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4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花山境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5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                                                                                              花山境遇
  花山在姑苏城外,和天池山比邻。刚下过一场大雨,山岚飘忽,似藏仙气。凉风拂来,我伸出双手,抓住一缕,乘仙风而上。
  我沿着“花山鸟道”,蜿蜒前行。
       在碎石古道旁散落着一些形状不同的奇石,它们像一个个睿智的隐者,特立独行,任凭尘垢侵占,青苔缠结,也岿然不动。每块石头上有刻字,名字分别有“布袋”、“隔凡”、“跳蛙”、“石床”等,这些石刻都有出典,比如“石床”,传说八仙中最为有名的吕洞兵喜欢每夜睡在上面,呼吸清新山风,聆听石音、孱孱溪流,每年八仙聚集石床,将石床点化为舟飞至蓬莱岛。康熙和乾隆两位雄才大略的清朝皇帝几次驾幸花山,经过石床,也必下轿,或坐或倚,他们都留有诗篇,诗文中道出了花山是个适宜隐居的好地方。
  摩崖石刻是花山的灵魂,是历史的印记。拾级而上,每当看到绿树掩映中的一块块石刻,停下脚步观摩,于清幽里品味着蕴藏在山中的丝丝缕缕的远古气息,心身被古代圣贤的睿智与才华,以及花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感染。
  我索性在“且坐坐”石上坐下歇歇,它状如蒲团,表面青苔深深浅浅的,摸着光滑,真正的清凉。一会儿,天空飘来乌云,下起细雨来,只看见一只明黄花纹的蝴蝶慌乱地飞在绿叶上,停落片刻,被我用手机拍下来。我想,这会不会是哪位高人来指点迷津,怕我走错路呢?恍惚间,仿佛看到苏州枫桥人、明代“高士”赵宦光正在此山丛林凿山劈石。再打量这山径,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铺就。赵宧光称之为“花山鸟道”,且反书刻石,别有寓意,“山”字形像莲花,“鸟道”可理解成山路崎岖,只有鸟可飞越,飞上山顶莲花峰。
  没过多久,阳光灿烂,头顶上方的白云如晶莹的雪堆砌在深蓝的天际。我站起来,仰首呼吸着山里清新空气,闭目间,人已穿越到几百年前的时空,山中古树浓密,蝉鸣悠远,仙人和云游高僧若隐若现,还未看清他们的面容,已经擦肩而过。似闻隐隐钟声,是远古的还是现在的?不得而知,它空旷而纯净,山间便越发静谧,弥漫着神秘而圣洁的气息,和眼前的景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现出花山的钟灵毓秀和禅意绵绵。
  我身心轻快,自由穿行在花山的腹地。山里泥土绵软,绿色植物生机勃勃,连石缝里的野草也长得翠色欲滴,庞大的石块上长满浓绿的苔藓,葱郁的树枝和野生青藤相互缠绕,浓荫蔽日。转眼来到半山腰的翠岩寺。这是个东晋古寺,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代名僧辈出,自支遁(支公)开山以来,法脉传承,高僧众多,并留下经典著述。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临幸,规模很大,寺内有“铜鼎、铁佛、石门槛”三件宝,香火极盛。可惜文革时期,一夜间,大殿被拆毁,仅剩几根耸立着的石柱遗迹。站在台阶下,望着长长的条石围成的基座,可以想象,当初的花山大殿是何等的气势恢弘。我走进寺庙,里面香客不少。驻足观赏圣羲堂前的苏式盆景,以及堂内的明式物件,在香烟袅袅里品味翠岩寺的古韵。
  继续前行,越往上,花山的大型山石越多,山路台阶,大多是整块石头雕凿的。“叮咚五十三参”(五十三级台阶)就由一整块巨石凿刻而成,“五十三参”取自佛经“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说。双脚踩在上面发出“空、空、空”的声音,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梵音,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让人们每向上一步,向善心就多一分。风也渐渐大起来。这时,几个年轻人跑了上来,他们充满活力,很快将我远远地抛在后面,我感叹年华似水,韶光易逝,生命力的减退……但看到脚下的石级被风霜打磨后依然沉稳如初,暗自思量,它们这种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品格不是在提醒每一个俗世凡人看淡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么?于是,内心释然,顿觉天地是如此之大。
  山径通幽,林木茂盛,风也渐渐大了,只看见绿叶在飞舞。我在这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林间的湿润和凉薄之意漫过来,双脚因此风生水起。山坡开始陡峭,还没回过神来,只见几块高达数米的巨石耸立在峰顶之上,这就是莲花峰。它与黄山最高峰同名,奇石上宽下窄,似莲花花瓣,盛开在天穹下。
  站在山顶,才发现花山并不高,刚才上山时觉得有点吃力,那是平常缺乏锻炼的缘故,内心着实羞惭。想当年康熙皇帝游览花山,登莲花峰的前晚,众僧连夜在峭壁上凿成五十三级台阶需要多少心血和毅力。还有,去年听一个老师讲过有关莲花峰的古代文人轶事,元代画家黄公望,他仙风道骨,人到暮年,还不止一次攀登莲花峰,那时山路原始陡峭,可想而知,他对山水和中国画的热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我敬佩黄公望的精神境界,更敬畏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俯瞰,或眺望之间,我发现山是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四季轮回中,它的不同面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内涵,而城市也是一个强大的生命,它和山,造就了一方天地,繁衍生息。
  在莲花峰顶歇息,凉风吹来,灵魂栖息于此,飘然欲仙,有点舍不得起身下山。所有的心愿,仿佛都已在爬山途中实现,并种下善缘善果。
  可是,耳畔分明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你见,或不见,我就在那里。”噢,我急于到达山顶,错过了一些古人古迹。然而,人生路上,我又错过了多少值得一见的事物呢?人生比如登山,顶峰就是目标,往往为了达到目标,一味前行,却忽略了沿途的风光,这是人生的遗憾!不同的是,上山之后总要下山,有些风景可以在下山路上相遇。
  下山去。我小心地行走在山石之间。转角处,石缝里的一棵青松摇曳在风中。它像在暗示我,在路上,所有的遇见都是彼此的,用眼,用心,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遇见自己。
  

  

2#
发表于 2015-9-5 2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先坐美姐沙发,再细品

点评

文珺妹好,谢谢你第一时间关注,多提宝贵意见哦:)  发表于 2015-9-5 21:34
3#
发表于 2015-9-5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老师文笔流畅,每词每句都似玉润天成,展人生美好,看红尘清爽,赞!

4#
发表于 2015-9-6 0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有感而发,情景交融,文字富有镜头感。感性的描述散发出了传统游记散文的韵致,欣赏并问好。

5#
发表于 2015-9-6 1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语言简短、明确而精粹,在花山行走,眼观耳听心感,传达出旅行中感知的地域风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遇见,因了身心的融入,便成了和自我的“一场遇见”。令读者感怀入心。

6#
发表于 2015-9-6 1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移步换景,自然天成,具有传统散文的韵味。
拜读,问好。

7#
发表于 2015-9-6 1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清淡幽雅的笔触,涂抹出一幅清丽的登山画卷。有对景致的描写,有对的感悟,有对历史的回顾和张望。寄人文历史,景物与一体,融合自然而巧妙。问好暮姐!

8#
发表于 2015-9-6 1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美文,欣赏。就那句乘仙风而上,足见品位。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老师文笔流畅,每词每句都似玉润天成,展人生美好,看红尘清爽,赞![/quote]
谢谢朋友精美的点评!深受鼓励!
你是吴江的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有感而发,情景交融,文字富有镜头感。感性的描述散发出了传统游记散文的韵致,欣赏并问好。[/quote]
谢谢敬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问好!秋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5 编辑 <br /><br />语言简短、明确而精粹,在花山行走,眼观耳听心感,传达出旅行中感知的地域风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 ...[/quote]
谢谢房子老师如此用心地读我的文章,精准细致的点评更是道出了我的写作意图,佩服!
问好!秋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5:57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5-9-6 14:29
移步换景,自然天成,具有传统散文的韵味。
拜读,问好。

谢谢孙版的精评和鼓励!
祝秋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5:58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15-9-6 15:29
清淡幽雅的笔触,涂抹出一幅清丽的登山画卷。有对景致的描写,有对的感悟,有对历史的回顾和张望。寄人文历 ...

文珺妹的点评如你的散文,细致而温馨,深受鼓励!
谢谢!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5:58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15-9-6 15:29
清淡幽雅的笔触,涂抹出一幅清丽的登山画卷。有对景致的描写,有对的感悟,有对历史的回顾和张望。寄人文历 ...

文珺妹的点评如你的散文,细致而温馨,深受鼓励!
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6:00 | 只看该作者
木子李 发表于 2015-9-6 15:39
美文,欣赏。就那句乘仙风而上,足见品位。

谢谢朋友读评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2:41 , Processed in 0.1004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