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纳西人讲普通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10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些年,丽江的一位纳西族同胞,曾调侃式地向我讲过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纳西人讲普通话。”

??这不难理解,纳西族同胞住地偏远,缺少与外地讲普通话的人的长期广泛的交流,多少年来习惯了讲少数民族话以及本地汉话,因而偶尔卷起舌头来撇一撇京腔,“普通”上一番,难免生硬别扭,频频放出“黄腔”,令人“怕”之。

??这几年来,纳西族同胞却透出了非常的顽强与执著,不顾谁“怕”地将普通话讲开了。

??前不久,我移居丽江。一天中午,窗外的池塘边传来一阵阵嫩声嫩气的普通话声音,初时我以为是外地来旅游的孩子跑到这里来玩耍。探头一看,有几个孩子却面熟。我禁不住心头一热,这些土娃儿真能干!

??单位门口有个卖菜点,下班后,我常在那里买点菜带回家。有个纳西族装束的老大妈,总对我讲普通话。我告诉她,讲丽江汉话得了,我听得懂。她却说:“大哥莫笑我噢,这阵子兴讲北京(普通话)话呢!”

??是的,在丽江,讲普通话的纳西族同胞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旅游、商场、宾馆、出租车等服务行业和处所的人员中,普通话已呈现出普及的趋势。

??其实,纳西族同胞的汉话(方言)口音,一直都在发展变化着的。解放后,坝区的大多数纳西族同胞,汉话已经讲得十分流利了(由于山水相依和历史的原因,向旁边的永胜人学汉话,操变奏了的湘赣语式的人居多)。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纳西族外出的人数上升,外地来的人口也增多,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更加之纳西人天生的纳新精神的作用,在学得了外地人其他长处的同时,纳西人的汉话口音也在不断演变(主要朝着川滇语式演变——这不一定好),以至有一代人一种口音之说。我所认识的一些地道的纳西族家庭,三代人就有着各自不同的汉话口音,未解详情以前,还以为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哩。

??客观地说,纳西人的汉话,只要讲慢一点,土词夹带得少一点,大体上是能被外地人听懂的。但为了与外地人“接轨”,更好地交流,他们努力克服各种障碍,自觉地操起了“洋腔”。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一开始便有意避开眼下颇为时髦而流行的港式粤式“普通”话,着力向标准的普通话靠拢。困难是可以想见的。但撂出了前三脚,后面的步子就容易迈得方正了。据笔者所知,不少纳西人已从最初的那种以普通话的音调发音,而用本地汉话土语乃至纳西话句式(倒装句)或汉、纳参半的句式的“麒麟(四不像)话”中超越出来。而渐渐将普通话讲得标准、流畅、圆融,颇有那么些“普通”意味了。毋庸质疑,认真而自觉地讲普通话这一现象,体现了纳西人一以贯之的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可贵精神。

??稍知点纳西族历史的人都知道,纳西人努力学习先进文化,保持开放心态,是有着传统的(丽江古城数百年来从未设过城墙,即是有力证明)。自古以来,他们便一代又一代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既派“留学生”到外地去学习汉族和兄弟少数民族文化,又请外面的专家学者来设计城池,建筑房舍,指导生产,教授汉文字汉语言,在频繁的交流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滋养出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利的创造精神。

??这样,我们就不会为如下事实感到骇然和惊讶了:一个至今人口不足30万的小民族,却是文化积淀方面的大民族,边陲一隅的丽江古城,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仅有两座古城被列入)。泱泱汉族世居之地未能完整保存下来的道教音乐,却在这里世代相传,颗粒无误——冠之以“丽江古乐”,乐界没有多少话可说。被若干现代人视为蛮荒原始的文明弃地,却是街街流水,巷巷垂杨,家家鸟语,户户花香……

??1996年2月,丽江曾发生了7级大地震,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坚毅而智慧的纳西族人民,凭着千百年来铸就的创造精神,与兄弟民族一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但恢复了古城的古色古香古味古韵,而且将新城也建设得妩媚妖娆,万紫千红。“更上一层楼”的丽江,每年的外来旅游人数,已超过本地的人口若干倍。这该是多么令人眼热的风光啊!

??话头拽回来。现在可以这么说了:丽江纳西族同胞大学普通话、大讲普通话这一现象,不啻是他们敏于学习与勇于开拓的宝贵精神的象征。“普通话”继续讲下去,普及开去,纳西族同胞必将自励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塑形象、完善自我的劲头,贫困怎能不怕纳西人,落后怎能不怕纳西人。“普通话”不断熟练起来,精到起来,丽江的发展必然如跃升于虎跳峡的玉龙大雪山,不断达到新的海拔,丽江的面貌必然似处于立体气候中的热土,千娇百媚,日日春光。

??哦,丽江纳西人的“普通话”,对大开发中的西部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会没有启迪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6-11 08:08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这是散文吧,贴在杂文版里显得文了些。

同意!
3#
发表于 2005-6-11 16:31 | 只看该作者
马老师自己决定放哪个版好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这是散文吧,贴在杂文版里显得文了些。
5#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霁鸿 发表
就在这儿呆一呆吧。我觉得这篇稿子最终落在议论上,是属于杂文(随笔)的。请版主们明察。  马霁鸿六月之末
6#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3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QUOTE]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这是散文吧,贴在杂文版里显得文了些。

同意!
感谢武俊岭的“同意”,我以后尽量写得粗放、粗略一些。祝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22:4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马老师自己决定放哪个版好了:))
感谢冷版主的宽容,我就在这儿寄生了。马霁鸿端午节之夜
8#
发表于 2005-6-13 15:02 | 只看该作者
丽江纳西族同胞大学普通话、大讲普通话这一现象,不啻是他们敏于学习与勇于开拓的宝贵精神的象征——值得学习纳西族人的与时俱进精神。
但一些少数民族还比较自闭。
9#
发表于 2005-6-13 20:5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随笔,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5:34 , Processed in 0.08306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