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5-9-27 18:17 编辑
周六闲暇,电视上刚好在放成龙的电影《神话》,索性又看了一遍。
这个片子当年是很火的。说实话像那样的电影不火都难,成龙的电影原本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怎么愁嫁,而这部既有成龙特有的诙谐式打斗,又有两千年来回往返的穿越,还有至死不渝的情感吊人家胃口,再加上金喜善的美轮美奂,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商业上成功的所有因素都具备,卖个好价钱实在是水到渠成。
作为现代人,谁都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的药物,这个故事存在的前提不成立,是个千真万确的神话。可大家还都愿意短时间地陷在故事里,与主人公一道喜怒哀乐,这至少说明观众至少是走进去故事了,自然也就存在着被感动的可能。
而且,这种神话还有个特点就是与现实的若即若离。知道是假的,可是也还没假到纯粹瞎编的程度,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发挥。你想大家固然知道故事是虚构的,可大家还知道当中有些人物确实是存在的,比如秦始皇、李斯、赵高之类,连男一号蒙毅也是确有其人,虽然秦宫里未必有那么一个叫玉漱的姑娘,但那时从朝鲜送个女子过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故事的前半截完全可能。
至于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也的确为秦皇找过(电影上好像叫徐贵),秦皇还在徐福的船上亲自杀过一条大鱼。海市蜃楼的效应完全能把那个时候人弄得神魂颠倒,就像牛顿思摸上帝一样,咱们的老祖念叨神仙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说徐福带着那帮人就成了日本人的老祖先这事未必靠谱,不过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事就不是真的,所以姑妄听之也没什么不对的。
现实是根,在现实基础上编的神话算是有迹可循因而能引发共鸣,古希腊的神话魅力和这个有关,金庸的武侠与这个有关,现在清宫戏的火爆与这个有关,抗日神剧难得人心与这个也有关。
而《神话》当中弘扬美好坚贞,歌颂至情至性至善至美又是可以足以慰藉咱们常人灵魂的,毕竟,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着类似的愿望,尽管与真实重合得很少。
我倒是忽然想梳理一下当时相对真实的一些情况,撇开神话唠实话。
故事应该从沙丘政变开始的。真实的情形应该是秦始皇49岁那年巡游天下,结果到沙丘那儿忽然病死了,当时身边只有李斯、赵高和胡亥三个重要的人。原本他以为自己是不会死的,因而没有立太子,而他老娘又没给他什么好印象,使他对女人这块成见很深,于是连个皇后都没立,等等因素导致他这前脚一死大事悬而未决。虽说到了最后关头,他还是写了个诏书让大儿子扶苏过来主持工作,可赵高看他扛不下去了,便拖延着使诏书没有发出去,反而和李斯密谋更改遗照,立胡亥为皇帝,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轻飘飘地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
赵高的后续动作更为恐怖,他不断忽悠胡亥,借胡亥之手杀死李斯,处死蒙恬蒙毅,还有一批秦朝的皇子公主以及宗室成员,然后指鹿为马搞极端个人主义崇拜,扫清他所认定的所有障碍,直到杀死胡亥,完完全全地达到了唯我独尊。可或许是天命不假,自己当皇帝又当不成,一来没人呼应,二来那个位子他坐上去就晃荡,根本就不待见他,没办法最后找了个子婴做了秦王,做着垂帘听政的美梦,没承想仅过三天就被子婴父子宰杀,而子婴也在做了47天秦王之后投降刘邦,大秦王朝正式宣布破产。
秦朝从庄公立国到嬴政统一历经数代,长达六百余年,然而这样的局面只维持了十五年便瞬间坍塌,其中原因自然非常复杂,但是,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人”赵高有着密切的关系,赵高至少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脚步。
历史是由伟人勾连的,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小人在这些链条上打结的现象,这些小人用自己的实际作为告诉了我们,做好一件事很难很难,做坏一件事却相当的容易。
赵高未必是小人,但他的毁坏指数是惊人的。
他能以一己之力将秦朝拉偏轨道,这样的能力非一般人所能具备,要知道,他面对的是李斯、扶苏、蒙恬、蒙毅,胡亥,哪个都比他为高,哪个都比他官大,哪个都比他出生高贵。
李斯是一代名相,为秦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权谋还是能力可谓当世无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这些政策影响了我们几千年,他没有任何理由让赵高摆布。蒙恬蒙毅哥俩,爷爷是蒙骜,父亲是蒙武,一个杀死楚国大将项燕,一个掳走楚王,均战功显赫,而到了蒙恬这代也一点都不含糊,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防守匈奴,蒙毅作为秦皇身边的侍从备受器重,这哥俩一文一武,又岂能轻易地被赵高摆平?
自然,还有一个扶苏,一个有蒙氏兄弟庇护的秦王长子,他若不从,赵高奈何?
赵高“诸赵疏远属也。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说起来好像沾着一丁点的赵王的血统,可事实上已无从查起了,大约等于刘备和刘邦的关系那样。不过“秦王闻高强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也大约就是给皇帝安排车马的,相当于与车辆办主任之类。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胡亥的老师。
内官并不就是说他是太监——实际上,就这事儿也有争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认为他是太监。理由很多,比如那时太监叫阉人并非宦官,而“宦”这个字无非是表示他体制内人的身份而已;此外他有儿女;还有就是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太监能当丞相,甚至给皇子当老师也未必妥当,都是有些说服力的,在我们不能一一驳斥这些观点的同时,我们就不能说赵高肯定是太监。
当然,你会说,那不是说他生于“隐宫”吗?隐宫与太监无关,指的是干活的地方。他妈犯了罪,那只有搁在不大见光的地方干活了,类似于苏俄的西伯利亚吧!再者,你要那么说,我还可以问你,他哥几个都太监了,还有个什么“世世卑贱”呢?
那个时候当个车辆办主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时候编制特紧啊!不像现在一比二十几个,那时官民比例一比五六百啊。据相关资料,就赵高那职务就得经过几轮考试,每次得靠第一,得是县级乃至于全国的双料状元才行。从表面上也能看得出来,能给皇子当法律方面的老师,至少得是全国数得上名号的法律专家,况且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都觉得他“有强力”,那就是说他不但理论知识丰富,执行力强,还擅于教育,这样的人放在哪朝都是人才。
他的才能首先在于他顺利拿下了李斯。
通常我们的认识都是李斯太过自私,过多地考虑到了个人的前程而心甘情愿与赵高妥协,导致最后的败亡。那么,我们想一下,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为什么偏偏赵高就能拿住李斯呢?必定是赵高摸透了李斯的底牌。看看赵高是咋说的:“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一下子戳到了李斯的痛处,你哪一样比得上蒙恬啊?扶苏是信你还是信蒙恬啊?扶苏当皇帝,丞相还是你能当得了的嘛?这时候李斯会犹豫,但不至于崩盘,但赵高继续展开论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你当不了丞相事小,可咱们这大秦朝从丞相位子上下来的没有几个能够善终的,我写材料写了二十年了,最清楚这事——你可以不在于位子,但你总不能连身家性命都不顾吧!
这就不是自私的问题,这是保命的问题,作为一代政治家李斯也是通晓古今的,他知道赵高说得没错,大秦国宰相大多结局不好,商鞅车裂,范雎被迫辞职,吕不韦自杀,他李斯功劳是大,可这几位都是名垂青史的名相啊!赵高不是空穴来风的。
赵高已经不是在拉李斯下水了,而是好像在帮李斯找出路了,赵高的出路就是立胡亥。他说那孩子跟我后面读书很认真,法律学得好,待人也好,比那些孩子都好,为什么不能用他呢?谁当都是个当,咱们做手下专心辅佐就是。
赵高的话滴水不漏。我们通常说李斯被小人利用,在那样的语境下,赵高是小人吗!是一个城府极深的权谋高手,即便是一对一的单挑,李斯实际上是输了。他输在赵高揣摩人心的能力,输在赵高对于政治驾驭的游刃有余,输在赵高论证说理的严密。
李斯不是输在自私,是输在没有胆量去赌一把。
他如果打开心结,利用自己的地位完全可以阻止赵高的行为,他应当迅速地招来附近的蒙毅控制局势,蒙毅就在附近帮秦始皇在感谢山川神灵的,然后坚决执行秦皇遗命招扶苏即位,这样的话他非常有可能会扭转乾坤,顺延秦朝的气数,作为个人而言,他也会有个拥立之功,结局完全可以改写。即便后来扶苏变卦,他也能混个好名声,不至于几千年下来遭人指指点点。
这样的事实完全可能,因为蒙氏兄弟毕竟是世代效忠秦皇的。蒙毅很清楚这是诬陷,当在赵高反反复复陷害他的时候,他也为自己辩护,历数前贤,语句铿锵,实际上是在告诉皇帝不要自毁长城;蒙恬也不是愚忠之人,一番话说得使者都几近哑口无言,可后来转念一想,自己虽然对秦王朝忠诚,可毕竟修筑万里长城,死人无数不说,地脉决断,似乎也是负罪在身,然后自杀。他不完全是被赵高害死的,他或多或少是死在自己的罪己情结上。
李斯那样聪明绝顶的一个人为什么轻易就范,我们能想到的问题,他想不到吗?很多人对郭沫若晚年的行径不可理解。我记得苏叔阳讲得很好,他说郭老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比我你我都聪明不知道多少倍,我们能想到的问题他难道没想到吗?他想到了,只是他只有他的理解罢了。赵高的善变只是李斯屈就的一个原因,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斯很可能更了解扶苏。他原本就有很多机会接触扶苏,他的儿子也一直跟扶苏混,扶苏不是陌生人。他的心里可能已经有一个暗示不愿表达罢了,那就是扶苏可能也不是一根葱,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儿。你看扶苏的表现,一听到父亲死了,哭几声,然后不顾劝阻,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孝道,就自杀了。哪有这样的啊!一来没有亲眼看到秦皇立遗嘱,单凭送过来的一纸诏书能说明个啥呢?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是当然的继承人,哪能那么容易就改了?那个晋国的骊姬赶走了重耳夷吾,自己的儿子还是当不了晋王——大臣不答应,就给直接杀了,可见嫡长子继承制的威力;二来自己老爹就那么死了,自己手握三十万重兵,不说别的,总得过去看看吧,死也要死个明白啊;第三、他也要清楚,他自己即便所谓舍生取义,也得估计手下一帮人吧,你这么不明不白地一死,,蒙家咋办?李由咋办?三十万军队咋办?所以,扶苏的行径只能说明扶苏上在政治是极其幼稚的,真要是扶上马,不一定就是个给力的主子,还不如找个不了解的胡亥当当,兴许好点。
这些话,李斯不能明说,所以半推半就地上了赵高的道儿。
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赵高手里攥住了二世,那就由不得李斯了,一通砍杀,手覆秦朝。
很多人喜欢咀嚼李斯临死的那句话,其实也没什么,现在看守所里的人都喜欢说类似的话,既知现在,何必当初?
倒是蒙恬蒙毅的死让人惋惜,因为他们死的不糊涂。
不过,上帝想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后期的赵高完全疯狂了。血洗秦朝王宫之后,居然被自己推荐的子婴杀死并夷掉三族实在是他没有料到的,老狐狸最终被小公鸡狠狠地致命一啄,权当恶有恶报吧!
这些大约就是当时真实的状况,没有长生不老,没有男欢女爱,只有错误,只有阴谋,只有杀戮,只有死亡,只有在特定的放大镜下人性的罪恶与悲凉,只有历史车轮碾压下反反复复的血腥与疯狂。
有人说赵高是英雄,理由是他在为赵国复仇。从结果上来说,似乎是这样,但肯定不能这么看,即便他起初有这样的动机,沉潜谋国,但是到后来那样丧心病狂,已然不是在为什么家国谋略了,他只有破,没有立。他只不过将自己罪恶的人性作了一次完完全全的彻底的宣泄,不断挑战着作恶的极限,根本看不出来是在复国。再者,真要是为赵国复国的话,随便找个赵国的后裔做做皇帝也能哟呵一大批跟班的,他也就不会孤单——死得也不会那么快。
这样的论断只能是一厢情愿,只是不太愿意撕扯人性的罪恶,抱着善良的想法,觉得赵高大约是有些理由的吧!人不会那么坏吧!
包括我们也时常是这样希望的。
就像这个正在播放的《神话》,刚毅的蒙毅,婀娜的丽妃,忠贞的南宫,多好的视角享受啊!我们也不妨怀着温情的敬意相信他们都是真的,就像相信一切都会很好一样。
“温情的敬意”这个词语来自钱穆先生。别人问他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他那样一个史学大师居然很别致地说他宁愿相信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因为他对马可波罗怀着一种“温情的敬意”。
谁的理解谁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