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文体的“前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2 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5-7-22 22:56 编辑

散文文体的“前后”
  
  散文的书面文本是散文的外形,隐藏在散文背后的那个人,才是散文的内在,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读散文,散文后面的那个人是模糊的,是含混不清的,这也就是好散文和一般散文的区别所在。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阅读体会,读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读出散文的虚假,说假话,抒发虚假的感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散文背后的那个人就是假的。有时候,写散文的人不得不假,有的时候,却是专门选择了假,因为一个人说什么的话,写什么的字,并不是作者自己可以决定的,是由作者的认识水平决定的。比如面对秋天的红了的枫叶,有的人从中看出了“爱情”,有的人却能从科学的角度,发现红了的枫叶往往是因为比较病弱,才导致树叶红了起来。还有《红楼梦》,有人从中读到的仅仅是宝黛爱情,有的人则从中读到了爱情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生伦理。
  
  一个人的修养和修为,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有的人修炼了一辈子,也难于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散文这样“不遮丑”的文体上就会打败仗。说实在的,谁不想把自己的修为弄得高一点啊,高到朱自清的层次,高到贾平凹的层次,高到鲁迅的层次…….希望仅仅是希望,抵达很难。在能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修为上,也没有必要拔着自己的头发升天,因为修为是艰难的,在那些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后面,有着大家看不到的艰辛努力。写作不是娱乐,不是喷发,我从来不赞成用“喷发”来描述写作行为,真正的写作是节制,目的在于能够使得有欣赏力的作者,可以看到散文背后的自己。
  
  我们大家不可能人人能够抵达哲学家认识世界的高度,但我们至少可以把散文写的清晰一些,十分朴实地让读者看到散文背后的自己。散文背后都有哪些东西呢?首先是作者的生活方式,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不做秀,不空喊口号,生活是怎样的,就实事求是地表达——这也是很难的,因为散文一旦“文”了,我们不由自主地想把散文写的“像散文”,这个“像”的过程就是勉强自己的过程,非要把原生态的生活改头换面地表达出来……等你看看自己的散文特别“像”散文了,你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模糊不清了。
  
  散文想写好,第一个敌人就是矫情,但是矫情这个东西像是魔鬼,几乎无处不在。它是一种病菌,一旦进入人的身体,终生受害。写散文的人,要具有两种生活,一种是世俗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这两种生活很多时候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写散文的人必须很好的把握两种生活的界限和结合点。不要把世俗生活当作精神生活,也不要把精神生活的内容硬性往现实生活里搬。一个写作的人,一旦坐到桌前开始写作,就必须有能力把自己引导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大海里。一篇散文,无论是描述,还是抒情,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精神”的影子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人在散文里绕来绕去写了几千字,还见不到真实的精神,那就真的成了文字游戏了。我在一个散文网站看到一篇散文《没有猪头肉的人生还叫人生吗》,没有猪头肉可吃,就真的没有人生吗?打开看看,是写一位老人对猪头肉的喜爱,其中有这样一段“如果有猪头肉,特别是猪耳朵,不妨也细细地切上一盘,就着黄酒,慢慢与家人朋友边喝边聊吧:你打算是谈人生呢?还是谈理想?”难道有了这些口舌的享受,就不能谈理想和人生了吗?
  
  所以说,一个人写散文,可以没有文采,但是决不能鼓吹谬误。但是,读读现在网站和一些时尚刊物的上的散文,鼓吹物质主义享受的风潮铺天盖地,我们往往为各种各样的谬误当吹鼓手,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但在生活之余,还写一点散文去影响别人,发生谬误了,把别人引导错了。话又说回来,谁不想使自己正确啊?想正确,偏偏错了,这是大多数走的路,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是这样。还是回到“思想”这个话题,对于文学而言,思想不是抽象的东西,在你自己某一段的生活里,在你的散文里,思想是具体的。有的时候,用“思想”来回答写作有关问题是蹩脚的,不如用“寻觅”更贴近一些。写一篇散文,不是为生活现象进行定性,不是让你回答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是用“寻觅”的状态,让生活多一些可能性。
  
  我觉得散文写作,如果可以用更贴切的词来表达,可以使用“觉悟”这个词。因为我们每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是超人,是平常的人,读这个世界的许多东西,大都是后天知之,而不是先天知之。既然后天知之,就有必要不停地去觉悟。觉悟人生至理,觉悟待人接物,觉悟自然天地,觉悟环境保护,觉悟民族种族,觉悟变和不变……,需要觉悟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活一生,就要悟一生。可是,我们写散文的时候,很多朋友往往喜欢居高临下与人说话,缺乏平常的姿态,缺乏求知的谦逊。在这里,要说说自恋和尊严的区别,尊严具有人文的意义,而自恋只不过把自己的羽毛弄得更美丽一些。尊严是历史给的,是时间的流程给的,一篇散文,不管发表或者不发表,成为文学作品二十年后,还能读出内在的含量,还有阅读的价值,这才是尊严。
  
  能不能让读者看到散文背后的自己,和你是否有自己的“世界”有关。一个人走遍了中国,才知道这片土地是多么地辽阔;一个人走遍了世界,才知道世界存在的本身是多元的。一个人要想写好散文,必须是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生活现象,不是你当下的社交圈子,而是在这些上面游动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什么态度呢?这不仅仅是对文学的初学者,对一个作家,即使对一个伟大作家,也是终生需要回答的“态度”问题。写散文,绝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事,你写的这篇散文和那篇散文之间,一定是有某种联系的,不是彼此断裂的。你写出的优秀散文和你写出的平庸散文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不是彼此断裂的。世界,在你的头脑里系统化了,你才可以在这个大系统中找到你自己,你找到了自己,读者才可以在你的文字后面,看到崇高或者平庸的作者。
  
  要想写好散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独特写”、“写独特”、“支撑牢”、“泛人化”、“留余味”等等,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读者能够看到散文文本背后的那个清晰的自己,瞧瞧吧,这个人竟然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一个兼收并蓄的人,一个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人,一个在生活里拒绝各种诱惑的人,一个对物质主义的泛滥保持足够的人,一个视真实为生命的人…..人,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一种多么荣幸的造化,让我们朝着这样的人品进发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22:57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一家之言,也希望对朋友们有用
3#
发表于 2015-7-22 23:16 | 只看该作者
很受用的观点。
4#
发表于 2015-7-23 08:33 | 只看该作者
该文面似平静,有着异常的清醒与定力,在平和中见深刻。散文文体的“前后”,这是散文文体的客观存在,区别就在我们知觉不知觉,发现不发现,揭出不揭出,作者以自己独到的理论修养及丰厚创作体验,作了平实而有力地层层揭示,是我曾他称的“当醒者,著醒文”又一生动表现。作者这种波涛不翠见浪涌的气色及精神,也值我们许多人学习,我们许多人写了不少散文,就该这样常思常省,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别人。
5#
发表于 2015-7-23 08:5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感悟散文的创作!
6#
发表于 2015-7-23 19:09 | 只看该作者
散文好写。好散文难写。就在于写散文的人的学识、阅历是有局限的,就在于写散文的人须修炼个人品质。
7#
发表于 2015-7-23 23:3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写出文本后面的那个人来。
十分好。受益匪浅!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3:44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7-23 23:38
拜读!
写出文本后面的那个人来。
十分好。受益匪浅!

谢谢你的解读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3:4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7-23 19:09
散文好写。好散文难写。就在于写散文的人的学识、阅历是有局限的,就在于写散文的人须修炼个人品质。

确实是这样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3:45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7-23 08:53
拜读佳作,感悟散文的创作!

克楠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3:46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7-23 08:33
该文面似平静,有着异常的清醒与定力,在平和中见深刻。散文文体的“前后”,这是散文文体的客观存在,区别 ...

再次谢谢梁老师的多年的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23:46 | 只看该作者

嗯, 希望对你有用。
13#
发表于 2015-7-24 21:53 | 只看该作者
散文可以透析读者的内心世界,读散文就是读人,一篇好的散文应该给人以启迪,以思考。文章是架设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无声的文字直达心底那根弦,只有触动人的灵魂的散文才是好散文,我以为。
    王老师文章读来很受用,学了很多知识。
14#
发表于 2015-7-28 11:0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对物质主义保持足够的人”足够什么呢?漏笔了吧?!

还是那句话,存异,我们可以谈出见解,指出利弊,析清厉害关系,批判对社会及文学有害的观点,推举有益的认识,但不要搞绝对化,不同作品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不能要求作品之间必要有所关联,也不能认为必定有所关联。这也是一种偏颇的强制引领。
焉知没有思维跳跃性非常大甚至于各自没有相关性的作品呢?我们不能用强制性的思维指出其所必然,我们只是不同的一个个体,无法成为所有者,不能拥有所有人的思维模式。
使文学向着有益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对的,但出现相逆的作品也同样是顺应社会需求和被社会影响才会触发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同样有益社会学者进行研究分析,它本身对于个体也有其存在意义和价值。
我们来自于社会,也将反馈于社会。
问好!
15#
发表于 2015-8-29 19:58 | 只看该作者
散文的尊严,讲得好。深刻。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3:36 , Processed in 0.0512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