上市的时候,有一段日子供大于求,特别便宜,于是就卖许多回来,放在太阳下晒,干了就用捶棒敲打,里面的米就出来了,然后再晒干。这样就可以放到冬天了,吃的时候,把干菱角放进陶罐里,兑上水,放进锅堂里慢慢煨,熟了再撒些糖,面面的甜甜的,外面下着雪里面吃菱角的乐趣 实在是享受啊!

  做锅巴也是有技巧的,有宣米的也有糯米的,把饭烧好后,白米饭盛出来,留一层薄薄的饭糍,然后再加一把草烧一烧,用锅铲轻轻一撬,翻个身再利用剩余的温度烤一烤,这样两面都黄了,脆脆的,香香的。有时候加一点糖或者放一点盐,就可以象吃零食一样吃了。什么都不放也很好。吃法也很多,可以打个鸡蛋,烧成汤,放几片进去,远行的人回来了但又不是吃饭时间,这样的一碗又解乏解饿又有家的感觉。或者午后晒着太阳的时候,抓一小盘,旁边倒一点蜂蜜,优雅地蘸着吃。

  以前的包装也都是纯天然的,没有什么塑料袋或者精美的包装。用的都是现成的东西,例如包糖藕的是晒干的荷叶,芭蕉叶,棕绳 草绳,蔑,竹签……都是就地取材,大自然就纯净在那里,任你去采摘。

  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这些原汁原味,生活在以前也许也不赖,或许更好呢!

  画饼充饥终不是办法,想象里妈妈吃过的小吃只满足了我的眼睛,却让我的肚子咕嘟咕嘟地抗议起来。我等不到门口那些遥远的吆喝叫卖声了,充斥在我的周围的只是喧闹和嘈杂。争先恐后的音乐甚至让我无法捕捉到一句完整的歌词。算了还是关起门来吧!冰箱里有方便面,外包装上明确提示着绝对没有防腐剂和保鲜粉,真遗憾里面竟然没有这些我这个30岁的女人最需要的东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12-19 20:31 | 只看该作者
这文章写得有趣味,我看得嘴里都流口水,好想到你家乡去一趟啊,嘿嘿~···
3#
发表于 2004-12-19 21:36 | 只看该作者
好想吃也,问好了
4#
发表于 2004-12-19 22:06 | 只看该作者
那些远去的香味也许才是一生中最好的美食。提。
5#
发表于 2004-12-19 22:40 | 只看该作者
从你所描绘的那些民间食品中我似乎看到了乡间农家人的勤劳与智慧,而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制作技能也一定一一品尝过。是不是?
很有民俗感和地方特色:)
6#
发表于 2004-12-20 10:38 | 只看该作者
好香啊!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12:1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从你所描绘的那些民间食品中我似乎看到了乡间农家人的勤劳与智慧,而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制作技能也一定一一品尝过。是不是?
很有民俗感和地方特色:)


我不会做 我也没吃过 都是妈妈口述给我听的
真遗憾呢!什么时候一定回老家看看 不要地址 用鼻子闻着就找到了
8#
发表于 2004-12-20 12:31 | 只看该作者
幸好我是吃完饭来看的,不然从喉咙里馋出一只手来怎么办?呵呵。
9#
发表于 2004-12-20 13:4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有机会一定得去一趟,只怕到时没有人埋单啊!哈哈~~~~~~~
10#
发表于 2004-12-20 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那些远去的香味

最初由 后村别调 发表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食物的讲究,看似在不断地发展和推陈出新着,我们的胃口却没有因此得到更大的实惠。如今的现代人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精美包装的食品,分泌不出一点的唾液。是味觉开始退化?还是我们变...


情理既佳。
11#
发表于 2004-12-20 16:05 | 只看该作者
 画饼充饥终不是办法,想象里妈妈吃过的小吃只满足了我的眼睛,却让我的肚子咕嘟咕嘟地抗议起来。我等不到门口那些遥远的吆喝叫卖声了,充斥在我的周围的只是喧闹和嘈杂。争先恐后的音乐甚至让我无法捕捉到一句完整的歌词。算了还是关起门来吧!冰箱里有方便面,外包装上明确提示着绝对没有防腐剂和保鲜粉,真遗憾里面竟然没有这些我这个30岁的女人最需要的东西:)


学习了,好几天不见,问好。
12#
发表于 2004-12-20 18:39 | 只看该作者
别调开始研究“吃”了,不过,你写得好,我都流口水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19:57 | 只看该作者
我起搏了大家的味蕾
却无法进一步满足大家的胃口
实在
惭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8:04 , Processed in 0.05703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