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关于新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走向问题的思考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6 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关于新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走向问题的思考之一

  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恐怕取得成果最多的是语文教育,遭到强烈批评的也是语文教育。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每天看着铺天盖地而来的批评与责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总是不仅要问:“语文教学究怎么了?”"敢问语文教育路在何方? 

  其实,语文教育成为社会热点,已有将近二十年了。一时间,似乎社会的一切矛盾纠葛、思想贫乏、文化衰微等等现象,都可以在语文教育中找到根源。于是语文教育 “误尽苍生”,语文教师“误人子弟”,语文教学在“贻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这样一些议论往往发表在高考阅卷刚刚结束,大量的高考试卷提供了生动而翔实的事例。

  因此,每年的高考结束,一场唇舌战就激烈地打起来,而且是愈演愈烈,直到两败俱伤才草草收兵,准备和等待下一轮考试。但是,我们是否要问一下自己,这样做究竟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吗?这些言论中究竟有多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但是,凭着我个人的经验和敏感,让人觉到其中不乏恶意的攻击,其中不乏为了某种卑鄙的个人目的的有意为之。更让人心痛的是,一些新生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来自教学一线东西时常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些批评推究起来,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逻辑上的缺陷,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应试教育机制的“结晶”——高考试卷作为立论根据,来攻击应试教育,在原地转着圈子,偷换概念,推理不周延,比比皆是。二是实践上的缺陷,就是只凭一时的气愤和心血来潮,没有深入到广阔而生动的语文课堂中,关注我们一线的教师在困境中如何艰难跋涉,如何以苦为乐,求生存,求发展。 痛哉!悲哉!恩格斯曾经批评巴古宁主义者:“没有逻辑的批判是卑鄙的,缺乏感情的指责是可恶的!”看来目前关于语文教育的某些批评还是有这种嫌疑的。

  毫无疑问,过激的批评对语文教育改革没有益意 ,把语文教育的全部责任推究给语文教育工作者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语文教育为何陷入这样尴尬的两难境地呢?我觉得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我国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因为首先我们得知道“是什么”,我们才有资格、有可能去研究“为什么”和“怎样做”。

  集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我认为中国语文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做一个初步的定义:

  第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无终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给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作了一个较为满意的诠解。“人文性”涵盖的广阔性 和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追求、社会对教师与教学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因为根本问题在于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人最本质的特征,因而语文教育应该承担的是形成人发展最本质意义东西,从而就使语文教改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将对语文教育造成损害!

  第二,语文教育责任的多重性决定了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长期性。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思想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中小学教育就是要把儿童、学生培养成现代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教育在承担起发展现代人的重任之时,还要拖上历史留给我们的思想重负——落后的思想不仅占据着老师,而且还占据着儿童、占据着课堂,浸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阻碍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具有了多重性,要使学生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而获得发展,那么首先要改造自我的思想观念和整个社会文化。而就思想观念的顽固性与滞后性使得语文教改举步维艰——教改多年,观念不断翻新,理论推陈出新,语文课堂仍然“满堂灌”“填鸭式”“单一授受”,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被动学,教师被动教,而应试教育的大机制更强化了这些语文教育的“痼疾”。 要推进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就要切实加快文化、教育观念的因此,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基部发展既是同步互动的,任何短视的眼光都将阻碍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语文教改的前沿地位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高期望值是产生过激言论的主要根源。

  在改革开放的而是年中,语文教改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端,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人员在艰难中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譬如,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语文课堂已形成了许多典范,给课堂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例如,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骤”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黎世法的“六课型”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是一线教师多年来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思考的智慧结晶,具有合乎思维规律的合理内核,为学生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供了便捷的道路。同时,多年来形成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品位,促使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局面激烈,果实累累”,使社会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极其高的期望值。与书面上的热闹相比,语文课堂上恰恰相反,教改推进举步维艰,教学效果难尽人意,于是责难和批评随之而来。

  我在此呼吁,我们的语文教育批评家能否给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和它的工作者们一点温情、一点宽容、一点空间、一点关怀,谈问题是否能够设身处地的想?我们人类是需要良知的动物!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就事论事,面对激烈争论,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护短?应该反击?还是退缩?我认为都不是,而且都不能。那么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我认为,与其争吵不休,不如坐而论道,分析传统教学的利与弊,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方式、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把谈论问题的立足点放在建设性和发展性上,切切实实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问题“是什么"了,下面我举一个特例来简要探讨一下“为什么”。承前所述,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利,在此暂且撇开不谈,对于其弊,我引用上海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话来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这(指语文学习,笔者注)就好比吃饭,分析、研究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的扒几口!无怪乎到头来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偶尔有几个健壮的,依然市得益于课外自己吃的,十二年中,浪费在肤浅的、空架的重复的、主观臆测的、自说自话的分析研究之中的时间太多了。”这段话可谓句句切准要害,几乎当前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印记:封闭学习;被动学习;无效学习;缺乏实践学习;缺少积极参与;教与学分离;知识与能力脱节;注重分析,轻视体验;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等等。找到弊端,解决问题就能有的放矢。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正在努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推进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教育,其基本的理念与遵旨就是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开发人的潜能,着力培养人的个性的教育。这对于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师,就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过程的创新,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到学”向“教学相长”的师生互动的转变,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教学导向从“为应试教育而教”“为应试教育而学”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转变,“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适应素质与能力发展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系统与机制。

  实践要创新,观念得先行。下面就开放性语文教学,也就是中国语文教育“怎样做”的问题,形成了这样一些观念性的个人认识:  
  
  (一) 树立新的课程观,开放教学模式。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一)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二)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同创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三)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相互影响,呈动态发展。

  正是这些新的理念使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因此,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要打破过去由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宜于自我特点与教学风格,适宜于学生需求与教学条件的开放性动态教学模式。

  虽然说,过去的多种教学模式虽具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有其产生的独特背景,而且教学的对象不尽相同,学校与社会的人文环境各有千秋,教师本身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气质个性千差万别,我们在模式选择上不能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应该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开放教学模式,广开言路,启迪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素质。
  
  这样,语文教学就不能停留在知识掌握、技巧训练这个层面上,我们应该根据课文题材的不同、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选择切合课堂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型,根据不同氛围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营造有助于舒展生命的教学环境,创造多元文化产生的土壤,“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领悟生活真谛。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教育教学在学生观上的严重缺陷是: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作用就是把那些“死”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推理分析,课堂外学生死记硬背,使本来妙趣横生的课文变得面目可憎,语文课失去了其情感体验的本质特征。

  新的学生观认为,学习者(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经验和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当问题呈现时,他们可依靠相关经验、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 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因此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长的过程,是又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基于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上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正是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环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积极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地位,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开放教学的方式,改变单一授受、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在自主中发展个性、在合作中培养品质、在探究中寻找动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树立新的知识观,开发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在知识观上受落后的课程观、学习观的影响,将知识外延极大的缩小了,认为知识就是教材、是书本、是课堂四十五分钟,把书面答案作为的最后终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忽视了知识的源头——生活,忽视实践性学习。于是学生维师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越学知识面越窄,越学思维越狭隘。

  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唯一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创造。任何知识的学习必须在一定的情境(生活就是最大的情境)下才能实现创生,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加强与原有知识的联接,构建出新的知识,并赋予知识以个人价值。
  
  因此,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给我们以莫大的启示: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学习多样化、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教学的阻援不在限于课内,课外资源同样丰富多彩。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果让学生成年累月的封闭在几本教科书与试卷中,为知识而知识,为概念而概念,既不关心“外面精彩的世界”,也不参加社会实践,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而,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有价值是教学资源,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世界,有计划地把学生组织学生体验生活、查阅资料、整合信息,把学生放逐到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中,让学生在与生活的对接中披文以入境,携情而入文,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激发求知探究的欲望,启发创新思维,磨砺创新能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解放思想,容纳先进教育理念,容纳不同争论;学生开阔视野,吸收生活琼浆,唤醒生命意识,语文教育就会“活”起来,语文教育就会“大”起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22:10 | 只看该作者

说明

我国的现代杂文受革命时代杂文的影响,过于注重批判性,而忽视建设性。这不是说我要否定前辈的功绩,而是说杂文也要随着时代的需要而改变其风格。曾记否,陶铸一曲“燕山夜话”融知识性、趣味性、规劝性于一炉,至今读来仍能启人心智,回味无穷原因就在于他老人家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人指出了很多明路,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我希望和平盛世杂文加强其批判性的基础上,多有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生活世界。
3#
发表于 2005-1-27 00:16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建议教育部有关官员全文学习。
4#
发表于 2005-1-27 11:39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学我提倡“三文主义”,即:课文、人文、斯文,效果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2:21 | 只看该作者

敬请阅读!!

各位版主、同行,你们好:
  鄙人进行了修改,浪费一点你们的时间,重新阅读一下,请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极品山庄(陇上一书生)
                
                2005  1  27 敬上
                         
6#
发表于 2005-1-27 22:41 | 只看该作者
我国的语文教育搞了几十年了,改革起来难度一定很大,这需要上下一起努力才行啊!

楼主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说明你对我国的语文教育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为你的敬业精神而感动!向你学习致敬!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我国的语文教育搞了几十年了,改革起来难度一定很大,这需要上下一起努力才行啊!

楼主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说明你对我国的语文教育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为你的敬业精神而感动!向你学习致敬!


谢谢斑竹的关注,我只是提供一些观念性的认识,以期有所推进!
所以没有以批判性为主,而是以建设性的意见为主!
8#
发表于 2005-1-28 21:32 | 只看该作者
:))恭喜计酬!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21: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恭喜计酬!


谢谢斑竹的密切关注!

我在语言色彩和行文脉络上作了一些修改,使之更加符合杂文的特点,不期进入计酬作品的行列,很意外,也很高兴!

因为先前整体看起来是一片论文,学术的味道太浓,缺乏文学性。发了以后忐忑不安,所以做了修改!!

希望以后多多得到斑竹的提携、批评和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8:04 , Processed in 0.1976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